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_学术探讨岳松简介
370我们身边的科学
摘要:2012年舞蹈《傣家小妹》在桃李杯舞蹈大赛上一鸣惊人,这也让我在傣族作品的表演方面上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都能感受到傣族文化的特点。在这个舞蹈中,从表现内容到音乐,从动作到服饰等等,《傣家小妹》所体现的傣族舞蹈的风格可见一斑,我们就从舞蹈《傣家小妹》入手,以点观面,来谈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及文化特征。关键词:傣族舞蹈;风格特点;文化特征
一、舞蹈《傣家小妹》简述井川里予33秒黑料正能量视频原视频出处>游戏网名 超拽
舞蹈《傣家小妹》是由本校二十四名同学以舞的形式完成的,该舞蹈的原型是由第十届桃李杯舞蹈大赛民族民间舞青年女子组独舞《傣家小妹走过来》为原型,经过学校舞蹈编导老师的艺术加工与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其改编成现今的舞《傣家小妹》。
整个舞蹈动作的编排方面,都对局部动作的挖掘进行了细致的处理。例如舞蹈中舞者们分为两组面对面交叉进场时快速的上下耸肩动作、婀娜多姿的胯部摆动和行云流水脚下的移动。
舞蹈《傣家小妹》主要是对现今的傣族人民的幸福生活的一种称颂,编导在整个舞蹈编排上处处强调和突出这一主题,尤其是在舞台调度上与动作的配合上将这一主题更加鲜明的凸显出来。舞蹈的开场部分舞者们双手在其跨前孔雀手,脚下碎步从舞台的两侧进行交叉来变化队形,到舞蹈的中间部分又进行了单双排依次向三七方向做望月手动作,在到舞蹈的尾声舞者们面向五方向做小朴少手起伏步向后台集中,最后定点造型在半蹲右手头上领碗孔雀手,来表达舞者们欣喜万分的心情。通过这种舞台调度与舞者优美动作的结合,使观众仿佛也看到了傣家村寨的巨变,看到了人们富裕祥和的生活,更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二、从《傣家小妹》谈傣族舞蹈种类舞蹈《傣家小妹》中主要运用的是傣族民间舞中的孔雀舞、鱼舞与花环舞。其中运用最多的就是傣族舞蹈中最经典的也是观众都知道的孔雀舞了,整个舞蹈中动作都是以孔雀舞的动律与造型为主线,其中加入了一些鱼舞与花环舞的动作。
在整个舞蹈三分钟的编排中,从舞蹈的开头舞者们缓缓从舞台两侧开始向舞台中心移动到舞蹈尾声的舞姿造型,都是从孔雀舞的原型中吸取的,在加上本人根据情节与主题的改编和舞者们的艺术在加工来呈现的。例如:舞者们从舞台两侧双手跨前孔雀手,脚下碎步向舞台中央集中时,犹如孔雀
舞中的表现飞出窝巢与林中漫步的情景一样,其实,正是运用这种表现形式与“傣家小妹”这个主题进行结合,将傣家小妹的那种刚出闺门与林间小路行走的感觉充分的表现出来。随后,舞者们在中央向舞台的后方移动,一个急转身后变成孔雀舞的典型动作照影,犹如是舞者们在水边欣赏自己婀娜多姿的舞姿一般。还有就是整个舞蹈中多出用到的前后孔雀掌摆臂与起伏动律动作配合,即是在表现孔雀孔雀的姿态,更是将“傣家小妹”女性的妩媚与民族特点的结合。以上这几点都是笔者在表演《傣家小妹》之后所体会的一些舞蹈中较有特点的关于孔雀舞的运用和结合。
舞蹈中鱼舞的运用主要体现在舞蹈的中间部分,舞者们面朝舞台一方向,做左右换重心起伏步后接一个左脚在前的双手开花手于胯部的舞姿造型,这一段动作就是采用了傣族舞蹈中的鱼舞的表现形式,整个动作都将鱼舞的柔和、细腻、灵巧、活泼的特点发挥了出来。还有就是笔者们向舞台后方的半脚掌屈膝碎步行走,双手和上身只向左右摆动动作,就是最能够表现出鱼舞中鱼儿在水中戏水和游动的,笔者认为这一段落主要是通过鱼舞的形式展现傣族女性玩耍与流动的美。
