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人类文明进展史之中,从蛮荒时代、奴隶社会、农业封建社会乃至资本主义社会,我们一直可以见到人类对于其它同类所施予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酷刑。关于中国古代的酷刑,或载于史书子集,或见于小说戏曲,笔者仅在文中将其中重要的几项,约略介绍出来。当然,历代酷刑所存在的名目,并不限于此。
1.1凌迟、车裂、斩首、腰斩1.1.1凌迟。中国古代各种残酷的刑罚中,最惨无人道的莫过于凌迟。凌迟,原做“陵迟”,本意指山坡缓延的斜坡。后世将凌迟作为刑罚的名称,仅取其缓慢之意,即以很慢的速度把人处死。要体现这种慢的意图,就是一刀一刀地割人身上的肉,直到差不多把肉割尽,才剖腹断首使犯人毙命。因此,凌迟也叫做“脔割”、“剐”。
1.1.2车裂,就是把人的头和四肢分别绑在五辆车上,套上马匹,分别向不同方向拉,这样把人的身体硬撕裂为五块,所以名为车裂。有时,执行这种刑罚时不用车,而直接用五条牛或马来拉,所以车裂又俗称“五牛分尸”或“五马分尸”。我国最早在周代就开始实行车裂之刑。直至唐代弃隋苛政,以后各代正式规定的死刑,虽然仍有凌迟、剥皮等,但车裂基本上已经见不到了。
1.1.3斩首,是古代执行死刑的手段之一。古代被判为斩首的犯人,除了重要罪犯或在非常时期应立即处决者外,一般须经有
司备案审理并报请朝廷批准。判决斩罪的犯人都要在狱中关押,到一定的时候才能处决,执行死刑的时
间,从古至清都在秋后。斩首的地点和执刑他死刑一样,多在市朝。
1.1.4腰斩。小说戏曲描写的包公故事中,包公用来把犯人处死的虎头铜铡,施行时犯人被平放在张开的铡口下面,从腰间铡为两段。这种铡人的做法其实自古就有,也就是古代死刑处死的方式之一——腰斩。
1.2剥皮、炮烙、烹煮、剖腹、抽肠
1.2.1剥皮,这种刑罚并不在官方规定的死刑处刑方式之列,但在历史上却曾被多次使用过,并见诸史籍记载,其残酷程度并不亚于凌迟。六朝之后,便进而演变到剥人全身的皮了。尤以明代剥皮之刑用得最多、最狠。从明初的朱元璋到明末的张献忠,不少人都用过剥皮之刑。
1.2.2炮烙。商纣末年,纣王的宠妃妲己心性狠毒,纣王为了讨他欢心,就让人用铜制成方格,下面煨上炭火,把铜格子烧得通红,让囚犯赤着双脚在上面行走,囚犯痛的惨叫不已,有的人就从格子上掉下来落入火中被烧死。妲己看到这种场景果然咧嘴大笑。这就是炮烙之刑的由来。
1.2.3烹煮。周的西伯被困于里的时候,纣王把西伯的儿子伯邑考放在大锅里“烹为羹”赐给西伯,西伯不知是自己儿子的肉就把他给吃了。这是古代烹人最早的事例。烹人的大锅古时又叫鼎或镬,都是用铜或铁作成
的。烹煮多是用水煮。但是历史上也有用油炸人的酷刑。明代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曾将兵部尚书铁铉割鼻后处死,如此仍不解恨,又命把铁铉的尸体放入锅中以油煮之,以解心头之恨。
1.2.4剖腹。商代末年纣王无道,臣子比干直言进谏,触怒了纣王。他对比干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窍,你的心是不是这样?”于是就命武士抓住比干,剖开肚子取出心脏,查看是否有窍。纣王还将孕妇活活剖开肚子,取出胎而观看是男是女,这些行为实令人发指。这就是剖腹的由来。不过这并不是历代正式明文的刑罚。多见于荒主暴君的行径之中。
