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守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者:褚树青 王幸芳
来源:《杭州》2019年第37期
陈凯师
        一场持续性的图书馆的行业颠覆,一系列点燃读者热情的创新性举措,一次为拾荒者最温暖、正义的发声,一次何为理想的公共图书馆的思想大讨论,他是褚树青。他为杭州城市公共文化的共惠共享而注脚,为推进城市的大文化、大阅读、大流通、大教育而努力。
        读懂了褚树青,也就读懂了杭州图书馆变革的深意,也就读懂了杭州文化的又一张名片。
a03事件是什么
        图书馆是“第三文化空间2016奥运会男篮
flash 动画
离婚需要的手续        我和图书馆的缘分,说起来很奇妙。1973年,在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就在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做小小红领巾服务员了。工作内容是理书、加工图书、修复图书、做借书袋子等。每次完成工作后,少年儿童图书馆的老师们会满足我们的愿望,让我们挑选我们想看的书,再把那些书用纸包好递给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我既享受到了在图书馆做服务的乐趣,也享受到了极大的阅读乐趣。
        1981年,我高考失利,报考了文管会,随后转到了杭州图书馆。我就一直在图书馆工
作到现在。在图书馆工作是非常受人向往的,我一直都十分喜欢。在当时,社会上公共文化设施少,图书馆开放对读者的限制也多。1986年5月,杭州图书馆浣纱路新馆落成,人们为了一张借书证排队从浣纱路排到了学士路、岳王路,绕到了平海街,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被誉为“文明的旋风”。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数字网络的发展,出现了图书馆是否会继续存在的大讨论。但在我看来,传统图书馆的模式可能会消失,但是新型的、更具现代感的图书馆将永远存在。
        被誉为“印度图书馆学之父”的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说过,“图书馆是一个不断生长的有机体。”我与杭州图书馆相伴三十七年,公共图书馆如何发展,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的问题。美国社会学家雷·奥登伯格在《绝好的地方》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第三空间”——第一空间是家庭居所,第二空间是工作单位。二者之外的公共空间如酒吧、咖啡店、图书馆、公园等等是第三空间。在第三空间里,人们的关系更加自由、平等,能够抛开功利目的,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畅快交流。2009年,国际图书馆界郑重提出了一个命题:“作为第三空间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