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1期青少年学刊No.1,2021(总第141期)General,No.141
大湾区建设视角下港澳青年到内地
创新创业面临问题及对策建议
曷志专白国强巫细波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港澳青年来内地创新创业就业、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带来重大的时代机遇。本文以广州为例,对在广州创新创业的港澳青年、粤港澳
三地多个政府部门及青年组织访谈调研基础上,分析了港澳青年的主要特征以及
在创新、创业、就业、社会融入、营商环境等方面面临的主要困难及诉求,提出支持
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对策建议,也为港澳青年到内地其他城市创新创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广州
中秋节的祝福语[作者简介]葛志专,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与城市经济、港澳经济(广东广州510410);白国强,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研
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战略、产业经济(广东广州510410);巫细波,广州市
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空间计量与GIS应用(广东广州
510410)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港澳青年体是促进港澳与内地协同发展,加快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力量之一。港澳青年工作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是内地城市特别是沿海发达城市全盘工作中的重点领域之一,也是理论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对象。
(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港澳青年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在“一国两制”条件下“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谁来培养青年”等重要命题。2018年11月,在会见港澳各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港澳青年发展得好,香港、澳门就会发展得好,国家就会发展得好。要为港澳青年发展多搭台、多搭梯,帮助青年解决在学业、就业、创业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创造有利于青年成就人生梦想的社会环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国家战略,为港澳青年来内地创新创业就业带来重大的时代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指
出要共建人文湾区,加强粤港澳青少年交流,为青年人提供创业、就业、实习和志愿工作等机会,完善有利于港澳居民特别是内地学校毕业的港澳学生在珠三角九市就业生活的政策措施。这也充分表明党和国家从战略高度重视港澳青年发展。
(二)推动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近几年来,香港发生系列恶性破坏事件,部分香港青年参与到危害社会稳定、祖国统一的社会运动中去[1],部分青年体更是成为推动者、参与者、煽动者,凸显出香港青年体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已经是刻不容缓的重要问题。如身份认同感有待强化,尚没完全实现“人心回归”⑵;国防意识与
基金项目: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研究基地)资助。致谢:中共广州市委统战部、广州市外事委员会(市港澳办)。
—43—
爱国精神亟需加强,全面开展爱国教育仍缺乏有力的切入点、系统的方式;社会认同感有待提升,香港青年体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诉求较强,对内地社会文明和公序良俗等方面的发展不认同;内地对港澳青年就业的吸引力有所下降等。推动港澳青年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三)丰富港澳青年体理论研究
港澳青年的培育和发展,不仅需要社会各界的实践推进,也需要理论先行研究。笔者梳理文献研究发现,目前关于这一体的理论研究总体还较少,在国家批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后逐渐成为热点,研究学者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研究议题主要集中在国家认同、政治倾向、创新创业、统一战线建设等领域[3-5],但许多理论研究缺乏必要的数据和样本支撑,研究视角还有待持续拓展,提出的政策建议相对微观和缺乏可操作性,政策设计系统性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笔者认为这与国家建设发展的现实期待是有差距的,因而本文相关研究也可以为理论界更加广泛和深入开展港澳青年研究提供有意义的探索。
(四)提供开展港澳青年工作样本城市案例
描写夏天炎热的词语城市是生产生活的基本地域空间,研究港澳青年融入内地发展需要有代表性的样本城市或区域,而广州最具代表性。香港的繁荣兴盛中始终有广州及内地的元素,广州及内地的改革开放历程也贯穿着香港的印迹,两个城市地理毗邻、传统文化同源同脉。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市场空间广阔,营商环境优越,国际化程度高,拥有庞大的创新资源、创业空间、就业市场,是港澳人士前往内地投资兴业的门户枢纽,有足够的条件和潜力支持港澳青年来内地创新创业就业。当下港澳人士已经遍布内地,但内地还少有城市特别针对港澳青年体创新创业及融入内地发展出台全方位的支持性措施,以广州为样本也可以为内地更广阔区域提供参考。
