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运2012·2
在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农民工发挥了历史性的功不可没的重要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力。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推算,我国现阶段的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有8487万人,他们不仅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而且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力量,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恋爱问题和城市生活状况,分析其婚姻轨迹和城市融入的各种因素,2011年4月—9月,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华坤女性生活调查中心共同组织开展了新生代进城务工者婚恋生活状况调查。调查采取问卷调查、个案访谈与工作座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为在城市务工的农村户籍人口,年龄在20岁至31岁之间,平均年龄25.2岁;女性占54.8%,男性占45.2%,覆盖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10个省份的19个城市,共发放问卷3000份,回收有效问卷
2517份,回收率为83.9%。还
有30份个案访谈资料。
一、新生代进城务工者就
业及生活状况
1.进城务工原因
调查数据显示,与上一代
农民工进城打工主要是为“挣
钱养家”明显不同的是,新生
代进城务工者打工原因排在
前三位的依次是:“出来打工
有利于个人发展”(45.9%),
“城里挣钱机会多”(40.3%);
“出来打工能学点技术”
(38.6%)。求发展、学技术、多
挣钱是他们的主要选择。
2.经济收入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者
月收入普遍超过务工省份和
直辖市最新公布的最低工资
标准,平均月收入2147元。其
中男性被调查者月均收入
2364.9元,女性月均收入
1968.1元。男性高于女性
20.1%。
调查数据还显示,90.6%
的被调查者收支持平且有节
余,人均每年积蓄1.2万元。他
们理想月收入为3827.6元。
3.频繁流动的原因
调查数据显示,本次被调
查者平均进城务工时间为4.7
年。六成被调查者在两个及以
上城市务过工,八成换过工
作/单位,换工作/单位最多的
达20次,人均换工作/单位
3.35次。男性被调查者平均换
工作3.76次,女性平均为2.93
次。女性比男性相对稳定。
多次变换工作的主要原
因,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工
资比较低”(68.7%)、“没有发
展机会”(38.7%)和工作“会影
响健康”(33.8%)。
4.职业发展首选创业
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者
职业发展意向排在前五位的
依次是:成为“创业者”
(37.8%)、“管理人员”
(21.2%)、“没想过”(16.0%)、
“技术人员”(10.4%)、“技术工
人”(9.2%)。只有4.1%的被调
查者计划“回乡当新农民”。
夏河和麦洛洛5.打工期间的心态及对未
来生活的预期
在回答“在外务工的多数
时候,你觉得快乐吗”这一问
题时,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
者中,38.9%的被调查者回答
“快乐”或“比较快乐”,49.0%
调查与思考
中
国
家
庭
文
化
研
究
会新生代进城务工者婚恋生活状况调查
42
CHINESE WOMEN'S MOVEMENT
的人回答“一般”,10.1%的人回答“不太快乐”,2.0%的人回答“很不快乐”。
展望两年后的生活状况,
62.1%的被调查者认为会“比
现在好”,对未来生活表示乐观。
二、新生代进城务工者的城市社会适应度
1.对打工城市有好感,与
城里人交了朋友
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者对自己所在城市的总体印象,认为“一般”的占52.3%;认为“比较好”和“很好”的占
37.7%;认为“不太好”和“很不好”的占9.9%。
进城务工扩大了他们的交友圈,在被调查者交往的好友中,排在首位的是“同事”(70.6%);其次是“同乡”(
65.2%);排在第三位的是“城里人朋友”,比例为24.8%。农
村人和城里人互相来往并成为朋友,这是促进和谐融入的一个示好举动。
长治旅游2.对职业身份定位是“外
来工”或“职工”,不愿被称为“农民工”
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职业身份是“外来工”的占50.9%;认为自己是“职工”的占30.3%;认为自己是“农民工”的只占14.0%;仅有3.0%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仍然是“农民”。此项数据提示我们,是否应该尊重大多数新生代进城务工者的选择,不再称呼他们为“农民工”。
3.对社会身份的自我认知
是“流动人口”和“新市民”
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者