1.2.5抽肠。抽肠作为对人处的酷刑,典型的实例在明代。明初朱元璋曾对死刑犯人实行抽肠刑罚。具体的做法是,把一条横木杆的中间绑一条绳子,高挂在木架上,木杆的一端有铁钩,另一端缒着石块,像是一个巨大的秤。行刑时,将一端的铁钩放下来,勾入犯人的肛门,把大肠头勾出来,挂在铁钩上,然后将另外一端的石块往下拉,这样铁钩的一端升起。犯人的肠子就被勾出来,高高悬挂成一直线。犯人惨叫几声,不一会儿就气绝身亡。
1.3射杀、沉河、绞缢、鸩毒1.3.1射杀。弓箭是古代战争中常见的武器,如果在非战争中用箭射的方式把人射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残忍的酷刑。
1.3.2沉河。把沉河作为刑罚的手段,春秋时期就已采用。其中以战国魏文侯时,“西门豹巧
1.第一类
羑【】【】摘要关键词中国古代的酷刑不仅名目繁多、花样翻新,而且在残酷程度上令人毛骨悚然,触目惊心。笔者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的酷刑作了细致的分类,并作了详细的探讨。
中国古代;酷刑
南方论刊·2008年第3期
学术之窗
相爱恨晚 夜蔓论中国古代酷刑的种类
高长富
(吉首大学法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63学会欣赏 作文
送河伯妇”的故事,最为有名。沉河不论作为官刑或私刑,都曾被广泛地使用过。
歇后语谐音1.3.3绞缢。绞刑对于今天的人们,是比较熟悉的。在世界近代史上,不少革命份子被推上绞架英勇就义。不过,绞刑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先秦、秦汉时代之前,绞杀通常仅作为自杀的方式,
或是一种杀人的手段,并没有列入正式的刑罚。将绞刑列入法典的,始于北魏。直至隋代“开皇律”定死刑为斩与绞二等,此后各代相沿,绞刑遂成为正式的官刑。
1.3.4鸩毒。鸩是一种鸟,比鹰巨大。中国人在很古的时后就认识到这种鸟具有剧毒。据说这种鸟专吃毒蛇,蛇的毒性渗透到鸟体的各个器官,不仅肌肉、内脏有毒,连喙和羽毛都有毒。如果把鸩鸟的羽毛在酒中泡一下,这酒便成为毒酒,就是人们常说的鸩酒。
2.1黥面、割鼻、截舌、挖眼、断手、刖足
2.1.1黥面。黥面就是墨刑,施行的方法在人的脸上或其它身体部位刺字,然后涂上墨或其它的颜料,使所刺的字成为永久性记号。和劓、宫、刖、杀相比,黥刑显然是较轻微的,不过这种刑罚也要伤及皮肉甚至筋骨,不仅给人带来肉体上的痛苦,同时使人蒙受巨大的精神痛苦。
2.1.2割鼻。“劓”字由鼻和刀所组成,涵义很明显,就是以刀割鼻。上古时,劓刑常和黥刑并用。劓刑,和黥面、割耳、宫刑、刖足一样,都足以使人身体致残,虽然轻于死刑,但都能给人造成很大的痛苦。鼻子长在脸部的正中央,位置显著,因此割掉鼻子后脸上就留下一个突出的标志,和受过黥刑的人脸上的黥痕一样,都无法掩盖。
2.1.3截舌。汉初时,曾把截舌当作是一种附加的手段,当时对于谋反、叛逆大罪应当夷三族的
重大案犯,要用具五刑处死。其中,同时犯有诽谤、辱骂的犯人,要在黥面、割鼻、斩脚指之外,还必须先截断舌头。有的在截舌同时还要打掉他的牙齿。
2.1.4挖眼。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构造十分精密,它有复杂的神经和大脑相连,活活地挖出眼珠对人当时所造成的疼痛和严重后果,都是无法忍受的。这种手段的残忍程度,要超过割鼻、截舌、断手、刖足等酷刑。
2.1.5断手。唐初武则天擅宠时,曾把高宗李治的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囚禁在别苑里。高宗不忘旧情,时常去看望她们,武则天知道了,就指使亲信把王、萧二女各杖一百,截去双手,再把她们装在酒瓮中。但这并不是官方正式的刑罚。
