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
有人把休闲看作是“生命中的一个绿的后花园”。如果在人生这个充满较量的舞台上拼搏得筋疲力尽的时候,总要一个休憩的地方,用鲜花、绿地、微风来享受轻松快乐和生命中原本的质朴与精彩。所以休闲娱乐对于我们的生活极其重要。
正文:
回顾以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的90年娱乐场所变迁史,才更能够清晰发现中国人在娱乐方式、娱乐思维、娱乐观念等多方面的变化。
在上班的地铁、公交上,在打开电脑的办公室里,在悬挂了液晶电视的自家客厅里……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体工具,人们已经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娱乐,娱乐业如同空气一样,充斥我们身体所及的每一个空间。影音娱乐梳理90年娱乐场所变迁史,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个古老国家在经过了传统与现代、集体与个人、封闭与开放等观念碰撞之后,娱乐在不同时期的真实存在形态。
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1.传统的消遣-贵人的娱乐
民国时期最流行的是京剧,其次是各种梆子戏和地方戏。还有各种曲艺形式,但是品位不高。电影、话剧、流行歌曲是少数达官贵人、有钱人和知识阶层的享受,普通百姓无缘问津。1930年,杜月笙发的戏帖。有钱人家在家里听“罗志祥劈腿分手堂会”蔚为时尚,是娱乐也是摆谱儿。
2.洋风吹开国人眼
中国在经历战争之后,被迫打开国门,西方的文化也随之传入中国。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文化逐渐被人们认同和接受,传统文化娱乐生活方式抑或逐渐衰微、消亡。
从西方传入的电影便是典型的大众文化娱乐方式。电影不仅增加了城市文化娱乐方式,还对人们起到了“睁眼看世界”之效,让他们看到了从未见过的外部世界,了解到了西俗文明,输入了西方的新思想,从而促进了人们心理态度、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自由开放的城市社会心理和社会风气因此逐渐形成。同时,话剧也成为了崭新的大众娱乐方式。话剧传入中国后,成为了一种新式的公众娱乐方式,不仅为城市民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增添了一道光彩,也为中国戏剧注入了新鲜血液,使之逐渐走向现代化,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社会的变迁。
3.方圆九州几重天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扭秧歌成了经常性的活动。每天晚饭后,数以百计的老年人、青年男女聚集在路边,锣鼓叮咚,彩扇抖动,翩翩起舞,既陶冶情趣,又强健身体。进入新时代,秧歌已经改进步式,花样翻新,而且形成不少相对固定的民间表演场所。上世纪80年代,政府还组织秧歌比赛。各单位、各乡镇的秧歌队聚集长春,在锣鼓、唢呐的伴奏下,使出浑身解数,还伴有“旱船”“骑驴”“高跷”“耍狮子”等形式。秧歌队一到,长春主要街路顿时被围得水泄不通,观众可达上万人。
4.建国初的娱乐新风