认为自己的社会身份是“流动人口”的占55.3%;认为自己是“新市民”的占21.3%;认为自己是“农民”的仅占13.0%;还有10.0%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是“市民”。农民工进入城市,社会身份由农民到流动人口、新市民,再到市民,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几个不同阶段。此数据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新生代进城务工者融入城市的社会身份转换阶段。
4.最不能接受“看不起农
民工”
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者不能接受的城里人行为,首选“看不起农民工”(57.9%);其次是“对人不热情”(18.8%);第三是“生活太浪费”(10.5%);第四是“对人戒心重”(10.4%)。由此可见,对农民工的歧视是他们最不能接受的。这表明新生代进城务工者强烈追求平等的立场和自尊。
5.城市适应度,多数处于
“中等”水平和“较低”水平
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调查者中,城市适应达到“中等”程度的占45.5%;处于“较低”水平的占44.3%;处于“很低”水平的占5.4%;处于“较好”的仅有4.5%;还有0.2%达到了“很好”的程度。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被调查者的城市社会适应程度测量,只涉及新生代进城务工者在各自务工城市的社会
适应行为,还不能由此对他们的城市社会融入做全面评价。
三、新生代进城务工者的婚恋生活
1.婚姻/恋爱渠道更宽
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者与对象/配偶的初识途径,首先是“打工时自己认识的”(33.6%);其次是“在老家就认识”(23.8%);再次是“父母/亲戚介绍的”(18.6%);排在第四和第五位的分别是“同事介绍的”(10.1%);“同乡介绍的”(7.3%)。“网上认识的”、“通过单位/有关部门婚介会”和“通过婚介所”等途径认识的比例都很低。由此看来,因亲缘(父母/亲戚介绍)、地缘(在老家相识、同乡介绍)结识对象/配偶的占49.7%;因业缘(打工时认识、同事介绍)而结识对象/配偶的占43.7%。从社会学角度观察,人们的社会关系纽带从以亲缘、地缘为主向以业缘为主发展,正是人们的观念、行动逐渐城市化、现代化的体现。
2.城乡互通,婚恋圈扩大
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者的对象/配偶户籍为“农村户口”的占71.5%;对方户籍为“城镇户口”的占23.6%。在配偶户口是城市户籍的被调查者中,女性占62.6%,男性占
37.4%。通过婚姻使自己成为
“城里人”,女性比男性更具优势。
3.择偶条件品格因素最为
重要
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者认为择偶条件最重要的五项依次是:“人品好”(37.9%)、“孝顺长辈”(21.6%)、“有共同语言”(15.8%)、“身体健康”(10.5%)、“有住房”(3.6%)。在新生代进城务工者看来,择偶
调查与思考
43
中国妇运2012·2
中品格因素最为重要,共同语
言及身体健康也被视为比有
没有住房、挣钱多少、长相好
坏更为重要。
4.对象难,工资低的大
龄男对象最难
调查数据显示,“农民工
对象难的原因”排在前五位
的依次是:“男工收入低,婚恋
交往没底气”(55.2%)、“工作
时间长,缺少社交机会”
(47.8%)、“个性原因,不善于
与异性交往”(32.0%)、“忙于
打工挣钱顾不上谈对象”
甲午大海战票房
(30.7%)、“文化程度低”
(23.0%)。其他原因如“缺乏婚
恋交往场所”、“务工环境中男
女比例失调”、“没有城镇户
口”等,不是他们认为的最主
要的原因。
5.多数恪守婚恋道德,不
赞同未婚同居和婚外性行为
调查数据显示,对于未婚
同居,被调查者中表示“不赞
同”的占65.1%。对于婚外性行
为,表示“不赞同”的占74.2%。
可见,在新生代进城务工者
中,多数人坚守婚恋道德。
6.多数人希望在城市/城
镇定居
调查数据显示,57%的被
调查者希望定居在城市。排在
首位的是“留在目前打工城
市”(35.2%);其次是在“老家
所在/附近的城镇”(21.8%);希
望“回老家农村”的只有
12.5%。进行性别比较,女性被
调查者希望在城市安家的比
例达到59.4%,男性为54.1%。
7.超过八成已婚被调查者
与配偶一起生活
调查数据显示,在已婚被
调查者中,与配偶“住在一起”
的占72.5%,“在同城但不住在
一起”的占10.2%,“配偶在老
家”的占11.6%,“配偶/对象在
别的城市”的占4.8%。
8.近六成子女随父母进
城,举家进城已显趋势
调查数据显示,75.2%的
已婚被调查者有孩子。孩子与
父母一起在城市生活的占
42.7%,跟父母其中一方在城
市生活的占15.5%;在老家跟
老人一起生活的占39.5%。可
以看出,已婚且有孩子的被调
查者中,58.2%的孩子已经进
城与父母双方或一方一起生
活。举家进城,对于夫妻团聚
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均
有益处,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
的发展趋势。
9.已婚者城市婚姻家庭生
活的五大困难
调查数据显示,已婚新生
代进城务工者城市生活的五
大困难:第一是“没有合适住
世界杯时间表时间2022房”(29.2%),第二是“子女入
托/入学难,费用太高”
(21.5%),第三是“缺乏社会保
障”(18.0%),第四是“家庭收
入偏低”(17.4%),第五是“无
力赡养老人”(6.9%)。看来,住
房问题是已婚新生代务工者
家庭在城市生活的最大困难。
