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决策探索
2021.2
糯米丸子下
一、大湾发展规划与青年发
火炬之光2技能洗点
展规划的政策契合点
广东省委、省政府颁布的《广东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2025年)》明确提出:深化实施“青年同心圆计划”,建设青年家园、创业基地等港澳青年综合服务阵地,开设港澳青年,推动教育、医疗、就业等社会公共服务有效衔接,为港澳青年来粤学习、工作、生活提供更多便利,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交流融合。这一系列举措,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简称《纲要》)中的第八章也有所呼应。《纲要》第一节就提及推动粤港澳教育合作发展,打造教育与人才高地;第二节提及诸如支持“
粤港澳青年文化之旅”、香港“青年内地交流资助计划”和澳门“千人计划”的实施,促进大湾区青少年交流合作;第四节提及完善区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公共就业综合服务平台,在大湾区为青年人提供创业、就业、实习和志愿工作等机会。后疫情时期,粤港两地都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外部政治环境恶化的挑战,两地青年交流和发展机制能否行稳致远,有赖于大湾区未来整体发展状况。
广东省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具有语言、文化、地缘、亲缘等合作条件优势。广东省作为国内第一经济大省、国内人口流入第一大省,是全国大量青年劳动力体选择就业之处。广东省应发挥平台与窗口作用,以粤港青年交流推动陆港青年交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基点推进两地青年发展事业。
二、释放湾区建设政策红利
(一)完善顶层设计,增加政策供给一是在出入境管理方面,可加强两地出入境管理部门的协同,优化创新人员货物通关方式,简化签注流程,降低人流物流成本,提升跨境效率。二是在就业创业方面,要拓宽香港青年进入大湾区劳动力市场的各种途径,放宽香港学生跨境就业培训的各种限制条件,鼓励内地高校毕业的港澳学生留在大湾区工作,探索开放香港青年在广东省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武装部队等体制内任职的范围,鼓励香港青年从事紧缺职业工种。逐步降低香港青年在内地创业的准入门槛,提供税收、贷款、场地等方面的优惠,对新兴战略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初创项目,可视其经济效益情况和创造就业岗位数量予以补贴。三是在公共服务方面,要注重回应和解决香港青年最喜剧片电影
为迫切的民生诉求和发展权益,切实解决因制度区隔所造成的香港青年社会融合障碍,深化人才管理服务改革,探索制定统一的大湾区职业资格标准和资格互认程序,探索社会保障项目对接,探索发行“大湾区社保卡”,以满足湾区内的跨境社会服务需求,让香港青年能够享受到与广东省居民同等待遇的公共服务标准,畅通人才自由流动的渠道。
(二)凝聚多方合力,激活创新要素在大湾区的发展版图中,青年政策是政府研究决策的产物,其实施除了要依靠行政部门的对接落实,更要发挥社会各主体在具体领域上完善粤港青年交流发展机制的作用。
青年团组织能起到重要的政策补充作用,由广东省青年联合会、香港青年联会、澳门青年联合会等30家青年社团共同签订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行动框架协议》,就明确了包括青年个人成长、青少年交流合作、创新创业、培养专业人才、公益服务等重点合作领域,围绕该协议建立了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行动联盟。未来应鼓励各类青年团组织的建立,促进各领域青年工作服务质量的精细化。
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对促进青年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业已成立的粤港澳高校联盟正在探索打造一个整合各方优质教学科研资源、人才联合培养、科研联合攻关的具有实质性突破性的交流合作机制,在图书馆、医疗、超级计算、新材料、海洋科技、互联网金融、区块链、研究生教育等领域成立了子联盟。未来应拓展高等教育机构在青年发展融合方面的内容与形式。
民营
推动粤港青年交流,还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公共服务领域,可通过“市场化运营+财政补贴”的方式去满足香港青年的教育、培训、医疗、住房等多样化需求,引入市场主体能提升公共服务的精细化水平。在创新创业领域,应着力推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加快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在内的各个青年创新创业平台、基地、众创空间乃至科创园区,将香港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能力与广东省发达的产业配套能力相结合,为两地科研院所、科技管理部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服务企业、金融资本等各主体之间的合作互动提供良好环境,
大湾区建设新时期的粤港青年交流与发展策略
 文/谭昆乐
【摘要】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对粤港青年交流与发展工作提出了新的阶段要求,不仅需要着力释放湾区建设政策红利,更需要从意识形态层面去构建国家话语体系,从硬实力与软实力建设两方面,促进两地青年互动融合、共同发展。【关键词】大湾区;青年交流;青年发展
宝井秀人热点透视
16
决策探索
2021.2
促进知识汇聚、技术应用、产业孵化的协同创新网络的形成。
