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化了的战争——借《封神演义》和《伊利亚特》中的神明浅谈中西神话观念异同
作者:韩不煮及其学习小组
1、《封神演义》《伊利亚特》两书的内容简介、可比性分析:
1.内容简介
2.可比性分析
二、对比二者中神明形象异同:
3.1神明的伦理关系
3.2战争中的神明:(一)参战立场
(二)阵营、派系关系分析
(三)参战原因、方式、合作关系
(四)神力比较
(五)对战争所起作用:1.简要说明2.类同性分析
三、二者所反映的中西神话观念的异同
(一)相同点:1.英雄崇拜情结
2.多神信仰系统
3.半神的存在
4.神明所具有的人性
5.浓烈的宿命彩
6.挑战权威、反抗命运的个体抗争精神
(二)不同点:1.造神方法
2.完整vs混乱残缺的神谱体系
3.神的社会关系、地位
4.神化的人 vs 人化的神
5.半神存在意义
6.价值观:集体意识vs 个人主义
桃花诗句四、结论
一.两部作品的内容简介、比较原因:
(一)内容简介
《封神演义》:商朝末期,纣王暴虐成性,得狐精附身的妲己为妃后更加荒诞不经,致民不聊生朝廷崩乱。西伯侯姬昌被困七年逃离后访的隐居的姜并拜其为相子牙为相,后其子姬发继位为西周文王,又得商武成王黄飞虎所助,西周气势益盛。纣王命多将出伐西周,武王拜姜子牙为师兴兵伐商,在两国之战中,阐教帮助周,截教帮助商,各显道术互有杀伤,结果截教失败,纣王凶而自焚,武王夺取天下分封列国,姜子牙回国封神,使有功于国的人和鬼各有所归。
《伊利亚特》颖儿减肥希腊联军围攻特洛伊长达九年零十个月之时,希腊联军主将阿喀琉斯因喜爱的女俘被统帅阿伽门农夺走,愤而退出战斗,特洛伊人乘机大破希腊联军使联军退守战船。僵持之下,阿喀琉斯的好友帕特洛克罗斯借了阿喀琉斯母亲忒提斯女神请匠神制造的的盔甲上阵,却被特洛伊大将赫克托尔杀死并且丢失了盔甲。阿喀琉斯悔恨不已重上战场,杀死赫克托尔并虐辱其尸体。特洛亚老国王夜入阿喀琉斯大帐跪求要回儿子尸体,感动了阿克琉斯得回尸体还举办了葬礼。
(二)可比性分析
首先,这两部作品都是属于叙事文学这一个大的文学门类。小说是叙事文学,史诗也属于叙事文学,这是两者能进行比较研究的相同的文体因素。其次,两部作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相同的地方。《伊利亚特》反映的是氏族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时的历史事件,《封神演义》的成书虽然是在封建社会,但它反映的却是几千年前的奴隶社会中发生的历史事件,因而也具有某些类似。
    两部作品中所描述的战争起因相似:商周之战的源头,是纣王进香女娲宫见女娲像美而题诗亵渎引起女娲之怒,因此女娲遣千年狐狸精入宫祸乱军心破坏成汤天下。特洛伊战争
的源头则是特洛伊国王之子帕里斯将代表“最美丽的女人”的金苹果判决给阿芙罗狄忒,她则履行帮他得到美丽的斯巴达国王之妻海伦的承诺,从而引发了战争。
  《伊利亚特》写的是希腊人与特洛伊人的战争,却有俄林波斯诸神的介入;《封神演义》
写的是周人与商人的战争,也有阐教、截教的两派的神仙的帮忙。如果说前面的类似之处
不是最关键的还不足以说明两者之间具有可比性的话,那么,这种描写人类的战争都有神的
参与并且在很大程度上由神来决定的类同性,是两部作品所具有的进行比较研究的重要基础。
二、对比二者中神明形象的异同:
2.1神明的伦理、社会关系
(一)伦理关系的具体内容
伊利亚特》起源于希腊神话中“不和的金苹果”的传说。
清淡
一、战争前期
神与神
前期涉及的神有不和女神厄里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阿芙洛狄忒和天后赫拉。厄里斯因愤怒扔下金苹果,引起争端,三位女神因嫉妒争夺金苹果。
神与人
三位女神与特洛伊王子帕里斯之间,通过诱惑,引出帕里斯内心深处的欲望。
人与人
