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同步习题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从历史到现实,中华民族历来__________家国大义,“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紧密相连。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家国,可说是华夏儿女的精神原乡。今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从硝烟弥漫、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到一穷二白、筚路蓝缕的建设岁月,再到波澜壮阔、惊涛拍岸的改革时代,无数先锋模范在国家前行的________寻人生价值、________成长坐标。而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也是家国情怀的根基所在。在步履匆匆的返乡途中,在“爸妈装的行李箱”中,在难改的口味与乡音中……人们感受家的温暖,体悟家的意义,真诚感叹“有家真好”。但不要忘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都有着由私而公的家国情
怀。每个人孝亲敬长、安居乐业,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贡献,才能________,聚沙成塔,汇聚成同心筑梦的强大力量。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崇尚    大势中    标注    集腋成裘
B.爱好    浪潮中    标注    集腋成裘
C.爱好    大势中    标示    众擎易举
D.人际交往技巧崇尚    浪潮中    标示    众擎易举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
B.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地热回水管不热怎么解决C.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
D.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
B.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
C.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都有着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
D.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都有着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崇尚:尊崇提倡,常用于表述推崇某种观念。爱好:喜爱。“家国大义”是一种思想观念,用“崇尚”更恰当。
大势:总的局势。浪潮:如潮水般汹涌起伏的波涛。一般比喻有着动荡特征的事物。结合语境,应强调国家的发展势头,故选用“大势中”更好。
标注:贴记号。标示:显示。根据后文的“成长坐标”可知,应该选用“标注”。
集腋成裘:珍贵美好的事物积少成多。众擎易举:许多人一齐用力,就容易把东西举起来。比喻大家同心协力事情就容易成功。根据后面“聚沙成塔”,用“集腋成裘”。
故选A
2.阮伟旌【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
按照逻辑顺序,应该是先站在“历史节点”才能“回望发展历程”,最后“感受爱国情愫”。故选C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无论……还有”搭配不当,“还有”改为“还是”;根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后面衔接的只能是“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
故选B
【点睛】
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彩。包括词语的感情彩跟语体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彩和语体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周礼》《礼书》合称“三礼”。
B.儒家所称道的礼,可谓包罗万象,其内容涵盖政治制度、宗教仪式和社会风俗习惯等。
C.中国古代礼乐并称,乐其实是礼的一部分,附属于礼,用来补充仪文(礼仪形式)的不足,以助教化。
D.孔子教导学生“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周朝时,礼、乐皆为贵族社会专有。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与《周礼》《礼书》合称‘三礼’”错误。《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故选A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大学            不以其道得
B.在止至善            古之欲明明德天下者
C.壹是皆修身为本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
D.欲治国者            皆出于此乎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在复习和整理文言词语时,没必要将常用虚词的每个义项都列出,弄得眼花缭乱。在复习时重点注意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义项,掌握了这些不同,其他的义项基本就可以应付自如了。另外,还要归纳掌握一点基本的文言语法。在文言文综合阅读中,常常会碰到个别字、词、句一时无法理解,就需要根据上文、词义的惯性来顺推,或根据下文的语脉、文义来逆推。俗话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篇),只有将字、词、句置于段乃至篇的整体语境框架内,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
A项,助词,的;代词,它们。
C项,介词,把;连词,表修饰或承接。
D项,代词,他的;副词,表推测,大概。
B项,均为介词,在。故选B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之道,在明德            明:彰明
B.止而后有定                  知:知道
C.定而后能                    静:心不妄动
D.安而后能                    虑:忧虑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理解能力。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答题技巧: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D项,句意: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可见,“虑”,意思是“思虑周详”。故选D
【点睛】
文言实词包含哪几个方面。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五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
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具体的知识点有常用实词、多音字、通假字、一词多义字、古今异义字词、词类活用等。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先其心
A.元宵吃什么思齐焉    B.明德    C.者也    D.其意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实词词语活用情况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结合语境分析该字的词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再结合词性的变化判断该字属于哪种类型的活用,常见的活用情况有: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名词作状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例句“先正其心”中“正”是使动用法,使……正;
A项,“见贤思齐焉”中“贤”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贤能的人;
B项,“在明明德”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这句话中第一个“明”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发扬、彰显;
C项,“自贼者也”中“贼”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伤害;
D项,“先诚其意”句式结构和例句一致,二者用法也一致,“诚”在这里是使动用法,使……诚。故选D。
8.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大学道          学而时习,不亦说乎
B.后能得        物格后知至
C.欲治国者        孰能讥之乎
D.自天子至于庶人  壹是皆修身为本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虚词的辨析方法:关注虚词的词性的差异;关注其不同位置;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A项,之:助词,的/代词,它。
B项,而:都作连词,都表承接关系。
C项,其;代词,他的/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
D项,以:连词,无实义/介词,用,把。故选B。
9.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林心如绯闻男友
A.大学之,在明德    ①道:道理  ②明:美好的
B.民,在于至善    ①亲:亲近爱抚  ②止:停止
C.定而后能,静而后能王雅捷透明照安 ①静:心不妄动  ②安:平安
D.而后至          ①格:推究  ②知:知道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