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浦城吴氏家族与王安石新法
作者:瞿小娟
来源:《知音励志·社科版》2016年第08
        个体工商注册浦城吴氏家族以科举起家,其成员中有兄弟两人先后位至宰执,在尚官而不尚阀阅的宋代,可称得上是盛族。与王安石家族的成功联姻,无疑是吴氏家族达到其家族发展巅峰的原因之一。然而,吴氏家族的主要成员并不支持王安石新法,在当时党争激烈的时代,这也是吴氏家族迅速衰落的原因之一。
        你一直在路上【关键词】宋代;浦城;吴氏家族;王安石新法
        北宋中后期迅速崛起的吴氏家族,作为王安石家族的姻亲家族,其主要成员对新法的态度让王安石始料未及,其家族的兴衰成败也与王安石及其新法息息相关。
        1 吴氏家族的兴起与发展
        叶莉照片浦城(今福建南平浦城)吴氏家族是宋代最负盛名的科宦世家之一。其家族乃唐德宗时期翰林学士、知制诰吴通玄之后裔。吴通玄之子吴睿任官浦城,家族迁居于此,遂为浦城人。
据《旧唐书》记载,吴通玄在党争中失利,被贬官福建,后赐死,吴氏家族开始衰落。唐末,吴通玄五世孙吴进忠已为平民。六世孙吴谅通晓儒学,在乡里做教书先生。至吴谅之子吴待问时,因应宋代重文轻武、大兴科举的时代变化,吴氏家族开始重新崛起。
        吴待问,宋真宗咸平三年进士,累官光禄卿,以礼部侍郎致仕,是入宋后光大吴氏家族的第一人。自他之后,浦城吴氏迅速贵显。吴待问的官职并不高,他对吴氏家族的最大贡献是培育了四个儿子:吴育、吴京、吴方、吴充。其中,吴育、吴京、吴方同登仁宗天圣五年榜进士,吴育礼部试为第一;宝元元年,吴充未冠,举进士2023年躲春的属相。兄弟四人皆进士高第,于是,吴氏兄弟名闻天下。这在当时传为美谈,浦城吴氏家族至此声名大振。吴氏父子五进士,脱颖而出,除了时代背景外,有其家庭原因。据说,吴待问的父亲吴谅平生惟训童稚以自晦,里人以其长厚,目为吴观音’”
        吴待问梦见老虎咬我所生四子,参政育、枢密充,又京、方,并登进士为朝臣。诸孙数十,皆京秩。在吴待问的子孙中,吴育、吴充最为著名,与其父一起,世称浦城吴氏三贤。吴育,释褐为大理评事,迁寺丞。历知临安、诸暨、襄城。景祐元年,以大理寺丞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入第三次等,擢著作佐郎、直集贤院、通判苏州。庆历五年,拜右谏议大夫
、枢密副使,进官参知政事,终资政殿大学士、尚书左丞、知河南府,为仁宗朝一代名臣。吴育官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时,吴待问仍在朝,公在二府时,太保公(吴待问)以列卿奉朝请。父子在廷,士大夫以为荣海棠花的种植,这是吴待问在世时,吴氏家族发展的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