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考历史⼩论⽂题指导分析及例题鉴赏
⾼考历史⼩论⽂题型介绍,指导分析及例题鉴赏
⼀、⼩论⽂技巧总介绍
历史⼩论⽂写作,必须具备三要素,那就是论点、论据、论证。但是,⾼考试题中往往有
严格的字数限制(200~250字),要写好这篇⼩论⽂,尽可能拿到更多分数,建议考⽣从以下⼏⽅⾯⼊⼿解题。
(⼀)认真审题,读懂设问,明确观点,把握⽅向
写历史论⽂⾸先是要确⽴观点。有些题⽬所提供的材料中已明确观点,⽐较简单明了;有
些是需要根据所给材料提炼观点;还有些题⽬要求更⾼,是根据材料,寻论述⽅向,⾃
⼰确⽴观点。⽆论是哪⼀类型题⽬,关键是要读清楚设问,寻材料关键词,提炼概括,
亮明观点。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围绕论点,慎选史实
在选择论据的时候,⼀定要注意史实论据的典型性、针对性、确切性。“⼀个典型的事例胜过千万句空洞的说教。”选择史实材料的主旨必须与论点吻合,才能起到证明论点的作⽤。
此外,⼏乎所有的论述题都要求考⽣“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切勿⼩
看“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这两个短语,它意味着要求考⽣在论证观点、选史实时,必须⼀⽅⾯充分利⽤材料中的史实,另⼀⽅⾯还要把我们教材中所学过的能证明观点的典型史实挖掘出来,简单说来,论据即“材料史实+所学史实”。
(三)谋篇布局,注意⾓度,史论结合,梳理结构
历史⼩论⽂总体结构通常为:总论点—分论点1—分论点2—结论。由于字数有限,分论点不宜过多,但⼀定要根据题⽬要求,尽可能多层次、多视⾓地阐述。可以从社会发展的
诸多⽅⾯来分析问题,可以⽤历史辩证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还可以⽤不同的史观来分析问题。但更需要考⽣结合题⽬材料本⾝所提⽰的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充分论证,逻辑清晰,语⾔精炼,学科表述
最后,就是考⽣把论点论据紧密整合撰写成⽂。⼀定要牢记紧扣主题,观点先写,论据紧跟,论据不
能空洞重复,客观分析,最后⼀句话结论,揭⽰历史规律。⾏⽂要注意论⽂化,⽤历史学科语⾔表述,⽽不要⽤政治或⽂学语⾔,更不要滥⽤⽂艺性的修饰语,不然是徒费⽂字,⽆分可得。作答时不需空格换⾏。但字迹⼀定要清楚,便于批改,容易得分。
⼆、⼩论⽂具体题型操作说明书
(⼀)观点评述类
1.题型特点
观点评论(析)类试题的特点在于评价的对象不是具体的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是历史观点。历史观点是⼈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可能与客观历史存在某些不符,因此还需要对历史观点进⾏再“评论”。这种题型⾮常富于“历史味”,具有“借古鉴今”的功能,很受命题者的青睐。
2.解题⽅法
(1)亮明观点。⽤词⼀定要确定。⽐如我认为……正确、我认为……错误等。正确、错误之后⼀定要⽤明确的语句把你的观点表述清楚。要对材料进⾏提练概括,尽量不要照抄材料原⽂。(关键词可以抄下来)
(2)⽤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史实要注意多⾓度分析。
思路⼀:政治、经济、⽂化、外交、社会⽣活。
思路⼆:内因、外因。
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
校园言情小说免费阅读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
思路五:主观、客观。
不同的问题适⽤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句写⼀句
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所学的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3)总结提升,⼀定要有这部,做到⾸尾呼应,可以适当加⼊怎么做,不必展开论述。
3.实战演练
【题⽬1】(2018全国II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889年,两⼴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总督,购得⼤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由于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订购的机炉不适⽤,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成为中国第⼀家⼤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摘编⾃陈真等编《中国近代⼯业史资料》等
材料提供了⼀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材料中提炼⼀个启⽰,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之成理。)
【答案】⽰例:从张之洞经营汉阳铁⼚初期遇到的问题和挫折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启⽰:经济决策要遵循客观规律。
张之洞开始创办汉阳铁⼚时忽视了先要确定煤铁的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的⼀般规
律,先购买安置机炉,结果却因没有合适的煤或者煤矿⽣产的煤与机炉不适⽤⽽导致了⽣产的延误和损失。
近现代中国政府在领导⼯业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等原因,忽视或违背经济规律,
