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 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在竞速时代速度漫入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也不断重塑现代人的感知经验。个体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交得更加自由,但越来越难以跟上社会的快节奏发展,焦虑感也愈发强烈。与此同时,速度逐渐成为当代艺术创作的主题,甚至成为一种随处可见的文化景观。速度美学关注审美艺术中加速或快速的时间体验,强调审美感知的瞬间性、快节奏。捕捉新奇、紧跟时尚,成为竞速时代审美艺术的共同追求。
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慢速生活”观念,具有某种反拨意味。对“慢速生活”的提倡,并非逃避生活,而是通过远离加速生活和撤回内心来实现自我保护。“慢速生活”理念通过减速来与加速的外在生活保持距离,强调关注内心体验,表现了对主体精神和情感的当下性的关注。现代人对慢食、慢走、慢旅行和休闲阅读等生活模式的倡导,也是希望通过慢生活实现心理时间
与物理时间的平衡。在慢速生活的审美体验中,个体从外部物理时间中抽离,更亲近和关注当下,进而实现对竞速生存的审美救赎。
在“慢速生活”中应运而生的“慢速美学”,是对竞速时代的反思。慢速审美的核心在于理解和挖掘“当下性”,进而建构过去、当下和未来的时间经验关系。关注“当下性”,意味着将当下的瞬间固化,将当下视为过去和未来的连接,这实际上是以一种减速的时间模式对抗加速的时间模式。慢速艺术尝试延长的时间结构,使用了犹豫、延迟和减速的策略,试图让我们暂停下来,体验“当下”短暂的存在。
在中国,对慢速审美的提倡古巳有之。在日常生活美学中,太极、书法、棋艺、茶道、园林等传统文化的审美形式,都提倡在快与慢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保持适当的生活节奏和张力。无论是对文化记忆的留存和保护,还是对绿城市的提倡,也都体现了身处竞速时代的人们对于传统生活态度、情感关系、文化精神的追忆和传承。
昆德拉反思技术革命所带来的“令人出神的速度”,发出“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的追问。朱光潜在论及人生艺术化时也感叹遒:“慢慢走,欣赏啊!”可以说,慢速生活是对个体生命审美意义的重新审视和发现,是个体在竞速时代面对生存困境的审美救赎策略。在这个
意义上,“慢记忆”和“慢生活”的审美隐喻意义应当被重读和重视。我们应当反思当下竞速时代的个体生存情境,寻求和建构走向慢速美学或慢速审美现代性的诗意生存路径。
(摘编自杨向荣、雷云茜《走向慢速审美现代性一一竞速时代的文化镜像及其审美反思》)
材料二
在古典时期,人类通过观察星象运行、季节变化、身体运动等自然现象感受“速度”,“速度”中科技的含量微乎其微。与此相适应的,古典时期的审美不依赖于技术的手段,体现为一种“静观”美学。通过“静观”,艺术家可以“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这是一种与自由玄想结合的审美方式。
工业革命使运输工具速度不断提升,把人类带入竞速时代。这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从前“凝神观照”的审美方式已无法对快速变化的美学现象进行解释。人们普遍追求的是速度带来的脱离束缚的自由感,一种速度和力量的“速力”之美。在运输工具的躯壳之内,人们错误地以为自己的身体忽然变得强大,快速的移动使得“出发”的下一刻就是“到达”。
未来主义者称:“宏伟的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美——速度之美,从而变得丰富多姿”他们“创作的灵感在于机械的轰鸣、电气的沸腾、现代都市的喧嚣,主张以机槭美代替艺术美、自然美”。
信息技术革命再一次刷新竞速时代的“速度”。借用电子媒介,信息和影像在顷刻间被传送到千里之外,其快速较之机械速度不可同日而语。人们还来不及感受“速度”就已经获得信息,对“速度”的知觉变得越来越习以为常,不再执着于由机械运动创造的“速力”之美,转而欣赏由光电信息技术创造的虚拟美学。后者是以“诸如电子人、电子人空间等虚拟现实和现象”为对象的美学。虚拟美学通过光电信息技术创造的虚拟环境,让人产生沉浸其中的“临场”审美体验,而不是“静观”式的旁观品评。在传统美学中,虽然塑造的形象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审美主体却置身于现实之外;而虽然虚拟世界中的形象置身现实生活之外,审美主体却是置身于现实生活之内的。
“速度”的参与带来审美的变化。古典时期,“速度”的参与很少,审美客体是实在之物,是遥远的,外在于审美主体的,审美活动是一种缓慢悠游、超然物外的主动行为。而在“速度”占主导的工业革命时期、信息技术时期,审美客体不再是客观存在的实物,在速度带来
