镌剡着白衣战士精诚A爱的画卷两所部队医院医护人员接力救治抗美援朝老兵李增胜的故事
H I文/徐钧
------------------------ 【阅读提示】------------------------
有一种真情,像幽幽清泉默默流淌,滋润心田、时时温暖;有一种大爱,像漫展的画卷,镌刻 精诚、启迪后人。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笔者不禁想起白衣战士半个多世纪以来接力救治 抗美援朝老战士李增胜的一段往事。
李增胜是个孤儿,也是一名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志愿军战士。他躺在部队医院的病床 上56年,经历17次大手术,累计特别护理1898天,被医生31次下达病危通知书。但一次次接近死神
的他,又一次次地幸运逃脱,直到80岁病逝。
张翰可以安心吃牛肉面了
生命的非凡际遇中,76位与他无亲无故的白衣战士,恰如他生命中的“守护神”,用朴素圣 洁的医者大爱,续写他的生命壮歌。这隽永綿长的人间真情,伴随着半个多世纪的时光流逝,编织
成一幅镌刻着白衣战士精诚大爱的绚丽画卷……
20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LA H E A L T H
《《史海钩沉
他是邱少云的战友
1932年1月16日,李增胜出生在辽宁省凤城县一个贫苦农 民家庭,在他最需要父母看护的年龄里,父母却因患重病相 继去世。在本应充满天真和美好梦想的童年里,李增胜却积 累下一笔原始的“苦难”。
1950冬,年满18岁、穿过百家衣、吃过百家饭长大的李 增胜毅然穿上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军装,跨过鸭绿江,投身到 硝烟战火中。他以一名普通战士的勇猛,展示中国军人的血 气。不久火线人党,并在同期入伍的新兵中第一个荣立三等 功。他不但懂得革命道理,而且体会到了人生价值。1952年 夏,他当了班长,在全营组织的班长骨干会上,认识了四川 籍战友邱少云。一次战斗中,他左腿不幸被敌人炮弹炸伤,在转运医院途中,突然听到战友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壮 烈牺牲的消息。李增胜趴在担架上失声痛哭。在野战医院里 的他,再也躺不下去了。伤口刚刚愈合,便返回部队,投人 战斗。在随后一次激烈战斗中,他又一次被炮弹击倒。躺在 担架上,昏迷中的他两天两夜没睁眼。战友们以为他牺牲 了,怀着悲痛心情准备将他掩埋,可就在为他整理“遗容”时,随队军医惊喜地发现他还有微弱的鼻息,趴到他胸口一 听竞然有“怦枰”的心跳声!通过现场急救,走了一遭鬼门 关的李增胜,
又回到了人间。
在朝鲜战场上的每一天,钢与气的较量,血与火的洗 礼,生与死的考验,锤炼着这名年轻战士。
1956年,当火红的金达莱盛开的时候,风华正茂的李增 胜,胸前挂着3枚金光闪闪的军功章,体内嵌着5块美军的弹 片,从朝鲜战场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一位美丽的姑娘把一束鲜花深情地捧到他的胸前,这让 他陡然萌生建立一个温馨小家的愿望。但此时的他已患上腰 椎骨结核合并漏管病症,脓水从他的腰部汩汩流淌出来。嗅 着令人作呕的一阵阵恶臭,他的美好愿望瞬间被击个粉碎。
卧床15年后他再次站了起来
渤海之滨,美丽的首山脚下,有座绿树浓郁的军营。刚从朝鲜战场上撤回国内的沈阳军区第204医院就驻扎这里。当时,全军骨伤研究中心设在该院,这里汇聚了一大批全军著 名的骨科专家。