给社会经济造成重⼤损失;反之则往往能促进经济建设的良性甚⾄加速发展,给国家和⼈民带来福祉。例如1958年⼤跃进运动时期,全民⼤炼钢铁,违背客观经济规律,⽚⾯追求钢产量⽐去年翻⼀倍的⾼指标,造成了国民经济⽐例严重失调、浪费⼤量⾃然和社会资源等严重后果。后来党和政府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的“⼋字”⽅针,合理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例关系,遵循客观规
律,“先抓吃穿⽤,实现农轻重”,从1962年起国民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
⼗⼀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总结以往经济建设正反两⽅⾯的经验教训,强调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党和政府实⾏改⾰开放,提出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成就。
本题的⼀个重要理论基础,是对现代化内涵的理解和中国历史现代化进程的正确认知。同时从⼀个侧⾯也说明,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现代化是⼀条重要的学习线索。现代化史观和唯物史观并补充。现代化是研究历史的⼀种范式,唯物史观是哲学意义上的指导思想。现代化也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进⾏研究的。考⽣可以从引进设备(往往后发国家现代化初始阶段)和⾃主创新(现代化深⼊发展,向现代化强国迈进);⼤型重⼯业企业(尤其在后发国家)在加速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等⽅⾯发表⾃⼰的观点,结合史实进⾏阐述。
【题⽬2】(2018全国III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4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表》中的部分⼈物及相应等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4的内容提出⾃⼰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答案】⽰例:
《汉书?古今⼈表》对历史⼈物的等级排列体现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政治观点。⾄西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上升为正统思想。东汉史学家班固在编撰汉书、品评历史⼈物时,抬升儒家代表⼈物的地位,依据儒家思想的相关主张赋予某些历史⼈物的等级。例如上述表格中,班固把儒家思想创始⼈孔⼦放在了上上等,把战国时期儒家代表⼈物孟⼦和荀⼦放在了上中等,却把与儒家思想有冲突甚⾄是对⽴的道家创始⼈⽼⼦、法家代表⼈物商鞅、韩⾮放在了中上等。儒家提倡仁政、以德治民,反对刑罚尤其暴政,因此把他们认为仁德爱民的代表君王尧、舜、周⽂王等放在了上上等,⽽把虽有统⼀“天下”的不世之功但却崇尚以法家思想治国尤其晚年
如何用支付宝买东西给⼈民带来沉重的刑罚和赋役的秦始皇放在了中下等,尤其把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夏桀、商纣放在了下中和下下等的位置。因此《汉书?古今⼈表》对历史⼈物的等级划分未必
客观公平,带有了浓厚的思想倾向,但却客观上反映了作者提倡的和那个时代普遍流⾏的思想观念,是研究汉代思想⾯貌和变思想迁的⼀份⽐较有价值的史料。
【解析】先依据材料拟定⼀个题⽬,史学家的历史观受到主流思想的影响。汉代儒学
成为正统思想,表格中上上、上中⼈物的分布看,儒家思想的创⽴与发展者都居很⾼的等级,被称为圣⼈和仁⼈,受到推崇,⽽不符合儒家仁政思想的的暴君夏桀、商纣受到批判。同时也要看到班固的历史观也有所突破,如在重农抑商的背景下,私商的代表⼦贡、范蠡也被称为智⼈,得到肯定。⾔之有理即可。
【题⽬3】(2017全国III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的武⼒,尚有别具⼀格的政治组织、经济⼒量、⾼度⽂化,⼀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国基础为之震撼”。⾯对这“旷古未有的变局”,中国“应付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光明、得⼤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变化上”。
——摘编⾃吕思勉《中国通史》等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
进⾏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答案】⽰例:
论题:传统⼩农经济的解体和近代⼯业的兴起
阐述:中国古代,传统⼩农经济占统治地位。鸦⽚战争以后,洋货涌⼊,中国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传统的⼩农经济开始解体。19世纪六七⼗年代近代⼯业兴起,传统的⼩农经济进⼀步遭到冲击。尽管近代⼯业在中国经济结构中不占主导地位,并不断受到阻碍,但依然艰难地发展,推动中国逐步向近代社会转型。
中元节一共几天【题⽬4】(2016全国I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民订⽴契约建⽴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民的代表,只能充当⼈民的“办事员”。英国⼈“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由的;议员⼀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他们就等于零了”。⼈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个⽀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拟定⼀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例:论卢梭对民主制度的设计与社会影响。
