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广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
杨姝琴
作者简介:杨姝琴(1984—),女,湖南长沙人,副教授,广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政策。
(广州市委党校
广东
广州510070)
摘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和经济宏观调控的
根本要求。本文紧扣高质量发展重要战略机遇的新内涵,通过分析广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新机遇,在总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分别从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协调、创新、开放、共享五个角度阐述广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机遇;不足;对策建议俞灏明怎么了
一、广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新机遇
(一)企业经营逐步向好,开始从速度效应型转向质量效益型2017年,我国经济增速连续下滑6年之后首次回升,增速与就业、物价、效益等指标更趋匹配,结构性发生积极转变,增长动力稳步转换,中高增长平台基本确立。增长从投资驱动为主转向消费驱动为主,劳动力供求的数量矛盾转向质量矛盾,企业经营逐步从速度效益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经济风险从不断聚集转向逐步释放。从工业来看,企业经济效益较好,实体经济逐步发展,是受益于工业结构调整和盈利方式多元化。从企业类型看,广州国有企业总体保持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运行态势,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持续提高,使广州经济总体运行呈现“提质增效”的可喜局面。
(二)经济基础运行平稳,服务业主导地位突出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经济
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成功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在产业结构维度上,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工业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相应上升,是这一时期最具规律性的变动。随着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广州经济不同领域、部门、地区和供需间的对比关系和结合状态不断调整,经济各部分的有机联系和比例关系持续改善,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不断升级,经济转型步伐加快,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服务业内行业来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引领发展。信息服务业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成为广州第千亿的第三产业。
(三)消费增势稳定,传统需求仍然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当前我国经济基本面良好,经济增长保持韧性,总供求总体平衡,增长动力加快转换。在过去的高速增长中,我国投资率一直很高,资本快速积累,但与发达国家的水平和现代化的要求相比我国的资本存量仍然不高。随着广州传统商贸加快转型,以及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的发展,保持了传统的商贸之都的优势,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29年稳居全国城市前三。特别是近年来,广州的电商消费、汽车和通讯器材类的消费,呈现整体稳定较快发展,成了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稳定器。目前,广州正努力打造现代商都、外贸强市、网络商都和现代流通体系,表现出强大的经济活力,能够有效抵御外部冲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积极稳定和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仅是短期稳定和提振宏观经济预期,化解经济领域
面临突出矛盾的当务之急,更是长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本之道。
(四)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拉动经济作用凸显
经济增长动力从生产要素投人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共同驱动,逐步转移到主要依靠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是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规律这种规律在追赶型增长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近年来,广州城市创新功能不断完善,创新环境不断优化,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广州高质量发展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端人才集聚态势明显,2017年广州人才绿卡项目共发放人才绿卡3300张,引进创新创业领军团队21个、各类领军人才58人。科技孵化体系日渐形成,2017年,广州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261加,孵化企业项目累计超过1.1万家,新增科技创新企业4万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800家,增量位居全国第二位。企业创新百花齐放,为广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不竭动力。
(五)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开创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局面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举措。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是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将撬动广州经济新动能,激发广州产业协同创新效应,推动广州打造科技创新枢纽,扩大广州互联互通范围,提升广州对外开放水平和推进广州经济高质量。广州将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
,着力提升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协调发展新格局,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加快发展。北京的风景名胜
二、广州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存在的不足1.创新驱动能力较弱
研发投入强度长期偏低,依然是制约广州推进高质量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快速弯道超车的最大因素。预计2017年研发强度2.5%左右,相比较北京、上海、深圳、天津、杭州、苏州等同等级城市,广州研发投入强度处于明显落后位置。受限于财力,广州研发强度在短期内赶上北京、上海、深圳等先进城市更是困难重重。广州虽然经济总量常年稳居全国前列,但政府财力却是四个一线城市最弱,也不及天津、重庆、苏州和杭州。财力不足使广州一些科技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够,难以撬动大规模社会研发投入。同时,广州也似乎没有快速提升研发投入水平,以及实现对北京、上海、天津、杭州等先进城市弯道超车的计划与雄心。广州出台的《广州市
223
玉雕工具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等政策文件,设计的研发强度目标是:2017年达到2.7%,2020年达到3.0%,研发投入强度的预期目标只相当于天津、杭州“十二五”期末的水平,与广东省设定的“到2020年珠三角全