二、港澳青年到内地创新创业的基本概况
了解港澳青年的发展状况是做好港澳青年工作的首要事项。20l9年以来,笔者团队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问卷调查、实地调研、交流访谈等多种形式开展调研。发放问卷250多份,有效率90%以上,调查对象年龄为l6-45周岁,超过80%的受访人员主动提出了许多良好的具体建议;访谈了近50位港澳青年企业家代表,调研了穗港澳三个城市相关政府部门及30多家青年组织。主要特征如下:
(一)人员基本特征
从性别与年龄特征看,受访对象79%为男性, 40岁以下的占69%,25岁以下的占6%,26~45岁的占89%。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约78%为大学及以上学历,其中博士人占约7%o创业就业的稳定性强,从就业形式看,高达88%的体为全职人员。从就业岗位看,仅7%为普通职员,高达45%的人员为企业家,48%为中高层管理者。这些特征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在广州港澳青年的创新创业人的素质高、扎根性强,访谈对象大部分明确表达对广州及内地市场的重视。
(二)行业分布特征
港澳青年体在内地以从事服务业为主,从事行业比较分散,而且与港澳经济结构中的主导性服务行业有显著差异。电子信息行业占l9%,农业占2%,商务咨询占8%,餐饮占6%,教育行业占ll%,文化娱乐占l2%,健康医疗占8%,银行、证券、保险、财务等金融行业占ll%,其他行业占23%。67%的受访体认为从事的行业是广州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而香港、澳门的服务业主要是以贸易及物流业、
金融服务业、专业及工商业支持服务业与旅游业为主导,这说明港澳青年能够广泛融入广州各行业发展,逐步适应了内地市场的需求,供需结构的“本地化”特征明显。
(三)市场经营特征
从企业的资金性质看,港资独资企业占比高达5l%,澳资独资企业占比l3%,与内地合资企业达到l5%,三者之和达到79%。从企业的规模看,20人以下的企业占56%,40人以下的企业占70%,百人以上的企业占l5%,表明企业普遍以独资的中小企业为主。从企业经营成效看,6%处于起步阶段,8%创业失败,l2%处于衰退状态、很难继续经营,l0%达到一定规模,47%逐步形成规模,24%正在快速成长,这一结果也表明企业市场经营总体上充满活力。
—44—
三、港澳青年到内地创新创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准确掌握港澳青年在内地创新创业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与诉求,深入分析港澳青年体在内地城市创新创业的影响因素,对于开展好港澳青年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多种调查结果表明港澳青年在内地创新创业就业过程中也确实面临诸多困惑,概括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难以与内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厦门旅游线路推荐
享受同等待遇对促进港澳融入祖国发展意义重大,港澳青年在现行制度下还难以全面融入国家发展中⑷。调研结果也表明,受限于内地的就业制度、人员流通制度、社会福利制度、市场经营制度、法律体系等方面的可适用性和差异性,港澳青年体还难以与内地人口享有同等待遇。如港澳青年由于两地不同的行业从业资格,不能直接在广州及内地就业,造成许多有来广州创业就业意愿的港澳青年望而却步。在社会保障方面,93.5%的港澳青年体没有享受到内地的社会保障,包括医疗、养老、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而享受到相关社保(主要是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部分保障)的少量青年体主要是因为父母在广州工作、曾经在广州上学、企业为内地民营企业等。在就业方面,内地高校毕业的港澳学生因没有“报到证”等前置条件难以在国企、民企等按照正常流程入职。其他学者也曾认为港澳青年就业保障制度体系有待完善,工作方法未契合港澳青年需求,政策执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7]。
(二)内地城市薪酬水平竞争力相对较低
港澳同为全球发达城市,人均收入水平富有全球性竞争力,而内地城市包括广州的居民收入水平与港澳相比差距较大,这与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产业竞争力、科技创新能力、资源禀赋等多个方面都密切相关,并非在短期内就能够缩小差距,这也成为港澳青年扎根内地城市就业生活的必要考虑因素之一。调查及访谈结果也验证了这一判断,几乎所有的访谈对象都认为薪酬水平差距是港澳青年到广州及内地城市就业创业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穗港澳三个城市生活性消费水平差距虽然并不显著,但就
业生活的支出成本差异较大,香港居民支出中主要是住房成本较高,且行业之间的薪酬差异较大,尤其是金融业、地产业、教育业、专业服务业等行业。
(三)内地融资难、资金跨境流通不便
资金是创新创业的关键要素。在资金来源方面,约77%的青年企业家表示来自个人或家庭自有资金,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仅占约l0%;很少企业获得过政府创业专项资金支持。难以获得资金支持的原因集中在流通不方便、银行信贷、资金链缺口、内地与港澳资金流动约束规则多、港澳资金进出内地的法律法规不熟悉、创业基金不足、没有资金支持等,导致企业只能采用自有资金创新创业。部分青年企业家表示财税金融支持力度相对较弱,企业在创业快速成长阶段最需要金融支持,广州的创业扶持政策倾向于以资金补贴的形式来实现,但对股权融资、股票质押等方面的资金支持政策很少涉及港澳体。
(四)与内地青年融合交流渠道仍需拓展
