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城市的外部规模体系与内部规模效率相结合的角度切入,构建中国城市规模结构格局合理性评价模型,对中国县级以上城市规模格局的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全国城市体系等级健全,城市规模结构呈现“中间略大、低端偏小”汪峰 徐歌阳的较合理金字塔格局,其中西部地区的城市规模等级结构优于中东部地区;全国城市规模体系结构合理,中等合理以上的省份占90.32%;城市规模效率整体合理,中等合理以上的城市占77.17%;全国城市规模格局基本合理,中等合理以上水平的城市占85.54%。其中高合理城市占18.57%,集中在华南、黄河中上游、东北中南部和新疆西部地区;较高合理城市占55.56%,分布在成渝、长江中游、长三角、中原地区、环渤海、辽东南和沿陇海线地区;中等合理城市占11.42%,分布在珠三角、东部中部、长江中上游和新疆南部;低合理性城市占12.48%,分布在安徽、内蒙古、山东半岛外围和长三角外围地区;不合理性城市占1.98%,集中在安徽、青海和西藏地区。
关键词 城市规模结构;合理性;Zipf’s 法则短线操作技巧
中图分类号 K901 水果减肥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5)12-0121-08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国家重要文件和国家重大规划都多次提出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和城市发展格局。城市发展格局是指基于国家资源环境格局、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而在国土空间上形成的等级规模有序、职能分工合理、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城市空间配置形态及特定秩序[1]。城市规模格局是城市格局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城市体系功能的发挥和竞争力提升。1949年,Zipf哪里适合旅游提出了Zipf’s法则用于揭示城市规模和城市等级之间的数量关系[2],之后Gabaix和Duranton等学者将此法则在全球多个国家进行了应用和验证[3-4]。明星库1980年代,中国学者最先运用Zipfs法则检验城市规模分布规律[5-6],之后展开分形维度研究[7]并用于辅助探讨中国城市规模的影响因素[8],其普适性[9]、空间尺度煤气炉打不着火[10]也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热点。劳昕等在2015年发表最新的研究成果认为,Zipfs 法则可以很好地拟合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反映了城市规模与其位序之间简单而准确的关系[11],可以作为研究判别城市集聚和城市体系合理性的重要原则[12]。克曼认为,城市规模在城市体系内的合理比例与距离可以回避竞争和完善城市体系功能,利于城市共同成长[13]。皮亚彬认为城市规模对城市生产率和城市人口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14]。而人口密度增长可以提高用地效率和消费效率[15],扩大本土市场规模,进而
促进经济增长绩效[16]。由此,方创琳等提出城市规模格局的合理性应该包括城镇体系的合理性(外部体系结构合理性)和城市本身规模效率的合理性(内部规模效率合理性),并构建城市规模合理性诊断模型参与中国城市格局合理性的评价[17],该研究为本文提供了方法基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