1956年4月初,李增胜经沈阳军区丹东第230医院、30野 战医院、五龙背45医院辗转来到204医院。那时,结核病 被视为医学界的“顽疾”。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们年 轻的共和国实行经济封锁,医治结核病的常用药雷米封、链 霉素异常紧张。当时的医疗条件下,治好李增胜的病,还有 一定的困难。
“我们都是从朝鲜战场捡条命回来的。他太苦了,又是 人民的功臣。想什么法子也要把他医治好!”著名骨科专家唐松德院长坚定地说。医院挑选业务素质最强的技术骨干,组成医护组。从此,一曲爱心互动与生命接力的壮歌,奏响 了……
几十本厚厚的手术记录单,记录着无影灯下白衣战士们 救治李增胜的一副副忙碌的画面;1898天的特别护理记录单 和近百本体温记录单,折射着人性的光芒,彰显了白衣战士 的风采。
在最初住院15年间,医护人员为李增胜做了50余次手 术。其中,全麻大手术17次。唐院长每次都亲自上手术台,一次因劳累过度竟昏倒在手术台上。为保持术后皮肤清洁和 防止伤口感染,著名骨科专家叶常煜主任每次为李增胜做完 手术,都亲自给他换药擦澡。柳秋香、潘秀玉、杨玉仁、王 金林、吴键荣……豆蔻年华的17名骨科护士忘却女儿家的羞 涩,轮流排班,每天给李增胜洗脚,每周给他擦两次澡。
李增胜识字不多,住院时连名字都写得歪歪斜斜。待 他病情好转后,外科教导员每天到他床边,辅导他学习文化 课,还为他买了本《汉语字典》。医护人员每天手把手教他 认字写字。半年后,李增胜可以流利读报和写信了;又过了 一年多时间,他可以轻松地背下整本字典,在伤病员中成了 一位小有名气的文化人。
李增胜顽强与疾病斗争的精神,令死神生畏,白衣战士 的医者仁心,让苍天感动。丨971年春天,奇
迹出现:卧床15 年的李增胜终于站立起来!
鲁是哪个省的简称为报答医护人员15年来的救命之恩和战友深情,李增胜 每天帮护理员打开水,主动承担自己病室的卫生清扫,带领 其他伤病员按《内务条令》要求,把被子、毛巾叠得整整齐 齐,趴到床下把床棱擦得干干净净。他住的病室总是窗明几 净,就连掉了漆的军用牙缸把也被擦得铮亮。每周一次卫生 评比的“流动红旗”在他的病室常年挂着,一次没丢掉过。不久,李增胜痊愈出院。他高兴地打理行装,告别躺了整整 15年的病床……
_圆
2021
高考报名
PLA HEALTH
解放军健康2021 •1
医院成了他无法割舍的家谜语及答案
办理出院手续准备归队时,李增胜的供给关系被退回 来。他的《士兵档案》在部队频繁移防或在转院移交过程中 丢失。不到部队的李增胜,按照上级指示,被留在医院里 休养。
医院把他纳人士兵管理,分配到农场做保管员工作。当时,医院农场有近百亩果园,种植葡萄、苹果、梨、桃子等 果树。春天,姹紫嫣红、花宜人。李增胜到农场报到后,很快从不到部队的低落情绪中调整过来,全身心投人工作 中。他尽心尽力、一丝不苟地给果树施肥、浇水、喷药、除 草……到了秋季,满园果子挂满枝头,香飘四溢。
一次,一名经治过他的医生在农场劳动时口渴,顺手摘
了个苹果吃。他看见后马上把苹果夺下,还让那名医生当众 检讨,任凭别人如何“求情”,他都不依不饶。那名医生只 好作书面检讨。
李增胜把这份检讨书钉在那棵苹果树上。“给私自摘果 的人提个醒。苹果是公家的,你摘一个,他摘一个,公家的 东西该有多大损失!谁动了公家的东西,我都管。因为我是 邱少云的战友,要做守纪律的模范,不能给战友抹黑!”李 增胜时常这样自言自语地说。
1974年春,可怕的病魔没有放过命运多桀的李增胜。急 性脑血栓让他左半身瘫痪,病情危重的他再次住进内科急诊 室。躺在病床上,他动弹不了,除了大脑还算清醒外,吃喝 拉撒全由医护人员护理。
送药、喂饭、洗衣、洗脚、翻身、擦澡、端屎、倒尿、读报、调收音机、讲故事……白衣战士们每天尽心竭力地为 他做着这一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死神在白衣战士的真 诚大爱面前,一次次望而却步……
1982年春,李增胜脆弱的生命再次绽放生机,他又一次 站了起来。
