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农民科技培训 
成绩报告单家长评语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着眼于加快推进现代化,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的一项历史任务。它不仅在全社会引起了关注,更得到了广大农民众的普遍欢迎。可以说,它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神来之笔。是惠及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
应该说,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是十分清晰的, 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它既包含了农村经济发展,又包含了农民收入、生活质量的提高;既包含了农村整体面貌环境的变化,又包含了农民素质的提升,还包含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等,是一个全面而完整的系统工程。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有些人把新农村建设简单的理解为“新村庄”建设,把精力更多的用在村容村貌的整饬上。有的脱离实际,修华而不实的广场,盖农民式“别墅”,或者搞和城市一样的“精品小区”,而忽视了其它方面的工作。使新农村建设变成了“达标过程”、“限时工程”和“指标过程”,实质上又是大家熟悉的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和形象过程。
尽管改革开放使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经济基础还是意识领域,都为新农村建设建设铺平了道路。但是,我们却知道,要完成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重而道远。如何更好地实施这个目标,如何应对实施这个目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成为目前大家需要探讨的焦点话题。
我觉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素质,抓经济促发展。春秋初期的管仲说:“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耻。”孟子也说:“民无恒产,斯无恒心,既无恒心,放僻邪侈,救死不瞻,奚暇礼仪”,马克思的“物质决定意识”和马洛斯的“人的五个层次需求”都肯定了财富与修养、经济与文化的关系。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指出:农村人口多是中国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的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家民示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因此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生产是根本目的,一定要注重实效。即应该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作一项制穷的工程、富民工程。
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要因地制宜,制定切合实际的标准和实施策略,绝不能按主观意愿办事。据《华商报》八月十三号报导,陕西省富县直罗镇农民响应当地政府号
召贷款发展大棚蔬菜业,结果是上级下达硬性指标完成了,而大量大棚却遭废置了,村民负债累累,“富民大棚”变成了“负民大棚”。这则新闻使我们联想到了许多类似的实例。这些例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政府投资农民兴建大棚、栽果树,然后没技术或者是技术含量低,结果都是投资失败,增加了农民负担,政府也感到委曲。遐如《华商报》那则报导的内容一样,直罗镇党委书记所称的:“反正都是农民自身的原因”。这个结论好象不是没有道理。
现实很残酷、很复杂。我们不否认政府主观意愿的积极性和建设性,也应该对此肯定和赞赏。我们也不否任老百姓在失败后砍果树、拆大棚时在经济上、精神上、肉体上承受的巨大创伤。我们要知道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中,建设新农村要肯定政府的指导作用,需要政府的投资。但是我们也要遵循市场规律。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政府的指导和投资都有是外部因素。新农村建设造福农民众,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农民众。如果没有农民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和愿望就会落空。其中,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新农村最重要、最关键的目标,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前提和首要环节。
下面我着重谈谈新农村建设中农民自身建设的问题。这个问题由两点组成:一是带头人问题;二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在新农村经济建设中,干部是一个决定因素。可以说,建设新农村,要有好的带头人。好的带头人要有好的精神。必须公正无私,赏罚分明,严以律己,敢于做出某些“得罪人”的举动。好的带头人要有新思路,这样才能在建设新农村中更好地带领众搞建设创市场,收到具体实在的好效果。高陵县通远镇何村党支部书记史安民,带领全村建大棚抓蔬菜生产就是一个典型事例。由1994年最初的几个棚发展到2005年老2300个大棚,村民收入由九十年代初的500济宁名吃元增加到仅大棚一项人均收入超过8000元。正是由于史安民这个带头人,使一个以粮为主的村子,一跃成为全市闻名的大棚菜生产基地村和小康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需要千千万万个像史安民这样的领头雁,狠抓村级班子建设,切实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坚持“带头学用科技,带头勤劳致富,带领众共同致富”的务实做法,走在新农村建设的前列。
在新农村建设中除了带头人外,还要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4.8亿农村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2.4%,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0.2%,小学以下
文化程度的占37.3%。人均耕地1.41亩,水资源2200立方米。新农村建设就我国目前而言,我国农业总体上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过程中,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整体提高农民素质成为建设新农村的当务之急。
建设现代化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古人说:“食为政先”,“农为邦本”。农业局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尤其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口的大国来说,农业的安全,粮食的安全至关重要。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永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只有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全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为推进现代农业的建设,“十一五”时期,农业部将以“三增”为目标,即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这些方针和战略的实施,都需要较高的素质的新型农民来完成。要求他们要“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大家都知道,喊了多年的提高土地科技含量,积极实施“一村一品”战略,发展特农业,开展农产品加工等,都需要较高的文化素质;需要与时俱进的意识和勇气。
