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
《中国国情国力》                                2021年第1期|总第336期
李晨 赵琼曹崇延  刘鑫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是实现智能经济的重要发展前沿。粤港澳大湾区内具有良好的科技发展基础和产业制造能力,以及较高的科研水平和人才支持,正在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的智能经济发展模式。针对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经济生态体系和发展平台,推动网络信息数据的智能化发展,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的差异化发展,吸引高素质、高技能、管理型和研究型的人才,提供智能经济发展的科研动力等建议。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经济;机遇;挑战;路径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qgl.2021.01.019
随着大数据、智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经济这一新型经济形态也随之诞生。智能经济是
以智能产业化和产业智能化为基本核心,在交通、制造、医疗和金融等产业中所显示出的强劲创新力量。智能经济对于推动传统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激发多产业的智能化融合和转型,实现经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粤港澳大湾区总面积共计5.6万平方公里,覆盖了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个珠三角城市,区位优势明显,具有创新要素集聚、产业体系完备、金融服务发达以及国际水平领先等特点,为智能经济提供了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是我国传统的制造业发展地区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前沿。该地区智能经济的发展能够极大地为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提供新的活力,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一、现状
(一)人工智能技术为智能经济发展提供支持人工智能技术为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经济全面发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明者合作网络的互动学习机制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编号:          71572188)的阶段性成果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展提供了新的动能和良好的科技基础,逐步推动了交通、制造、医疗和金融等产业向智能产业的快速转型和升级[1]。华为、腾讯和中兴等科技核心公司均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在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等研究领域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推动了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政府为智能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制造产业的传统基地,其建设优势主要来自广阔的地域和技术、人才等资本要素的叠加。而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导引下,全球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也给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的科技与产业创新,将成为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和战略支撑。为了推动智能经济的发展,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大湾区企业从传统制造产业向智能制造产业的转型。在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纲领指导下,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关措施,并明确表明了支持粤港澳大湾区从传统经济向智能经济转型
//63
的主要方向。同时,各地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激励性政策和配套支持措施,构建了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实施智能经济的良好制度环境,有效地推动和促进企业从传统产业向智能产业转变,快速地提高大湾区智能经济发展的水平。
(三)高校科研和人才优势明显
2019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携手LinkedIn(领英)中国联合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从人才的行业分布看,粤港澳大湾区在制造业、消费品和信息通信技术(ICT)三大行业的高水平人才占比最高,均超过10%。从行业人才的数
字化程度看,ICT行业数字化程度超过80%,体现出大湾区较高的基础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融合型数字经济以制造业数字化程度最高,体现出大湾区高新制造中心的优势地位。从教育背景看,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的毕业大学知名度较高,生源背景丰富,超过25%的人才具有国际教育背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才占比超过30%。在人才专业方面,金融类专业排名较高,这与粤港澳地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相呼应;计算机科学、电气和电子工程等技术性专业也较领先,意味着ICT产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资源比较丰富,以大学为例,粤港澳大湾区共有31所大学,其中广州12所、香港10所、澳门和深圳各有4所、江门1所。同时,高等院校将智能经济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作为重点研究方向,为推动智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研和智力支持。多所高校还建立了一系列智能产业相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如华南理工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共同建设的教育部大数据与机器人智能粤港澳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数据分析、智能化产业、多媒体计算与智慧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在此背景下,多所院校和实验室为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研基础和人才支持,为推动智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创新动力和研究动力[2]。
二、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新的生产方式和科技水平大力推动了智能经济在
全球的发展。智能经济也成为了各国未来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粤港澳大湾区处于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的枢纽地位,在加速智能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深圳、广州等城市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加速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进程,为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3]。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经济的发展顺应了时代和国家经济发展的主流。
