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学科填空题、选择题、简释题、问答题、论文题考查能力的若干命题问题
前言 几个重要的概念
一、 填空题的能力立意
二、 选择题的激活技术
三、 简释题的设计思路
四、 问答题的教学导向
五、 论文题的不同类型
六、 能力考查在题型上的发展趋势
1 结构式材料分析论证题
2 主题为核心的混编题
3 学习情景式探究参与题
华东师大教育科学学院    聂幼犁
中学历史学科填空题、选择题、简释题、
问答题、论文题考查能力的若干命题问题
几个重要的概念
填空题 指将某种材料隐去其部分造成形式上的不完整,要求学生根据对材料的理解使其完整起来的、对答案有强烈限制的供答型试题。根据材料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填文题、填表题和填图题三种情况。
选择题 指通过一定的命题限制,使所有的反应只能落在由命题者规定的四至五个有着明确的性质、程度和价值量指令的选项内,并且每次只能确认一个选项的试题。它包括“多选一”和“多选多”两种情况。
简释题 指情景、问题、答案较为简洁明了的小型供答型
试题,是除了填空题以外的各种小型供答型试题的总称。它
包括常用的如简答题、列举题、改错题、各种小型解释题和
材料分析等题型。
问答题 指通过一个特定的考查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问题,要求考生按照试题的规定,重组已学知识,并用准确恰当的文字将自己对有关史实或史论的了解、解释或评价完整地表述出来的大型主观性试题。就问题所涉及的范围和逻辑来看,可分为“小切口”、“大跨度”或两者的内在融合三种情况。
论文题 指按照一般学术方式呈现的,要求学生模仿学术论文方式组织自己的知识、观点的大型供答型试题。从试题提供的材料看,可分为史料题、观点题或两者的内在融合三种情况。从论文的性质看,可分为考释、论证或两者的内在融合三种情况。
思维能力 思维是客体与方法的知识构成的认知结构的活动。思维能力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思维活力的量度,其高低、大小取决于这两种知识的质量及其联系,以及支持这种活动的情感及其倾向与力度。
考查思维能力的试题 在新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去观察、理解、思考才能解答的
新问题。
一、填空题的能力立意
我向你们保证,我对自己立下誓言,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要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及其他明确属于公共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但资本主义自由制度不变。”
说这段话的人是        ,“新政”实质是瑞尔斯技能表    资本主义。
“……这地界我们这些个卖菜的、卖瓜的……都可以自由进出,洋人图个新鲜,喜欢买我们的。有时赶早,天不亮我们就去了。晚了,搭个棚,就歇那儿……。二十七年后,洋人派兵站岗,也不准我们随便走动了,更不用说住夜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
文中“这地界”指的是北京的        (地名);“二十七年”是指公元        年;“划给了洋人”及“洋人派兵站岗”的依据是《      条约》。
1905年,章太炎为某人70大寿做联句一副:“今日幸南苑,明日幸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云南,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有什么好听的钢琴曲做70大寿的人是      ;“六十割台湾”是在      战争后。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某英国商人准备从广州运载一船华工到美国。正当出航时,当地官员向其宣布不准将华工运往美国。英商傲慢地说:“我有这个权利……”。
从国际法的角度看,这个英商“有这个权利”吗?答:    ;其依据是《          条约》。
观察下列天津机器制造局的照片。
从其建筑风格实际功能来看,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洋务运动的领袖们奉行的“            ”的思
想特征。
二、选择题的激活方法
1、 深入法
深入法是通过进一步提问原主题的背景、条件、原因、目的,或特点、关键、作用、影响等,从而激活试题的方法。使用深入法的重要前提是进一步探究该主题的某一方面或局部确有知识依托和课程开发价值,有助于理解主题或强化理解问题的方法与思路。一般而言,这种方法会提升考察目标,较大地提高试题难度,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使难度保持平稳。
  原题 北京人的生活环境十分恶劣,为了生存,他们创造的工具是
木棒 石器                        B  石器 陶具
木棒 弓箭                        D  弓箭 陶具
修改案1 改史实判断为问判断依据。
北京人遗址中发现许多石片、石块,考古界认为有些是北京人创造的工具,最有力的依据是
数量很大,约有十多万件          B  出土集中,可能有意堆放
形状多样,有些还有锋刃          D  便于使用,留有打制痕迹
修改案220043月,青浦区惊现上海第一人的同时,还出土一只几乎没有野猪特征网游血狐杀戮的红彩猪形陶器,它
说明了吴越文化起源于畜牧        B  反映了该地区驯化猪的历史
证实了上海曾经是陶瓷中心        D  显示了青浦的先民只用红
  原题 明、清两代逐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废宰相,设
内阁、军机处                    B  三省六部
内阁、中书省                    D  总理衙门
修改案改问微观为问宏观。
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
帝国的彷徨                      B  中华的荣耀
东方的曙光                      D  王朝的振兴
修改案2改问现象为问本质。
香水品牌排行榜
学习明清史以后,有四位同学分别以明清政治为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下列主题哪一个更具历史洞察力?
