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茜 李忱毅
来源:《华东科技》 2018年第12期文员是干嘛的
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形成的核心和关键,为了应对创新创业飞速发展局面下产生的多种新需求,通过人才学术成果研究,以数据的客观性、可量化性、易获得性为筛选原则,搭建上海高层次人才队伍的立体架构。同时,选取重要的学术指标作为人才梯队分层评价的主要依据,对重点研究领域做出分析,为上海市高层次人才现状以及后期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
各领域人才评价标准及上海地区高层次人才结构模型在梦里吻的脸是什么歌
人才队伍的概念立体而分层,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还是一个单位,人才队伍结构多是“金字塔”形。高层次人才是指在人才队伍各个领域中层次较高的优秀人才,这些人才处于专业前沿并且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他们在金字塔结构中的排列形式如下:
处于金字塔顶层的是高峰人才,主要指获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突出成就、一般处于本领域全国前5名或国际前20名,或年富力强、活跃在创新创业一线,具有成长为世界级高峰人才的潜力。
第二层是顶尖人才,主要指在全球处于某一领域领先地位的科学家,取得顶尖的科研成果或者在该领域的科技发展中起到某种引领和带动作用。
第三层是骨干人才,主要指取得了一定的科技成果,处于全球平均水平以上的科学家。
按照科研发表内容中有“上海机构”署名,对Scopus数据源中近五年(2012—2017)收录的全球数据进行筛选。将筛选出的259417篇内容按照Scopus数据源中333个细分国际领域进行分类,然后查出每个细分国际领域滚动5年至今的全球高被引1%文献,并计算其FWCI值。将333个细分国际领域分配的上海数据,根据每个领域的发文量进行排序,筛选出20个细分国际领域,从而定位出近五年上海机构参与的研究体量及高水平表现优异(至少10倍于全球平均水平)的细分国际领域,再映射全球顶尖的Topic研究方向簇,对标全球前万分之三的显著度的研究方向,定位到前十个Topic研究方向簇。
最后根据高峰人才聚焦的十三个领域,对前十Topic研究方向簇进行归纳整理,得出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宇宙起源与天体观测、光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与计算科学、脑科学与人工智能、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十大热点领域作为人才梯队现状研究的重点领域。
由于需要研究的样本和计量的数据量较大,因此从文献计量学角度重点考量学者的科研水平,采用H指数和归一化影响因子FWCI两个指标进行各层次专家人才的数据研究。通过研究发现由于各领域的
发展情况不一,无法使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对人才进行分层。根据每个领域的人才数据现状,从数据的客观性、可量化性角度出发,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从而得到全球及上海各层次专家数据:
综合上述表格可知,全球十大重点研究领域专家总人数16588539人,其中高峰人才1473人、领军人才58607人、骨干人才306983人,其余为基础人才16221476人,四级人才比为1:40:208:110123。上海十大重点研究领域专家总人数22508人,其中高峰人才28人,领军人才2514人,骨干人才23849人,其余为基础人才198617人,四级人才比为1:90:852:7093。由于本文着重对高层次人才展开研究,所以观察高峰、领军和骨干三级人才金字塔,不难发现上海十大重点研究领域高峰、领军和骨干各层级人才总数比值与全球人才比值差距较大。究其原因不难发现,上海人才可持续发展性强,但高峰人才严重不足。高峰、领军和骨干人才所构建的人才队伍金字塔接近于“两强一弱型”,即高峰人才所处的塔尖较弱,领军及骨干人才所处的塔身与塔底很强。
这一结构说明骨干人才与领军人才的维持其可持续发展性配比相对合理。但由于处于塔尖的高峰人才较少,使得总体人才队伍结构缺乏足够的领导力,尤其对处于塔身的领军人才而言,缺乏一定数量的高峰人才对做出充足的引领,他们发展成为高峰人才的速度较慢。
上海市高层次人才面临的问题
就上海各重点领域高峰人才数而言,上海地区在各重点研究领域普遍存在高峰人才总数严重不足的问题。根据上述数据绘制的上海各重点研究领域高峰人才数量图,不难看出,尤其是宇宙起源与天体观测领域,存在无高峰人才的严重问题。
感恩节短信 根据全球高层次科技人才信息平台在2017年发布的《2017年高被引学者分析报告》统计,在宇宙起源与天体观测领域美国远超世界各国,共有60位高被引学者入围,而中国在这一领域却无一人入围。这要求我们更需要重视这一领域后期的可持续发展。
对全球及上海领军与骨干人才数进行比较,发现存在以下情况:
1.上海领军与骨干人才比例与全球比例相似的领域是:集成电路与计算科学、脑科学与人工智能、新材料。感恩节文案幼儿园
2.上海领军与骨干人才比例与全球比例有差异的领域是: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宇宙起源与天体观测、光子科学与技术、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
(1)上海领军与骨干人才比例小于全球比例的领域是: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宇宙起源与天体观测、航空航天、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
(2)上海领军与骨干人才比例人才大于全球比例的领域是:光子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
由此不难看出,在集成电路与计算科学、脑科学与人工智能、新材料这三大领域,上海在领军人才与骨干人才的发展上基本与全球正常的发展水平持平,但在高峰人才的发展上依旧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宇宙起源与天体观测、航空航天、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领域,上海领军与骨干人才比例小于全球人才,可持续发展性强,有足够的人才可以发展成为领军人才甚至是高峰人才。但是要加快加大更高水平人才的培养,早日使之与全球正常的发展水平保持同步。然而,在光子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上海需要加大各层级人才的培养力度,以确保这两个重点研究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上海重点研究领域发展建议及人才布局建议
(一) 重点研究领域发展建议
针对上海各重点研究领域发展,应遵循“维持住,抓重点”原则。
首先,维持现今发展势头良好的重点领域,保证上海优质研究领域的稳健发展。如人工智能领域,这一领域国家重视程度高,文章质量优秀。维持这一领域的稳定发展,有助于提供给其他薄弱领域发展的借鉴经验。
企业搜索软件金山张瑞芳 其次,重点关注发展较弱的领域,如宇宙起源与天体观测领域,加快对这一领域的重点分析,制定
针对性的战略发展方针。例如引进该领域国际发展较强的优秀专家加入上海各科研平台;增加在国际重点关注领域的合作;加大对发展较弱的重点领域的资金投入,力争5—7年内,使该弱势重点领域能够成为上海较为优势的领域。
第三,上海在各重点研究领域存在一个共有的问题,即国际合作较少。建议推动上海各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这有利于上海各领域专家提升综合水平和发文质量。
(二)人才布局建议
就上海重点领域的人才发展而言,建设高层次科技专家信息平台,聚集各类高层次人才的综合信息是重中之重。同时要加大顶尖人才即高峰人才的聚集与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上海地区重点研究领域整座人才队伍结构的“金字塔”稳定性以及可持续发展。若能够拥有若干位处于重点研究领域世界前十位的高峰人才,势必能有效快速地促进领军人才及骨干人才的成长及发展,打造未来影响世界的科技新高峰。
(本文作者均就职于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原文标题为《上海市科技人才分层研究及重点领域人才发展建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