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删除微博张子萱个人资料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10.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教案
科目:道德与法治
教学对象: 五年级学生
课时:3课时
提供者: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这一课主要分自强不息的人格素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三个方面来诠释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即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知识与技能:了解自强不息的人格素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中华传统美德。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故事、小组讨论、读格言等活动,进一步深化理解中华传统美德。
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社会思想观念日益活跃。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和道德行为,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课前调查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准备,查阅相关资料。
课中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分享、问题探究等活动 ——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认知的多样性。 
课后延伸活动 ——小组活动,拓展认识。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明志
1.师: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代代传承的美德,深深熔铸在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之中。不懈追求人格修养的提高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突出特点,如注重明志、崇尚气节、讲究诚信等。
明志的含义:
明志就是确立志向。在向理想彼岸的远航中,只有不畏艰险,不断进取的人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而明志是为激流勇进的人生注
入的第一推动力。
2.讲故事
推荐《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故事
宗悫是南北朝时著名将领,他少年时就有着远大的志向。一次,他的叔叔问他长大后做什么,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宗悫的回答表现出一种豪迈气概,令他的叔叔惊叹不已 。
3.谈志向
“有志者事竟成。”明朝思想家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说一说你自己的志向或理想,你是否在坚定不移地朝着它前进?
学生听故事
生说一说你自己的志向或理想。
谈谈自己有没有一直坚持向着目标努力。
从故事和格言中体会“明志”的重要性,再结合自身实际,说说自己的理想,反问自己有没有朝着志向去努力奋斗。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的良好习惯。
二、气节
1.师:同学们,我们不光要注重明志,还要崇尚气节。
2.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气节。
3.师总结,气节指志气和节操,往往表现为坚持正义,在民族危急关头或强大压力面前不屈服的精神。气节是以廉耻之心为基础的,没有廉耻,就不能坚持道德原则。
4.小故事《苏武牧羊》
苏武牧羊保护鸟类的话
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当他即将完成任务时,发生了变故,匈奴首领逼迫他投降。苏武对下属说:“我是汉朝使者,如果丧失气节、违背使命,还有什么脸面回国呢?”后来,匈奴将苏武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北海边
去放羊。没有粮食的时候,他就吃草根等充饥,但他一直没有屈服。等到匈奴准许苏武回国时,他已经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磨难,胡须、头发都交白了。
师:如此恶劣的环境,苏武矢志不渝的原因是什么?又是什么在支撑着他?
4.名言:
是呀!苏武的气节令人钦佩,我国自古看中一个人的气节和操守。
给大家带来两句名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藤文公下》旱冰鞋那个牌子好
时穷节乃见,——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
这是古人对气节的理解,谈谈你们対气节的领悟。
生谈谈自己対气节的了解。
为什么苏武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依然不屈服。
生谈谈自己対气节的理解和感悟。
质疑,反问的环节帮助学生体会,正是苏武坚守气节,才让他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依然不屈服。加强学生対气节的理解和感悟。
三、讲诚信
1.师:谈到人格修养,诚信品质必不可少。诚信诚信既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生存之基。“失信不立”是亘古不变的人生哲理。
赌王原配的悲剧是谁导致的
2.小故事
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诚信的小故事。
《范式赴约》
东汉时,范式与张劭同在京城洛阳读书,结下深厚的友谊。学业结束了,二人分别时,范式对张劭说:“两年后我去看望你的父母和孩子。”然后他们约定好了日期。约定的日期快到了,张劭请母亲准备接待范式。母亲说:“这是两年前的约定了,况且我们两家相隔千里,你怎么可以当真呢?”张劭说:“范式是个守信用的人,他一定不会失约的。”到了约定的那一天,范式果然赶到了。
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
3.自省
的确,人的言论应该以诚信为本,符合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的要求。名实一致,是说言论要与事实相符;言行一致,是说言论要与行动相符;表里一致,是说嘴里说的要与心里想的相符,不能口是心非。
回顾近期的生活,想一想,在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这三方面,你在哪方面
做到了,哪方面没做到。如果没做到,分
析一下原因。
4.名言链接
同学们自省得很深刻,两个关于诚信的名言送给你们。
轻诺必寡信。    ——《老子》第六十三章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老子.为政》
生听故事
生谈听后感
填写课前发的自测表
        做到  未做到  原因
名实一致
言行一致
表里一致
从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这三方面,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省,分析未做到的原因,进而体会诚信的重要性。
四、求新
1.诚信必不可少,而创新也是人格修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求新就要与时俱进。没有求新,个人就不能发展,社会就不会进步。求新精神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品质。
创新精神自古流传,它的意义深远,甚至能够改变一个国家。不信请看。张子健主演的电视剧
2.补充故事《胡服骑射》
战国时期,赵国和北方的少数民族之间战事频繁。由于传统的战车、战袍很笨重,赵国常常打败仗。赵武灵王从少数民族军队穿着简便合体的衣服骑马作战中受到启发,下令军人改穿像少数民族那样的服装,并学习骑马射箭。一些守旧人士以“古道”“古法”的名义反对,赵武灵王说:“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他坚决贯彻新法,终于使赵国强大起来。
3.那创新精神于现代社会而言,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4.是呀!正如古人所言: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
听故事
思考:“创新”对于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
以故事引出“创新”的重要性,再回到当今社会,探讨“创新”对于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
五、学习和实践
1.师:人格修养的培养至关重要,而人格修养离不开学习和实践。好学善学、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是古人崇尚的精神境界。
2.对照格言,谈启示
对照格言,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说说自己获得的启示。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修身》
小组讨论:
(1)小组内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2)说说自己获得的启示。
对照格言,再通过小组讨论,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说说自己获得的启示。指引学生好学善学、学以致用、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