卢梭对民主制度的设计源于社会契约理论,他主张国家权⼒属于⼈民,⼈民直接⾏使国家主权,实⾏直接民主,反对⼈民主权被代表和被分割。
卢梭的⼈民主权理论和民主制度的设想从理论上否定了君权神授学说和当时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动了法国⼤⾰命的爆发和共和制度的建⽴。但卢梭的理论在当时可⾏性缺乏,有⼀定的空想性。由于民众权⼒不受约束,容易导致多数⼈的暴政。法国⼤⾰命中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与之有不可推脱的联系。
正如美国宪法的麦迪逊⽽⾔:“如果⼈⼈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合理的制度设计应当是统治者和民众相互牵制和监督,坚持法律⾄上,都严格遵守法律,保护⼈权,通过有序的
民主进程,推动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3)能够全⾯考查学⽣素质与能⼒。该题⼒求做到最⼤限度的开放,只给出少量材料和⼀个思考⽅向——“制度构想实践”,要求考⽣⾃拟论题,有理有据地完成论证。同时,该题⼜给予考⽣以宽⼴的选择空间,诸如,考⽣可以联系古代希腊民主制度验证卢梭的直接民主制构想;可以联系近代初期民族主权国家的建⽴,结合卢梭的相关理论认识主权对于⼀个国
家的重要性;可以联系美国的三权分⽴制衡制度,批判卢梭的主权不可分割的观点等。该题可以考查学⽣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培养和提升学⽣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特别是提出问题的能⼒,并有可能引领中学历史课的教学改⾰。户口迁入流程
(⼆)图⽚信息
1.题型特点
此类题型的关键信息在图⽚中,图⽚包括地图、实物、相⽚、历史遗迹、统计表、漫画等,在传达某⼀历史信息时,其背后隐藏着⾮常丰富的信息。虽然图⽚形象,但信息有时却很抽象,需要我们结合所学知识进⾏归纳、提炼、综合,考察学⽣细致观
察、审阅图⽚的能⼒及运⽤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既要看到表象信息,也要提取深层次的信息,这样才能发现真实的、完整的历史。
2.解题⽅法
(1)认真观察图⽚。
观察图⽚是解答图⽚试题的基础。观察时应把握好三个环节:(1)快速扫视试题中的图⽚,明确图⽚所反映的主题。(2)认真观察图⽚,要把注意⼒集中到图⽚的重点部位上,不要在次要部位浪费时间和精⼒。这⾥所说的“重点部位”,是指与试题所提问题直接相关的部位。(3)如果试题图⽚是以图⽚的形式出现,要注意图⽚间的关系。(2)注意与图⽚相关的⽂字
⾸先要注意图名。图名往往概括了全图的内容或揭⽰了图的核⼼内容,明确图名并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我们深⼊解读图⽚。其次要注意图⽚的说明⽂字。最后要注意相关⽂字的暗⽰。
(3)“说”从图出
图⽚是解答图⽚类试题的主要材料,因此,必须集中精⼒从图⽚(尤其是重点部位)中提取有效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来组织答案;或者根据图⽚的有效信息,得出相应的结论;或者⽤图⽚提供的信息说明某⼀历史现象。总之,答案要依据图⽚来组织或推断,不能脱离图⽚空泛议论。
(4)运⽤所学知识⽀撑和补充图⽚。
图⽚⼀般只能反映某⼀历史瞬间或某⼀历史侧⾯,在⼴度和深度⽅⾯对知识的反映是很有限的,因此,仅凭试题提供的图⽚,难以解答⼀些理论性较强的问题,这就需要运⽤所学知识去说明、分析。
3.实战演练
【题⽬1】(2016全国III卷·41)阅读图⽂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下,中国被迫开放了⼀系列通商⼝岸。⾃1898年⾄1910年,清政府⼜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
——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从材料中提取⼀个有关⾃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答案】评分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必须源⾃材料;(3分)论据准确,史实引⽤合理,围绕所提取的信息;(6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3分)
⽰例:集中于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已有众多被迫开设的通商⼝岸,交通相对便利、经济相对发展;⾃开商埠,可分洋⼈之利,且可利⽤便利条件,促进地区发展,并抵御外侵。
【题⽬2】(2013全国卷Ⅱ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7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
图8⽩⾦汉宫(左)和唐宁街10号(右),
⾃18世纪中期⾄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相官邸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度进⾏中英⽐较。
【答案】
信息⼀:从建筑的样式看:太和殿⾼⼤雄伟,象征皇权⾄上。⽩⾦汉宫⼯整威严,显⽰君主⽴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
