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大学之道》参赛导学案
王志文老婆是谁大学之道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落实文言基础知识,疏通文意。
2、了解《大学》的有关知识,理解“三纲”“八目”的具体所指及其内部关联。
3、把握本文在治学目标和人生目标上的启示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展示各大校园风光图和校训
华东理工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华中科技大学——明德厚学 求实创新
厦门大学——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
香港大学——明德格物
中国政法大学——明德任责
2.这些大学的校训,有什么共同点?
明确:源自或部分源自《大学》。
3.除了这些著名的大学,咱们新宁一中有没有传承“大学”文化之所在呢?
明确:“厚德、自强、励志、笃行”的校训也打上了《大学》的烙印。
二.文化常识
抖音怎么直播1、了解文化背景。
会计专业求职信范文《大学》原是《礼记》里的一篇。一般认为是曾子所作,也有人认为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在宋代以前,《大学》在儒家思想学术中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步骤和方法等,所以中唐以后,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
姜潮刘忻视。唐代韩愈、李翱始把它看做与《孟子》《易经》同样重要的“经书”。到北宋得到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大学》成为了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 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朱熹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 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通过注释阐发己意,并将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成一书,这就是《四书集注》。
《四书集注》刊成于宋光宗绍熙元年,当时没有被封建统治者重视。元仁宗延祐年间复科举,官方规定以《四书集注》取士,从此《四书集注》奠定了它在封建正统思想文化中的地位。原属于《礼记》中的《大学》,也从此获得了官方的正式认可与推崇,对古代教育,甚至整个中国社会、传统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2000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大学》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总体框架,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的宏观图式。全篇将道德修养和政治议论结合在一起,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全面体现。
3.《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目”: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4.课题释疑。
《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大学”的意思:
持田香织⑴大人之学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
⑵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三、巩固文言知识
1、将下面的红字部分解释。
大学之道( ),在明( )明德( ),在亲( )民,在止( )于至( )善。 知止( )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 )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 )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 )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 )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 )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 )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 )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 )其知;致知在格物( )。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 )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 )皆以修身为本。
答案:
大学之道(宗旨),在明( 彰显)明德(美好的德行),在亲(亲近)民,在止( 达到 )于至(最)善。 知止(达到最高境界)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心不妄定 )而后能安(性情安和);安而后能虑(思虑精祥);虑而后能得(处事合宜)。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规律)矣。
让子弹飞大胸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的人),先治(治理)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使…整齐有序)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修养)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端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使…真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获得)其知;致知在格物( 推究事物的原理)。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从)天子以至于庶人(百姓),壹是(一概)皆以修身为本。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