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方戏剧的审视与思考
  摘要:指出了当前河南地方戏曲行业的生存现状,对阻碍河南地方戏剧事业发展的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关于振兴和繁荣河南地方戏剧事业的思考和见解。
关键词:河南  戏剧  振兴
        建国以来,中国的戏剧事业一直处于改革的最前沿,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后,一个被抛弃了数十年的旧概念—“戏曲市场” 被再度引入到戏曲艺术生活中,特别是地方戏曲,“仿佛被从圈养放归自然,突然失去了发展方向,举步维艰,面临着生存发展的困境”。河南地方戏剧有着自身的传统优势,推出过《花木兰》《卷席筒》等许多脍炙人口的曲目,涌现了一大批如常香玉、马金凤、海连池等全国著名的戏曲艺术家,但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河南地方戏剧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行业的冲击,遇到了发展的瓶颈。
        1河南地方戏剧行业的生存现状如何购买基金新手
        河南地方戏剧种类繁多,除排名在全国地方十大剧种之一的豫剧之外,还有曲剧、越调、大平调、怀梆、怀调、宛梆、大弦戏、落腔、道情、坠剧、四平调、二夹弦等近60余种。目前,除豫剧、曲剧、越调、道情等几个较大的剧种外,其余绝大部分很少能与观众见面。从戏剧演出团体的存在方式上,省、市级国有剧团、民营剧团、民间戏曲演艺团体共存,
县级以下的国有剧团已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相继解散。国有剧团分事业全供和事业差供两种,主要依靠财政拨付工资和演出补贴维持。民营剧团分营利性质和非营利性质两种,有的依托于企业和社会力量的赞助生存,如平顶山矿业集团豫剧团、开封市蜂宝豫剧团等。有的依靠个人投资或通过办校养团的方式来维持,如开封市二夹弦剧团、洛阳牡丹小金凤艺术团等。近几年来,国有剧团推出的有影响力的新作品较少,演出任务偏少,民营剧团也都有着一本充满艰辛的创业史。“总体来说,剧团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发展前景不明朗”。关于销售技巧
        1.1戏剧演出团体的生存现状
        在文化、娱乐产品日益丰富和各种传媒广泛普及的今天,戏剧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娱乐形式在现代市场中处于薄弱地位。剧团演出少,收入低。受资金和高素质人才缺乏的影响,新作品的创作能力有限,戏剧的理论研究和戏剧批评缺失现象十分严重。比如,近几年来,“曲剧剧种中没有一台文华大奖剧目或十大精品工程剧目,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本从文本、音乐、导演、演出等方面系统、全面地介绍曲剧剧种的理论书籍”。编剧、作曲、导演和高水平的演员极度匮乏,使有些剧团在遇到排演新作品的任务时不得不花重金外聘主创人员和主要演员。艺术学校戏曲专业的招生规模在艰难维系,剧团因缺少实力不敢用
民政局五一放假吗
人和学校害怕学生不能就业不敢招生形成了恶性循环。剧团的演出多是完成政府部门下达的“送戏下乡”和“文化广场”任务,要么就是厂矿企业的庆典和农村的红白喜事,演出层次低,演出剧目多是传统剧目或改编剧目,用众的话说 “老戏老演,老演老戏”,寓教于乐的功能不强,不敢开展商业演出的尝试。
        1.2演艺人员的生存现状
        戏剧界的演艺人员体,形成了要么大红大紫要么默默无闻两个极端。当然大红大紫的是少数,默默无闻的是主流,缺乏一种积极上进干事业的氛围。成了名当了角儿的,自然可以在戏剧事业中大展鸿图,一般演职人员为了吃饱饭过上好日子,便忙于赶场子干茶座,或是开公司做生意,把戏曲这个主业变成了副业。这也无可厚非,单位效益不好只有靠自己了。但同时这也反映出来戏剧行业内的一种浮躁,不愿意俯下身来认真地研究戏曲艺术,不愿意考虑如何为戏剧的传承和剧团的发展做些什么,个人的消极和单位的不景气也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也是社会经济形势和社会的价值取向所决定的。
        1.3政府与社会各界对戏曲界的关注
        国有剧团是依靠政府拨款生存的,民营剧团需要接受政府中文化部门的管理,因此,戏曲不单纯是一门艺术,从它能够生存和传播的角度来说,与政府对它的态度上有着极为
密切的关系。戏曲自古就有对百姓进行高台教化的功效,也是政府文艺、宣传工作的重要分支,因此,无论何时,政府对于戏剧的发展、促进扮演着重要着。2010年7月,卢展工书记亲自到郑州市几家省级剧团进行了视察,体现了省委对戏剧界乃至整个文艺系统的重视,河南天瑞集团、宇通公司向一些剧团捐款捐物,也体现出了社会各界对戏曲的关注和支持。但是,戏剧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积累和遗留的问题,不可能一下子就彻底解决问题,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各界的长期支持。好在,喜爱戏曲的人现在慢慢变多了,河南电视台戏曲节目梨园春开办了近20年,缔造了一又一老中青戏曲爱好者和参与者,极大提升了河南戏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2009年,郑州豫剧院院长虎美玲被聘任为中原工学院名誉教授,并受邀帅主要演职员到学校为大学生进行戏曲讲座和演出,演出礼堂座无虚席,气氛热烈,重新显示出戏曲在青年人心中的魅力。
