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抚州临川县文港乡(今南昌进贤)人,北宋前期著名词人。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晏殊历任要职,兼能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他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风格含蓄宛丽,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晏词造语工七巧浓丽,音韵和谐,风流蕴藉,温润秀洁。其代表作为《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破阵子》、《鹊踏枝》等,其中《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他亦工诗善文,原有诗文二百四十卷,现存不多,大都以典雅华丽见长。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只有短短四十四个字,但其对生活的感悟及振作的精神令人感叹。
一、时光易逝空嗟叹
本词开篇即提出古往今来一个永恒的话题:时光易逝。无半点遮遮掩掩,一下子切入到人们的心里去,让读者产生共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确实,时光如地球一样永不停息地转动,对此,人有什么办法?只能任它吹皱了我们的容颜。“无可奈何花落去”!我们每时每刻都想与我们的家人、亲戚、朋友,甚至是情人长厢厮守,这又是不现实的。人是感情动物。于是,诗人说“长恨离亭”,“长恨”,十分恼恨,恼恨的是长亭送别,长亭送别,这也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今天一别,不知道何时才能与心中所思之人相见。分离的痛苦只有靠酒才能化解。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是真的吗?恐怕不尽然!范仲淹说“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离愁别恨,在酒精的作用下会使人更加伤感。只是诗人没有明确说出来,但一句“泪滴春衫酒易醒”已经将所有的恨都写在里面了。“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上阕层层紧扣离愁,面对时光的流逝只能是无可奈何,似乎只能是空嗟叹了。
囧游戏
二、好梦惊醒终难忘
梧桐,古代诗词中的常用意象。虞世南的“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中的梧桐是身份高贵的象征;孟郊《列女操》中说“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中的梧桐是一种爱情的坚贞不屈
的象征。但更多的诗人或词人,把梧桐与秋联系在一起,表现的是离情别绪,渲染着一种凄楚悲凉的氛围。如:词人在《踏莎行》中“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情景萧瑟,融合为一;在《撼庭秋》中“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表现的是难以排遣的怀人之幽;温庭筠的《更漏子》中“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多少离情别恨怎一个“愁”字了得,一直到天明;柳永的“梧叶飘黄,谴情伤”,写的是秋的萧疏与清幽;李白的“人烟寒橘柚,秋老梧桐”,如此浪漫的诗人也借梧桐写出秋的苍凉与寒气逼人;李清照更是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将秋风秋雨愁煞人表现得淋漓尽致。一切景语皆情语,萧瑟的环境含蓄地表现了词人的情怀。
好梦频惊,什么好梦?与家人梦中相聚、与情人梦中幽会,几多相思几多愁,这个中的滋味也只有词人自己知道。但我们知道,这里是作者思念心切的结果和表现。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说“梦是愿望的达成”,无由会晤,只能借助梦境实现,可见词人的思念刻骨铭心。
三、幽幽真情握今朝
词人表现的是时光易逝之感慨,情人离别之苦闷,春酒易醒之伤感,但我们知道,词人并非一味地陷在痛苦的思念中不能自拔,因为,酒醒了,梦惊了!清醒后,我们终究要面对我们的现实生活。这里词人其实是告诉我们,那些,都在虚幻中,在镜花水月中,我们应该有我们自己的生活,而我们面对现实,应该怎样生活呢?我们应该怎样思索我们的人生,思考我们的人生境遇?结尾的一声雁叫惊醒了词人,也惊醒了处于尘世迷惘中的我们,给我们以无尽的遐想,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无穷回味而又实际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全词凄凉却不令人生悲、绝望,伤感却不令人哀婉,这样的情感都在我们常人能够接受范围内。
思考:
1、在本词中,词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怀?
