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赏文之道 为文之法 日常的教学模式
在语文高考中,现代文阅读和古诗词鉴赏是学生失分较严重的两项。平时教学中,我们在现代文和古诗词的讲解上用时颇多,为何成效却不容乐观?这固然与教材中选文的典型性、特殊性和高考试卷中选文的普遍性、一般性之间的矛盾有关,如现代文选文,教材多选用像鲁迅《祝福》、朱自清《荷塘月》、巴金《小狗包弟》等现代大家的经典之作;同样,古诗词也多选用李白《将进酒》、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清照《声声慢》等杰出的诗人词宗的作品。而高考试卷中的选文多如林海音的《血的故事》、周朴《春日秦国怀古》这样的普遍性、一般性的文学作品。但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我们教师教学行为中的深层原因。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和诗词鉴赏是拉开分差的重要题型,但我们所惊诧的不是分差,而是当代高中生在答题中表现出来的对母语的生分,审美能力的孱弱和人文精神的缺失。我们搞语文教改,好多东西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还是光停留在技术层面上;一些技术性的操作,甚至是很零碎的东西,技术化的东西,对从总体上提高语文教育水平帮助不大。文学是人学,是语言的艺术,集中体现了母语(汉语)诗性魅力,对人性有时更要从审美角度评判,而不是以单一的价值判断为准绳。但日常语文教学常常脱离了文学文本,离开了语言本身的审美性。
大桥未久作品床照门 在日常课堂中,我们的许多老师,多用条分缕析、支离破碎的讲解方法,上课喜欢“一言堂”,从头讲到尾,程式化、模式化严重。课堂内容还停留在语言文字层面,因为这部分可操作性强。还有些老师,把语文课变成了思想观念课,以不变应万变。而在应试过程中学生面对一篇文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读懂并完成相应的试题,这种短时浏览、瞬间感悟的解题方法就必然与我们日常的教学模式发生尖锐的冲突;日常课堂上教师或照搬教学参考书或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这就必然导致了考场上的学生也只能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这样的形势下,学生在这两大项试题中失分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语文教学尴尬的局面也就随之产生了。由此看来,日常语文教学与考试存在着一定程度脱节的问题,我们
在语文教学中不能仅教给学生前人赏文的结果,而要结合考试教给学生“赏文之道”和“为文之法”,从而使教与考的天堑变为通途。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