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社会热点关键词
一、 科学发展
二、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三、 改革
四、 包容性增长
五、 中等收入陷阱
六、 创新型国家
七、 城市病
八、 人才强国
九、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十、 橄榄型分配格局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Trap)的概念,基本涵义是指:一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过程中,既不能重复又难以摆脱以往由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的发展模式,很容易出现经济增长的停滞和徘徊,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万美元。进入这个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原有的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无法有效应对由此形成的系统性风险,经济增长容易出现大幅波动或陷入停滞。大部分国家则长期在中等收入阶段徘徊,迟迟不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人民论坛杂志在征求50位国内知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列出了“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十个方面的特征,包括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等。
从五大方面分析历年国考申论主题规律
政治主题、经济主题、社会民生主题、文化主题、生态文明主题。以下分别从这五个方面,分析历年来公务员考试主题的变化趋势,并就2011年的申论考试,做具体分析。
(一)近年政治类命题的考情分析
近年来,国考、省考的申论命题越来越贴近现实问题、热点问题,其中政治类主题与政府工作关系最直接、最密切,是申论考试各类题材中仅次于经济类出现频率最高、考查力度最大的热门题材,虽然在国考中单独考查较少,但在省考中历来是“高烧不退”,年年皆以单一题材或交叉复合的面目出现。
政治主题又多与社会主题相关联,除考查考生对政治热点主题的敏感及熟悉程度外,更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侧重。下面是对2007年——2010年政治类真题的统计分析:
2007年——2010年政治类真题统计表
序号 | 年份 | 省别 | 主题 |
1 | 2010 | 上海市 | 新形势下的保密工作 |
2 | 2010 | 吉林省 | 建设学习型政党 |
3 | 2009 | 吉林省 | 政府政策制定 |
4 | 2009 | 山东省 | 处理体事件等复杂问题 |
5 | 2009(春) | 重庆市 | 瓮安“6.28”事件 |
6 | 2009(春) | 福建省 | 政府与媒体关系 |
7 | 2009 | 云南省 | 车牌申领方式改革 |
8 | 2008 | 云南省 | 行政伦理建设 |
9 | 2008 | 吉林省(甲) | 转变政府职能 |
10 | 2008 | 江西省 | 公务员职务犯罪 |
11 | 2008 | 上海市小学英语日记带翻译 | 政府绩效评估 |
12 | 2008 | 河南省(法院、检察院系统) | 政府维护社会公平 |
13 | 2007 | 北京(应届) | 听证会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
14 | 2007 | 上海市 | 公务员精神的价值取向 |
15 | 2007 | 吉林省(乙) | 调解员制度 |
通过对2007~2010年国家及地方各省市申论真题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2007年,地方省市选取了3个政治类的热点进行命题。2008年,5个;2009年,5个;2010年,2个(截止9月13号)。
近年政治类题材的命题趋势有以下特点:
一是与其他题材交叉性命题多见,呈现复合化。政治与经济题材交叉、政治与社会问题交叉,如政府决策与民生、经济问题的听证会制度、政府决策与市政建设、公共资源利用。
二是表面考经济、社会、民生问题,实质侧重考查政治观点和政治理论,政治题材的隐蔽性加深。考生仍然需要一切从政治角度着眼,站在政府的立场思考问题,才能不为题材的迷彩伪装所惑。
三是回避敏感问题和重大时政题材,呈现一定的脱敏性和滞后性。重大敏感事件、中央尚无明确结论的事件和问题,一般不会在当年考题中出现;只有已经得到解决的问题,或针对类似事件中央出台了新政策、地方取得了新经验,才能作为考试的命题。如瓮安事件得到了妥善解决,并为类似体事件的处置提供了经验教训,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才会被作为正面典型和反面教训分别列入2009山东省直、2009重庆申论的考试题材。
(二)近年经济类命题的考情分析
近几年的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经济类问题是申论的常见主题,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的申论考试,都会有一部分经济内容的题材。这些经济内容大都与政府职能密切相关、与民生需求紧密相连、与生态建设交叉融合,很少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大多是复合型问题,体现出经济与政治、民生、生态交叉命题的态势。较强的复合性是申论经济类试题的显著特点,因此,凡是与宏观经济有关的重大问题,尤其是与政府履行职能、保障民生、保护生态相交叉、相重合的问题,考生都应加以重视,并放宽视野,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多维的角度去思考经济问题。下面是对2007年——2010年社会类真题的统计分析:
2007年——2010年经济类真题统计表
序号 | 年份 | 省别 | 主题 |
1 | 2010 | 重庆、辽宁、海南、内蒙古、 陕西、天津、云南、湖南、 宁夏、江苏、广西、西藏、山东 | 水资源与水价调整 |