花环舞在傣族舞蹈中主要是在重大的节日和宗教活动中才会表演的,笔者在展演中开场交叉变化队形后,第一个动作就是面向舞台一方,右脚向七方向迈步,左脚跟上到右后踏步,双手经胯到旁平位,在到双手胸前合实行礼动作,整个动作完成的行云流水,这就是将花环舞里的“宗教活动”与“傣家小妹”舞蹈进行结合,利用笔者们的肢体动作给观众一种在观看傣族人民的盛大的宗教活动的意象。
三、从舞蹈《傣家小妹》谈傣族舞蹈的音乐特点
舞蹈《傣家小妹》大体上变化了十几个队形,每一个队形使用的乐器都不尽相同,这其中有葫芦笙,三弦琴,象脚鼓,排鋩等。这些乐器无论是演奏器乐曲还是为舞蹈配乐,都显示出浓郁的傣族民间风情。在舞蹈《傣家小妹》中,从开场的人声哼鸣到高潮段落的鼓乐齐奏,无不用傣族的音乐风格震撼着我们。从《傣家小妹》在这段仅有3分多的舞蹈所使用的音乐来看,傣族舞蹈的音乐极具特,从使用的乐器上、到配乐,无不显示出傣族舞蹈的水文化特征。我们看舞蹈的开头部分从舞蹈的开场一束暗光追打到领舞的身上,随后响起的人声音乐
就是赞哈调,即人声部分,唱出了本舞蹈的主题“傣家小妹走过来”。这种演唱形式被称为“赞哈调”,赞哈的调子属于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而之后响起的一系列的器乐声就是由传统的傣族器乐所发出的。舞蹈的结尾部分,赞哈再次响起,演员们的一次又一次的傣族起伏动律与左右横摆前行,也昭示着傣族人民欣欣向荣的景象和对未来的憧憬。
四、从舞蹈《傣家小妹》谈傣族舞蹈的动作特点
舞蹈《傣家小妹》及其富有傣族舞蹈的肢体动作,在本论文的第一章中就介绍到了“三道弯”,这些动作的来源和傣族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傣族人外柔内刚,聪明幽默,有时事无巨细,有时又浩瀚无边,这些性格的特点在舞蹈动作上得以充分体现。我们表演舞蹈《傣家小妹》,在第二组的八个演员出现的时候,舞蹈动作充满了内在的力量,但在外表上看,大多柔美多姿,节奏舒缓平和,轻盈洒脱
端午的祝福语的孔雀舞,这段舞蹈从手位的特点,半蹲的步伐,即轻盈,又矫健。此外开场以三角形出现的六人组中,领舞的屈伸动律手、腿、身体都是“三道弯”的动作造型特点,有静有动,刚柔相济的特点,这也是傣族舞蹈的特。《傣家小妹》所用的体态“三道弯”,笔者在编排舞蹈的动律中,运用人体的头、手、臂、肘、肩、腰、胯、膝等每一个关节都尽量保持弯曲,使整个体态成为婀娜多姿的s 型,使得傣族舞蹈 “三道弯”的动作雕塑感更加的突出。舞蹈《傣家小妹》亮相时双腿半蹲,双手叉腰,上身向旁倾斜为基本舞姿。舞动时一般先前脚掌撑地,但不是有力地踏和跺,落地时轻而稳。此外,笔者运用傣族舞下肢丰富的步伐、小腿的灵活,手和上身丰富的舞姿也极具特点。在舞蹈的高潮阶段,4/4的节拍伴着葫芦笙的音乐,舞者运用半蹲的舞姿,重拍向下,有力的节奏中,膝部的屈伸带动身体上下颠动和左右轻摆;舞步的踏或跺,看似着力而下,却是重起、轻落,全脚掌平稳着地等,这些都是运用的“三道弯”动律的基本特征。
单春秋傣族舞蹈《傣家小妹》笔者在进行再创造时,对傣族舞蹈进行有研究目的剖析。在舞蹈编创技法上,舞蹈的动作与整个舞蹈主题紧密结合,在舞蹈理论上,对傣族的文化元素进行保留与再创造,二者的紧密结合,能够起到相相得益彰的效果,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舞蹈《傣家小妹》的表演将富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傣族民族民间舞展现出来。
(作者单位:通化师范学院分院海龙分校)
结合舞蹈《傣家小妹》谈傣族舞蹈的文化特征
槐佳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