经历8年瘫痪在床的日子,李增胜把医院当成自己的家,把医护人员当成生命之所系、感情之所托、生活之所依的亲 人。他已离不开这里了。
爱心接力让他屡次化险为夷
1986年9月,李增胜脑血栓复发,再次被送人急救室。袁 永林院长亲自指挥抢救李增胜,选派技术过硬、责任心强、耐心细致的医护人员参与和护理。死神,再一次放过李 增胜。
在204医院住院的42年时间里,李增胜多次病情恶化,特别护理长达1365天。然而,他无数次与死神交手却从不屈 服。在他病重时,护士每15分钟帮他翻一次身,每小时为他 按摩一次,因而没有发生一次褥疮。
1998年2月,204医院撤编,李增胜被移交到驻守在辽西20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 LA HEALTH 重镇锦州的沈阳军区第205医院继续接受。“以后的 护理任务就交给你们了。”“放心吧!我们一定把接力棒接 好。”两所医院的领导班子成员为一个病人,郑重地进行交 接班,这还是头一次。根据病情,李增胜被安置到消化神经 内科。204医院最后一任院长张金斗和医务处主任晁青山一直 把李增胜送到病房。“老人孤身一人,脾气有点倔……喜欢 吃香蕉、爱看笑话书和读报纸……以后就辛苦你们了。千万 不能让他受委屈……”张金斗院K握着科主任唐大威的手,动情地说。老人的身世和与疾病顽强拼搏的精神,深深感染 着在场的每位医护人员,护士们个个泪眼婆娑。“放心吧。我们一定照顾好老李。”唐大威主任坚定地说。他们把李增 胜安排在小病房,但害怕孤独的李增胜喜欢住大病房,愿和 陆海空战士伤员“神侃”。医院把他安排到科室最大的军人 病房,把采光和通风最好的病床腾出让他住。
一天,一位年仅18岁的新兵被送到李增胜住的军人病 房。第二天,这位新兵的父母开着自家的沃尔沃轿车,从外 地赶来看望。看到自己孩子住在门口床位不太好,就相中了 李增胜那张病床。于是这位
新兵的父亲托战友关系到一名 副院长说明来意。这名副院长坦言道:“老李是人民功臣,医院是他的家。他的病床,谁都不能动。”
身在病榻他却始终与亲情相伴
“50多年了,两所医院为治我这个废人,不知道花了 多少钱。当年要是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也就不会吃50多年 闲饭,给组织添这么多麻烦。”说这话时,李增胜老泪纵 横……
56年过去,医治李增胜的医护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在 他的经治医生19名、专护57名,许多人从青春年少到鬓染白 霜。李增胜从一家医院转人另一个医院,他身边的医护人员 和环境、条件发生巨大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白衣战士
对这位老兵的真挚情谊。
《《史海钩沉
2005月12月的一天,李增胜病危通知书送到205医院院长 王佳面前,严重的肺内感染和胆系感染,危及这位老兵的生 命。“不惜一切代价救治老兵李增胜的生命!”王佳院长到 病房亲自指挥开通远程医疗会诊系统,邀请全国知名专家会 诊,将新引进的核磁共振机第一个给李增胜用上,还特意派 人到沈阳和天津买来医治李增胜的药品。
经过奋力抢救,死神再次与李增胜擦肩而过……
由于长期卧床,胃肠蠕动缓慢,李增胜经常便秘。这 时值班护士总是脚步轻盈、面带微笑地走到他面前,温柔地 说:“大爷,别着急。有点痛。”然后,戴上手套给他上开 塞露、接大、小便。有时便不下来,护士一边安慰他一边用 手把大便抠出。李增胜患有神经和消化系统多种慢性疾病,干结的大便常常堵住肛门,而一旦被抠出,里面的稀便就 会喷出,溅得到处都是。但没有一个护士埋怨。同室患者问 护士:“你们伺候这老头子,就不嫌脏?”护士微笑地说:“他是患者,是英雄,更是功臣,我们怎么会嫌弃!”
