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4期
高教探索
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
粤台共话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第十五届海峡两岸(粤台)高等教育论坛综述
唐小媚刘第红
摘要:2020年12月11日,第十五届海峡两岸(粤台)高等教育论坛在广东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台湾的台中教育大学两个会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人工智能时代下的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与会校长、专家学者、产业界代表表示,粤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空间广阔,应携手同行,合作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高等教育形态变革,综合运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助推粤台在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教育服务、教育治理等方面深度交流合作,使粤台教育交流合作的内容、形式与成果更加丰富、多样、充实,实现粤台高等教育优质资源互补,共享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重大机遇。
关键词:粤台高校;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变革;资源共享
2020年12月11日,第十五届海峡两岸(粤台)高等教育论坛在广东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台湾的台中教
汉服文化周
育大学两个会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本届论坛在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指导下,由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与东莞台商育苗教育基金会、台湾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主办,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台中教育大学承办,台湾教育大学系统、台湾私立科技大学校院协进会协办。论坛与会代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充分延续并展现了历届论坛“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良好风貌,形成积极成果。
一、论坛概述
海峡两岸(粤台)高等教育论坛自2005年创办以来,至今已经成功举办十五届。论坛创办的初衷是为海峡两岸经贸文化发展搭建良好的交流合作平台,增进海峡两岸(粤台)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等方面交流,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实现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经过15年不懈努力,粤台论坛已成为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品牌,在学生交流、师资培训、科学研究、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丰富成果。
为更好贯彻落实中央对台31条、广东省对台48条政策,深化海峡两岸高校交流合作,提高海峡两岸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政策与实践研究水平,根据人工智能时代发展的特点、粤台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和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本届论坛确定的主题为“人工智能时代下的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粤台双方高校领导、专家学者、产业界代表与200多位参会者互动交流。论坛得到粤台双方积极响应,共收录论文42篇。论坛共安排19位校长、专家学者、产业界代表发言,重点论述人工智能时代
变革与发展给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人才培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知识的深度学习、获取和传授方式的革命性变化。沉默的反义词
二、论坛的主要观点
论坛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既包括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产教融合、创新创业等宏观层面,也包括教育价值、深度学习、教
收稿日期:2020-11-03
作者简介:唐小媚,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处助理,硕士;刘第红,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广州/510035)
-125-
育投资策略等具体层面。探讨的问题、凝炼的思想、提出的建议,既有广度,也有深度,形成许多具有前瞻性、创新性、针对性的理念设想和实践对策。
(一)
粤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
广东医科大学副校长曾志嵘教授作题为《第三方评价大数据视域下的两岸高等教育发展与合作》发言。他通过对世界主要区域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各高校的指数竞争力分析,认为长江三角洲城市高等教育第三方指数竞争力领先,京津冀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实力接近,台湾地区被评价高校数量在四大区域排第2位,整体高等教育第三方指数排在第4位。为促进粤台高等教育合作交流,需要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智库之间的学术交流共享、高校之间教育科技和人文交流合作、高等教育资源要素之间的交流互补。
广州大学台湾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李海燕教授通过论文《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特点、困境与两岸高等教育融合发展前瞻》阐述,台湾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高教结构适应产业结构变化调整、日益满足民众不断增长的接受更高层次教育需求等方面的特点o 在对两岸高等教育融合发展前瞻进行规划时,她提出四点建议:一是促进教育合作交流是教育发展的本质需求;二是两岸的未来在于具有世界竞争力的高水平人才开发;三是两岸教育交流来之不易,需要在互利共赢基础上积极拓展;四是排除交流障碍,改善台湾友陆高校的发展环境。
