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阿凡达影评精选(一):
英雄联盟皮肤特效《阿凡达》:电影的好处
其实一向不是很懂电影。
这个声画影音的世界离我很近,但是想要走进它,却又觉得很远。小沈阳的老婆照片
《阿凡达》上映前的影评已经反常的呈现一边倒趋势,我本来还怀着一些叛逆和好奇,可看完影片,我觉得它配得上这些所有称赞。
《阿凡达》颠覆了这一切。赵丽娇
《阿凡达》的剧本是平凡的,它情节发展的每一步我们都十分熟悉,我们以前在无数的大小电影里看到过这些,外星生物的奇异、人类无奈的狂妄、原始部落的淳朴,以及永恒的战争和感情。它的情节很熟悉,它是《终结者》+《变形金刚》+《风中奇缘》,从满身肌肉的迈尔斯坚定冷血的眼神中我们就能够预知影片的结局。
但我还是被深深震撼。
《阿凡达》出神入化的3d效果将我震撼,紧凑细致的情节推进让我沉浸,人类执着的贪婪或善良还是让我和室友发出惊呼,整部电影的155分钟是一次无与伦比的全身心体验。
可又不仅仅仅是这些。
它让我一个普普通通的电影观众,明白了电影的含义。
一部电影的成功,靠的或许是编剧的独具匠心,或许是导演的精心规划,或许是主演的百变妖娆,或许是后期的深层加工,亦或是上映前的到位宣传,可一部电影的辉煌,不仅仅仅就应是这其中的某一部分,而是以上全部。
我们观看的那个厅不是很大,我们同一排坐了个小孩子。开始的时候我嫌他吵,他一会儿叫嚷着阿凡达是蓝还是绿,一会儿又着急的问妈妈杰克变成阿凡到达底是不是做了一个梦。但是当人类的重型武器开进潘多拉,那棵大树在纳维人的哭喊逃跑中轰然倒下的时候,小孩哇的一声哭了。
那个时候我早已忘记了他的存在,那个时候我也已经泪流满面。
一个导演,一个团队肯花几年时间,诚心制作一部各方面能够到达他们所能做到的最棒的影片,观众感受得到这份诚意。
电影的投资能够有大小,题材会有区分,但电影里一些本真的东西就应是电影开拍的基础。
这些基本的东西会推进剧情的发展,让观众沉浸其中,同时享受电影的声画光影带来的奇特体验。如果这些东西能够做到位,再进一步做到极致,那么这种体验就升华为一种享受。
动车与高铁有什么区别当我置身于原始森林中时,别样的体验已经让我激动的想哭,当情节平稳推进又步步累积到战火爆发的那一刻,我们强烈的情绪起伏便是再自然但是的结果。当我发现杰克的头发和胡子自然的随着时间变化,公主的发誓每次出场都有改变,甚至怪兽的表情纹理都能配合情节演进时,我开始感谢这部电影带给我的一切。
票房和荣誉就应是一部电影的结果,却不就应是出发点。
而我们的导演动辄斥资过亿拍出来的所谓大片,还要观众担心某个演员的衣服从开头到结尾都没有换过,对某个演员的观感一向都是他/她本人,直到电影结束都没有靠拢到主角上去,或者一不留意某句台词就会让我们跳脱出电影回到和电影一样可笑的现实。
一部电影对于导演的好处可能是圆一个梦或者得一次奖,对于资方的好处可能是亏的血本无归或是赚的盆满钵满,对于一批演员的好处可能是就此消失或者一炮而红,对于电影界的好处可能是一个时代的开启或消亡。
但电影对于普通观众就应从投入和享受开始,由震撼和尊重结束。
感谢《阿凡达》。
阿凡达影评精选(二):
《阿凡达》:超越想象的和不可想象的
《三》和《阿凡达》或许正在两个极端上略略改变我们关于电影是什么的观念。
用几个月的时间炮制出来的《三》把电影本身的要素缩减到最低程度,大银幕沦落为一个简易的小品舞台,电影被剥离得只剩下导演和几位演员空洞的品牌效应。所以,《三》甚至不是一部电影,而只是一个以电影面貌出现的名人品牌简单堆积的赚钱装置而已。
在一个急功近利的社会中,这样的纯粹叫卖品牌、只剩营销心机的电影不是偶然的,也肯定不会是最后一部。
詹姆斯;卡梅隆花费12年完成的《阿凡达》则无所不用其极,把电影的光影造梦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它接近的是一百年前意大利电影先驱卡努杜的《第七艺术宣言》(1911年)中的古老理想:电影就应发挥它表现非物质世界的那种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卡梅隆详细虚构了整个潘多拉星球的生态,从一草一木到一山一水,从纳威人的物质世界到语言和精