帕里斯对海伦的渴望,诱使他带走他人的妻子,人性的欲望促使他将斯巴达国王的财富劫掠一空。
墨涅拉俄斯和阿伽门农为了尊严和正义游说组成希腊联军讨伐特洛伊。
二、战争中
神与神
太阳神作为特洛伊的守护神,与雅典娜、赫拉对立。
海神忒提斯出于母亲的关怀,告诉阿喀琉斯参与战争将面对的后果,阿喀琉斯为了义务与责任,选择出战。
神与人
出于荣誉和尊严,雅典娜帮助希腊联军促成木马计的得逞与战争的结束,指点帕里斯射杀了阿喀琉斯。
半神与人
阿伽门农为了自己的私欲贪婪夺走阿喀琉斯宠爱的女俘,阿喀琉斯因为尊严和愤怒拒绝出战,致使希腊联军节节败退。
阿喀琉斯因好友帕特洛克罗斯之死,愤怒之下重返战场。
人与人
特洛伊城人民追求美,为了尊严宁愿选择与希腊联军开战也不愿归还海伦。
赫克托尔恪尽职守,勇于承担责任,选择战死沙场。
《封神演义》
神与人
纣王亵渎神灵女娲,女娲怒其无礼,派遣狐狸精惑乱君心。
人与妖
纣王受狐狸精妲己所惑,沉迷酒,残暴不堪。
姬昌被囚禁,其子伯邑考为妲己所害,比干被剜心而死。
人与人
太师闻仲受命带领大将晁田、张桂芳、鲁雄等出战。
姬发拜姜子牙为师兴兵伐商。
二、另一种伦理关系划分
君臣关系:纣王荒淫无道是殷商臣下多反商,诸如苏护、方弼等人。姜子牙和姬昌关于君臣之道的论述和对话。
兄弟关系:崇黑虎崇侯虎兄弟的背叛等
夫妻关系:姜子牙和马氏的非主流向的夫妻关系
朋友关系:申公豹和姜子牙的反目成仇、
父子关系:哪吒父子、黄飞虎父子、殷朝皇室纣王父子
其中,哪吒的故事突出表现出父子关系的冲突,及对传统伦理的挑战性
哪吒打死夜叉、敖光,箭射碧云童儿,一连串的惹祸让父亲李靖提心吊胆,但身为童子,似可谅解。四海龙君奉玉帝之命捉拿哪吒父母,哪吒为了“不累双亲”挺身而出,可称孝道;
但采用剔骨还肉方式行孝则富于反讽,客观上对《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传统理念构成了冲突和摧毁
另一方面,作品还有意突出了父亲角伦理责任的缺失,儿子为救父母而自杀,父母竟然无动于衷,不置一词;儿子去世,父亲不仅未见伤心,还要毁金身、烧行宫,全然没有一点慈父心怀。作者如此叙写无疑是为哪吒的“不孝”开脱,是为了凸显父子人伦关系的交互性
(二)两者相异的伦理精神:
伦理彩不同:《伊利亚特》反映的是氏族社会末期与奴隶社会初期的历史,人与人的关系虽有地位的区分,但还是平等的;《封神演义》反映的是不同氏族政权之间的斗争,是不平等的君臣关系。
《封神演义》
正与邪
战争双方没有绝对的正邪对立,也不是水火不容的仇敌,虽是写战争,却处处蕴含温情。在描写双方对阵时,作者会说:“这一个兴心安社稷,那一个用意正天朝,这一个千载传青史,那一个万载把名标。”所谓的正邪双方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忠与孝
《封神演义》将正邪纳入“忠”“孝”框架之下,一律“封神”,只是想为“忠”“孝”塑造典范,即“忠”“孝”之人都可修成正果,列位“封神”。作者的倾向是武王一方,将本方的将士封神是理所当然,但纣王手下的闻太师、张桂芳、韩荣父子、鱼化龙父子等也被“封神”,他们出于战争的非正义方,按理无此殊荣,但从“忠”“孝”层面,却都是典范。
《伊利亚特》:
奥林匹斯神山的众神
自然欲望的充分满足
希腊神话的神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然而也具有无比混乱的血缘关系。不仅仅在同
辈的亲兄弟妹之间,还表现在祖孙辈的男女神仙之间。情欲在希腊人看来是无比神圣美好的事情,这也导致奥林匹斯神山上众神们被塑造成充分追求和享受性爱、竭力满足自然欲望。
希腊联军和特洛伊的英雄们
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明显区分