七夕诗句古诗东莞理工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合作办学专员许鼎以题为《后疫情时代下地方院校开展两岸教育交流合作的困境与挑战》发言。她认为,目前两岸地方院校教育交流合作在人才培养体系、合作办学机制、学生交流交换模式等面临着诸多实际困境。为更好突破两岸高校交流障碍,她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以更开放的姿态,使教学方式、教育手段推陈出新;二是用市场需求打破现有的
学校课堂模式,让全球教育体系承认线上学习的合法性及研究互联网教育的必要性;三是从上而下推进在线教育的规范性和建立国家层面的资源库。
鼎旺集团董事长、广东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农业委员会会长林炳煌作题为《两岸融合发展》发言。他认为,粤台共同应对人工智能时代新变化、新机遇和新挑战,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才,核心在科技,根本在教育。当前粤台都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构建和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高等教育体系,打造更具综合实力、区域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的高等教育中心。要以人工智能为主要内容和手段更好实现粤台高等教育合作发展,强化高等教育发展对接,促进体制创新,优化合作环境。
(二)
未来大学与智慧学习、创新创业服务
台湾LiveABC总经理郑俊琪作题为《打造城乡跨域英语智慧学习村》发言,认为打造城乡跨域英语智慧学习村需要体现四大核心价值,分别是以在地文化为内容,以科技创造英语情境,实现跨学科学习,接轨国际。据此,他提出三大计划,一是英语智慧城市,二是英语智慧校园,三是英语智慧教室。他以台湾花莲县为个案,以地方文化和特为教学内容和素材,将其置入“LiveABC英语学习云”平台,推广至各级学校。此外,他还介绍,通过利用720环景、AR、VR等技术打造智慧校园、教
室和创新教学方式。
汇龙台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创始人、广州专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经湛以题为《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台青创业就业服务探讨》发言。他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趋势与机遇表现在产业发展趋势上人工智能将引领新一代变革、在青年融合趋势上粤港澳台青年融合发展、在创新创业趋势上政府出台政策全方位支持三个方面。他根据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分析了深圳、广州、香港三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定位及发展方向,进而对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台湾乐学网总经理张财铭以题为《人工智慧在高等教育E-learing领域带来的变革与发展》发言。他表示,E-learning数位学习在台湾的高等教育已经导入20年,这种透过信息传播科(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以提升学习效率的方式,在两岸的高等教育都获得显著的成果。他还提到,在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后,高等教育的E-learning将会产生一些变革与机会,如因为信息技术进步,传统的阶层式的LMS(Learning Managemeat System)将会被LEP (Learning Experience Platform)所取代;学生学习的方式和需求也将有所改变,高等教育端可能也需要调整新的教学方式;学生可共享丰富学习内容、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激励同侪共学,有助于大学校园营造更富主动学习的氛围。
-126-
台湾清华大学林嘉文教授以题为《跨领域机器学习研究与实务的结合:以集成电路制程模拟为例》发言。他谈到,台湾清华大学通过与半导体厂合作开发一套基于深度学习的预测技术,不经晶圆制造程序即可根据半导体厂所提供的大量IC布局图及对应的电子显微镜照片进行自动学习,而预测和实际电路近似的晶圆电路形状,据以判断IC制造质量是否良好。此跨领域案例显示了人工智能研究可与半导体制程实务成功结合。
台湾交通大学谢伟君教授作题为《深度学习与智慧辨识之最新发展与落地》发言。他认为,AI热潮来得快又急,很多企业反应来不及,从大企业变成中小企业,从中小企业变成小企业,面对日益严酷的竞争环境,只有结合学术外部力量共同研发核心AI产业技术,才能度过此难关,让企业永续经营。藉由AI智慧辨识技术“在地化”,进而将技术“商业化”,将学界研发的技术落实在产业中,并把AI技术的最新进展体现在智慧农业、智慧交通、智慧医疗与Smart drone等应用上。
台湾东华大学校长赵涵捷作题为《谈高等教育SDGs如何利用信息力量于人工智能时代》发言。他表示,联合国“2030年永续发展议程”所确立的17个永续发展目标,包括健康与福祉、社会包容、消除贫穷、零饥饿、资源效率、环境永续、和平与正义、善治和全球伙伴关系等,是当今关于永续发展需要面对的全球协议。基此,引导大学社会实践并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实现,促进大专校院善尽其社会责任与价值,让大学和地方产生在地连结,并在过程中发展出大学自我特与价值。
(三)
人才培养模式、核心素养培养和产学伦理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粤台人工智能学院院长王春源教授作题为《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人才核心能力素养与产学合作伦理》发言。他认为,中国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政策方向,已成为国家产业发展与教育专业发展的战略高点,如何在人工智能伦理及其治理的教学内容和科研方向上,着力研究符合人民、社会、国家所需要,是至关迫切和必要的课题。AI 的独特之处,在于有可深度“参与”人的决策的“自主性”,甚至影响如何理解和重新定义人的本身。为了更好迎接AI科技的快速发展,能安全无风险地造福人类,我们须建立可靠可行的AI伦理道德价值的治理准则框架,并做好每个AI参与者的伦理教育,用来约束AI决策系统的开发者和运行操作者,使AI透明可溯源、可追责、可信赖,使人们对AI科技自主决策系统有信心和能信任安心地使用。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曹科岩教授以题为《人工智能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发言。他提出,人工智能的发展对我国产业、劳动力结构以及学习、生活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也产生重大影响,人工智能时代高职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包括社会适应力、岗位竞争力、终身学习能力。他还提到,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关键在于专业技能与通识素养并重,制定个性化学习模式,强化在线学习,多元协同共建人工智能实训基地,重视科技伦理教育等。
