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
056
引言
奥特曼歌曲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通过网络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公共问题和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信念和价值观。它是较多民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表现的总和[1]。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2]。
自2019年12月在武汉爆发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发展成为席卷全国并蔓延全球多地的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实时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2020年12月31日,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8155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179万例[3]。其中,中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超过8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4千例[4]。
疫情发生以来,网络舆情与疫情如影相随。正如2020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曾表示的那样,
新冠肺炎大流行是百年一遇的健康危机,其网络影响也几乎可谓互联网时代以来影响最大的舆情事件之一,由此形成的网络舆情在烈度和扩散度方面更是显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和张力[5]。可见,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提高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理能力刻不容缓。
新冠肺炎疫情中网络舆情的演化
网络舆情传播的过程,一方面取决于网络结构、信息的结点,另一方面取决于信息内容对民众的吸引力[6]。
这种传播是一种融合民众对信息主动搜寻与被动接受的信息扩散过程,又是民众根据其偏好对信息内容进行加工与再创造的过程。目前看来,由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国内网络舆情的演化,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触发期、暴发期、波动期和消解期[5][7]。
(1)网络舆情触发期。网络舆情的触发是指舆情所依附事件本身的热度,当其对受众的刺激由量变达到质变时,就会促使舆情丁秋雷
(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辽宁大连 116025)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如何有效地应对随之而生的网络舆情成为重中之重。根据网络舆情传播过程的特点,将新冠肺炎疫情中网络舆情的演化划分为四个阶段,进而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中
网络舆情应对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策略,以防范和化解突发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危机。
关键词:网络舆情;新冠肺炎疫情;协同治理;信息技术作者简介:丁秋雷(1980-)男,山东汶上人,博士,副教授。
基金项目:东北财经大学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专项研究项目“新冠肺炎疫情中网络舆情危机的识别与应对策略研究”(批准号:DUFE2020ZXYB08)。
主体产生情绪反应并进行传播。在此次突发疫情中,武汉市卫健委在2019年12月30日发布《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并于31日对不明原因肺炎的相关情况进行通报,因此在31日之前可视为舆情触发期。
(2)网络舆情暴发期。这一时期,因突发新冠肺炎疫情而井喷的网络舆情,使身处同一事件空间内的多元主体往往会将各自了解与关心的信息经由互联网平台进行共享与传播,并在传播过程中表达对该事件的态度和观点。2020年1月9日国家卫健委宣布武汉地区出现的不明肺炎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1月20日钟南山院士明确表示此次肺炎存在人传人的现象、1月23日武汉市“封城”等事件的出现,民众的不安情绪逐渐累加,将网络舆情推向高潮。
(3)网络舆情波动期。网络舆情集中暴发后,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身发展趋势及特定因素的影响,
舆情不会随着事件本身得到控制而湮灭,也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消逝,而是进入情况不断变化的波动期。如非理性物资抢购与囤积、湖北省红十字会物资分配不公平、双黄连口服液能否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等事件,引发民众在网络空间中的舆情波动。
(4)网络舆情消解期。舆情消解期往往发生于舆情演化过程的末期。在此阶段,大众对事件的关注度逐渐降低,视域焦点出现转移,网络空间中关于该事件的新闻、消息和评论等逐渐冷却,事件的影响力逐步减弱,网络舆情进入一段稳定且较长的回落期。但是由于网络舆情具有记忆性、复发性的特点,一旦出现相关事件,往往容易出现反弹。
新冠肺炎疫情中网络舆情应对存在的不足
由于网络舆情的草根化、多元化、多极化和匿名化的交织作用,使得舆情主体相对模糊、舆情内容多元,导致网络舆情更加具有不确定性、易爆发性和偏激性[8]。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网络信息的传播量大、传播速度快,公众参与程度也空前高涨,导致网络
马克思主义
057
舆情应对存在很多不足,具体体现在:
(1)治理机制不够完善。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全网以转发官方报道为主要方式,虽具有权威、准确的特点,但是形式较为单一。由于网络舆情往往是突发的、偶然的,这种略显被动的、局部的治理方式,使得很多不符合常识的谣言仍有生存空间、很多显而易见的谎言仍被大量转发支持。
(2)响应速度有待提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有关疫情、预防、医疗等方面的谣言层出不穷,有些谣言真假结合、现象与理论结合、已知常识和未知描述结合,极具迷惑性[9]。大量谣言以公众关注焦点为切入点,利用公众的认知常识和喜好,迎合不明真相者的心理需求,轻易获得公众信任,以几何级数进行传播。政府在治理谣言的过程中略显被动应付状态,响应速度略显不足,很难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控制与引导。