社会研发投入占GDP 比重达到3%”的发展目标一致,远不及北京、深圳、上海的现有的研发投入水平。研发投入强度的长期性偏低,严重影响了广州科技创新产出的规模和质量,专利受理量、发明专利受理量、发明专利授权量、有效发明拥有量等指标在全国城市中排名分别为第5、第6、第6和第6,与北京、上海、深圳的差距在短期内无法弥补,广州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任重而道远。
2.高端产业发育不足
当前,广州产业整体水平仍不高,高端产业发育不足,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集发展。2016年广州高新技术企业4740家,只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24.8%。而同年深圳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达2513家,累计为8073家,是广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1.7倍,占全省总量的42.3%。2016年广州先进制造业同比增长6.6%,增速仅高于同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0.1个百分点。深圳先进制造业同比增长8.5%,增速仅高于同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个百分点。广州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新材料与高端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行业百强企业数量上处于明显劣势,企业研发实力比较薄弱,缺乏拥有完善产业链、具有较强实力和根植性的本土高新技术龙头企业,特别缺少类似深圳华为、北京联想等。技术创新实力不强,导致广州高技术产业处于垂直分工体系的底层、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大部分核心技术仍以进口为主,对外依存度高。一方面,传统产业占比较大,如生活型服务业、一般制造业行业转型升级难度大。另一方面,一些重工业如钢铁、石油等则面临产能过剩的困局。由于长期发展滞后,广州高端产业增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占广州GDP 比重明显低于北京、
上海、深圳等先进城市水平,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建设发展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3.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
广州民营投资活跃度不够,民营投资规模较小。2017年民营投资为2519.77亿元,全年仅增长5.3%,比2016年的35.8%下滑30个百分点,与深圳、天津、重庆等城市相比增速放缓更为明显,深圳去年的民间投资增速超过61%。民营经济发展缓慢,总量规模占GDP 比重持续徘徊于37—40%之间不前,领军企业少、小微企业多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从民营经济的三次产业占GDP 的比重来看,广州民营企业从事的主要是第二产业和传统的第三产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集中了90%以上的个体工商户;制造业、批发零售贸易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则集中了70%以上的私营企业。民营企业的过度集中容易导致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不足,企业集团化和产业集化程度不高,进一步影响到民营企业竞争力提升。同时民营企业在区位环境、个人发展空间上对人才不具备较强的吸引力,人才缺乏,招不来,留不住,已成为民营企业的短板。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金融交易工具相对单一,资本市场尚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使得广州民营经济发展面临严重的融资瓶颈。
4.营商环境相对弱化
虽然广州营商环境在国内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对接国际标准,放眼国内外先进城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对高端经济要素的吸引力在减弱,仍需要认真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尤其要在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度、办理建筑许可便利度、跨境贸易便利度、加强产权保护等指标与国际规则等方面相比仍有较大的优化和提升空间。当前广州推动营商环境优化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是,改革的制度供给还不能与服务效能提升形成有效衔接,部分行政审批改革在落地执行中难以便捷开展,要确保方针政策落地落细落实。广州的政策设计、让利幅度不落后于其它特大城市,但落地过程由于信息壁垒,部门藩篱,利益分割,导致政策初衷并未完全达到,如何协同推进合理,整合打通关键环节,形成合力才是下一步重点。相较于杭州等城市通过改革统一评价指标、以追责倒逼改革完善的刚性约束,广州市当前对营商环境改革的成效评价制度还没有建立。相关职能部门依据各自的绩效评价指标对改革成效作出评价,权威性不够,这也使得一些部门满足于已有的改革成果,继续深化改革的动力不足。
5.绿发展方式还有待优化
对标国内外先进水平,广州环境质量还有较大差距,环境监管能力与实施精细化管理仍需进一步提升。2017年PM2.5在平均浓度达到35微克,只是刚刚压线达标,现在有431条河涌,大部分都还没有达到标准,还有35条河涌是国家住建部挂牌督办的黑臭水体,整治水环境的任务相当艰巨。污染治理压力较大,扬尘污染控制、移动源污染的控制、工业污染整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广州尚未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出适合地方特点的严格法律法规性绿标准,有关绿发展的理念、价值观在其他各类
法律文本中渗透的还甚少,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方法和形式单一,还没有形成全民共同关注绿发展、全民积极参与到绿发展行动中去的良好氛围,还存在对违反绿发展的处罚较轻、惩罚力度不大的现象。绿产业竞争力低下,政府对绿产业的资金、技术等支持力度不够,绿产业品牌意识、绿营销观念不强,广州绿产业能形成自己独特品牌的还不多。
三、广州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一)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作为集知识,技术,资本和人才资源优势于一体的国家重要创新中心城市之一,广州在强化国际“航运,航空,科技创新”三大枢纽建设参与全球竞争合作过程中,继续先行先试,努力在健全创新驱动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更好地发挥高端资源集聚优势,明确城市创新发展路径,选择产业技术突破和变革方向,加大技术知识产生和技术组织创新方式引入力度,重点布局IABNEM 产业,加快其产业技术创新和扩散速度,为市场消费新需求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等全方位谋篇布局,完成新一轮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引擎转换。根据广州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要素高度集中、技术知识生产密集的特点,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前瞻性地配置技术知识生产资源,将技术创新要素集中在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上。重点支持广州地区科研机构和大学实验室,特别是对那些“换不到”“买不来”的关键核心技术,从技术知识生产的前端人手,在战略性、基础性和前瞻性技术创新方面,超前部署一批符合广州未来创新发展需求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大科
224
学装置等落地扎根,推动以科学发明和前沿技术为目标的颠覆式创新突破。集中创新资源,着力提升高精尖领域研发创新能力,加快新技术的产业和扩散。加快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清华大学理角研究院等落户广州,推动广州广电研究院等各类重大创新平台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要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吸引世界著名创新创业中心的人才来穗开展创新创业的交流与合作,加速广州和世界创新创业中心之间的理念、商业模式、人、信息、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的流动。积极探索柔性引才新模式,尝试面向全球发布广州重大建设项目、重大科研项目,推进实施留学人员短期人才回国服务项目,推行“外籍留学人才孵化工程”