四、新生代进城务工者的
期盼
1.对政府的期盼
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者
对政府的期盼依次是:“让农
民工享受同样的社会保险”、
“确保农民工获得最低工资保
障”、“让农民工也能租住公租
房”、“让农民工子女也能就近
入学/入托”、“对农民工进行
免费技能培训”、“为农民工建
立求助机构”、“让农民工家庭
也能上城市户口”和“发挥民
间组织援助农民工的作用”。
2.对企业/单位的期盼
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者
对企业/单位的期盼依次是:
“按时发放工资/加班费”、“节
假日减少加班”、“帮助解决子
女入托/入学”、“帮助解决住
房/探亲房”、“上职工社会保
险”、“适当安排探亲假”、“及
时组织技术培训”、“经常组织
文体活动”和“举行婚姻/家庭
知识讲座”。
3.对社会的期盼
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者
对社会的期盼依次是;“城市
居民对农民工多一些理解和
尊重”、“设立农民工求助热
线”、“加强媒体对农民工的正
面宣传”、“妇联/工会等人民
团体提供婚恋帮助”。
五、调查发现与思考
1、新生代农民工进城目
的不再是单一的“挣钱养家”,
寻求个人发展、学技术、见世
面是他们的多元追求。调查发
现,有四成左右的人把“有利
于个人发展”、“城里挣钱机会
多”、“出来打工能学点技术”
等作为自己出来打工的主要
原因。
2、在城里安家、做城市人
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目标,
举家进城务工已显趋势。关于
未来个人职业发展方向,近四
成愿做“创业者”,三成愿做管
理和技术人员,只有4.1%的人
表示“回乡当农民”。
3、新生代农民工在务工
调查与思考
44
CHINESE WOMEN'S MOVEMENT
年的灵魂———文化
年,是一个厚重的话题,既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最醒目的文化符号,它是亲情、伦理的载体,也承载着对未来生活企盼及理想的文化意义。因此,年与其他节日是无可比拟的,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心灵的栖息地、千古传承的同心结,更是炎黄子孙延绵不断的情感结。由此可见,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年这个传统节日中得到放射和弘扬是必然的,它以浓浓的民族情、亲情、友情、爱情和乡情,撞击人们的心灵火花,再从火花中迸发出深远的涵义,也正是这种文化的软实力所在,使年,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的古老和创新得到有机的链接。
年文化的孕育时间较长,它是在几千年风俗中逐步形成的特殊情愫,那古老的民间艺术、古朴的民俗
风情使年文化的展现虽有些迷信彩,但那是一种以质朴、儒学的文化形态传递思想内涵。它集中体现的时间往往分两个阶段,从进腊月门到腊月二十三,那是年文化初级阶段,此时才开始忙乎,年味还不浓,而到了腊月二十四,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那才是年俗文化的高潮阶段,这期间贴春联、剪窗花、糊年画、挂桃符、放鞭炮、送(祭)灶、守岁、叩头、拜年、烧香祭祀、元宵闹花灯、玩龙、踩街……隆隆重重,忙忙乎乎,红红火火,形式多样。这些代表年俗文化的形象符号其内涵归结为心声的语言即驱邪降福,恭喜发财,吉祥如意。那
些奉祀族祖先宗、亲人团聚的活动,使年的精神洗礼与传承更新,在亲情浸润和新旧交融的年俗文化中得到升华。
记得儿时,乡间的“跳财神”、“舞狮子”、“唱麒麟”……蹦蹦跳跳,堂锣敲敲,给几个
赏钱,后面还跟着一孩子起哄。还有唱乡戏的,有的搭个土台,有的围个圈子,锣鼓一杨幂为李易峰流过产
大连发现王国图片响,二胡一拉,笛子一吹,立马唱了起来,具有草根味的乡土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传统年文化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传统的习俗出现复兴的趋势,深沉的年文化得到召唤,人们的心灵企盼在年文化中格外显现,瞬息万变的时代呼唤并催生着符合时代需求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产生,也展示了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观,使如今的年文化不仅丰富多彩了,而且年俗
大张旗鼓地改头换面,传统与现代相融,古朴与新潮碰撞,热潮汹涌,势不可挡。但,当我们看到上亿人过年往家赶,演绎着亘古未有的、让人为之感动的“春
文苑
城市的社会适应程度,为“中等”、“较低”水平,完全融入的道路还很漫长。受访的新生代农民工中社会适应程度达到“中等”程度的占45.5%,处于“较低”水平的占到44.3%,客观反映了新生代农民工在务工城市的社会适应程度为中
等和偏下水平。
4、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
观念和行为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拐点,恪守基本的道德与有限度的包容开放集于一身。
5、新生代农民工中,未婚
者和女性倾向经由婚姻途径
向上流动,而已婚家庭则面临房子、孩子教育、社会保障、收入低等诸多困难。
6、新生代女农民工在婚
姻家庭建设和城市融入方面发挥独特作用,特殊利益需要关注。
(责任编辑
王秀英)
□闵长富
45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