(3)网络环境亟待净化。网络环境中过量的信息狂乱轰炸,对公众的判断力形成极大考验。各类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上来源不明、真假难辨的聊天记录、短信截图、短视频等铺天盖地,真实性无从考证。一方面,极易引发民众情绪波动,导致心理失衡[10]。另一方面,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也催生民众的怀疑心理,加之网络虚假信息、不良言论肆虐,加剧了民众的烦躁情绪和恐慌心理。
新冠肺炎疫情中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
如果网络舆情处理不当,将会严重影响广大民众对疫情的认知、判断和行动,引发民众的违规和过激行为,进而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即使网络舆情最终进入消解期,但消解并不等
王自健狂骂周立波烧仙草的做法于消失,一旦受到特殊因素的影响或再次出现类似的事件,仍然可能导致舆情危机。因此绝不能疏忽大意,需要建立长效的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1)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网络舆情协同治理机制。准舆情“病因”、把准舆情“痛点”,进而对症下药,是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的关键所在。从网络舆情的触发-爆发-波动-消解的演化过程来看,其相关主体主要包括民众、媒体和政府,各个治理主体在网络舆情治理上各有其优势,民众具有智力优势,媒体具有信息优势,政府具有政策优势,因此可以集合各方力量,相互配合,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网络舆情协同治理机制。一是依据信息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民众理性推测与有效甄别,从信息及时公开发布角度激励与培育民众自觉抵御网络不良信息,远离网络安全隐患;二是设计主流媒体的自我监控机制,打击各种网络平台乱象,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情环境;三是完善政府的网络立法体系。进一步明确舆情治理的基本原则、法律责任、应对措施等,对于故意捏造、歪曲事实、恶意攻击、欺诈行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煽动公众闹事等违法犯罪行为,要依法查处以正视听。
早安暖心的情话(2)建立与网络舆情危机等级相对应的响应策略。在网络空间中,通过收集与获取舆情信息、识别与聚类敏感词语、筛选与分析热点话题等,分析舆情传播过程中对民众、媒体和政府的影响程度,通过准确高效的综合评估和分析,对已经出现的舆情予以主动监测,使得舆情走势得到更为准确的可视化测量和呈现,从而实现对突发事件引起的网络舆情的强度进行等级划分,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舆情响应策略。针对不同的舆情等级,从相关利益
宁静用宁夏表白主体的角度,提出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屏蔽删除、官方辟谣、法律手段等),控制网络舆情的传播并引导舆情的走向,为抢占舆情引导的先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引导网上言论良性发展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3)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充分净化网络环境。由于网络空间中信息具有海量化、无序化、复杂化和碎片化等特点,单纯依靠人力进行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研究明显“力不从心”,亟需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新信息技术的助力与支持,对这些高维度、高噪音和杂乱化的文本信息进行降维降噪处理,实现敏感词汇的精准辨别和快速遴选。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对社交网络、聊天工具、等进行检测,由于这些言论一般采用自然语言具有一定的模糊性,需要做潜在的语义分析,将模糊的语言转化为计算机可处理的符号;进而采取数据处理与数据挖掘的方法(如建立均值方差模型、相关性分组和关联规则建立)分析评论数据的异常变动,从而对网络信息进行可信度评分,识别出网络谣言,以帮助更好地避免因谣言带来的危害,维护健康的舆情生态环境。
网络环境下民众很容易参与到网络舆情的传播中,将会对社会产生多层次、多方面的复杂影响。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一些扰乱社会和谐稳定的负面网络舆情滋生蔓延,导致社会公众不满情绪高涨。本文考虑网络舆情传播的特点,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中网络舆情应对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相应的策略,即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网络舆情协同治理机制、建立与网络舆情危机等级相对应的响应策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充分净化网络环境等,以引导网络舆情的健康发展,维持社会的和谐
稳定。
参考文献
[1]丁海燕.提升领导干部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J].中国领导科学,2014(04):43-44.
[2]依法监督和管理网络舆情,防范社会危机[J].民主,2012(03):10-11.[3]央视网. 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8155万例[EB/OL]. v/2020/12/31/ARTIvMbXMdcU3LcUlAprMXhm 201231.shtml, 2020-12-31.
乔家的儿女演员[4] 搜狐网. 国家卫健委: 2020年12月31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9例 其中本土病例9例. www.sohu/a/441842185_267106, 2021-01-01
[5] 李书耘.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网络舆情引导[J]. 探求, 2020 (06): 110-116.
[6] 孔建华.当代中国网络舆情治理:行动逻辑、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D].吉林大学,2019.
[7] 赵耀,王建新.基于多元主体共在与信息即时公开的新冠肺炎疫情网络舆情的思考[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2): 88-100.
[8] 曹月娟, 许鑫鑫. 企业舆情研究和危机管理[M].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9] 杨松. 新冠肺炎疫情网络舆情应对研究[D]. 内蒙古大学, 2020.[10] 王贤卿, 吴倩倩. 全媒体时代重大疫情网络舆情的特征、影响及引导策略[J]. 思想理论教育, 2020(03): 102-106.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