        2阻碍河南地方戏剧事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分析
        戏剧界的不景气,是一个表面现象,需要抓住问题的症结,到不利于戏剧事业发展的消极因素,才能促进戏剧的的振兴繁荣,笔者通过分析认为存在以下几条原因:
        (1)戏剧创作远离观众、逃避现实。《杨三告状》之所以令人百看不厌、《花木兰》之所以人人都会吟唱,是因为它们贴近百姓,是现实题材,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一
庆国庆手抄报文字内容个时代的作品,一定要反映时代的真实生活和真实状态,才能赢得观众,脍炙人口。
        (2)戏剧缺乏改革创新。即使戏剧是一种民族的、传统的艺术形式,但同样也应该与时俱进,在表现方式上要有改革和创新。正如戏歌《说唱脸谱》中唱的那样“就算是山珍海味老吃也会烦”。要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在音乐界,近些年来出现了所谓的跨界音乐,就是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形成一种既具有古典音乐的高雅又具有流行音乐的时尚的音乐形式,得到了观众的极大认同,这个经验可以为戏曲借鉴。
        (3)戏剧缺乏竞争的勇气和付出。现代视听艺术的形式层出不穷,强烈地冲击着传统戏剧艺术形式的生存。戏曲要生存,就必须面对挑战,做出英勇的付出和大胆的尝试,而不是一直躲在政府的保护之下。没有付出就没有成长,没有尝试商业演出就没有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就缺少了成长必须的养分。
        3河南地方戏剧的振兴繁荣之路
        戏剧的振兴繁荣之路,需要政府、社会、剧团和演职人员的共同努力,借鉴各方面的经验,积极地探索。
        (1)戏剧应该在政府扶持的下走向市场。把剧团作为一个企业来发展,让其摆脱行政体制上的束缚与依赖,到市场之中去历练,去搞活内在机制,去增强竞争力。当然,放
之市场并不是政府甩掉包袱、一推了之。毕竟,戏剧产品是一种文化产品而不是普通产品,它肩负着宣传政策导向、涤荡社会风气、美化心灵情操的使命,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并且,现在又处在一种积贫积弱的状态,政府一定要制定好放之市场的相关政策,使现有的演职人员有安全感和保障感,为剧团化身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扶持和铺垫,从而实现“软着陆”。绿宝石
        (2)对于演职人员,应该树立起发展戏剧事业的信心,事业心和责任心。戏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是光荣的,也是神圣的,如果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我们手中丧失,我们就是罪人。此外,戏剧事业本身也是提高我们文化素质,提升艺术修养的好工作,我们没有理由不认真对待。经济浪潮对戏剧事业的冲击是暂时的,因为物质世界的繁荣必将伴随着精神世界的繁荣,我们应该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踏踏实实地钻研本职工作,把自己锤炼成一名出的戏剧人。
        (3)剧团作为一个企业实体,应该主动放弃对政府的依赖,千方百计地寻发展出路,承担起传传承和发扬传统戏曲艺术、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双重重任。乘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好形势,各个剧团应该结合自身优势,准自身定位,通过与其他企业建立松散型的互惠关系、打造特旅游品牌、以社会效益换取经济效益等多种方式,打牢经
林心如施易男济基础,进而促进戏剧产业向纵深发展。
        (4)戏剧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众的关爱和支持。尽管我们可喜地看到喜爱戏剧的人越来越多了,但是,对于戏剧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需要社会大众更多的包容与支持,由无意识的支持变成有意识的支持,由个人兴趣产生的支持变成为完成戏剧伟大复兴使命产生的支持。戏曲是艺术,艺术源于大众,需要广大社会众的参与。
        4结语
        客观地说,我们害怕谈戏剧的发展,因为现在戏剧的生存都面临问题。但作为一名戏曲工作者,我们又不能回避戏剧的发展,这是关系到我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问题,戏曲不发展乃至颓废,我们无颜面对先贤,更无法向后人交代。我们所能做的,唯有鼓起勇气,开拓创新,大胆地挑起戏曲复兴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