在员工招聘方面,因样本企业中小企业居多,招聘员工的主要渠道是朋友介绍或前往香港、澳门招聘,聘用的内地员工人数较少,有部分企业则表示很少招聘内地人员,调查结果相应地显示约67%的企业表示没有困难,这实际上反映出港澳青年与内地青年体的融合、与内地市场的融合还缺乏有效途径和有待深化。多位港澳青年企业家代表明确建议希望丰富与内地青年的交流渠道,要借助粤港澳
大湾区发展机遇,有系统地建立港澳青年与内地创新创业的交流平台,提高目前已有交流平台的知晓度,举办多样化的学习交流活动,多组织港澳青年体来访内地,支持港澳大学生到广州和大湾区城市企业实习就业,增加文化交流活动,让青年人能通过平台互相交流,打开眼界,共创双胜。
(五)内地城市营商环境与港澳仍有一定差距
香港城市营商环境高度全球化、国际化,在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的排名中稳居前列,内地城市营商环境相较之下仍有一定差距。几乎所有参与调查的港澳人员都认为广州营商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问题主要集中于,政策发布渠道不够明晰,政策细则比较复杂并缺乏有效指引和宣传,政府部门事务公开性、透明度较低,银行、证券、保险、财务等金融行业存在较多限制,城市国际化氛围不
—45—
足、人文关怀少等多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创新创业的主要因素排在前三位的是社会关系、政府政策、创业伙伴,这一结果也说明港澳青年并不担心内地的市场经济空间,主要关注的是营商环境的法治化、透明化和合作网络的构建。
(六)专项支持港澳青年发展的政策较少
广州近年来出台了许多科技、人才、产业、创业、营商环境等领域的政策和改革措施,在全球城市体
系中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但受访的港澳青年体普遍认为现有政策主要是针对大项目、大企业、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项目,直接针对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的政策相对较少、覆盖面不够广泛,更少有涉及到港澳青年项目集中的小微企业、生活性行业,且扶持政策分散于多个部门,申请程序繁琐。调查结果显示,约79%的受访体表示不了解广州是否出台了扶持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的相关政策,约79%的企业家代表不了解广州广泛分布的各类创新创业空间、孵化器等创新平台的功能与进驻条件,认为孵化器对创新创业很有帮助的仅占约17%,15%的受访体认为几乎没有帮助。
四、促进港澳青年到内地高质量创新创业的对策
基于港澳青年在创新创业就业中遇到的困难,内地城市需要站在全国一盘棋的高度,特别是广州等沿海发达城市、毗邻港澳的城市有必要切实主动发挥主导作用,把握好政策构建的基本导向和施策重点。
(一)明晰政策构建基本导向
1.准确把握“一国两制”内涵,综合考量港澳青年工作的全局性意义
需要意识到港澳青年是促进“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重要推动力量,要从民族复兴、国家全局发展的高度看待这一体,运用符合青年成长特点的方法支持青年体发展,不仅仅是从经济贡献、产业发展
等经济维度衡量青年体创新创业的价值,更需要综合考量青年体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作用,特别是要促进港澳青年与内地青年的广泛交流合作,以切身实践提升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
—46—
2.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努力营造改革创新的良好氛围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意义之一在于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国家赋予了大湾区一系列高标准的政策和制度,面对粤港澳三地属于不同社会制度、法律制度、不同关税区域,人员、资金、货物、信息流通等诸多挑战和难题,要充分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运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特别是在规则对接、营商环境、要素流通、身份认同等方面加快与港澳对接,为港澳青年体在大湾区便捷流动和优化配置资源,更好融入内地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2019广东高考分数线
3.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优势,切实解决港澳青年体的实际需求
不仅在宏观层面要重视港澳青年体的发展,内地城市更需要在微观细节层面切实关注青年需求,广州、深圳等全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大湾区核心城市更加需要构建公开、透明、高效、法治、有力度的支持方式和交流平台,塑造内地城市取得巨大成就的良好形象,要以实现推动港澳青年在大湾区
创新创业就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遵循市场规律,打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提高港澳青年体对三地协同发展关系的认知水平。
4.注重长期可持续的支持,建立完善的港澳青年工作体制机制
要认识到促进港澳青年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并非短期内就能够完全实现,各种挑战依然存在,必然需要构建长期稳定的领导机制、监督机制、评价机制,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相应青年体予以长期可持续的支持与关怀。这需要内地与港澳的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社团组织、市场体、研究机构等各层级的紧密有效合作,打破各自为阵、信息不畅、资源不通的现象,精准、有效为港澳青年的发展创造条件、提供便利,画出最大“同心圆”o (二)推出系列重点举措