巩固天朝帝国                    B  攀登权力高峰
首开特务统治                    D  走向衰亡之路
  原题 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中国推翻封建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影响最大的事件是
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B  《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
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        D  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
    修改案  改问微观影响为问宏观意义
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里程碑的是
(选项同原题,略)
2、特例法
特例法是用一个或几个特例替换原提干中某一概念或判断,从而激活试题的方法。使用特例法的前提是原概念或判断具有集合性或归纳性,而且能到一个或几个可以反映这个概念或判断的典型史实。一般而言,这种方法会改变试题的考察目标和难度。调节难度的手段是控制所举事例中的解题信息量及其显性程度。
  原题 19世纪80年代中期,建议在新疆建立行省的清朝官员是
曾国藩    B  左宗棠
李鸿章    D  张之洞
修改案  用一则史料——遗存或记载替换一般概述。
1、 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
(选项同原题,略)
2 近人《逢庐随笔》载:文襄公自戡定新疆后,举止益骄,动以诸葛忠武自比。……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有谀其料事如神者。文襄公指
(选项同原题,略)
  原题 1920年,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霍思燕身高
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  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  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修改案  用一则史料——传言替换一般概述。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了当时的农业政策
选项同原题,略)
  原题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红军部队来自于
上海工人起义                      B  八一南昌起义   
湘赣边界起义                      D  广州公社起义
修改案  用一则史料——诗词替换一般概述。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引自1927年作的一首词)这首词赞颂的是
选项同原题,略)
  原题 上世纪中后期,欧州国家逐步走向
货币一体化      B  国家一体化    C  经济一体化    D  军队一体化
修改案  用史实的某一侧面取代一般概括。
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
(选项同原题,略)
  原题 上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突出表现在
社会制度的变化                  B  文化观念的变化
国家名称的变化                  D  民族构成的变化
修改案  用史实描述取代专用名词。
上世纪80年代末,华沙条约成员国相继发生危机,社会动荡,风云骤起,突出表现在
(选项同原题)
3、具象法
具象法是用具体的史实形象或形象描述替换原试题中的抽象表述,从而激活试题的方法。使用具象法的前提是原抽象表述是某种特定的史实,可以用一种形象或形象描述还原。这种方法会改变考察目标,改变试题的难度。调节难度的手段是控制两者之间的相似性
  原题 两牛一人的犁耕方式开始于
春秋战国        B  西汉末年      C  三国两晋        D  隋唐时期
修改案  用形象——文物替换概念。
观察下图,图中的犁耕方式开始于
(选项同原题,略)
  原题 新中国成立后,三代向美国表明的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是
A  一个中国        B  三个世界      C  一国两制      D  四项原则
修改案  用形象——照片替换概念。
如果用一个主题概括,下列三位向美国表明的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是
                                                 
                               
A  一个中国          B  三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