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卷 第4期2006年10月
地震研究
J OURNAL OF SE I S MOLOG I C AL RESEARC H
V o l 29,N o 4
O ct ,2006
大姚6级间歇双震中余震与前震的地震波识别*
李永莉 田秀美 杨晶琼 和宏伟
(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224)
摘要:分析了2003年大姚6级间歇双震序列中,第一主震余震与第二主震前震的地震波动力学、波形特征。提出了当第一主震序列中 大头波和 小头波两类波形的P波初动一致时,分类、分时段动态追踪P波和S 波的振幅比值呈线性的一组,就可识别第二主震的前震,追踪前震波形变化。将其与岩样加压声发射试验结果中类似的前震波形特征做了相互印证,同时分析了初动方向相反的震例:1976年盐源!宁蒗6级
间歇双震序列,指出可以初动方向相同、P波与S波振幅比值呈线性的情况为两个双震第二主震前震的判定特征。
关键词:间歇双震;大姚;地震波;P波初动;前震
中图分类号:P315 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66-(2006)04-0433-07
0 引言
2003年7月21日云南大姚(25∀57#N,101∀14#E)发生6 2级地震。88天后,即10月16日大姚(25∀55#N,101∀18#E)再次发生6 1级地震。这两次地震震中仅相距8km,震源几乎是重合的,为云南地区双震序列中的 间歇双震(国家地震局预测预防司,1997)。
在双震序列中,第一主震的余震与第二主震的前震相互交叉,为判定第二主震的前震信息带来了困难。 间歇双震为双震型地震序列中,第一主震与第二主震时间间隔相对较长的双震序列,第一主震序列的地震活动比较丰富、持续时间较长,为研究第二主震的前震活动,提供了一定的样本与时间。爱我的话要回答我的爱丫爱丫没时差
笔者通过研究大姚间歇双震序列的地震波波形和动力学特征,分析了第一主震余震和第二主震前震在波形、P波初动、振幅比值等方面的差异,以寻求间歇双震中第二主震的前震特征;同时结合砂岩和花岗岩拼接的岩样加压破裂声发射试验中记录到波形结果,对大姚第二主震前震的地震波波形特征进
行了探讨;还对云南地区1965年以来的6级间歇双震中第二主震的前震信息进行了类比分析。1 6级间歇双震的定义与资料的选取
1 1 云南地区1965年以来的6级间歇双震
对于双震型地震序列,在时间和地点上无严格的定量规定。笔者总结了国内专家的研究成果和以往对云南地区历史震例的判定(吴开统等,1999;梅世蓉等,1993;周惠兰等,1982;蔡静观等, 1995),将6级间歇双震定义为:两次主震的震级差小于等于0 5,主震震中距离在50km内,两次主震时间间隔为30天到6个月的6级间歇地震。根据此规定,1965~2003年云南地区共有3组间歇双震,即1971年4月28日、9月14日的普洱6 7、6 2级地震∃,两者时间间隔为136天,震中相距约50k m;1976年11月6日、12月13日的盐源!宁蒗6 7、6 4级地震%,两者时间间隔为38天,震中相距8km;2003年7月21日、10月16日大姚6 2、6 1级地震。
由于1971年4月28日、9月14日的普洱6 7级、6 2级间歇双震无地震波记录资料,故对该间歇双震不做讨论。疫情补助金怎么申请
1 2 资料选取
大姚地震台使用的是DD-2型地震仪。大姚6 2级地震处于该台站的西北,震中距为23km;
*收稿日期:2005-12-31.
基金项目:云南省 十五重大项目 云西部地震监测防御中心建设与国家 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课题(2004BA601B01-04-
02)共同资助.
∃云南省地震局.云南省地震目录(1965-1975).1981.
%云南省地震局.云南省地震目录(1966-1980).1981.
