《三国演义》中的十处极明显的“张冠李戴”,真正的史实是什么?
展开全文
文/格瓦拉同志
《三国演义》以正史《三国志》为蓝本,虽然基本史实符合,但由于杂合大量文学笔记及民间传说,其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虚构成分。比如下面十个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原唱是谁“桥段”便明显与史实不符,我按章回顺序罗列如下:
桥段1:陈宫捉放曹
第四回,曹操在洛阳刺杀权臣董卓未果,仓皇逃归乡里,途中被中牟县令陈宫逮捕。陈宫钦佩于曹操的大义凛然,遂决意将其释放,并跟随他一起出逃。
史实:陈宫少时便有令名,颇与海內名士相交往,跟曹操的关系也不错,后来曹操之所以能出任兖州牧,陈宫出力极多。但史实从未记载陈宫曾担任过中牟县令,也没有帮助过曹操越狱,真正帮助曹操脱离牢狱之灾的,是他的一位同乡富商。
2023高速路免费的时间桥段2:曹操矫诏讨伐董卓
女星朱珠
史实:历史上确实有矫诏诸侯讨董之事,但发起者并非曹操,而是海内大名士、东郡太守桥瑁。而此时的曹操出身卑微(宦官养孙)、兵微将寡,大概是没那么大的面子号召天下“勤王”的。
桥段3:关公温酒斩华雄
第五回,关东联军在汜水关受阻于董卓手下勇将华雄,一筹莫展之际,身为马弓手的关羽请缨出战,曹操敬酒饯行,关羽请求得胜后再饮。果然,杯中酒尚温之时关羽便已阵斩华雄,并将其首级提来面见诸侯,各王公大人一时惊为神人!
史实:斩杀华雄的人其实是东吴政权的奠基人孙坚,而且斩杀华雄的地点也不是泗水关,而在鲁阳。《演义》将华雄之死安在关羽头上,无非是为了渲染关羽的英勇无敌。
桥段4:刘备擒获兖州刺史刘岱
第二十二回,刘备背叛曹操,在徐州割据,曹操派将军刘岱、王忠去讨伐,反而被刘备擒获。此回书特意注明:刘岱旧为兖州刺史,及曹操取兖州,岱降于操,用为偏将军。
史实:此刘岱非彼刘岱。史上确实有过兖州刺史刘岱,此人出身宗室,曾参加过关东讨董集团,但结局是死于黄巾军余部的攻击,至于讨伐刘备的刘岱则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可见,罗贯中弄混了两个刘岱的身份。
桥段5:诸葛亮火烧博望坡
第三十九回,诸葛亮下山后备受重用,引起关张二人不满。恰巧此时曹操派大将夏侯惇进犯新野,诸葛亮设计以火攻大败曹军,关张二人自此对诸葛亮佩服地五体投地。
史实:火烧博望坡发生于公元202年,而此时距诸葛亮出山还有5年时间。而据正史记载,设计火烧博望坡的是刘备。“表使备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三国志》)
桥段6:庞统巧施连环计
史实:据《三国志》记载,北军不习水战,加上瘟疫盛行,导致曹军的战斗力大为减弱。有鉴于此,曹操下令将战船锁在一起,以便作战,并非庞统设计。而据《庞统传》记载,此时的庞统还在家乡担任功曹,并未参与赤壁之战。
桥段7:诸葛亮草船借箭
第四十六回,周瑜为陷害诸葛亮,限令3天之内造出10万只箭,失期当斩。诸葛亮欣然领命,在第三天率草船队伍,利用大雾迷江,从曹军那里“借”了10万杆箭交差。
初一数学试卷史实:草船“借”箭是有其事,但主角却是孙权,而且时间发生在赤壁之战后5年。据《三国志》载:仙洋睡小伊伊图片“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桥段8:孙刘火烧曹军战船
第四十九回,孙刘联军施展火攻计策,大败曹操于赤壁,将曹军战船全部焚毁,致使曹操狼狈逃窜,从此再也不敢进犯江东,天下三分之势基本定型。
史实:到底是谁烧了曹操的战船,学术界莫衷一是。据《三国志·郭嘉传》及《吴主传》记载,战船是曹操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自己烧的,跟孙刘联军没有关系。
胡一天身高桥段9:诸葛亮巧施“空城计”
第九十五回,司马懿率军15万直逼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而此时西城仅有守军2500人,局势异常危峻。面对大军压境,诸葛亮巧施“空城计”,司马懿怀疑城中有埋伏,赶紧传令退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