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素真
 
女,1918年出生。 豫剧表演大师,陕西富平人,原名王若瑜,8岁拜师,10岁登台,是豫剧界第一代女演员.17岁就被誉为"豫剧梅兰芳","豫剧大王","豫剧皇后"。豫剧五大名旦之首,对豫剧的改革做出转折性的巨大贡献。
  经典剧目:《宇宙峰》,《三上桥》,《洛阳桥》
  艺术特:刚柔相济,含蓄秀美,台步行走如飘,辫子功美妙绝伦
  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看了她的《义烈风》后,亲笔题词:"清萍白壁原无价,海马云龙自不."
戏剧大师田汉生前有名句赠陈素真:"中州云起几歌仙,苦练勤修数汝先.几度弓腰明月下,何妨碎步铁窗前.袖舞辛酸艳容女,辫飞情焰叶含嫣.人民要汝添光彩,珍重金喉昔盛年."
  提起《叶含嫣》、《宇宙锋》,熟悉豫剧的人都会不自觉地想起一个名字——陈素真。她那行走如飘的台步,美妙绝伦的辫子功,不知倾倒了多少观众。1993年初冬的一天,我有幸见到了正在住院的被称为河南梅兰芳的陈素真老师。久闻她记忆力惊人,年轻时演新戏,经常是边化妆,边学戏,上台后竟能一字不差。今日相见,果然名不虚传,谈起她的从艺经历,只略一思索,便如数家珍般地娓娓道来。
  陈素真原名王若瑜,19183月生于陕西富平,继父陈玉亭是一位河南梆子(即豫剧)艺人,受家庭熏陶,从小她便与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小时的她,常被人带去看戏,只要看一次,回去她就能唱上几句,戏看的多了,她就学着模仿戏里的角,常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用竹篾子当雉鸡翎,用大手绢当裙子,边唱边耍,每当这时,她便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快乐、最幸福的人。尽管她对唱戏如此痴迷,戏班的人也都觉得她是块学戏的材料,但历来河南梆子戏班中却没有坤角,女孩子是不允许上台的,谁敢破这个例
呢?然而她抱定了学戏的决心,冲破了家庭和世俗的偏见,在同乐舞台开时的单经理的支持下,陈素真终于如愿以偿。1926年的中秋佳节,8岁的陈素真和另外两个女孩子小喜、妮子一同正式拜师学戏,走上了一条漫长而艰难的从艺之路, 成为豫剧界的第一代女演员。
  为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陈素真学戏十分刻苦,她不懒、不馋、不贪玩、老实听话,认认真真地向老师学戏。她学戏的速度快得惊人,最难学的也超不过三遍,一般的词一遍就会。2023汽车报价大全1928年阴历二月初二,她正式改名陈素真,在开封相国寺同乐舞台首次登台,上演《日月图》,当时她仅有10岁。尽管坤角首登豫剧舞台这一创举轰动了开封城,但她们的演出却没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从此,她很久没再上过正角。 1930年春末,她又主演践也为她提供了练腔的机会。就这样,早晨喊,日夜唱,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她的那条象蚊子哼哼的小细腔,竟然变得金钟玉磬般的洪亮悦耳,且越唱越好。在这一年中,她一边练嗓子,还一边练习表演。在表演上,很少有人仔细地教过她,于是镜子、月亮、太阳便成了她练习表演的助手。从小她就非常喜欢照镜子,对着镜子做出各种各样的表情,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她还喜欢看自己的影子,无论太阳多晒,只要有影子,她就会看着影于,比比划划,走来走去,扎扎架子,亮亮相。到杞县后,她依旧保留了这一习惯,而且更注重了一个字,她常常对着镜于看自己的表情动作,反复观察脸上做起戏来是否好看,
是否符合人物的心情,经过刻苦努力,她在表演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陈素真对艺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但又从不墨守成规,尤其在化妆上,她根据自己脸圆、眼小和眉毛浅的特点,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原先豫剧化妆很简单,旦角只贴两块大鬓,后来有的演员把两块鬓发展成了四块鬓。陈素真来到杞县后,继承了贴四块鬓的办法,并用心琢磨如何改鬓,她一天演三场戏,要化三次妆,上午这样贴,下午那样贴,夜戏再变个方法贴。她有时在眉头上贴三个或更多的小圆圈,有时在脑门上放个小刘海,两边贴小圆圈,就这样贴来贴去,终于摸索出了一套前人未有过的贴鬓的新式样,使她的圆脸变成了鸭蛋脸。紧接着,她又开始琢磨如何使眉毛变黑,过去豫剧唱旦角的不画眉,陈素真第一次大胆地用黑烟把眉毛描黑,后来又改用干烟末,使画出的眉毛不仅黑,而且显得十分灵活,不死扳。至于怎样使眼睛变大,她却久久未能想出好办法。一次,她在抹眉时,一小块干烟灰不小心落在了眼皮上,无奈之际,她顺势把黑烟灰抹在了眼皮和睫毛上,抹完睁眼一看,眼睛变大了,人显得精神了,陈素真欣喜异常,她用自己的双手,在无从借鉴,无以模仿的情况下,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和磨练,使得自己的舞台形象光彩照人,开创了豫剧旦行化妆的新局面,而那时的陈素真仅仅是十二三岁的孩子。在唱腔的革新上,她也同样费尽了心血。当时陈素真在杞县渐渐唱红,大轴戏已全由她担当,她全身心地投入到戏中,为
了把《三上轿》这出很温的戏唱活,她冥思苦想,白天唱,梦里哼,终于创出了一套满意的新腔。演出时,唱一句,一个彩,硬是把一出死戏给唱活了。《三上轿》的成功增强了她的信心,于是她便把她常演的十几出戏,挨个地琢磨,在传统的唱腔上加工提高,创新腔,使豫剧唱腔得以丰富和发展。
  成功容易却艰辛,杞县的四年,陈素真从失败中奋起,以顽强的毅力,百倍的艰辛,练就了一副好嗓子,加上在唱腔、表演、化妆上的大胆革新,使其名声大震。带着杞县观众的深情厚意,1934年陈素真重返开封。回到开封的第一出戏,她毅然选择了曾经在开封唱砸了的《反长安》,她用心在唱腔上加工创新,大胆地使用了在开封从没人敢唱的慢板五音,赢得了满堂的喝彩。正是三年不飞,飞必冲天;三年不呜,鸣必惊人,还是同乐舞台,还是在这出《反长安》,陈素真一炮打红,终于洗刷了曾被轰下舞台的耻辱。接着她又上演了《樊梨花征西》、《穆桂英征东》、《姚刚征南》、《燕王征北》和《双燕公主》、《对松关》、《大祭桩》。《三上轿》等戏,轰动了开封,年仅16岁的陈素真被观众誉为河南梅兰芳
  陈素真成名后。仍不停止对艺术的追求,她谦虚好学,傅采众长,唱红开封后,又有幸遇
到了一位豫剧改革家——樊粹庭。他根据陈素真的条件,为陈素真编写了《凌云志》、《义烈风》、《三拂袖》、《柳绿云》、《霄壤恨》、《涤耻血》、《女贞花》七出新戏,使她在艺术上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再度享有了豫剧皇后豫剧大王的美誉。在此期间,陈素真还经常观看京剧演出,从中汲取营养,琢磨加工,创造了豫剧的水袖功、扇子功、辫子功等,使豫剧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看了她的《义烈风》后,亲笔题词:清萍白壁原无价:海马云龙自不。对她的演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1936年春,上海百代公司为陈素真灌制了豫剧的第一张唱片,随后她又赴北平学京剧的武打,当她再返开封时,在演出中她加入了京剧的武打,并把京剧的锣鼓经也移植到了豫剧中,再次轰动了开封,被观众评为豫剧三鼎甲之首。刚满二十岁的陈素真在艺术上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解放后,陈素真来到了天津豫剧团,并多次随团到各地进行巡回演出,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十年浩劫,她被剥夺了演戏的权利,不能练功,不能吊嗓,在这种非人的待遇下,她依然保持着乐观的生活态度,坚信乌云总会散去,春天必将来临。在天津东郊军粮城的一个菜园里,她用一个个小本记下了自己一生的经历和表演艺术,其中的前半部已于1991年收入河南文史资料,并出版发行,书名为《情系舞台一~陈素真回忆录》。
  陈素真以乐观的人生态度熬过了那一段艰难的岁月,1979年她终于又登上了梦索魂牵的舞台,烤牛肉14年未登舞台,虽然嗓音已很难恢复到从前,但她的表演,一招一式仍然显示出一代艺术大师的功力。
1989102日,陈素真在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宫以一出《宇宙锋》结束了她的舞台生涯。 76如果那天把该说的话好好说岁高龄的陈素真把毕生的精力与心血全部献给了她热爱的豫剧艺术,她一生的爱好与寄托,就是演戏,就是把好戏奉献给支持她、鼓励她的观众。当我问及她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时,陈素真老师显得有些激动,她一字一句他说:我如今只是一个心愿,那就是把我一生的经历和艺术创造、舞台经验写下来,留给后人,不使国家空培养我一场,我也算不白来人世一遭。
崔兰田
 