1.率先推动港澳青年体享受同等待遇
以增强港澳青年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为重点,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契机,优先对港澳青年体实行同等待遇。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实施与内地居民同等条件。探索实行人员流通便利化机制,研究实施湾区统一互认的身份识别机
制。在行业许可方面,加快实现与港澳行业资格互认,成熟一行实施一行,在生活性服务业、医疗诊所、文化创意、产品制造等领域加快取消就业许可、投资准入条件。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金融、贸易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开放水平。
2.释放市场需求与成本优势吸引港澳青年
释放内地具有全球最庞大的市场需求优势和产业升级机遇,努力增强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及祖国内地发展过程中的获得感。发挥珠三角城市生产生活成本与港澳相比依然较低的比较优势,吸引港澳青年体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试验区等重大平台建设[8],探索划定特别功能区,实施港澳投资贸易和管理运行规则。支持其参与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主导产业发展,进一步压缩负面清单,支持港澳青年擅长的文化创意、专业服务业便利进驻大湾区城市发展。支持有实力的港澳青年企业参与广州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参与交通、市政、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和城市更新的投资建设。
ipo是啥意思3.营造与港澳对接、青年易于融入的营商环境
营造法治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以立法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的平等竞争机会、合法权益。持续提高政府与城市服务效能,持续巩固广州、深圳等全球城市的营商环境改革成效,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在三地人员往来、货物贸易通关、跨境资金双向流通方面予以简化各类审批、监管措施,提高流通与配置效率。提高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以高标准、国际化的市容环境、生态生活环境、交通环境、社区环境、人文环境吸引港澳青年体。建立透明、公开、稳定、多语种、国际化的推广宣介渠道,进一步深入港澳地区建立当地青年体喜闻乐见的传播平台,线上展现与线下实践相结合推介内地城市形象,把各类政策举措和城市发展信息高效传播给港澳青年体。
4.加大金融开放与财税支持力度
在有效管控风险的同时,逐步提高金融资本市场开放力度,推动粤港澳三地银行证券机构、风险投资机构、融资担保机构为港澳人士包括青年体在内地城市创新创业无障碍提供融资服务,加快在大湾区全境推广适用自由贸易账户。推动三地金融机构合作,打造服务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金融服务平台,支持三地商界体设立针对港澳青年的创新创业基金,鼓励大湾区各类创新创业平台能够同等条件给予港澳青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创业基地建设扶持补贴、创业基地孵化成功补贴等政策,优先对鼓励类产业范围的港澳青年项目提供企业所得税优惠。
5.广泛开展创业就业、实习交流计划
积极为港澳青年了解内地、深入内地创造交流机会,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要发挥国际企业集聚优势,逐步全面放开港澳大学生来内地就业实习限制,在当前初期阶段给予适度的实习、见习补贴,帮助其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为创业项目提供创业导师、顾问服务,帮助港澳青年拓展商界渠道,建立社会和市场联系网络。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青年人才申领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的人才卡,申报国家、省市相关人才计划。
6.建立便捷畅通的融入大湾区发展的交流渠道
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为契机,建立便捷畅通的融入交流渠道。以学校、社团组织、企业为重点,建立内地青年与港澳青年合作交流的招聘平台、人文平台、社团组织、服务机构。加强与港澳学生、港澳学校的对接合作,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青年专家、学者、教师来大湾区内地城市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推进三地学历学位互认。发挥文化同源优势,促进高校三地学生朋辈相交、志趣相投的交流。发挥港澳青年热心参与社会公共活动的特点,鼓励港澳青年加入珠三角城市社团组织、行业协会、公共服务组织。支持港澳青年社团、行业协会等广泛参与扶贫、支教、公益、社区建设等,拉近心理距离,促进港澳青年深度融入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l]王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港澳青年到内地发展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J].公共管理研究,20l9(3):58 -63.
(下转第24页)
—47—黄绮珊前夫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