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的国家
阮社印象(阮社记忆之七)
酒之村
村落的名字曾叫“竹村”,大概是多竹之故吧。又酒业最盛的时期阖村竟多达四百多户酒作坊。他们要请一个酒神来做当方土地,自然而然就想到了“竹林七贤”——于是请来阮籍、阮咸叔侄,村也因此改名“阮社”。
它是一个水乡聚落——它被一个叫鉴湖的大湖所抱,自己则另抱着一个叫池湾的小湖。
图1  阮社著名池湾
当地谚曰“阮社大地方,三湾十八溇,二庙五祠堂,三经七庵堂。”
草原歌曲大全
在过去,陆路只有一个入口、一个出口,先人这样设计是为了防盗防贼,二个口子一关,其余皆环水,俨然一座小城。加之村内的建筑错落变化,有似迷宫,陌生人初来乍到,进了村子就绕不出去了。盗贼贸然闯入,插翅难飞。
抗日战争时期,阮社的台门对村里的妇女老幼还真起到了实质性保护作用——鬼子从大门进来,台门里面的妇女就从台门的后门或侧门躲到别地去了。这种你从这边进我从那头出的设计叫做“漏底台门”。
过去绍兴有三大酒乡,东边的叫东浦,西边的叫湖塘,中间便是阮社。现在,东浦和湖塘都是搞“黄酒小镇”,而阮社却将要拆迁了。
图2  阮社台门之一
石销垟
因为酒业的兴盛,所以阮社气派的大台门比比皆是,即使小户人家的台门也建的阔绰。
气派和阔绰除了雕梁画栋,也体现在“石销垟”上。阮社台门多,石销垟也因此多,最有名的是“酒弄堂”,酒弄堂南侧是善元泰酒坊,北侧为章东明酒坊,南侧是三板销垟,北侧是二板销垟。过去人家造销垟可以有几板是讲究等级的,但“二板人家”财已大,虽只能屈就二板,但高度却要超过三板,明显有斗气的味道在。
虽然绍兴石销垟是世界建筑范例中贵为唯一,却从未能引起建筑界的关注,不但无人提起,而且至今没有规范的写法,有的依建筑形制写作“石销墙”,有以《论语》中的“祸起萧墙”为典写作“石萧墙”,但方言中这里的“墙”发音为“垟”。而“垟”字绍兴又从来不用,到是浙南如温州、丽水地区经常出现……
有人写过一篇《万里销墙》,说假使绍兴的水乡古村落里的石销垟都能保存完好的话,单单这些台门建筑就足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林俊杰前女友石销垟与古纤道,都是全国的孤例。可惜就是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建筑形制,却连个正式名字都没有就将黯然落幕了。就如一个鄙微的乡巴佬,以阿狗阿猫的浑名一直用到死。
图3  阮社酒弄堂
水阁桥
水阁桥独自坐在那里回忆。
桥下的小河微澜不兴。只因往事太多,不是成了沉渣便是纠缠在一起,一如河底的淤泥和水草。
水阁桥的石柱上镌有联:淛水壮文澜囗囗囗囗囗帝德;阮川留正气伏魔荡寇信神威。中间的字已漶漫难认,一如口齿不清的老人的絮叨。
但絮叨中也不乏故事。水阁桥还有过抗倭的历史:当年所以把桥洞造得小小的,主要是为了对抗“倭寇”,倭寇船大,在大湖中自有优势,但要进村抢劫却过不了水阁桥这一关,如弃船入村他们又顾虑船丢了,留兵守船又担心遭袭……真是望桥兴叹,但屡屡怅然而去!
有首歌唱道:“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
幼儿教师节祝福语简短10字
在这里,要改成“迎接它的有水阁桥……”
桥名“信公”,明显是要借信国公汤和的光——他是东南抗倭第一人!
村庙与古碑
阮社有俗语“章茅李诸陈,除出不是阮社人。”五社庙可谓五姓家庙,
社神就是阮籍和阮咸,阮社有二庙,前庙祀阮咸,后庙祀阮籍。马司令
村人酿酒,也酿造传说。说“二阮”来时是泅渡进村的,当时天气已凉,故上岸时脸发紫……“”后重塑阮籍像时,要求脸赤中带紫。
为了迎神及赛会,村里有龙华会,马汤会、文武会、前阮会、晋阮会、岳隍会、泰青会……其中马汤会是男人的组织,文武会是读书人的组织,龙华会是女人的组织。村夫子居然有“会”,亦见其人文之盛。且各会都在庙里立碑,捐田出资,每当遇灾欠收,还要争着在庙里庙外支起大镬施粥……
后来,所有的会都被强行解散,庙也曾经做了多年的“小队间”,碑更用石灰垩平。后又兴单干,小队于无形中解散,小队间遭废弃。庙于是坍塌,草长高过人。老太们又发动接过来,推说土地爷爷吩咐要造,于是身强的自摇船载来砖瓦石头,体弱的路边化缘,见人就讨,形同行乞……庙成了,用铁筅帚刷掉石灰,再用毛巾揩,为的是能让古碑重新生辉。
龙应台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