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
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1
  活动目标:
  1、受诗歌中小动物在雨天的活动,理解动词"躲、藏、钻",学会有表情的朗诵诗歌。
  2、借助小图片记忆诗歌,学习按照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活动。
  3、体验诗歌结尾的愉悦情绪。
  活动准备:
  大图片一张;小图卡若干;音乐。
  活动过程:
  命运不是辘轳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播放雨声导入。
  二、观察图片,学习诗歌。
  1、学习诗歌第一句,理解动词"躲",朗读并表演。
  2、学习诗歌第二句,理解动词"藏",朗读并表演。
  3、学习诗歌第三句,理解动词"钻",用着急的声音朗读。
  4、反复朗读。
刘芸 聂远  三、迁移经验,仿编诗歌。
  --第一次创编"下雨啦,下雨啦,还有谁躲在树叶下?"朗诵创编诗歌--第二次创编"森林里还有许多小动物,他们会在那里躲雨呢?"
污段子  四、体验诗歌结尾的愉悦情绪。
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2
  教学目标
  1.认识“腰、坡”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空”的读音;会写“直、边”等7个生字。
  2.能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等方式了解“阴沉沉、潮湿、闷得很”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和感叹句;能分角读好课文的对话。
  4.尝试在对话中直接提取信息,了解下雨前“燕子低飞、小鱼透气、蚂蚁搬家”这些自然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读好对话,并能在对话中提取相关信息,了解一些小动物在下雨前的表现。
  李秀明与王洪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用时:5分钟)
  1.出示课件:乌云密布、狂风骤起、雷电交加的动画情景。引导学生说说看到的画面和听到的声音。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比较读题,发现“要”字加与不加有什么不同?
  (下雨了,已经下了,要下雨了,雨还没下)
  3.下雨前有哪些特别的现象?我们来学习课文。
  四级满分多少二、初读课文。(用时:15分钟)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并标清自然段序号。
  2.出示生字,学生尝试认读后指名认读,纠正读音。
  3.组织开展“识字交流会”: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生字的。
  (1)偏旁归类识字。
  “沉、潮、湿、消”都是三点水旁,引导学生关注到三点水的字与水有关,再联系生活识记。
  “潮湿”关注了偏旁后,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潮湿天气的具体现象——玻璃上的水汽、地面的湿滑等等,进一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字理识字。
  “闷、息”与心有关,通过汉字溯源,知道它们的构字特点,再联系生活体验理解识记。
  “闷”是一个会意字,其字形外围很像一扇门,里面是一颗心被关闭在门内,所以很憋闷。“闷”这一本义一直沿用到至今。文中读岁月荏苒
  “mēn”,是指因空气不流通而引起的感觉,可组词“闷气、闷热”。
  息,象形字,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借代心脏所在的胸部。息的金文字形中,自代表鼻子,心代表胸,表示以心为鼻进行呼吸。引申义为呼吸时进出的气。
  (3)加一加识记。
  “腰、伸、搬”都是形声字,可以用部件组合的方法记忆,并通过动作演示帮助学生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4.引导同桌互相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5.组织开火车认读生字。
  组词回顾,复现生字词:弯腰、山坡、阴沉沉、伸腰、潮湿、闷热、消息、搬东西、响起。
  6.送生字回家,引导齐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用时:15分 钟)
  1.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组织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
  3.指名分自然段接读课文。
  4.启发思考:说说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勾画小动物的名称。完成填空:
  故事里有 、 、 、 这四种小动物。
  组织全班交流。
  5.出小白兔、小鱼、燕子说的话,把自己读的最棒的话挑出来,前后同学读,特别难读的一齐读。
  四、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1.组织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2.组织分角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用时:5分 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