毕业设计的总结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院长郝志峰教授作题为《产教共生粤台融筑一现代产业学院驱动下的两岸AI人才培养》发言。他介绍了学校依托产业学院开设机器人产业班等产业特班,建立互利共赢的“双学院制”AI人才共育模式。一是校企专业共建,建立新工科专业体系。二是校企师资共培,培养“双师型”教师。三是校企课程共创,创建体现产业和技术最新发展的课程和教材。四是校企项目共研,实行问题导向、项目学习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五是校企就业共助,搭建教学、培训、研发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
韶关学院院长廖益教授作题为《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转向与路径探索》发言。他认为,人工智能引发全球战略布局,已开发的“弱人工智能”的功能和操作是预设的、既定的,不会产生预料外的更多动作,是既定程式化的,而未来的“通用人工智能”则由于注入了更多的类人智慧化元素,使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和产品成为有限可预期性对象。这既存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美好愿景,又存在对人工智能控制不足而可能带来的法律、伦理、权利、隐私等一系列问题。他表示,人工智能是一个智慧性、多科性的时代,需要培养人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复杂决策能力,以及更强的想象力、表达力、创造力。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叶军峰教授作题为《人工智能时代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发言。他认为,人工智能在国家重要布局下,已成为国家新职业岗位的宠儿,工科专业人工智能成为最热门的专业,因此人工智能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迫在
-127-
眉睫。他表示,可通过AI+专业升级,形成人工智能对各专业的辐射,构建典型的AI+行业应用,适应AI+的产业升级,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余奕沛微博台湾清华大学前副校长刘容生教授以题为《人工智慧时代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发言。他根据麦金锡(McKinsey)的一份调查报告,认为人工智能(AI)将是未来10年高等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但有AI的规划及预算编列的机构仍属少数,同时发现教育是人工智能采用率最低的领域之一。这可能是由于我们根深蒂固的观念: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事业,这固然说明教育工作的伟大、神圣、艰巨,但同时也不免造成教育工作者的保守、隋性、不轻易尝试创新的文化。他进一步指出,我们必须先要厘清未来大学的定位、目标、任务。AI不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驱动力(Driver),但它是一个有效的驱动器(Enabler)。科技发展到今天,已经对传统的教育方式带来许多挑战,例如:当E-learning的技术已臻成熟的今日,我们的大学的教育为什么还需要局限在传统的校园之内?当未来的大学生走出校门,每五六年将更换一个工作,终身学习成为常态,大学为何还要限制为四年等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岭南师范学院副院长戴黍教授作题为《后疫情时代高校教育变革的思考与展望一以岭南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为例》发言。他介绍了岭南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发展具有两岸“双师资”优势和“3.5+0.5”异
地学习与协同育人的培养人方式两大亮点。他表示疫情时期岭南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教育的变革从两方面进行,分别是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教学变革和向以培养创新性、自主性、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
台湾勤益科技大学宋文财教授作题为《智慧物联网(AIoT)在高教环境中的发展》发言。他认为,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技术应用在高等教育人才培育是近年来政府及学校发展的重点。勤益科技大学邻近台湾中部地区七大工业区、科学园区以及紧邻“黄金纵谷60公里”制造产业聚落,具有产业人才培育、技术研发的义务及任务。为提升在地机械产业智慧化,以台湾素来强大的半导体、电子信息作支撑,由感测元件、感测系统、运算系统、平台架构等领域切入AIoT产业人才培育机制与发展。
三、论坛总结
第十五届海峡两岸(粤台)高等教育论坛圆满落幕,与会领导、嘉宾、代表表达了一个共同心愿:加强高等教育领域内的合作交流是两岸学界的共识,两岸高等教育界应进一步加强交流、深化合作、融合发展,促进粤台共建高层次开放型高等教育体系,共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当今世界发展格局深刻调整,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是促成“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要素和重要动力,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生产、生活、学习和交往方式,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快推
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我们对标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要求,以更高历史站位、更广国际视野、更远战略眼光、更实行动举措,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促进高等教育变革创新
当前,粤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空间广阔,也面临不少挑战,需要我们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新途径,多措并举推进交流合作。需要进一步为台湾青年来广东学习、实习、就业和创业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为包括高校教师在内的台湾人才来广东发挥聪明才智搭建更宽阔平台,共享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发展机遇。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通过文化交流更好塑造两岸青年共同价值观,推崇正确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培养青年核心素养,促进两岸同胞情感趋融、价值趋近、认同趋合,建立两岸发展命运共同体并使之成为两岸青年普遍认同的精神支柱和共同的文化基础。
崃-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