新中国时期,依然是戏曲为主要娱乐形式,同时有革命歌曲、文艺演出,有线广播、电影逐渐普及到街坊村头。在作品内容方面,禁止古装戏和古代题材的作品,要求文艺作品必须反映现代生活,必须反映工农兵。造成“高、大、全”式的理想化、完美化英雄充斥舞台。而且在数量方面非常少,10年,总共才拍摄了20几部故事片。那时最流行的就是人们常说的样板戏,可以说家喻户晓,人人都会来上一段。但是那时因为思想控制比较严,造成文化娱乐形式特别少,内容单调,数量匮乏。斯琴高丽人们的集体活动是那么高度统一。学、背语录、跳忠字舞、看样板戏——是人们最普遍的娱乐方式。从六十年
代开始,露天电影逐渐走进了城市与乡村。 农村那时候放电影,都是露天电影。那时候没有车,放映员用马驼着放映机器,在村中一片空地,立两个木杆子,再把幕布挂在木杆子上,就可以放电影了。放映的内容也比较单调,除了八个样板戏就是“三大战”(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在六七十年代,尤其是“”时期,跳“忠字舞”和唱“样板戏”是全民参与的政治活动,也是众娱乐活动的主要内容。无论你会不会跳,会不会唱,都得学着跳,学着唱。露天电影院提供的娱乐,并不是电影带来的单一快乐,它同时也是农村家长里短的各种信息的交汇地,是八卦消息的隐秘传播场所,当然,对于孩子而言,电影并不重要,最重要的娱乐是在人中穿梭追逐、和同伴们爬草垛嬉戏、包括躲在银幕的反面发呆……没有什么比露天电影院更是老少咸宜的娱乐场所了,可惜它在今天已经被装修豪华、票价高昂的城市电影院代替,娱乐方式的多元也让它在农村没有了当年的魅力。
5.重新燃起的激情
从1978年到2008年,我们已经走过三十年。三十年不是沧海桑田,却也是斗转星移,昔日的可爱少年已成了今天翘首回盼的沧桑智者。回忆当年恰青春年少,轻舞飞扬,一路高歌向前,有多少快乐洒在成长的道路上。但无论梦想是怎样催促着前进的脚步,我们却依然用娱乐的方式来装点蓬勃的青春。
可以说当时的邮政事业真是相当的发达,那时的邮递员天天都是天南地北的满世界跑,完全没有歇息的时候,不像现在动动手指发个E-mail就搞定了,说来也奇怪,那时的人们就是爱写信,简直已经到了明明是同桌却也要写上几封信才过瘾的疯狂地步。就是人们对于写信的热衷也大大刺激了他们的娱乐热情,在那时很多报刊热衷于搞有奖问答或评选一类的活动,人们更是乐在其中,他们会认认真真的把那一页问答用小剪刀严丝合缝的减下来,整整齐齐的填上答案,再把它们放到信封中,贴上8分钱的邮票,还要双手端正的把其投进邮筒当中,伴随着这一系列整齐划一的行动中的心情当然是激动万分啊,要是真有哪个人中奖了,真是比现在中五百万还要激动人心啊,要是再能在电视上露一小面,可谓祖上积德,要大摆筵席,全街坊邻里来祝贺了!
生产队时期,人们听着钟声起床下地劳动,看着暮回家睡觉休息,几千年松散型的农耕方式变成了密集管理型的集体劳动方式。8小时的工作制将劳动人民聚集到了田间地头,重新掌握土地的喜悦心情以及集体劳动带来的新鲜感,让生产队初期的田间地头成为欢天喜地的娱乐场所,人们通过劳动竞赛、田间对歌、劳动号子、田间演出等各种方式,挥发着剩余激情,由此诞生了一批和劳动、集体密切相关的文艺作品,比如流传到现在的一首儿歌,“生产队里养了一小鸭子,我天天早晨赶着它们到池塘里……” 1970年代末期,生产
队式的集体经营让位于家庭联产承包的个体经营,田间的欢歌笑语逐渐消失。1990年代之后,农耕的机械化操作,让田间地头充满了机器焦急的声音,忙于奔小康的人民,再也没有了在田间地头娱乐的时间和心情。雨天的心情
1980年代:思想解放时代
八十年代,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也是中国人开始向集体娱乐告别的时代。八十年代,电视机开始走进百姓家。中央电视台适时而生的春节联欢晚会火遍了大江南北,成了老百姓春节的娱乐新民俗。那时,通辽普通人家拥有一台电视机可是个轰动的事情。如果有谁家买了一台电视机,一到时间,左邻右舍都会聚集过来,和当年看露天电影的情形差不多每年的春节晚会。那个时代的人都还记得,1983年,第一届现场直播的春节晚会一炮打响,收到观众来信16万封。当年给观众留下印象最深的节目当属王景愚绕着桌子“吃鸡”,而李谷一一口气唱了《乡恋》等七首歌曲。由于那时电视节目偏少,电视剧几乎播一部火一部。说起电视连续剧来,李成至今还如数家珍:“《排球女将》、《霍元甲》、《加里森敢死队》、《上海滩》、《济公》、《射雕英雄传》、《凯旋在子夜》、《渴望》、《西游记》、《红楼梦》……”
