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 ~ 9 题。
庆国庆资料失 眠老歌大全
王力
中国人自古贪睡。虽然宰予昼寝,被孔子骂作朽木粪墙;勾践卧薪,苏秦刺股,孙敬悬头,也都故意弄得睡不安稳;但这都只是装腔作势。实际上,中国人的天性是贪睡的。诸葛亮隆中高卧,陶潜北窗高卧,都被称为山中高士,和月下美人一样备受诗人的赞扬。 陈抟老祖一睡百余日,尤为集睡眠之大成;普通人所谓睡到日上三竿,比之陈抟老祖,真只可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在贪睡的民族看来,失眠该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然而我们有时候竟然没有法子防止失眠。我曾向外国人学得数羊儿的 “ 妙诀 ”。但是羊儿越数越多,竟像曹操的八十三万人马,数到天亮也数不完,于是终于失眠了。失眠之后往往食不下咽,弄到眠食俱废。这样渐渐糟蹋了身子,其苦可知!
为什么失眠?若说是忧国忧民,虽然冠冕堂皇,毕竟和事实距离太远。况且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们也不应该这样不安分守己。那么,我们为什么失眠呢?
青年时代,失眠的主因恐怕离不了恋爱问题。“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曾受周公教化的君子也曾经这样坦白地告诉过我们。岂特君子?恐怕连那窈窕淑女也不免辗转反侧。不过诗人忠厚,不肯明白说出来罢了。林黛玉在绝粒以前,常常失眠,其主要原因正如《红楼梦》八十二回里所说:“当此黄昏人静,千愁万绪,堆上心来”,“心内一上一下,辗转缠绵,竟像辘轳一般”,“翻来复去,哪里睡得着?” 她的咳嗽只是失眠所引起的,因为 “自己挣扎着爬走来,围着被坐了一会,觉得窗缝里透进一缕凉风来,吹得寒毛直竖。” 可见她是因为失眠而后咳嗽,并不是因为咳嗽而后失眠啊。
壮年时代,失眠的原因就复杂了。商人白天持筹握算,晚上脑子必全是商品和数字,往往睡不着。机关主管人为了经费统筹,人事处理一时想不通,也往往睡不着。“齐人”因为妻妾争风,“黔首”因为柴米无着、告贷无门,往往睡不着。壮年人比青年人更易失眠,老年人比壮年人尤其容易失眠。“亢阳” 的次数越多,人越易老。波特莱尔诗云:“贫人颠沛由来久,常存怨气冲牛斗。上帝内疚慰之以睡眠,人类更添赤日之子其名酒。” 睡眠本是上帝的恩惠,众生应该皆能蒙恩,岂料世上竟有不少的人还不能享受这最低限度的幸福 !
我们文人还有一种失眠的原因,就是床上想文章,打腹稿。欧阳永叔尝言诗文多得于“三上”,就是马上、床上、厕上。马上和厕上都没有问题,床上却苦了一双睡眼。我们 “唯将终夜常开眼”,却不是 “报答平生未展眉”而“愿学阴何苦用心”。抽思乙乙 ,思绪越引越长,偶遇棼丝,既理还乱! 呕尽心肝之后,阴何还没学修像,腹稿还没打完,已经是晨鸡三唱了 ! 这种失眠,真是何苦 ! 然而文人之可笑在此;文人之可爱亦在此。
前面我们首先撇开忧国忧民的失眠,是因为这种人太少了;我们这班自了汉,不敢盗窃这种无上的光荣,但是,太少并不就是没有。当国的人夙兴夜寐,自不必提。此外还有那些爱国志士们,身在田园,心存廊庙。凛匹夫之有责,痛胡骑之横侵。更筹细数,默招贾傅之魂;烛跋轻吹,幽诉彭咸之鬼。九度肠回,叹神京之日远;一宵发白,忧汉社之将墟。心病还将心药医,这种失眠症,恐怕要等到兵渡鸭头,甲齐熊耳的时候,方才医治得好了。
1944年10月作于昆明
【注】《论语 · 公冶长》:“宰予昼寝 , 子曰 :‘朽木不可雕也 , 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 于予与何诛?’” 见明代高启《梅花诗》:“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陈抟老祖:
五代北宋之际著名的道家学者、养生家。语出《孟子·离娄下〉:“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后人把有妾的人称为 “齐人”。夏尔 · 皮埃尔 · 波德莱尔,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 “ 唯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两句语出唐代元稹悼亡妻子的作品《遣悲怀》。语出杜甫《解闷》:“熟知二谢将能事,愿学阴何苦用心。” 阴何,指南朝大诗人阴铿、何逊。语出陆机《文赋》:“思乙乙其若抽。”乙乙,难抽出的样子。自了汉:只顾自己,国家大事之类什么也不管的人。鸭头:指鸭绿江头;熊耳:山名。语出陆游《小出塞曲》:“明日受降处,甲齐熊耳高”。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开头引用了很多中国历史上的事例,是为了证明“中国自古是一个贪睡的民族”的观点。
B. 作者在第四段引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恋爱是造成青年人失眠的主要原因。
C. 老年人容易失眠是大家都熟知的常识,因此作者在文中只是一笔带过,并未举出相关事例。
网上购物最好的网站
集合的定义
D. 文本写于抗日战争期间,作者在最后一段强调了中国人民面对战争的勇气和必胜的决心。
7. 下列有关失眠的古诗中,可以被用在末段以佐证作者写作意图一句是(3 分)快乐大本营池昌旭
A.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B.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C.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苏轼《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
8. 请鉴赏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 分)
9. 本文作者王力是中国 20 世纪最杰出的古汉语学者之一,从本文大量的引用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深厚的学养。本文的引用有哪些特点?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 分)灵媒解析
6. A【解析】A项,开篇一段不谈“失眠”,而谈“爱眠”,目的不是证明中国人爱睡觉,而是从反面落墨,使文章更加摇曳多姿。
7. C【解析】文章最后一段中失眠的缘由是忧国忧民。A项是因为恋爱失眠;B项是因为长期戍守边疆而产生厌战之心、思乡之心而失眠;D项是因为思念远方亲人而失眠。
8. 这段话以略带调侃的方式幽默地表达了作者对失眠的无奈。“妙语”二字以反语的方式调侃了这条对抗失眠的妙诀的无用。将羊儿与曹操的八十三万大军联系起来,以夸张的方式表达出自己无法入睡的无奈。“妙诀”与“八十三万只羊”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失眠的无奈。(每条1分)
9. 特点一:引用内容范围广,今中外无所不包,文化经典、民间传说自由使用;作用:证明了失眠是人类普遍存在的现象。
特点二:引用内容虽多,都以“眠”为中心展开联想。作用:在很短的篇幅中容纳丰富的知识,却让读者能够抓住联想的线索,多而不乱。
特点三:作者用巧妙的过渡将似乎关系不大的引用内容连缀起来。举例及作用:第三段中“岂特君子?”一句,巧妙的从《诗经》过渡到《红楼梦》;将元稹和杜甫毫不相关的诗句连成一句话,让读者有一种“脑洞大开”的快感。
特点四:使用引用内容时正时反,亦庄亦谐。举例及作用:故意曲解《红楼梦》中黛玉失眠的例子和元稹的诗句,形成了幽默诙谐的效果;最后一段连续引用忧国忧民的典故,正面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战争面前的勇气和必胜的决心。
(得分细则:任答出2个方面即得满分。其中特点2分,作用分析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