2、词人借助于哪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3、“何处高楼雁一声”,你认为雁叫声代表什么?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昆凌家庭背景
参考答案:
1、    词人表达的是时光易逝之感,情人离别之恨,春酒易醒之伤,但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自己的人生境遇;
2、词人借助于“长亭”、“淡月”、“梧桐”、“西风”、“雁”,表现自己的情怀。
3、雁叫声,或许代表了作者的思念,或者代表了对远方亲人或友人的祝福,或者是告诉人们深秋已然来临,思念的人啊在哪里?等等。雁叫声,在全词中属于声觉描写,给人一种惊醒之感,以动衬静。把室中人的思绪提升到一个顶峰,把全词的感情升华到一个清新明净的境界。
赏析此词以轻巧空灵的笔法、深蕴含蓄的感情,写出了富有概括意义的人生感慨,抒发了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的复杂情感。全词感情悲凉而不凄厉,风格清丽哀怨,体物写意自然贴切,是晏殊词中引人注目的名篇之一。
起首二句把时光拟人化,暗含“多情自古伤离别”和“思君令人老”双重含义。“多情”二字,总摄全篇。三、四两句写词人感时光易逝,怅亲爱分离,心中的烦恼无可化解,只好借酒浇愁,然而不久便又“泪滴春衫”,可见连酒也无法使自己暂时解脱。
陈学冬父母下片先写不眠,次写惊梦。西风飒飒,桐叶萧萧,一股凉意直透人的心底。抬头一看,窗外淡淡月,朦胧而又惨淡,仿佛它也受到西风的威胁。
“好梦频惊”写每当希望“好梦”多留一霎的时候,它就突然破灭了。而且每当一回破灭,现实的不幸之感就又一齐奔集而来。此时,室外的各种音响,各样彩,以及室中人时光流逝之感,情人离别之痛,春酒易醒之恨,把刚才的好梦全都打成碎片了。这里,“好梦频惊”四字为点睛之笔,承上启下,把室中人此际的感受放大成为一个特写的镜头,让人们充分感受其中沉重的分量。
“何处高楼雁一声”写室中人沉抑的情绪正凌乱交织之中,突然飞出一声高亢的哀鸣。这一声哀厉的长鸣,是如此突如其来,使众响为之沉寂,万类为之失。这是孤雁的哀唳,响彻天际,透入人心,它把室中人的思绪提升到一个顶峰了。这一声代表什么呢?是感觉秋已经更深吗?是预告离人终于不返吗?还是加剧室中人此时此地的孤独之感呢?不管怎样,它让人们想得很远、很沉,一种怅惘之情使人不能自已。
综上,此词上片概述时光之无情,下片写春去秋来,触景生情,相思难禁。词中“长恨离亭”、“好梦频惊”等句,用意超脱高远,表现了一种明净澄彻而又富于概括意义的人生境界。
[4]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②,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选自《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②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
2答案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会:适逢、正赶上
(2)乃:才
范冰冰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我(指寇准)刚刚参加进士考试,怎么能欺骗皇上呢?
3.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
才华出众,诚实守信,为官有方,敢于直谏。
3译文寇准年少的时候英武豪迈,通晓《春秋》三部传记。十九岁,考取了进士。宋太宗选取人才,会经常亲自到殿前平台看望询问,年纪小的人常常会(被)免职离开。有的人让寇准增加年龄,(寇准)回答说:"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怎么可以欺骗皇上呢?”后来考取了(进士),被授官大理评事。管理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次到征收赋税徭役的时候,(寇准)从来没有下发征收的文件,只是将乡里百姓的姓名写出来贴在县衙的门口,百姓没有敢超出规定期限的。多次提升到殿中丞,担任郓州通判。(后来)被征召到学士院考核,被授予右正言,直史馆,担任三司度支推官,转任为盐铁判官。正赶上(皇上)下诏召集百官议事,寇准努力诉说利益与损害,皇帝更加重视他。提拔为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曾经在宫殿里当面向皇帝反映情况,话语不符合(皇帝的意
发展方向怎么写思),皇帝生气(地)站起身来,寇准就拉着皇帝的衣服,让皇帝重新坐下,事情解决了才退下。皇上因此嘉奖他,说:“我得到寇准,(就)如同唐太宗得到了魏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