1980年代末——1990年代末:疯狂追星时代
“追星族”这一种族在这一时期也被彻彻底底的发扬光大了。无论男女老少总有个梦中人,要么是四大天王、要么是小虎队、要么是周慧敏、要么是范晓萱……有钱人就追着明星们满世界的跑演唱会,学生一族便拿着零用钱买自己崇拜的偶像的海报、明星片或是贴画,还要时刻提防着家长的脸,成绩稍有下降就要乖乖的把那一幅幅钟爱的海报从墙壁上撕下来。想必那时最讨厌明星的便是各位含辛茹苦的家长了吧,看着自己的孩子疯狂的追求着这些虚无缥缈的明星,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啊!尤其是1990年代末期,HOT的超级火爆,真是要把录音机都放爆了,本是给英语老师上课作为听力训练的录音机在午休时间却成为了HOT的专场,虽然听不懂他嘀嘀咕咕的唱着什么,但是他们的受欢迎程度至今来说都是空前绝后的。令很多家长、老师庆幸的是最后他们终于解散了,耳根子终于清净了。
1990年代末:网络秀时代
从1990年代末开始,“楼上楼下,电视电话”的时代已经成为前尘往事了,手机和网络成为了新时代的“生活必需品”。
张云雷南京坠楼手机作为科技时代的福利,不仅极大程度的便利了现代人的生活,而且也给了更多人一种娱乐的选择。手机可以上网、聊天、短信、充当电视和GPS……手机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人们对手机的依赖也越来越强。
另一个科技时代的福利是电脑。电脑带给人的影响是难以想象的,有一个词叫做“网络症候”,精妙无比的形容了网络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Internet真是一张天罗地网,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作?没问题。购物?没问题。娱乐?那就更没问题了。
2000年:全民狂欢时代
录像厅可能是最不起眼但却最普及的娱乐场所,在第六代导演贾樟柯的电影中,经常可以看到街边录像厅的镜头,大音箱传出香港武打和战片的声音,杂乱浮躁中,藏着深沉而寂静的诗意,今天的许多导演、影评人和文艺青年们,当初就是在这烟雾缭绕、充满各种奇怪味道的录像厅,完成了最初的文艺启蒙。 录像厅往往狭窄、封闭,但在录像厅里每天上映的故事,却多充满侠义,打抱不平和爱恨分明,让录像厅无形当中成为理想主义的一个符号。如果通过录像厅的角度去分析一代年轻人的性格,会发现很多微妙的联系。比如1970年代人的少年时代,正是录像厅风靡的时候,这一代人敏感、忧郁、不擅表达,但内
心却大多浪漫、充满幻想,这种性格的形成,是不是和录像厅的独特环境有关?
街头卡拉OK消失了,那些曾经在电影院门口、广场上、马路边搭起一台电视、架起两个音箱就可以开唱的街头卡拉OK,如今衍变成了大城市里的“钱柜”、“麦乐迪”,一元钱唱一首歌也变成了一两百元一小时的高档消费。但无论怎样?卡拉OK把娱乐门槛降低的功劳不可埋没,卡拉OK厅是打开中国人释放情感的一个渠道,在卡拉OK厅,人人都可以当歌星,无数可以和着伴奏将歌曲唱到以假乱真的人们,获得了其他娱乐方式所不能代替的愉悦。
有人的地方就有酒吧。在西藏和新疆这样以传统风俗为主的地方,到了夜间也会到和北京三里屯一样热闹的酒吧了,酒吧成为现代人打发夜间时光的重要场所。由于消费偏高,加上夜生活的丰富,中国虽有随处可见的酒吧,但真正的酒吧文化尚未成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