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说课稿
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简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归纳该政策的特点;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归纳新经济政策的特点,说明新经济政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
过程与方法:列表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阅读列宁《论粮食税》、《列宁文集》等历史文献,学习用历史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方法;联系中国目前改革开放的现实,认识新经济政策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简述以列宁为首苏维埃政权克服种种严峻困难巩固新政权的事实,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通过了解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有益探索的事实,坚定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突破】
重点: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意义。
难点: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新经济政策为什么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的探索。
教学过程:
一、导入:目前世界上还有多少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1)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
(2)1921——1925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歌曲
(3)1926——1941年,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包括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两大方面,步骤是先工业化,后农业集体化)
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年下半年—1921年春) | 新经济政策 (1921年春——20世纪20年代末) | ||
背景 | 新生的苏维埃俄国面临国内外敌人的疯狂进攻。形势十分险恶。 | 经济、政治危机严峻(直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新情况(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水平—根本)。 | |
内容 | 农业 | 余粮收集制 | 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
工业 | 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 允许外国和本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 奚美娟娟简历采取租借制和租让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 |
商品 | 禁止商品贸易 | 允许自由贸易 | |
分配 | 强制劳动,实行平均主义配给制 | 废除平均主义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谢的工资制 | |
评价 | 是军事性的非常措施。集中了全国人力物力,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但后来引发经济危机与政治危机。 | 使工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列宁在落后的俄国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 |
★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根本原因是由苏俄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1)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俄国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到的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2)后来的苏联领导人对实施这种政策的必要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过早终止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3)认识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创举,对我国建设特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借鉴意。1928年,新经济政策逐渐取消。
三、苏联的建立(1922年)
1924年苏联第一部宪法诞生(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四、小结:苏俄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政权。通过新经济政策,恢复了国有
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探索出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特殊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即利用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通过一定程度地恢复发展资本主义,从而使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五、作业:见作业纸
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课程标准】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简述苏联的工业化之路,分析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探讨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得失;归纳斯大林模式的特点,简要评价斯大林模式。
过程与方法:联系中国农业合作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史实,比较中苏两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异同点;围绕斯大林模式建立的背景、特点、作用、严重的弊端以及影响等展开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失误的分析,认识到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坚定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对斯大林模式利弊得失的探讨,总结历史经验,借鉴历史教训,树立改革和创新意识。
【重难点突破】
重点:怎样开网店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难点:对“斯大林模式”利弊的分析及其评价。
教学过程:
一. 导入: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经济建设路线,开展了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使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成为世界上一流的工业强国。但是,苏联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本身的严重缺陷和弊端,日益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成为后来苏东剧变的历史根源。
斯大林模式:又称斯大林体制或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是指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政治经济体制。(特点:高度集中)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过程:是在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在外部存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威胁,内部存在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下形成的;它是同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的;也与斯大林个人因素有关。
二、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
◆思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是按什么途径进行?为什么?
先发展轻工业,后发展重工业。轻工业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可以为重工业进行必要的资金积累和技术准备。
1.背景:苏联建立:1922、12 列宁逝世: 1924、1
地震是什么引起的添加网络打印机必要性(目的):为了加强国防力量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2.方针提出: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
3.过程:
“一五”(1928—1932)由一个农业国→农业工业国
(三个五年计划) “二五”(1933—1937)实现工业化,工业总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三五”(1937—1941)因卫国战争爆发中断
4.结果: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
◆苏联的工业化是怎样取得巨大成就的呢?(与此同时,欧美国家的经济发展如何?两者比较说明了什么问题?)
原因:苏联政府对重工业的高度重视和巨额投资;高积累政策;农民的贡献;苏联人民的建设热情和奉献精神。
◆苏联的工业化有何弊病?
农、轻、重工业比例失调;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农业全盘集体化
1.背景:落后的小农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的迅速发展。
目的: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根本)
2.方针提出: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
3.进程:1929年底,开始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掀起高潮。
1930年 整顿、发展
1932年 富农被作为一个阶级消灭
1937年 农业集体化完成
4.特点:大规模、众性;出现了一些过火行为。
5.评价:
积极:① 是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次尝试,促进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②也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了条件,为苏联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道路。
消极:①与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挫伤农民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联系《论十大关系》的话)
②从长远看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
三、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意为“钢铁般的人”,他出生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20岁时候,就成为了一位职业革命家。1905年,他第一次见到列宁,从此成为了列宁的支持者。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标志:1936年,苏联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宣布社会主义基本建成。
2.特征:
经济:高度集中,指令性计划,“计划就是法律”。
政治:高度集权; 大清洗运动。
思想文化:个人崇拜成为社会风潮,思想学术行政干预。
3.评价:
(1)一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从长远看,影响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也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
(2)保证了党的领导,维系了政局的稳定,但缺乏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3)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系,统一了全国人民的意志,但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四、小结: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同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它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了巨大作用,使苏联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它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对二战后社会主义国
家产生了深刻影响,促进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形成了足以同资本主义相抗衡的社会主义阵营。但是,它没有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违背了列宁关于把文化经济建设当作工作重心的指示,仍把政治斗争放在第一位。它忽视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提高,影响了社会制度优越性的发挥。二战后,东欧和中国照搬苏联模式,致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斯大林模式”成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五、作业:见作业纸
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课程标准】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简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简述苏联解体
的经过,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用列表等方法归纳和比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结合苏联和中国改革的情况,开展讨论,谈谈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阅读恩格斯和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等历史材料,并运用它来说明论证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苏联改革经验教训的学习和总结,坚定社会主义改革的信心,树立求真、务实和改革创新的意识;通过对苏联从一个超级大国到走向解体原因的探讨,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重难点突破】
重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
难点: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1991年12月25日,飘扬了69年的苏联镰刀锤子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落,俄
罗斯国旗升起。一个曾在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的超级大国消失了。那么,苏联为什么会解体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