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照片的尺寸
高中最新散文阅读理解
冒险岛 魂骑士【篇一:高中最新散文阅读理解】
①那一轮月亮果然是越来越圆了,它的圆满就像一个句号,结束了四季中最好的时光。春之蓬勃,夏之绚丽,秋之烂漫,至此宣告结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随之,将面对暮秋的肃杀和寒冬的凛冽。
②从古到今,中国人对月亮的变化都十分敏感,而这敏感又渐渐培养了独特的心理,这心理是细的、柔的、感伤的、内敛的。中国人选择了这一天像蚕吐丝一样,把轻易不肯吐露的心思拉得很长很长--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这轻轻一问,看似漫不经心,却一下把思想的触角伸向了远古洪荒,一下就追问到了人类的源头。陈子昂在白天想到过这些,他意识到自己生命的短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李白也明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他甚至想纵身而起, 欲上青天揽明月 。这些唐代的中国人在千余年前就想到了这么远、这么深,既是瑰丽的想象,又是科学的命题,这说明中国人对现实生存的超越性自古而然。
③因此,中秋这个节日的诞生便顺情合理。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世界哪里还有如此凝聚人心的节日呢?约定俗成,中秋节不能放鞭炮,中秋节放鞭炮是煞风景。那一轮月亮在白莲花似的云朵里穿行,云动疑是月在行,云破月来花弄。可以有一丝风的清凉,但风不能大。恰恰是中秋这一天,很少有月黑风高夜,这也是天意独怜人间燥热,降下这一片清凉和圆满。最好有三五良朋,一石桌,几藤椅,一壶老酒,一碟花生米,一罐凤尾鱼,一盘大闸蟹,再加上一些果品。不求醉饱,但营情调,故万万不可端上来一大盘手抓羊肉,煞了风景。
④那一轮月亮确实是越来越圆了。因其圆满,反而倒惹出伤感。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是感怀;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是伤感; 月出惊山鸟 是静谧; 露似珍珠月似弓 是巧喻;只有李白那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毫无伤感之意,有万里横空出世的气魄!但是不管怎么说,一本唐诗,处处见月,虽说各有各的写法,各有各的寄托,却是各个身上沐浴着月轮的光辉。唐以后,明月愈转
华美凄清,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就更将人生的落寞凄凉,心无系处突兀地暴露在典型情态之下。
⑤中国的古代神话有 射日 之说,后羿射日,可见于日有恨,至少是爱恨交加;还有 逐日 之说,夸父追日,中途渴死, 弃杖化为邓林 只有月亮的神话是最美的,嫦娥奔月,唯有美丽的嫦娥配得上月亮里的宫殿--广寒宫。她在月光里无翼而翔升,裙袂飘然,兔是玉兔,树是桂树。西方推石不止的西西弗斯神话,在这里变成了吴刚伐桂,东西方神话形不同,神相似。
⑥谁是有心人留意去统计一下呢?千百年以来,有多少古代诗人留下月亮诗篇、明月佳句?那轮 幼时不识月,呼为白玉盘 的月亮,正是一颗高悬碧空、心迹朗朗的中国心。中国的古老文化就是月亮文化。
⑦那月亮此刻正高悬夜空,如同宇宙间唯一的一盏华美路灯。光不耀眼而持久,力不扩张而长存。我们最大的文化遗产不是别的,而是对月亮的理解和领悟,是我们独有的中秋节。
⑧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是全人类,千里是全世界。相信中国的月亮文化会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因为--在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看到月亮,月亮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取材于周涛同名散文)
一、标题
题目巧引李白的诗句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给文章添上了几丝文气, 中秋月 点出对象,表明作者在文中必将谈及中秋及月相关的内容及情丝。
二、文章主体部分
开篇以中秋月的外形特点,引出季节的感慨,为下文引出中国人对月亮的独特情感张本。
文章接着将视角伸至月亮的变化,由变化引出古人对月亮的独特心理-- 细、柔、感伤、内敛 。中国人向来是含蓄的,往往会触景而伤情,月亮总是亘古不变的,不知道照过多少朝代,多少山川岁月,在月亮面前,人生是多么的短暂,惹得细腻的文人,忍不住侧颈伤怀,感慨自己生命的短暂,即便如李白之豪迈者,也不能免俗。从而得出这么一个看法-- 中国人对现实生存的超越性自古而然 。
这样,文章很自然地引出中秋节,从而与文题相扣。中秋节是一个婉约的节日,所以作者情意翩翩地设想了这样一幅妙度中秋的画面-- 三五良朋,一石桌,几藤椅,一壶老酒,一碟花生米,一罐凤尾鱼,一盘大闸蟹,再加上一些果品。不求醉饱,但营情调 。喜欢热闹的鞭炮和粗犷不羁的手抓羊肉肯定与这种婉约是不搭调的。