2 | 2010 | 黑龙江省 | 水价上涨 |
3 | 2010 | 安徽 | “零团费”问题 |
4 | 2010 | 江西 | 红旅游 |
5 | 2009 | 国家 | 粮食安全和产业升级 |
6 | 2009 | 河北省 | 抗击旱灾和农田水利建设 |
7 | 2009 | 广东省 | 地铁建设中如何避免地陷 |
8 | 2009 | 贵州省 | 豆腐渣工程 |
9 | 2009 | 江苏省 | 四万亿刺激经济发展 |
10 | 2009 | 湖南省 | 个税体制改革 |
11 | 2009 | 浙江省 | 金融危机下如何转“危”为“机” |
12 | 2009 | 青海省 | 旅游业发展 |
13 | 2009 | 河南省 | “活拔绒”事件 |
14 | 2009 | 福建、辽宁、海南、重庆市 | 土地经营权流转 |
15 | 2008 | 江苏省 | “中国制造”创新能力建设 |
16 | 2008 | 辽宁省 |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 |
17 | 2008下半年 | 深圳市 | 房地产市场 |
18 | 2008 | 浙江省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19 | 2008 | 北京市 | 行业协会自律问题 |
20 | 2008 | 湖北省(A卷) | 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劳资问题 |
21 | 2007 | 国家 | 土地征用制度 |
22 | 2007 | 甘肃省 | 行业垄断改革 |
23 | 2007 | 山西省 | 经济、环境、文化协调发展 |
24 | 2007下半年 | 广州市 | 公共交通改革 |
25 | 2007 | 四川省 | 电动自行车问题 |
通过对2007~2010年国家、地方各省市申论真题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2007年,有5个地方选取经济类的热点进行命题;2008年,6个;2009年,10个;2010年16个。(截止9月13号)
从统计的数据情况来,2007~2010年国家和各省公务员考试经济类主题的题目数量是不断增加的,并且具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如多年没有动静的水价问题在2010年再度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一些城市已经开始或者正在酝酿的水价改革,成为2010年黑龙江省、十三省市联考的命题材料,通过这一命题导向,引起人们对水资源的保护重视,提升人们珍惜水、爱惜水、节约用水的意识。
从近四年来经济类真题的统计中,可以发现经济类材料的命题具有两方面特点:一是命题广泛。题目涉及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农、工、商各个层面;二是命题时效性强。通过材料主题不难看出,很多题目都紧扣了当年的经济焦点、热点。例如,2009年,福建、辽宁、海南、重庆、内蒙古等五省(自治区)都考查了土地流转方面的内容,而土地流转问题正是我国2009年经济热点之一。
商业贿赂、抗旱减灾、低碳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等主题在国家和一些地区的考试中还尚未
出现过,但这些都是时下社会关注的热点经济问题,急需引起考生的注意和重视,未来申论考试,从这些角度进行命题的几率很大。
(三)近年社会民生类命题的考情分析
近年来,地方各省市的申论命题越来越贴近现实生活,关注社会民生问题,而且更加侧重对考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民生类主题将与经济、生态主题并列为申论最重要的命题题材已经十分明确,未来的命题将延续这一趋势,通过民生类问题的考查体现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社会民生问题的重视和关注。下面是对2007年——2010年社会类真题的统计分析:
2007年——2010年社会民生类真题统计表
序号 | 年份 | 省别 | 主题 |
1 | 2010上半年 | 北京市 | 全民健身 |
2 | 2010 | 广东省 | 民工荒、民工权益维护 |
3 | 2009 | 黑龙江省 | 城市道路规划 |
4 | 2009 | 上海市 | 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 |
5 | 2009 | 江西省 | 金融危机下改善民生 |
6 | 2009 | 广西 | 公共服务 |
7 | 2009 | 甘肃省 | 农民工进城务工 |
8 | 2009(春) | 内蒙古 | 大学生村官 |
9 | 2009 | 安徽省 | 城市管理与摊贩的矛盾 |
10 | 2009下半年 | 北京市 | 醉酒驾驶 |
11 | 2009 | 四川省 | 大学生就业 |
12 | 2008 | 黑龙江省 | “租”现象 |
13 | 2008 | 湖南省 |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 |
14 | 2008 | 吉林省(乙) | 社会养老 |
15 | 2008 | 广东省 | 社会救助 |
16 | 2008 | 天津市 | 公共安全 |
17 | 2008 | 重庆市 | 社会养老 |
18 | 2007 | 北京市(社会在职) | 城市摊贩管理 |
19 | 2007 | 安徽省 | 辅导培训 |
20 | 2007 | 云南省 | 社会监管体系 |
21 | 2007 | 江苏省 | 社会救助 |
22 | 2007 | 天津市(上半年) | “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 |
23 | 2007 | 黑龙江省(B卷) | 维护外来务工人员权益 |
24 | 2007 | 内蒙古 | 大学生就业问题 |
25 | 2007 | 山东省 | 网络募捐 |
26 | 2007 | 广西 | 公共安全 |
27 | 2007 | 湖北省 | 食品安全问题 |
28 | 2007 | 湖南省 | 烟花爆竹“禁改限” |
通过对2007~2010年地方各省市申论真题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2007年,有11个地方省市选取社会上的热点进行命题;2008年,6个;2009年,9个;2010年,有2个(截止9月13号)。
