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封神演义》对神话传说中哪吒形象的借鉴
【摘 要】明中叶的神魔小说,在现代最流行的莫过于《封神演义》了。在《封神演义》中,哪吒是一个众喜闻乐道、耳熟能详的人物。通过人们的口口相传,哪吒从民间神话传说中的神灵变为文学作品中鲜活的、具有显著特征、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其历程是不断发展的。《封神演义》中的哪吒是最终创作成果,它大量吸收借鉴了民间神话传说中的哪吒形象。
【关键词】《封神演义》;哪吒;民间神话传说;借鉴
明中叶的神魔小说,在现代最流行的莫过于《封神演义》了。从早期傅艺伟版妲己的《封神榜》到近来范冰冰版妲己的《封神演义》,使由许仲琳编的《封神演义》中的鲜活的人物形象长久地留存于人们心间,尤其是大闹东海的哪吒。中国古代的小说,大多是由神话传说演化而成的,《封神演义》自然不例外,其中最明显的是对民间神话传说中哪吒形象的借鉴。许仲林的借鉴最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他能够推陈出新,使其包含积极因素,且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一、历史沿革
哪吒是人们喜闻乐道的一位小英雄,也是敢闯敢干的少年英雄。一部一百回的小说,《封神演义》是以武王伐纣的历史故事为主线写就的长篇神魔小说。前三十回,除了十二、十三、十四回是述说哪吒身世经历的,其余几乎是根据元朝的讲史平话《武王伐纣平话》扩大改编。第三十回之后的故事大体上也是围绕武王伐纣这一主线,因而,哪吒的故事是可以独立成篇的,相当具有研究价值。当然,哪吒的形象塑造并非出自偶然,他是具有深厚的民间基础的。
哪吒神的原创是佛教。哪吒,梵文全名那罗鸠婆,在北宋和北宋之前, 哪吒的基本形象佛教忠诚的守护神,是三头六臂的凶恶夜叉神。
不空译《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尔时那吒太子,手捧戟……及我那吒同共每日三度,白佛言:我护持佛法,欲摄缚恶人或起不善之心。”随着宋代普济《五灯会元》的普及,哪吒剔肉还父的故事也随之出现。因佛教在中原的传播,到了南宋,哪吒形象中国化,一变成为了李靖之子——好听的狗名字三太子。宋末元初,元人所撰《二郎神醉射锁魔镜》:小圣乃哪吒神也,为因小圣降十大魔君:……。为降众多妖魔,加小圣八百八十一万天兵降妖大元帅,……显着那三头六臂。……。这就是哪吒在中国演变后的早期雏形。哪吒故事和
形象还出现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一书中,第七卷记道:“哪吒本是玉皇架下大罗仙,身长六丈,首戴金轮,三头九眼八臂,……天帅之领袖,永镇天门也。”到了明代嘉靖年间,在百回本《西游记》小说里,哪吒的形象发生了些许变化:“这哪吒太子,甲胄整齐,踏出营盘,撞至水帘洞外,……即便作三头六臂,恶狠狠手持六般兵器……扑面打来。”这个哪吒已是有别于民间神话传说中的哪吒了。到了明代万历年间,伴随着《封神演义》的出现,哪吒形象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二、推陈出新
哪吒形象在创作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三次演变:一是在南宋时期,中国化的演变陈有病——由印度毗沙门天王太子的哪吒演变为毗沙门天王李靖第三子;二是在明代神魔小说《西游记》中,哪吒是道教中玉皇大帝的天兵统帅托塔天王李靖的三子和主要天将, 他神通广大, 外道内佛;三是《封神演义》中完全被道教化的神——灵珠子,灵珠子下世为哪吒, 从肉团出生, 手戴金镯, 红绫裹肚,与明代孩童酷似,他夏日装扮, 而实际上是手持乾坤圈, 身系混天绫的道教神圣。从最初流传民间的佛教故事再到神魔小说,哪吒形象的重大改变已具有了重大的文学意义,体现了创新的意义。这些民间传说都对《封神演义》中哪吒的形象塑造提供了素材,才有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哪吒形象。