(三)加强政策引导,尊重个体差异青年体由于个人禀赋与家庭背景差异,从大湾区建设中所能获得的发展际遇自然会不同,要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做好政策宣传与解释工作。对于有意愿有能力来内地大湾区城市发展的香港青年,要帮助其熟悉内地的政策环境,树立成功榜样,发挥引领作用;对于从湾区政策中获利较少的普通香港青年体,要做好解释工作,让其明白到湾区的高定位意味着高竞争,要营造宽容失败的氛围,避免因现实与心理落差造成宣传工作的反作用;对于无意愿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的香港青年体,也不宜采取边缘化的做法,要创新统战话语方式,尽可能争取认同,让其明白大湾区是青年的家园,更是青年发展的“主场”,在不违反“一国两制”的前提原则下,在香港奉献青春一样是为大湾区建设作贡献,大湾区的整体发展好,对香港的社会发展也是利好。
三、构建国家话语体系
张蓝心个人资料(一)综合运用现代传媒技术手段构建国家话语体系的目的是服务于社会舆论治理,需要与时俱进,综合运用各种现代传媒技术手段。既要坚持主流媒体在宣传党和国家主张、维系粤港社会联系的纽带作用,也要发挥各种社交平台、自媒体等的渠道作用。要规范新媒体的运作,完善网络信息审查制度,提升对网络谣言的快速反应能力。应加大对爱国爱港媒体与媒体人的支持力度,发挥其充当中央、港府、政党与市民之间沟通、交流、认同的桥梁功能,支持和鼓励爱国爱港的意见领袖在设置议题、信息传播、舆论监督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扩大受众面,占领社会舆论前沿阵地,反击媒体的带立场偏见的“无脑黑”,唤醒公共理性精神的回归,抵御新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对香港青年国家价值观的解构和冲击。
(二)创新话语方式,观照现实问题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必然是基于回答中国现实问题所不断积累的实践经验。有学者用“五个在”总结了意识形态话语创新的基本经验:在坚持政治原则中坚定话语方向、在回应现实关切中充实话语内容、在遵循话语语法中形成话语风格、在调整话语状态中塑造话语语境、在拓宽话语传播中扩大话语影响。话语就是一种权力,这种“权”应包含网络技术主控权、网络议题设置权、网络舆论引导权、网络交锋主动权;“力”应指牢牢把握领导力、不断提升引领力、积极增强吸引力、始终保持创造力、高度重视凝聚力。意识形态话语要进入现代语境,就不能以科学性自居而摒弃话语的普及化。创新话语方式,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感染力,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利用可视化方式来揭示社会现象和背后的规律,用数据说话比单纯说教更有效力。要善于提炼标
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加强与国际理论的对话,将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中的优秀成分整合至中国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当中,提升意识形态话语对香港青年的凝聚力、影响力、支配力和渗透力。
(三)谱写宏大叙事,重塑国族认同中国一路走来的抗疫历程与成果,就是一场生动的国民教育课。笔者认为,宏大叙事是国家意识形态的话语塑造,需要讲究策略,如果叙事表达的国家主义太强,会压抑个人和地方因素,但若叙事表达的个人主义地方主义彩太强,则又可能会导致叙事的完整性被解构,消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力量。宏大叙事的合法性首先是在价值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叙事的建构必须是能被普遍认可的论述,例如对生命的尊重就是一种价值共识。应讲好抗疫过程中的英雄模范事迹以凝聚人心,推广科学抗疫的成功经验以坚定信心。宏大叙事不能片面讲述正面内容而回避实践中暴露的问题,意识形态工作要通过预先设置
议题,在框架下引导公众进行理性判断和讨论,推动问题的妥善处理,避免陷入舆情的被动局面。宏大叙事不仅要紧紧围绕抗击疫情这一主线,也要涉及由疫情所衍生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民生议题,不能就疫情而论疫情,通过谱写抗疫的宏大叙事,培养香港青年的命运共同体意识,重塑其偏离的国族认同。参考文献:
[1]张爱军,王喜春.微博“意识形态极
化”现象研究——基于勒庞视角的知识社会学探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32(01):71-76.
[2]施从美,江亚洲.应对民间网络话语
权膨胀的政府治理困局及其破解[J].江苏社会科学,2016(04):85-93.[3]莫文希,冯庆想.后现代主义对香港
国家认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广西民族研究,2019(02):23-27.[4]段钢.新时代国家意识形态视角的大
事件风险理性审视[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9,17(06):1-6.
[5]宋健林.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
创新的基本经验[J].中州学刊,2019(08):21-27.
[6]张敏.中国共产党网络意识形态话语
权建构路径研究[N].淮北日报,2020-06-30(008).
[7]王永贵.中国共产党90年来推进意识
形态工作的历史经验[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04):124-129.[8]杨晶,陶富源.网络时代我国主流意
识形态建设问题探论——基于政治社会化视角[J].理论导刊,2016(12):33-36.
[9]曹典顺.“价值共识”与“宏大叙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理论前提”再认识[J].理论探讨,2012(06):66-69.
[10]侍旭.“四个着力”打好抗疫时期意
识形态斗争主动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6):8-12.(作者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热点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