从统计的数据情况来看,近年来地方申论考查的重点依旧是社会类问题,涉猎的范围有养老、就业、食品安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领域,涉猎面广,主题繁多,题材新颖,紧贴社会热点焦点,与人民众的切身利益紧密衔接、息息相关。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校园安全与社会暴力事件、抑制高房价、和谐劳资关系建设等主题在一些地区的考试中还尚未出现过,但这些都是时下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急需引起考生的注意和重视,未来申论考试,从这些角度进行命题的几率很大。
(四)近年文化类命题考情分析
公务员申论考试中,虽然对文化领域的考查相对于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来说少一些, 但是2007年十七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全局意义,同时文化类主题与政府工作的关系适中,一些大众话题敏感彩较淡,先天上具有成为申论选材、命
题重点的条件。因此,文化领域里诸如文化体制改革、文化遗产资源开发与保护、经典文化的传承发扬、手机绿文化等主题仍然是考生需要关注的对象,不容忽视。下面是对2007年——2010年文化类真题的统计分析:
2007年——2010年文化类真题统计表
序号 | 年份 | 省别 | 主题 |
1 | 2010 | 福建省 | 文化创意产业 观沧海原文及翻译 |
2 | 2010 | 江西省 | 红旅游文化 |
3 | 2010 | 广西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4 | 2009 | 陕西、湖北、天津 | 网络文明建设 |
5 | 2009上半年 | 北京市 | 国民文明素质提高 |
6 | 2009年 | 山西省 | 当的部首阅读文化经典 |
7 | 2008 | 安徽省 | 手机短信文化建设 |
8 | 2008 | 山东省 | 感恩意识 |
9 | 2007 | 浙江省 | 文化发展问题 |
10 | 2007上半年 | 广东省 | 农村文化建设 周晓涵 |
通过对2007~2010年地方各省市申论真题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2007年,有3个地方省市选取文化领域的热点命题;2008年,2个;2009年,3个;2010年,有3个(截止9月13号),选题考查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从统计的数据情况来看,近年来地方申论考查的文化类问题涉猎的领域也比较广泛,有农村文化、阅读文化、手机短信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红旅游文化等,这些文化类申论题材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特点:
一是与社会热点密切相关。例如2009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的主题是提高国民素质,显然与2008年奥运会的开展有关系。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带给北京的不光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也需要随之提高,因此,如何提高国民素质,加强软实力建设就成为北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再如2009年1月初,国家7部门联合开展了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的专项行动。2009年湖北、天津、陕西三省市的真题就从“网络文明建设”这一角度出题,谈当前网络环境的净化、管理问题,体现了命题人让更多的“准公务员”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家大政方针的命题思路。
二是地方申论材料的主题凸显地方文化特。如江西省2010年公务员考试,考查了“红
旅游”,这一题材既凸显了江西省的特文化,又体现了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有关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创新以及高科技对文化的作用等问题在一些省市的考试中还尚未出现过,但这些都与我国的文化建设政策密切相关,因此,考生对这些问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备考的时候要结合报考城市的区域文化特点,有重点地进行准备。
(五)近年生态文明类命题的考情分析
生态主题作为一个新的热点事件逐渐升格为经济缓冲时期颇为引人瞩目的话题,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低碳转型的背景下,随着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生态问题的持续关注,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生态问题将越来越成为长期性、恒久性的人类共同课题。由于它与政府工作的关联以及非敏感的特性,生态问题理所当然地成为申论命题潜力最大的热点。从长远来看,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生态主题将是公考申论命题的主流,成为从国家到地方,各级各类考试普遍采用,经常考、随时考的一个便是热点。
在具体命题角度上,申论的命题总是理论研究和社会生活实践的反映,对生态类主题的考
查,必然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按照新形势、新情况、新政策,提出新问题、新任务,从理念到制度,从生产到消费,从资源环境的保护到经济社会的转型,不同时期、针对不同问题会有不同的切入点和侧重点,视野将会异常宽广,角度将会不断变换,呈现出丰富多变的趋势。下面是对2007年——2010年生态类真题的统计分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