医患情深!李增胜把医护人员当亲人疼爱。科室重患较 多,医护人员忙碌时,李增胜看在眼里、疼在
6月份彻底结束疫情
心上。为少给 护士添麻烦,他就有意通过少吃少喝来减少大小便次数,但 很快被经治医生郎力发现。科主任王文毅得知后,不无感动 地说:“老李,这不行!只有吃好,身体才有抵抗力。”护 士长赵在家做些有营养的食物端来喂他。李增胜被感动得 热泪盈眶。
在李增胜眼里,一个人体会亲情之爱,还不能说是一个 幸福的人,只有体会到素昧平生的人无私奉献的大爱,才算 是一个真正幸福的人。
他走得突然而又平静安详
时间定格在2012年6月23日。这天是端午节,中午11点30 分,护I:高凤莲高兴地打来病号饭,准时端到李增胜面前:“老李,早晨吃的粽子香不?”“香!”李增胜答。“今天中午吃大米饭和炒菜,行不?”李增胜笑着点头。战士休养 员孙宝成、李浩把李增胜扶靠在床头。高凤莲坐到床边给李增胜喂饭。突然,李增胜右手不停地颤抖起来,不张嘴吃饭
也不说话,目光迅速而安祥地暗淡下去……
高凤莲马上拉响呼叫器,值班医生陈晓娟、护士张雪
立即跑来。此时的李增胜脉搏极其微弱,血压为零,呼吸停 止。她们一边吸氧,一边注射强心剂、呼吸兴奋剂、升压剂
等急救药:“大爷、大爷!醒醒、醒醒!”李增胜没有回 应。正在科室査房的科主任王远征、护士长李莹随后跑来。
气管插管、上呼吸机、除颤器……他们极力挽救志愿军
老战士的生命。医院值班首长王忠民政委闻讯后不到5分钟就
赶到科室,调动机关和相关临床科室主任协助抢救李增胜;
在外地来不及赶回的黄晓文院长指示科主任王远征竭力救 治。与此同时,和李增胜朝夕相处的内分泌科护士张蔓、贺
春阳、韩晓乐、王雪、苏艳雪、王洋洋等闻讯后,立即赶到
科里,默默协助值班医护人员查对药品、抽药、吸痰、测血 压、脉搏、体温,守在心电监护仪前监测。每个人心中只有
一个信念:“老李,他一定会挺过来!”
12时46分,李增胜的生命体征全部消失,心电图拉成直 线。护士王雪见状,抱着李增胜的头哇哇哭出声:“大爷!
大爷!大爷!你醒醒啊!”随后几个姑娘也跟着哭出声。此 时,她们每个人都十分清楚——李增胜已经停止心跳、临床
死亡,可谁都不愿说出或听到“停止抢救”四个字。科主任‘王远征禁不住泪流满面,看到姑娘们还在给李增胜吸氧、测
脉搏、看瞳孔,眼见李增胜遗体冰冷僵硬,不得不下达命 令:停止抢救,整理遗体,帮助李增胜穿好衣服。
北京市居住证王主任的话音刚落,病房内再次哭声一片。陈晓娟、王 雪、苏艳雪,含着眼泪收起听诊器、注射器、撤掉呼吸机、
心电监护仪等,护士长李莹含泪端来温水,和8位在场的护士
妹共同为李增胜梳洗。她们仔细地给李增胜洗脸、擦身、
洗脚,一遍又一遍地抚摩着李增胜的脸……
3日后,医院全体官兵在殡仪馆召开隆重追悼会,缅怀这
位抗美援朝老战士坎坷而光荣的一生。白衣战士们透过盈盈
的泪光,仿佛又看到了李增胜的倔强身影,还有56年间白衣
战士精诚大爱绘就的那幅绵延不绝的绚烂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