大姚6 1级地震位于该台站的东北,震中距为20k m 。大姚台位于大姚间歇双震的震源区。考虑到地震波的初动和振幅与台站、震中位置有关,笔者选取大姚台记录到的第一主震序列中初动清晰、振幅完整、震中已定位的地震,来研究第一主震的余震与第二主震前震的地震波差异。
2 6级间歇双震的地震波
2 1 大姚6 2级地震序列的P 波、S 波波形
从大姚地震台记录图上可见,大姚6 2级地震序列一直出现初动一致、P 波与S 波振幅不同的两类波形。
图1为7月22日大姚6 2级主震序列中两次余震垂直分量记录波形,是余震序列中典型的波形记录。一次为00时14分12秒发生在大姚台西北25km 的2 7级地震,另一次为00时20分27秒发生于大姚台西北30km 的一次2 5级地震,其震中均位于大姚台的同一方向。两次地震的地震波初动方向均向下,但波形有明显的差异,前者为P 波振幅大于S 波振幅的 大头波 ,后者为P 波振幅小于S 波振幅的 小头波 (蔡静观,1995)离婚手续怎么办理流程
。
2.2 大姚6 2级地震序列分时段P 波、S 波振幅比
以 & 表示初动方向向下的 大头波 , ∋ 表示初动方向向下的 小头波 ,以 表示大姚台站的位置, * 表示大姚6 2级地震震中, + 表示大姚6 1级地震震中,给出P 波初动和P 、S 波振幅比特征(图2),分时间段对 大头波 与 小头波 分别分析。
(1)7月21~31日
从图2a 、2b 可看出,7月21~26日,
王亭文真的去世了吗大头
qq申诉网站波 和 小头波 的初动方向均向下,但它们的P 波、S 波振幅比有明显的差异: 大头波 一组振幅比为过原点、比值相对稳定的直线,体现出前震的特性(蔡静观,1994;李永莉,2002);震中
分布集中于第一主震附近,以北西向为主。而 小头波 一组振幅比值比较分散,表现出余震的特征。
从图2c 、2d 可看出,7月27~31日 大头波 一组有8个地震,其振幅比基本上为过原点的直线,线型比前
一时段好,地震震中主要分布于第一主震与第二主震之间。而 小头波 一组振幅比值分布仍较散,无线性特征。
(2)8月1~31日图2e 、2f 为8月1~9日地震, 大头波 一组有5个地震,比值基本为过原点稳定的直线,震中除集中于第一主震与第二主震之间,还向第二主震的东边扩散。 小头波 一组振幅比值分布仍较散。
图2g 、2h 中,8月10~31日 大头波 一组有7个地震,其振幅比基本上为过原点的直线,震中分布于第一主震与第二主震之间,主要集中于第一主震附近,优势方向为北东向。 小头波 一组振幅比值分布仍较散。
(3)9月1~27日
图3a 、3b 所示为9月1~9日地震,其中9日当天仅有3次 大头波 ,其振幅比值稳定,为过原点、线性较好的直线,地震震中全部分布于第二主震东边,为北东向。 小头波 一组振幅比值分布仍较散。
图3c 中,9月10~14日 大头波 的一组有6个地震,其振幅比为过原点的基本直线,地震震中主要集中分布于第二主震附近,优势方向仍为北东向。该时段无P 波振幅小于S 波振幅的 小头波 。图3d 、3e 为9月15~27日的地震,振幅比为 大头波 的一组,仅有3个9月15日的3 0级、9月20日的2 6级与9月27日
的2 4级地震。该组地震振幅比为过原点且线性很好的直线。之后至第二主震发生前无 大头波 出现,3个地震震中均分布于第二主震附近,优势方向仍为北东向,表现为第二主震前震的临震特性。而 小头波 的一组振幅比值分布仍较散,无线性特性。
因此,从大姚6 2级震后至9月27日止,该地
震序列的P 、S 波振幅比出现两类波形,其中P 波振幅大于S 波的 大头波 始终为振幅比基本稳定的线性(过原点的直线),从 大头波 震中分布与
主震的相对位置看:7月31日前地震主要集中于第一主震附近,优势分布方向以北西向为主;
434
地 震 研 究 29卷
(a)7月21~26日大姚6 2级地震序列中 大头波的初动、振幅比(a-1)以及震中与台站分布(a-2);(b)7月21 ~26日大姚6 2级地震序列中 小头波的初动、振幅比;(c)7月27~31日大姚6 2级地震序列中 大头波的初动、振幅比(c-1)以及震中与台站分布(c-2);(d)7月27~31日大姚6 2级地震序列中 小头波的初动、振幅比;(e) 8月1~9日大姚6 2级地震序列中 大头波的初动、振幅比(e-1)以及震中与台站分布(e-2);(f)8月1~9日大姚6 2级地震序列中 小头波的初动、振幅比;(g)8月10~31日大姚6 2级地震序列中 大头波的初动、
