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1.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
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三.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金贤重个人资料 1 . 意思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2 . 我们关于周围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放映现实?即思
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四.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应。
五.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六.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七.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1 .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 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思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
3.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八.什么是实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九.实践的性质:
1. 实践具有物质性,直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2. 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直觉的能动性。
3.实践是社会的历史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十.随着社会分工的进步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
十一.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一系列的特点:1 联系具有客观性 2 联系具有普片性,3联系具有多样性
十二. 事物的永恒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十三.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换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吴秀波汤唯十四.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十五. 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十六. 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就是说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任何人的意识为转移。
村晚古诗意思翻译
十七. 意识的作用:园林技术1. 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 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十八.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1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2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十九. 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 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我事物的发展规律 2 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3 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二十.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3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4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二十一.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二十二.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快乐大本营汪涵欧弟 从实践到认识分为:1感性认识,,2 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从认识到实践:理论对实践的依赖,除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产生正确的理论外,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众所掌握,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真正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显示出理论的作用来。二是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理论是否正确,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中,是没得到证实,也不可能得到证实的。
认识运动到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二十三.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具有客观性,1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2 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凡是能够经得住的检验,得到实践的证实,主观同客观相符合,这种认识就是真理
二十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二十五. 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二十六. 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二十七.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上层建筑的意思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思形成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二十八.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生产力 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二十九.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华晨宇身价 理解经济基础的内涵,要把握两点: 1 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 2 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思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三十.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推动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动力。
三十一. 人民众是历史的创立者。
人民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决定作用:人民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1 人民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 人民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 人民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使用价值/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的某种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价值 :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
任何一种劳力,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三十三.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三十四. 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1 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之间的分配比例。
2 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三十五.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像任何商品一样,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是,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须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包括三个部分: 1 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2 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须的生活价值 3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所以存在剩余价值。
三十六.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