良好的经济产业基础。粤港澳大湾区包括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广东省珠三角九个主要城市。粤、港、澳三地的合作发展是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新格局的重要策略,在文化上同宗同源,在经济上合作往来密切。其中,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具备金融和商品高度流通性,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具备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广州是我国多年的商贸交易中心,深圳具有较高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水平和产业创新优势。可以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地区的产业配置具有高度的互补性,为推动智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和基础,为实现智能经济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高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房屋抵押怎么办理
(二)挑战
不同的经济、行政和法律体系给智能经济的发展融合带来了挑战。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基于我国特的政治制度和经济体系构建的特经济发展地区,具有独特的发展特点,涵盖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自由免税区以及四个核心城市”的建构格局。由于粤、港、澳三地存在不同的经济制度,行政制度和
法律体系,会给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的金融、贸易、市场和生产要素流通性方面带来挑战。同时,市场的同质化竞争和区域经济水平发展不平衡,也会在实现智能经济协同效应方面产生一定的阻力。也就是说,粤、港、澳三地需要精准的到本地区智能经济发展的定位,实现差异化发展来形成智能经济的独特发展优势。这需要三地实现有效的沟通和协同发展,无形中也给智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复合型管理人才和专业研究型人才缺乏。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根本和动力,当前,在粤港澳大湾区仍存在智能经济的人才结构性短缺、人才创新能力差等问题。粤港澳大湾区
·数读·
64 //  《中国国情国力》                                2021年第1期|总第336期
晨曦的智能经济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高素质、高技能、管理型和研究型的人才缺乏给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三、发展路径建议
(一)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经济生态体系和发展平台
抗美援朝精神依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智能经济的整体规划,针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基础和资源分配情况尽快建立
美容院十大加盟品牌智能经济生态体系,加速粤、港、澳三地间区域技术创新。同时应进一步加速生产、制造、设计以及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协调发展,推动智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各个环节、各个产业以及各个地区价值链水平的提升和高效协同,在整体上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经济协同和智能化转型。同时,要加速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经济发展平台。在政府的倡导下,各个产业协会和产业服务机构应及时针对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经济发展情况提供服务平台。为尽早整合各地资源,实现智能化生产制造、智能化服务以及智能化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统筹服务平台而努力[4]。包贝尔拍婚纱照
(二)推动网络信息数据的智能化
在粤港澳大湾区大力推动网络信息数据化的协同发展。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智能数据库为各地的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技术支持。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内企业发展智能经济所需要的技术条件和人才要求,建议政府及时搭建网络信息数据智能化平台,进一步加深粤、港、澳三地间的产业协同和经济信息互通。智能化信息交互可以实现产业配置的高度互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经济的发展质量。
(三)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差异化发展
对粤港澳大湾区内不同城市和区域的自然资源情况、产业发展基础和信息要素流动情况开展实地调研。根据各地区发展的优势和特点帮助各个城市实现差异化优势发展,提高当地智能经济发展水平。
如深圳作为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中心,为全国的人工智能技术产业提供了至少1/3的产出。因此,应集中于智能技术的研发,为智能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将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和自然状况融合发展。如广东惠州具有良好的海洋资源和旅游优势,可以将旅游与智能化产业相互融合发展。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智能经济发展,各地应到自身的定位和优势,推动智能经济发展的资源整合和有效协同。
(四)吸引高素质、高技能、管理型和研究型的人才
为高素质、高技能、管理型和研究型的人才设置优厚的落户条件。粤港澳大湾区内企业对于符合企业智能经济发展需求的人员,建议提供优渥条件。同时,政府也对符合条件的专业性人才出台一系列的吸引人才落地政策,以此提高粤港澳大湾区内人才的整体素质和研究实力。为粤港澳大湾区内的高素质、高技能、管理型和研究型人才创造良好的居住条件。同时加快地铁和城际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落户地区附近学校建设,切实解决高水平人才的后顾之忧。
(五)提供智能经济发展的科研动力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互联网公司和智能技术研发公司,建议政府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地推动高科技和智能化技术公司提高创新能力,为智能经济企业提供发展空间。同时,为粤港澳大湾区内的科研院校提供经济支持和实践机会,为具有卓越水平的大学生提供成果创新和奖励体系,吸引和鼓励更多的高
素质人才加入研究。大力保护智能科技的创新和知识产权监管,为粤港澳大湾区内智能科技研究成果和创新人才的知识产权提供有效保护。
参考文献:
[1]刘金山,文丰安. 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J]. 改革,2018(12):5-13.
[2]陈广汉,谭颖.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科技协调创新体系研究[J]. 亚太经济,2018(06):127-134+149.
[3]李海舰,李燕.企业组织形态演进研究——从工业经济时代到智能经济时代[J]. 经济管理,2019,41(10):22-36.
[4]肖水清,陈健,李晓敏,陆少峰. 湛江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智能经济发展研究[J]. 特区经济,2020(09):74-79.
■ 编辑:张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