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
信息⼆:从建筑的历史传承或变迁看:中英建筑都见证了历史的动荡;但太和殿体现了专制体制的延续和被殖民的政局。⽩⾦汉宫、唐宁街10号见证的是体制的创新。信息三:从建筑的历史归宿或现实影响看:太和殿现为供⼈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上民主道路。⽩⾦汉宫、唐宁街10号依然是治国理政的场所,反映了民主政治的稳定。
【解析】
⼀、看⽂字:唐宁街10号,由此可见唐宁街除了10号是⾏政机构所在地,1到9号及其它号数都是其它办公机构。
⼆、抓不同:从外形上看,太和殿⾼⼤雄伟;⽩⾦汉宫⼯整威严,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从布局上看,太和殿和⽩⾦汉宫都是独⽴的建筑
三、本质: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与政治上的关系就是象征皇权⾄上,体现君主专制政体;晚清由于列强的⼊侵,体现被殖民的政局;最后随着历史的变迁,成为供⼈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上民主道路。
⽩汉⾦宫⼯整威严,显⽰君主⽴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体现民主政治风
格;随着历史的变迁,英国代议制度不断完善,反映了民主政治的稳定。
【题⽬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化等多种信息。
⽐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欧洲贸易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答案】评分说明:正确提取欧洲贸易变化的信息,如贸易范围扩⼤,贸易中⼼转
潜水
移,贸易形式(转⼝贸易到直接贸易)转变、商品种类增加等,根据史实对提取信息的说明充分恰当。⽰例:变化⼀:欧洲贸易中⼼转移,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西洋沿岸,⼤西洋三⾓贸易成为世界贸易中⼼。意⼤利等国的商业城市衰落,⼤西洋沿岸的葡、西、荷、英等国崛起。变化⼆:商品种类增加,14世纪主要商品为丝绸、⾹料等,1500年伴随着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欧洲的⼿⼯业品、美洲的烟草、棉花、⾮洲的⿊奴等成为三⾓贸易的主要商品,刺激了英国制造业的发展。(“⽰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标准答案。)
【题⽬4】(12分)三⾓贸易(英⽂:triangular trade或triangle trade)是指⼀个牵扯到三个区域或港⼝的贸易名词。其贸易路线起源于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洲际贸易。通常我们提到三⾓贸易,总会想到的是那罪恶的⿊奴贸易。其实三⾓贸易,也随着殖民扩张的不断深⼊、世界市场的扩展⽽发⽣着相应的变化。以下图1、图2、图3
描述的是先后三个时期的三⾓贸易。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图⽚信息进⾏全⾯解读。
图1图2
图3
【答案】信息解读⽰例:视⾓⼀,从时期、背景解读:图1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初期的三⾓贸易;这⼀时期,新航路刚刚开辟,美洲被发现。图2是新航路开辟后15~16世纪的三⾓贸易,由于种族灭绝政策与印笫安⼈锐减,为开发美洲⽽兴起⿊奴贸易。图3是19世纪中期西⽅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鸦⽚贸易;这⼀时期,英国的⼯业⾰命⼤⼒推进,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
视⾓⼆,从殖民贸易内容解读:图1中的欧洲殖民者从美洲掠夺⾦银,引进⽟⽶、⽢薯等作物,然后以⾦银换取亚洲的丝绸、⾹料,⽽美洲的⽟⽶、⽢薯也传⼊中国。图2中的欧洲殖民者将廉价⼯业品运往⾮洲,然后从⾮洲掠夺⿊⼈贩卖到美洲做奴⾪,再将
美洲的⾦银、原料运回到欧洲。图3中的英国殖民者将在印度种植的鸦⽚⾛私到中国,以扭转对华贸易逆差;然后从中国进⼝茶、丝等原料、半成品,把中国变成英国⼯业
梦到鬼
发展的原料产地;再将⼯业品出⼝到印度和中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视⾓三,从殖民扩张⽅式解读:图1、图2时期的殖民属于原始的、带有⾚裸裸⾎腥⾊彩的早期殖民扩张⽅式,反映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需要,注重贵重⾦属货币的掠夺;图3反映的19世纪前中期的英国已经开始了⼯业⾰命,机器⼤⽣产为特征的⼯业资本主义发展急需市场(商品与原材料),故其殖民重点在于不惜⼿段打开中国市场。
视⾓四,从影响解读。对欧洲殖民者⽽⾔:图1、图2时期的三⾓贸易主要为欧洲提供⼤量贵⾦属货币,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也引发商业⾰命与价格⾰命,加速社会分化,从⽽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转型;图3时期的三⾓贸易则为英国开拓了新的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有利于英国⼯业⾰命的进⾏与⼯业强国地位的确⽴。
对亚洲、⾮洲、美洲被殖民地⽽⾔:⼀⾯破坏,带来深重的灾难,包括财富的掠夺、⽂化的摧毁、⼈⼝的贩卖,甚⾄种族灭绝,造成长期落后等;⼀⾯建设,主要指近代⽂明因素的传⼊,包括先进技术、思想、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