2.1.6刖足。“刖”字音“越”,古时思相同,“膑”本意是指人膝盖处那块活动的骨头,也就是引申为用刀把膑骨剔去的刑罚。因此,刖刑的涵义,大体上就是施加于人的腿或脚,使人不能行走的酷刑。
汉代以后施行刖足之刑,具体方法为“断脚筋”。明代凌迟处死犯人时,施刑前有先砍断手足再零刀割死的。当然,这已经变成凌迟的程序之一。
李小璐 隆胸2.2宫刑、幽闭
2.2.1宫刑。宫刑,是古代割除男子生殖器官的酷刑。生殖器官对人来说,有时和头颅同等重要,
它象征着繁衍后代及维系体的生存。因此,宫刑对人是非常严厉的惩罚。在远古时代的五刑中,宫刑重于墨、劓、刖,仅次于死刑。
之字组词
2.2.2幽闭。在古代摧残人的生殖机能,男的用宫刑,女的则使用幽闭。幽闭一辞,本意即是把女子长期幽禁于密室里,使她不再有接触男子的机会,实际上已扼杀了女子本身客观存在的性机能。开始之时,幽闭和宫刑一样,使用的范围都是用来惩治淫罪的。
3.1枷项、笞杖、廷杖、鞭扑3.1.1枷项。枷是古代套在犯人脖子上的刑具。将犯人枷项后绑在衙门前或闹市中示众,又是一种残酷的刑罚。古代枷项主要是用来惩罚男性犯人,女性则用械。枷早在商周之际就开始使用了,只是其式样和重量已难详考。时至北魏,朝廷正式颁布枷项为官方刑具之一,所以,有人认为枷项始自北魏。
3.1.2笞杖。笞杖是古代用的最广泛的刑罚,笞的本意,是用竹条或木条对人进行抽打,杖的本意是拐杖。笞杖据说是沿袭了
古代父亲则打儿子的那种教诲训诫的涵义,所以笞杖又称教刑。
摄影师回应于正3.1.3廷杖。廷杖是笞杖之刑的特殊情形,是指皇帝在朝堂或宫门对大臣施以的杖责。廷杖不载于历代的法典,但它确实是历代朝廷正式使用的刑罚之一。尤其在明朝,廷杖竟成为惯例,其次数之多,手段之狠,为历史上所罕见。被廷杖的朝臣的受刑惨状,也实在触目惊心。
3.1.4鞭扑。鞭扑也是从古至今通用的刑罚。其伤害人身体的程度虽轻于笞杖,但鞭扑时将人打的皮开肉绽鲜血淋漓的情形,仍在所难免。且也有不少人士因为鞭扑致死的。因此,它应该也算是酷刑之一。不过由于它和笞杖内容多有相同之处,在此不再赘言。
3.2拷讯
古代各类官府在审理案件时,用酷刑逼犯人招供,称为拷讯。历代见诸刑法法典的,多是判决性的刑罚,或处死(如绞刑、斩首),或致残(如宫刑、刖足),或责罚(如笞杖、鞭扑、廷杖),这些都是一次施行完毕的。虽然岁月更异,然而刑讯逼供的方法一直沿袭不变,两千多年来,不知逼死了多少冤魂。
回到原点,在浏览穿梭过上述林林总总的中国古代酷刑之后,笔者以为,人类文明进展到二十一世纪的现代,是经历过一长串的奋斗挣扎过程的,经历了那由数不清的血肉所堆积砌成的道路。现在,尽管中国古代那些残忍、不人道的刑罚已经从刑事诉讼法上消失不见了,但我们仍需要警惕,因为在当今世界上仍有许多的地区,依然奉行不人道或根本上戕害人性的刑罚手段,认为惟有重典才足以平乱世的思想仍可能死灰复燃,甚至大有市场。然而,真的只有实行这样的手段,只有借着对于犯罪行为不人道或扭曲人格的刑事制裁,才能达到公平安全社会所追求的目标吗?这应该值得刑法学学者们予以深思和反省。
[1]周相等:罗马法[M].北京:众2.第二类
3.第三类
4.反思
参考文献:
责编/云岫校对/与“剕”之意思相同,就是断足。又有人说,“剕”和“膑”的意出版社,1983.
[2]柏杨:《中国人史纲》(下册),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8年版.欢欢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