崔兰田 19262004
  1926年出生于山东曹县。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豫剧五大名旦。戏曲教育家,崔派艺术创始人。国家一级演员。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河南省剧协副主席。她自幼家境贫寒。5岁随父母逃荒至郑州,11青梅木瓜靓汤岁入太乙班学艺,师从周海水、贾锁学须生,3个月后即能登台演出。开始是和师毛兰花同台合演。不久便主演《东吴大报仇》、《胡迪骂闫》等须生戏。
  1942年出科后,应邀入洛阳楚公民班为头牌主演,与欢乐颂大结局“狗尾巴地牤牛狗头崔照等豫西名艺人同台演出,后拜豫西名旦张庆官为师改学旦角,进一步深造。1944年赴西
安,先后在高成玉和沈子安班领衔主演,活动于西安、宝鸡、灵宝、陕州等地。在樊粹庭先生帮助下,得与常香玉及名小生常景获、名须生曹子道等联袂演出《桃花庵》、《贩马记》、《蝴蝶杯》、《卖苗郎李念主演的电视剧》等剧。
 
早期剧照
在西北剧坛享有盛誉,成为与陈素真、常香玉齐名的豫剧明星。1949年自组兰光剧社,1951年,崔兰田率领兰光剧社巡演到安阳,被安阳市政府盛情挽留,从此落脚于此。同年任安阳市人民豫剧团团长。1956年任安阳市豫剧团团长。同年参加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会演,获演员一等奖。1957年拜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白云生为师。1959年任安阳市豫剧
院院长,先后收张宝英郭惠兰等为徒。同年参加河南省第二届戏曲观摩会演获优秀演员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