在许仲琳的《封神演义》中,哪吒大闹东海闯下杀身之祸后被迫自尽,魂无所依,魄无所倚,后来得以复生是因为太乙真人的“莲花化身”之术:真人将花勒下瓣儿,铺成三才,又将荷叶梗儿折成三百骨节,三个荷叶,按上、中、下,按天、地、人。真人将一粒金丹放于居中,法用先天,气运九转,夸女孩子漂亮的话  分离龙、坎虎,绰住哪吒魂魄,望荷、莲里一推,喝声:“哪吒,不成人形,更待何时!” ①这个情节的最初雏形见于《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世尊亦以其能降魔,故遂折荷为骨、藕为肉、丝为筋、叶为衣而生之。”在这里,许仲琳丰富了哪吒莲花化身的情节,使文本更加饱满,更加耐读,这是许仲琳推陈出新的表现之一。
关qq空间
前面已经说过,哪吒形象一路转变,到了《封神演义》中,他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这部神魔小说里,哪吒出世:“分开肉球,跳出一个小孩儿来,满地红光,面如傅粉,右手套一金镯,肚腹上围着一块红绫,金光射目。” ②小说发展到后面,哪吒是脚踏风火轮、手持火尖,貂皮囊中盛放着乾坤圈、混天绫、金砖三件法宝,后来因吃了火枣变成了三头八臂,又得了九龙神火罩,阴阳剑两般兵器。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哪吒与较早的哪吒没有一点儿相似之处了。许仲琳创作至此,对前人的借鉴已转化成了自己的创作,但他的创作却并非一蹴而就,接下来,再看他对《西游记》的借鉴。
《西游记》中这样写道:“其面如傅粉,唇若涂朱……手持一柄丈八长的火尖,也无什么盔甲,只是腰间束一条锦绣战裙,赤着脚。”大家一看,会想到它是写红孩儿的,与我们描绘的哪吒很像。因为在第十四回中,哪吒借莲花再生时也是长得“面如傅粉,唇似涂朱”,虽然书中从来没说过他穿什么盔甲,也没说他赤脚,但从文本来推断,哪吒应该是赤脚的。《古本小说集成》所收录的明末刊本《封神演义》卷首插图哪吒追打李靖一画中的哪吒也是没穿盔甲,赤着脚的。很显然,《封》中哪吒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红孩儿的外貌特征。这与《西游记》在当时的流传程度有关。其实,哪吒莲花化身的情节是由几个佛教故事演化、组合、变形而成的,《封》中的道教因素是故事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作品中,哪吒由佛教护法神原型转变为童灵珠子,莲花化身的施法者也由原来的佛陀换成了太乙真人。这种转变,是哪吒道教化的成果,也是《封》情节所需。
此外,哪吒除了在身世、面貌上有所改变外,在他的法宝、武器方面也有所变化。最初,在《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中,哪吒是手持战戟;稍后的元人杂剧《二郎神醉射锁魔镜》中,哪吒有六般兵器,但并没有详细说明六般兵器是哪般;在明初永乐年间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哪吒法宝兵器有金轮、盘石、法律;在明代嘉靖年间的百回本《西游记》中,已明确指出六般兵器——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火
轮儿,此时已有进步;到了明代万历年间的《封神演义》,哪吒是脚踏风火轮,手持火尖,拥有乾坤圈、混天绫、金砖三件法宝,后又得了九龙神火罩、阴阳剑两种兵器。综上所述,哪吒的法宝兵器在《封》中被大大丰富,已不同于先前的哪吒了。这是许仲琳推陈出新的表现之二。
三、结语
神话传说作为中国的小说源头之一,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因而《封》对神话传说中哪吒形象的借鉴是顺其自然的。马克思指出:“在野蛮时期的低级阶段……已经开始创造出了还不是用文字来记载的神话、传奇、和传说的文学,并且给予了人类的强大的影响。”《封》中哪吒形象的塑造就受了其早先民间神话传说中哪吒形象的影响。
注释:于谦微博
①许仲琳编《封神演义》第十四回,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129
②许仲琳编《封神演义》第十二回,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郭碧婷个人资料简介及1983年版,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