,积极争取在广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南沙自贸区设立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进一步鼓励企业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等。
(二)推动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
袁成杰图片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补齐乡村发展短板,保持乡村本底本,促进城乡融合,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努力在全省乡村振兴中当好示范和表率。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抓好“菜篮子”工程,发展乡村旅游,培育民宿等新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扶持种业发展,推动国际种业中心建设,推进助农服务平台建设。实施粤菜师傅工程,继续实施“百团千人科技下乡
”“千企帮千村”工程,鼓励引导社会人才和各类企业投身乡村振兴。高质量建设岭南特美丽乡村示范,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递减化肥农药使用,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综合治理养殖污染,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做好农村土地确权成果应用转化,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调处机制。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产权流转服务平台,规范农村集体资产交易行为。完善农村医疗、教育、养老、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注重围绕对接国际通行规则推进改革创新,加快形成以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建立健全工作架构,完善穗港、穗澳对接合作机制,探索建立区域政务服务机制,携手港澳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
黄光亮儿子级城市。建设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加快推进“创新四核十三节点”建设,抓紧建设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知识城知识创造示范区、科学城制度创新先行区、生物岛生命科学合作区、黄埔港现代服务创新区,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研究中心,建设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打造粤港澳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推进深茂铁路、南沙港铁路、广中珠澳高铁等项目,推动广深港高铁引入中心城区,加快建设深中通道、南中特大桥、莲花山过江通道等重大项目,推动广州地铁线网向佛山等周边城市延伸。加快建设粤港产业深度合作园、粤澳合作葡语系国家产业园等重大合作平台,积极打造穗港澳国际健康产业城、南站商务区、临空经济示范区、庆盛枢纽、琶洲数字经济创新试验区等特发展平台。共建湾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大数据中心,推进设立广州创新型期货交易所、粤港澳大湾区商业银行,建
设国际金融岛。深化从化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与香港合作,支持建设国际马匹检验检疫监测中心和马术运动综合体。全面加强教育、医疗、养老等合作,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同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指导和服务,扩大铁路国际货运班列,推动与沿线国家的国际产能合作,不断提升与东南亚等地区经贸合作水平。围绕打造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3项国家级试点,推动形成3个重点改革区域示范,系统开展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市场监管体制等6项改革,开展不动产登记、缴纳税费、获得电力等11个改革专项行动。继续推进简政放权,再精简和下放一批行政许可备案事项,完善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建立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形成联合奖惩长效机制。
(四)贯彻绿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电视剧晚婚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广州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坚决打赢黑臭水体剿灭战。持续开展强化水污染防治、剿灭黑臭水体等专项行动,力争13个国考、省考断面达到考核要求。以流域为体系、网格为单元,持续深入开展源头减污工作。全面整顿“散乱污”场所,分类整治养殖场等面源污染。实施河更美大行动,推动落实省“万里碧道”工程。巩固扩大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成果。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燃煤发电机组节能改造和燃煤锅炉淘汰或清洁能源改造,组织重点企业错峰减排。推进天然气利用四期工程和液化天然气应急调峰气源站项目建设。强化扬尘污染控制,持续开展柴油货车、船舶超标排放专项治理,推动船舶强制使用岸电。在划定区域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加大机动车维修、家具制造等行业全过程污染整治力度。完善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加快绿低碳循环发展。完善公交电动化及其配套设施。加强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和土壤污染防治。推动垃圾强制分类扩面,创建600个生活垃圾分类样板居住小区(社区),全面建成投产5座资源热力电厂,建成兴丰应急填埋场二期和李坑、福山生物质综合处理厂。
(五)实施共享发展,推进社会公平正义
推进社区治理主体建设,促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各个体在争取资源时形成的各
个利益体是合理合法的,关键在于推进社区治理主体建设。为此,应当大力发展各类社区组织,要根据社区的实际,重点培育慈善救助、社区服务、文化体育、社区教育、社区事分等与居民息息相关的社区社会组织。在外来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要重点吸引外来人口参与各类社区组织尤其是社区事务组织,并为其发挥作用创造余件及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社区,化解在萌芽状态。在理顺政府,社区居委会和社区社会组织的关系基础上,政府为社区社会组织独立开展活动创造便利的条件。要分类指导,对不同类型的社区社会组织要有不同的监管要求和监管重点。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加强诚信建设,打造内外有别的问责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广州市在发展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针对目前存在的幼儿教育普惠程度不高、优质学位缺乏等实际情况,仍然有巨大的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改善空间,建议通过立法形式加大幼儿教育投人,努力提高学前教育的普惠水平。推动义务教育的“学区化”进程,化解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的配置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