神世界,都倾注了巨大的想象力和技术力量。据说,他的创作团队撰写了一本逾200页的百科全书,叫《阿凡达:潘多拉星生物和社会史机密报告》,解释背后理据。
《阿凡达》让我们看到,电影不只是创造一个故事,几个人物,一些场景,而是创造一个完整的另类世界(可能世界非物质世界)。这是卡梅隆的野心,也是电影本身自诞生以来就怀有的梦想。
如果说《阿凡达》在电影技术上超越想象的创造和耐心得到了一致的肯定的话,那么它在思想主题上引起的纷争无疑复杂得多。就其根本而言,《阿凡达》所传达的思想仍是美国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无法超越其内在的界限。
就像《纽约时报》说的,过去的一个月来,保守派人士一向对影片对宗教和美军的描述耿耿于怀;女权主义者则不满片中男外星人比女外星人体魄强健这一事实;反吸烟人士认为影片中出现了吸烟场景因而没有做到劝人向善;甚至还有人跳出来指责卡梅隆剽窃了前苏联科幻小说的故事梗概。
甚至连梵蒂冈天主教廷也大感不悦,透过其官方报章和电台猛烈抨击这出电影灌输错误的讯息和价值观,使人以为膜拜大自然,便能够代替宗教信仰。在梵蒂冈看来,《阿凡达》似乎正在把环境保护主义变成一种新的异教学说。
围绕着这部电影的诸多立场之争,构成了搞笑的新闻,但不会带我们深入这部电影的肌理。在中国,更多的人把它读作钉子户反暴力拆迁的故事,也但是是一种具有现实好处的搞笑引申而已。
马冬梅是什么梗重要的依然是,如何看待《阿凡达》所处的意识形态脉络以及它所传递的关于自然和沟通的神话。
《阿凡达》和不久前的《变形金刚》正好是美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两个极端:一个是自由派的反人类、反科技、反暴力,认同异教和他者的;另一个则是保守派的人类中心主义、炫耀武力、内部和外部界限分明。
在《阿凡达》中,这种自由派思想立场的核心之一就是自然神话。卡梅隆在电影中虚构了纳威人和自然和谐共存(天人合一)的乌托邦图景,这和人类掠夺资源、破坏自然的作为构成了比较。
透过杰克这个亦人亦纳威的阿凡达视角,导演让观众的认同从人类身上逐渐转变到外星人(纳威人)身上,最终完全认同这个乌托邦,为人类最后的失败喝彩。
表面上看,这是一部反人类中心的难能可贵的科幻电影,但就其思想主旨而言,只是以被视为更原始、更自然、更完美的人类反对(反思)充满侵略性、掠夺性的现代人而已。
回归自然(backtonature)一向是人类的乡愁。在启蒙运动之后,伴随着现代科技理性日益主导人类社会同时日益显露负面效应,这种乡愁尤其强烈。
早在18世纪中叶,启蒙运动鼎盛之际,卢梭就已经开始思考科学与理性的可能带来的深重灾难,已经开始勾画他的自然乌托邦:自然最根本的是指人类自然的生活状态和纯真质朴的自然人性。他甚至提
出,在私有制和国家产生以前,人类以前历了一个原始的、纯真的、按照自然天性生活的完美时期。
然而,在我看来,回归自然的幻想是现代西方文化及其扭曲本身的产物。这种幻想带来了这样一种安慰:仿佛在现代文化确立之前我们以前拥有过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也就是说,这种幻想创造了我们在现代化中所失去的东西、现代科技理性胜利过程中所失去的东西。
卡梅隆透过创造潘多拉星球,只是继承并图像化了的关于自然的现代神话,而没有在当代的语境中深思自然并提出问题。就卢梭的政治哲学而言,他的目的也不是简单地倡导回到自然状态,而是透过这种虚构说明如何才能使社会关系具有正当性。2022高考是最难的一年吗
杰克最终变成了纳威人,从一个残疾的现代人类变成了从四肢到精神都健康的外星人。卡梅隆在这个结局中彻底拥抱了回归自然的幻想,也能够说,他最终只是针对对现代西方文化(反自然倾向)提出了堪称陈词滥调的笼统否定而已。
相比之下,人类中虽然也有少数科学家主张沟通,但战争机器始终握在那些满脑子征服概念、傲慢自负的掌权人手中。人类历史上的诸多文化(或礼貌)差异大概正是因为这样的权力人物而变成了冲突和战争。新近的伊拉克战争就应也是卡梅隆脑海中关于反沟通(礼貌冲突)的典型例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