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古诗词鉴赏汇总附答案
爱国忧民类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隔江犹唱后庭花。
1.第一句写到了哪些景物?所描绘的情境渲染出怎样的氛围?
写到了轻烟、寒水、淡月、细沙四中景物,渲染出迷蒙清冷的氛围。
2.“”表面上看是批评歌女,其实是在批评(纵情声、不知国之将亡/不理朝政的统治者)。“犹”字表现出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之情。
3.下面对杜牧的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A.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B.杜甫创造了盛唐诗歌的巅峰,杜牧增添了晚唐诗歌的瑰丽。为肯定杜牧在诗坛的地位,后人称其为“小杜”,以此区别于杜甫。
C.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D.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江南逢李龟年》《阿房宫赋》等。
D(《江南逢李龟年》是杜甫的诗)
4.请描绘“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朦胧的烟雾笼罩着寒冷的秦淮河水,冷冷的月光覆盖着水边的沙岸。
5.诗歌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借古讽今。陈述南朝陈后主因追求享乐导致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能从中汲取教训,反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前两联写景。首联写(国都破败)的景象,为全诗营造了(凄凉悲哀)的氛围。颔联移情于花鸟,衬托自己(感伤怅恨)的感情。
2.颈联中“抵万金”极写家书的(难得/关于田园风光的古诗珍贵),表现了作者(思乡/思念亲人)的感情;尾联描写了诗人(衰老憔悴)的情状,表现他(极度忧愁)的感情。
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春草木深(长安城)   
家书万金(值、相当于)
4.从诗的题目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从题目中可以得到两方面的信息:一是这首诗所写的是春天的景,二是这首诗写了诗
人眼前所看到的景物。(这首诗的题目即诗眼,通过对题目所包含信息的理解和把握,学生能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
5.你如何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
示例一:春天的花、鸟本是娱人之物,因诗人感时恨别,见之反而落泪惊心。这两句诗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忧国思亲的悲伤心情。
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角度分析。)
6.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头发稀疏苍白,内心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诗人形象。(既有对诗人形象的分析,又有对诗人思想感情的理解。)
7.诗中作者借花鸟抒发悲痛之情的诗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8.根据内容,本诗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四句写(春城颓败景象),后四句写(思念亲人境
况)。
9.仔细赏读前四句诗,说说诗人的视野与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诗人的视野由山河到城,再由城到花草;感情由隐到显,由弱到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自然过渡到后半部分。
10.末尾两句诗画面感很强,请你描述一下在阅读时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回答此题,不仅要明确这两句诗的内容,还要结合全诗,揣摩这两句诗所表达的情感。)
    烽火遍地,家信不通,诗人想念远方失去消息的亲人,担忧国家此时的颓败气象,不觉唉声叹气。他用手理一理凌乱的白发,稀疏的头发已经挂不住一支小小的簪子了。(抓住“搔”字,明白诗人因前几句诗描写的状况而忧愁,想通过“搔”头解愁,“更短”可见愁的程度;“浑欲”是简直就要的意思,“不胜”是挂不住的意思。)
1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忧国伤时,念家悲已。
1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示例一]这里的“花”和“鸟”既“溅泪”又“惊心”,诗人用互文修辞使诗句整齐和谐,文意交错渗透。
[示例二]“花”“鸟”有人的“溅泪”和“惊心”的情感体验,诗人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感叹时事,表现人世间离别的痛苦。
1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现实?诗人借此表达的深层含意是什么?
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不息,百姓妻离子散,书信不通。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动乱和忧思的同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回答问题。
【甲】春望
母亲节祝福文案【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斗鱼闪现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①剑外:剑门关之外,泛指蜀中地区。②蓟北:今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14.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B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但国破城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 【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15.【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裹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用四个连接词将四个本来相距很远的地方贯穿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听闻喜讯后的喜悦心情及迫切希望回到故乡(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16.【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甲】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到处一片衰朽景象,内心无比悲愤而伤心垂泪,这泪是伤心之泪。【乙】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听到官军取得战争胜利消息后,内心无比激动和喜悦而落泪,这泪是欣喜之泪。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交通安全手抄报资料
1.本诗作者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字(乐天)
2.诗中写农民劳动辛苦的句子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写全家上阵的句子是:(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3.请就“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谈谈你的理解。
    形象地写出了农民割麦子时的矛盾心理——在炎炎烈日下抢收麦子非常辛苦,他们却不
怕热不怕累,反而清醒夏天天长,可以干得久一些。用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农民劳作的辛苦。
4.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哪两个画面?作者借此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第一个画面是农民全家抢收麦子的情景,写出了农民劳作的辛苦;第二个画面是贫妇人抱着孩子捡拾麦穗的情景,写出了租税的繁重。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繁重租税的不满。
5.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麦(割) 
妇姑箪食(肩挑)
6.对“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中“惜”字的表达效果做简要分析。
    “惜”字用得非常好,反映出劳动人民在笼蒸火烤般的环境中,忍受炎热,珍惜时间,竭力苦干;诗句通过描写违背人之常情的心理和行为,突出人们的矛盾心情,表现“田家”劳
动的艰苦。(“惜”这个字体现了诗中人物的矛盾心理,具有深层含义,类似的写法还有《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中的“愿”。)
7.造成“贫妇人”“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的原因是什么?(用诗中的句子回答)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8.最后几句诗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最后几句诗的议论表现了诗人愧疚的心情和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对官僚贵族的委婉批评。
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任嘉伦老婆 一家三口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本诗颈联巧借“(惶恐)”“(零丁)”两词的谐音,表现了诗人(惊惶恐惧、孤苦无依)的处境。
2.尾联是千古名句,句中的“丹心”指的是(红心,比喻忠心),“汗青”指代(史册),这两句表现了诗人(为国献身,宁死不屈)的感情。
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辛苦遭逢起一经(遭遇) 
干戈寥落四周星(稀疏,稀少)
4.简要分析“零丁洋里叹零丁”中的“叹”字的表达效果。
    诗句中的“叹”字,表现了诗人因国家即将覆灭和自己不幸被俘而孤独痛苦的心情。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现出诗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
6.文天祥是(南宋)(朝代)抗元名将,著有《文山先生全集》,《过零丁洋》和《正气歌》是其中的名篇。
7.诗歌颔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以“风飘絮”比喻(因外族侵略而山河沦陷的国家),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漂泊无依)。
8.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诗表达了文天祥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表现出了他高贵的民族气节。
9.诗歌的前六句为第一层,后两句为第二层。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种结构在表达上的效果。
    诗的前六句从自身谈到国事,又从国事谈到自身,反复渲染忧愤悲苦之情,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明心志,格调高亢悲壮,充满激情。前六句是铺垫,后两句揭示主旨。这样的结构使诗歌感情基调有变化,收到了震撼人心的抒情效果。
10.诗的第二联用“(风飘絮)”和“(雨打萍)”六个字形象生动地揭示出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建立网站的步骤
11.这首诗叙述了诗人什么经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示例]这首诗叙述了诗人抗元事业失败(抗元被俘)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宁死不屈、舍生取义的坚定决心。(3分,“经历”1分,“思想感情”2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的酌情扣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