振幅比(g-1)以及震中与台站分布(g-2);(h)8月10~31日大姚6 2级地震序列中 小头波的初动、振幅比
8月地震震中分布于第一主震与第二主震之间,分布方向转为北东向;9月9日出现 大头波集中的时段后, 大头波的振幅比基本线性更趋于良好,地震震中分布于第一主震与第二主震之间,主要集中于第二主震附近,优势分布方向为北东向;而P波振幅小于S波的 小头波的振幅比分布分散零乱,无线性特征。表明 大头波地震为第二主震的前震, 小头波地震为第一主震的余震。2 3 1976年盐源!宁蒗6 7级地震的P波初动
用宁蒗地震台垂直分量记录到的初动清晰、振幅完整、震中已定位的地震波形,分析1976年11月6日盐源!宁蒗6 7级地震序列中的P波初动与P、S波振幅比。追踪地震序列演变,分别得出宁蒗6 7级、图4中 +与 -分别表示初动方向向上和向下。6 4级地震初动与P、S波振幅比关系图(图4)。
435
第4期 李永莉等:大姚6级间歇双震中余震与前震的地震波识别
由图4a、4b可见地震初动方向出现向上与向下两组,初动向下一组的P波与S波振幅比比值散乱,而初动向上一组的振幅比均为过原点的直线,为第二主震的前震。图4c为1976年盐源!宁蒗6 4级地震序列的初动、振幅比分布图,由图可见,第二主震发生后,初动向下的一组与初动向上的一组地震振幅比均明显离散。
综上所述,大姚6 2级地震序列与盐源!宁蒗6 7级地震振幅比值均出现两类,但其初动方向、振幅比值的变化各有差异:大姚6 2级地震的初动方向均向下,振幅比值基本线性的一类 大头波
为前震,在第二主震前一个多月线性良好,震中空间分布随时间从集中于第一主震附近向集中于第二主震附近转移,优势方向从北西转为北东向;另一类 小头波振幅比值分布始终分散紊乱,无线性特征。盐源!宁蒗6 7级地震的初动方向分向上和向下两组,初动向上、振幅比值线性较好的一组为前震。第二主震发生后,初动向上的一组地震振幅比明显离散。
3 讨论与结论
(1)追踪大姚序列中的 大头波地震波形,发现6 1级地震前的一个月左右(9月15日至27日),为第二主震最后一次出现 大头波波形,这三个 大头波(9月15日3 0级、9月20日2 6级与9月27日2 4级地震)振幅比的线性较好,震中集中分布于第二主震附近,方向为北东向。从大姚地震台的记录图上发现这三个地震含有长周期的低频波(如图5a),其中9月20日2 6级
436地 震 研 究 29卷
地震的波形中低频波很明显。从9月27日后至大姚6 1级地震前, 大头波 地震再未出现,该时
段仅有6个地震,波形均为 小头波 ,前震临震时表现为平静。而第一主震后早期的 大头波 地震波形中无低频波,如图1中所示7月22日00时14分12秒的2 7级地震波形。李正光等(2005)对以砂岩和花岗拼接的岩样进行双轴加压单面直剪实验,研究岩样在加压破裂过程中声发射的变化特征,发现:随着载荷的增大,应力达破裂应力的75%以上时,记录到的波形有明显变化。图6b 中给出了砂岩主破裂前第805号声发射记录,位于砂岩的第3、4号测点出现了明显的低频波,与此作比较给出了369号记录(图6a),当时应力在破裂应力的40%以下,记录中砂岩的1~4号测点波形均不包含低频波成份,而第806号记录为临
破裂前的平静,波形中也无低频波。
试验结果与大姚6 1级地震一个月前的地震波波形特征很相似:当应力在破裂应力的40%
以下
(主震早期孕震)时,微破裂的地震波形中无低频波出现;应力达破裂应力的75%(主震前一个月)接近主破裂时,地震波形中包含了低频波的成分。而试验观测到的波形为大破裂前的前兆现象,印证了9月15日至9月27日的3个 大头波 地震为第二主震的临震前震,表明大姚第一主震序列中的 大头波 为第二主震的前震。
虽然岩样加载声发射实验的结果与大姚地震序列的波形记录相吻合,但因震例尚少,对前震波形分析还需做进一步的论证与补充。
(2)据云南省地震局野外考察结果∃,大姚双
437
第4期 李永莉等:大姚6级间歇双震中余震与前震的地震波识别
∃
怎么弄空间云南省地震局.大姚6 2级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报告.2003.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