人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不依赖于任何人。在海洋文明中诞生的西方文化之中,自由和皿煮的大肆宣扬之下,个人主义几乎烙印在每个西方人的灵魂中。个人利益的维护和集体利益的维护在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们看来,是完全分开的事情,两者并没有互相影响。周围的人也没有因为一者的损失而同样用失败的目光来主食另一者。
陈志明小虎队2meking.2战争中的神明
(一)参战立场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中的神拒绝助纣为虐,基本上都站在反纣的立场上。
西周:姜子牙、杨戬、哪吒、雷震子、女娲、元始天尊、南极仙翁、白鹤童子、十二金仙(广成子、赤精子、玉鼎真人、太乙真人、黄龙真人、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灵宝大法师、惧留孙、道行天尊、清虚道德真君)、度厄真人、广寒仙子、龙吉公主云中子、准提上仙、接引天尊等阐教神仙
商纣:申公豹、妲己、金鳌岛十天君(秦天君 、赵天君、董天君、袁天君、金光圣母、孙天君、白天君、姚天君、王天君、张天君)、峨眉山罗浮洞洞主赵公明、三霄娘娘(云霄、琼霄、碧霄)、魔家四将(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瘟仙吕岳、焰中仙罗宣、火灵圣母、龟灵圣母、通天教主、乌云仙、虬首仙、灵牙仙、金光大仙、长耳定光仙、乌眼大仙等截教神仙
《伊利亚特》:
支持希腊联军的神:海神波塞冬,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火神赫准斯托斯,神使赫耳墨斯。
1、赫拉:宙斯的妻子,多次帮助阿开亚军队,甚至与宙斯反目。怎样恢复视力
2、雅典娜:宙斯的女儿,主观战争和技艺,多次与赫拉一起帮助阿开亚军队。
3、波塞冬:海神
4、赫法伊斯托斯 宙斯和赫拉的儿子,匠神,主管火和金属制造,帮助阿开亚人,后为阿基琉 斯制造铠甲。
支持特洛伊联军的神:光明之神,月亮及狩猎女神阿耳忒弥丝,战神阿瑞斯,爱与美女神阿芙罗狄忒,暗夜女神莱托,河神珊索斯。
1、:暗助赫克托耳杀死帕特罗克洛斯。
2、阿芙罗底忒:宙斯的女儿,主管性与爱,为了夺得金苹果设计帕里斯掠获海伦,曾与雅典娜对战。
3、阿瑞斯
4、珊索斯:河神,帮助特洛伊人,曾于阿基琉斯对战,后被赫法伊斯托斯制服。
5、阿耳忒弥斯:狩猎女神,帮助特洛伊人,被赫拉打回奥林波斯山。
中立的神:宙斯、梦神奥涅伊洛斯、神使赫尔墨斯
(二)阵营、派系关系分析
《封神演义》的描写重心是不同教派之间的争斗阐教与截教之争是贯穿《封神演义》全过程的主线。
截教
截,是指洞悉天道的意思。另一含义指截取一线生机,所谓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而遁去一。这遁去的一,就是截教所要截取的一线生机。截教的道义思想是道法自然,继承天人合一。主张上道无德,下道唯德。大道五十衍四十九为定数,一线生机遁去,截教的教义正是截取这一线生机。演变六道。
小说中,截教被人骂作是“左道旁门”、“不分披毛带角之人,湿生卵化之辈,皆可同共处”。由此可见截教“有教无类”的主张。
阐教
“阐”有阐发、阐明、开辟之意。《易·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韩康伯注:“阐者,明也。”
明嘉靖时,明世宗曾赐给他最宠信的龙虎山上清宫道士邵元节一枚刻有“阐教辅国”的玉印。这一事件在当时影响巨大,所以《封神演义》的作者沿用了“阐教”这一名称。
封神演义成书于明代,明后期罗教,白莲教,无为教乃至各名称的民间宗教勃兴,也正应了这个背景。所谓封神榜,暗自映射明朝廷一系列民间结社取缔条例,也折射出民间宗教有改朝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