陕西周至县猕猴桃产业的曲折发展史充分说明了发展特农业中需要提高农民素质的必要性。我们都知道1995年前后,猕猴桃被称为“贵族水果”,每斤售价十元上以上。有些果农盲目追求眼前的利润,滥用膨大剂,壮果晶等激素类产品,施用后猕猴桃产量倍增,亩产量达4000教师节祝福文案斤以上。但是果子品质大幅度下降,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损坏了周至猕猴桃的声誉,导致市场萎缩,销路受阻,果农、经销商的利益受损,猕猴桃一夜之间成为马路上的地摊水果。面对血的教训,政府和果农都进行了反思和探索。重振周至猕猴桃雄风成为当时大家探讨的一个焦点话题。2001年周至县进行了猕猴桃艰难的二次创业,推广绿猕猴桃标准化栽培技术,建设“优果工程”,全面推行“单枝上架,配方施肥,定量挂果,生物防治”四大关键技术,大大提高了果品质量,比使用了膨胀剂的果子价格高一倍。客观地说,周至猕猴桃产业已虽然已走出了低谷,但并没有从膨大剂的阴影下完全走出,周至县13万亩猕猴桃全面优质化进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周至猕猴桃二次创业良好的局面已经打开,但类似的经济产业的悲剧还在其它作物上上演。因为缺乏科技含量,农产品质量差,难以销售。很多菜农、瓜农、果农将责任归咎于市场,埋怨天气,寻这样那样的原因。其实,根本的原因是缺栽培技术,不懂管理,不会经营。另外懂技术,懂栽培,也懂管理的人,却不懂宣传,缺乏品牌意识,造成增产不
奢侈品包包品牌大全增收,销路不畅,信息不通的尴尬局面。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业化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而产业化的发展必须要有强有力的龙头带动。龙头企业的规模和实力直接决定着产业化体系的市场开拓能力,特别是对产业化链条中农户的带动能力。反之,龙头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区域化布局的基地和专业化生产的农户。只有规范连接“龙头”和“龙尾”,才能形成牢固的产业链条。巩固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增强龙头企业竟争力,打造知名品牌,做大做强区域经济这块蛋糕。临潼区奶畜业的发展与西安银桥乳业的日益发展就充分说明了龙头企业与区域经济的密切关系。可以说,银桥乳业20多年的发展史就是临潼区奶畜业王梓芠剧照20多年的发展史。银桥乳业董事长刘华国说:“由于我们当地草资源丰富,有不少乡亲们都有饲养奶山羊的经验,虽然多数自产自销,但因为养的人多,卖奶难的问题也起来越突出。于是我就想,如果我们自己办乳品来发展我们本地的奶畜业,那么不但能解决这个问题,也可以带动乡亲们致富。”带着这个念头,刘华国走上了让外人看起来有点疯狂的乳品创业之路。如今,乳品集团年产值达30多亿元,拉动了近八万农户通过养殖奶牛走上了致富之路,同时带动了饲料、运输、包装印刷、餐饮等相关产业大幅度增长。据最新资料统计,仅临潼区奶存栏6.9万头,奶产量达24.6 万吨,奶牛存栏居全省区县第一,奶产量居全省区县第一。但是临潼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
区奶畜业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也不是呈现一片繁荣景象,还是存在一定的隐患。在众多的奶牛养殖户中收入方面表现得非常悬殊。有的利润较高;有的微利经营而有的却惨淡经营。同样的条件,同样的环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明显的差异呢?究其原因,那些亏损户一是缺乏饲养过程中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二是在人工授精过程中操作失当,造成奶牛繁殖疾病增多产奶量低下。看来,要促进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进一步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养殖户的专业知识,提高养殖户养殖意识,推行标准化养殖成为当务之急。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良好的文化素质有助于经济的发展,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中加以印证。我们都知道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史书记载,春秋战国和秦朝已经是“礼崩乐坏”,直到汉代统一了鲁国的礼教和秦国的法律,儒家三本经典“周礼”、“仪式”、“礼江”才成为各个朝代制定礼仪典章参考资料。而现代世界经济历史学表明,恰恰是从汉代开始,中国开启了称雄世界1000多年的历史。当然,也许多人也会说,这是一个巧合,但是,我们如果注意到另一个巧合,西方经济也恰恰是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洗礼之后,才超越中国经济这一史实,我们就只能以为,文化促进经济成为一种必然。
如此看来,要使新农村建设完成既定目标,要使新农村建设持续发展,每个人都要认识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培养新农民,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是为实现科学发展观建设新农村的前提和首要环节。具体有四个方面:一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农村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先进技术之所以能得到大面积推广,乡镇企业之所以能异军突起,农村富余劳动力之所以大量向沿海和城镇转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数以亿计受过义务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作为基础和支撑,农村教育功不可没。经济学家认为:“今天的辍学生,就是明天的贫困户”教育是治贫的重要手段。农村目前接受教育现状和教育水平不容盲目乐观,辍学及低学历的现象很普遍。因而,保证农村贫困生正常就学,保证农村学校正常运行,保证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正常发放,保证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成果。需要政府加大投资力度,真正体现《义务教育法》规定的“经费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二是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农村初、高中毕业生是我国产业工人的后备军,要把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支持各类职业技术院校扩大招生规模,鼓励农村初、高中毕业生接受正规职业技术教育界。加强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三是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工主要分布在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及环卫、家政、餐饮服务等行业,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力量。农民外出务工,为城市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成为工业带动农村,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形式,同时促进了市场导向、自主择业、竞争就业机制的形式,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闯出了一条新路,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带回资金、技术和市场经济观念,直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工存在许多问题:工资偏低、劳动时间长、安全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工种技术含量低,劳动环境差,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和外出适应能力,需要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建设由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农民工培训投入机制,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术含量,增强农民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四是加强农村服务体系队伍的建设,为广大农民众搭建设一个信息平台。许多农民说:盼致富,无思路;想致富,无技术;求致富,无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