中秋节又是一个思念的节日,因而容易引出伤感。作者在第四段中引用大量的古人诗句,解说古人正是借月来抒怀,借中秋这个独特的思念的节日来传情,虽然诗人各有所托,但都毫无例外地注意到了中秋月非常适合来表达情意。
第五段中用文艺的笔调介绍了中国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给文章营造了一抹神奇的浪漫彩。
第六七两段由月亮这个独特的意象,点出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月亮文化即中国的传统文化。
第八段憧憬中国的月亮文,中国的传统文化将会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接受。
整篇文章抒情的彩相当浓厚,其中引用了大量的诗句,为文章增加了诗情画意,使文章
别有韵味,是一篇值得学生研读和借鉴的好文章。
胭脂结局1.下面对这篇散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开篇以句号作喻,既形象地写出月亮的圆满,又与后面 宣告结束 呼应。
b.第②段中引用陈子昂和李白的诗句表明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月亮的感伤情怀。
c.作者笔下人与月亮的关系充满诗意,读后使人能够获得 文中有画 的美感。
d.本文结尾处的破折号有解释作用,意在解释月亮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的语言。
谷德昭老婆e.作者在行文中引用的大量古今诗句,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增强了文学底蕴。
解析:这道题考察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涉及到文章的修辞、内容理解及标点的运用,正确答案是a、c。
b项在解读第二段时,对陈子昂和李白的诗句理解错误,文中 陈子昂在白天想到过这些,他意识到自己生命的短暂 ,而李白 欲上青天揽明月 ,他的大胆、不羁可见一斑,何来感
伤?d项中的破折号的用法打破了我们一向的认识,这个放在文末的标点其实是为了强调后面的内容,在破折号前面有了一个非常醒目的词语 因为 ,所以这个标点就不应该是解释说明了。e项文中引用的诗句,都是古代的诗句,没有现在的。
2.阅读第③段,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两次提到 煞风景 ?(4分)
解析:这道题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其实可以转化一下角度,可以分步理解,哪些东西是 煞风景 的,为什么它们是 煞风景 的;再联系中秋节的特点,很自然地就能想到,这是用 放鞭炮 和 手抓羊肉 来反衬中秋节的静谧与情调。叶祖新和蒋欣
舒淇三级电影答案要点:强调① 放鞭炮 热烈, 手抓羊肉 粗犷;②与静谧的中秋之夜气氛不和谐。(各2分)
3.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7分)
(1)作者在第⑤段引入有关 射日 逐日 的神话有什么作用?(4分)
解析:这是一道作用题。作用题经常要考虑这样几点:1、内容;2、结构;3、手法;4、表达效果。
射日 逐日 不是本文要谈的重点,所以只是来作为陪衬,是为了更好地引出后面的 月亮的神话最美的 ,从而表达人们对月亮的喜爱。这样答案就出来了。
答案要点:①反衬;②突出自古以来人们对 月亮 的喜爱;③凸显作者对 月亮 的赞美。(答出三点4分,答出两点3分,答出一点2分)
(2)解释第⑥段中划线句子 中国的古老文化就是月亮文化 的含义。(3分)
解析:这是一道含义理解题。我们做含义题,首先要学会抓句子的关键词,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就是 文化 ,有哪些和月亮相关的文化呢,文中提到与文化相关的内容有哪些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去文中追寻,不难发现,由月亮引出第二段中中国人独特的心理,又很自然地引出第三段中节日的诞生,再加散布全篇的大量诗句和第六段中 多少古代诗人留下月亮诗篇 ,这样答案而自然就出来了。
要点:①从古至今,由月亮产生的独特心理;②由月亮产生的诗篇佳句;③由月亮产生的独特的节日(各1分)
4.联系社会生活,谈谈你对 我们最大的文化遗产不是别的,而是对月亮的理解和领悟,是
我们独有的中秋节 这一句的感受。(不少于200字)(10分)
解析:这道延伸阅读题是由句子含义引出的,因此必须准确这句话的含义,压缩一下这个句子主干,就能到核心了-- 文化遗产是中秋节 ,可见出题者是希望学生能关注到像中秋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对中国文化的意义,我们应该对这样的传统文化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这是学生要思考的方向,而不必局限在中秋节这一个节日范围内。
这篇文章文采不错,且引用大量古诗文,非常适合高二程度较好和一般的高三学生使用,并且还能由此引导学生恰当地在作文中引用我们熟悉的古诗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