的强烈的视觉冲突中,审美客体变成“被绐予”的,审美主体往往因无法自主选择面而变成“被迫”审美。
(摘编自汤丽琪《后现代“速度”的美学凝视》)
兴业银行信用卡积分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速度美学”和“慢速美学”都产生于竞速时代,前者重视加速或快速的时间体验,后者关注“当下性”,将当下的瞬间固化。
B.朱光潜说的“慢慢走,欣赏啊!”与慢速生活的理念相通,要求个体从外部物理时间中抽离,更亲近和关注当下。
C.工业革命技术的进步促迸“速力之美”的诞生,而信息技术革命又促使人们由追求“速力之美”转向欣赏虚拟美学。
D.相较“速力之美”,虚拟美学逐渐淡化速度的重要性,人们对速度不再那么敏感,而将关注重点转向虚拟现实和现象。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李维嘉 龙丹妮
A.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的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易失去平衡,适当减缓节奏、采取减速的时间模式有助于重建平衡。
章子怡泼墨门B.昆德拉和朱光潜对于“慢的乐趣”的反思和呼唤是个体遭遇生存困境的反映,慢速生活在当代是一种救赎般的策略。
C.与“慢速生活”者远离加速生活、关注内心体验不同,未来主义者大力地称赞并主动地拥抱竞速时代的“速力之美”。
D.与虚拟美学相比,古典时期的审美并不依赖于技术的手段,但对审美体验的关注更多,而审美主体的主动性也更强。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是(  )
A.马里内蒂在《未来主义宣言》中宣称,“我们已经生活在绝对之中,因为我们创造了永恒的、无所不在的速度”。
B.某地在城市规划中提倡“慢城运动”,更加关注城市美化、绿化和传统工艺,希望创造城市生活张弛有度的可能性。
C.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工程十分浩大,通过无数工匠的努力,精雕细琢,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微波炉不加热D.某人辞去城里的工作,卖掉城里的房子,回归田园,离索居,在山里建房、种菜,开启远离城市喧嚣、享受自然美景的山居生活。
4. 两则材料对“竞速时代”美学的看法与态度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
5. 请根据材料一、二,从审美体验的角度简要分析游戏“旅行青蛙”走红的原因。
游戏“旅行青蛙”一经上线便备受欢迎。每个玩家在游戏中都拥有一只小青蛙,小青蛙每天有这么几件事要做:在家吃饭、看书、写作、手工和外出旅行。玩家在游戏中除了为青蛙准备出游用品,大部分时间是等待。青蛙是否出门、什么时候出门和回来,玩家无法操控。玩家只能通过收到青蛙发来的照片和纪念品来了解它的旅行经历。
【答案】1. D    2. D    3. B   
4. ①材料一认为竞速时代催生的速度美学需要用“慢速生活”来反拨,个体的生存困境需要用慢速美学来救赎,态度以反思和批评为主。②材料二则介绍了竞速时代技术的发展带来审美的变化,“速力之美”与“虚拟美学”相继产生,态度客观中立。   
5. ①这款游戏倡导慢速生活的审美体验,慢节奏的游戏进程与快节奏的现实生活形成反差,引导人们从小青蛙的生活中反观自身的生存情境,寻求快与慢的平衡。②这款游戏又具有虚拟美学的特征,让人产生沉浸其中的“临场”审美体验。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贵州有哪些好玩的D.“虚拟美学逐渐淡化速度的重要性”错,材料二说“对‘速度’的知觉变得越来越习以为常”,不等于淡化速度的重要性。
故选D。
王心凌老公【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D.“对审美体验的关注更多”于文无据,材料二“虚拟美学通过光电信息技术创造的虚拟环境,让人产生沉浸其中的‘临场’审美体验,而不是‘静观’式的旁观品评”说的是审美体验的方式不同,没有比较哪一个对审美体验的关注更多。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观点是:提倡“慢速生活”“慢速美学”,认为竞速时代的弊端需要用慢速生活和慢速美学来救赎。
A.说的是竞速时代,提倡速度;
C.说的是工程浩大,历经时间长,与“慢速生活”“慢速美学”无关;
D.说的是远离城市生活,也不符合“慢速生活”的观点。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作者观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