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诗词美学视角下《念奴娇 赤壁怀古》英译本
张铭宇  孙大为
一、诗词原文赏析
诗词开篇,苏轼看着滚滚东逝的江水,感叹古今英雄人物早已不在,被“浪淘尽”,此处虽只是运用了比喻的说法,但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苏轼对英雄人物的惋惜。随后,作者联想到三国的赤壁之战。笔者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对赤壁这一地点的考量有三种说法,分别是黄州、嘉鱼和蒲圻,后查证认为蒲圻这一说法比较可靠。而苏轼当时所在黄州,因此在措辞中选用“人道是”,在此“借地抒情”。
之后词人借仕途坎坷抒发自己内心郁结,让今后的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的苦闷。随后,词中写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此句使后人联想到当年赤壁古战场刀相接的壮烈场面,加之江水波涛汹涌,爆发出惊人声响,不禁使人感叹战争的激烈与残酷。而后作者又描写江水在拍打过程中形成“千堆雪”,这简单的几个字描写出景的形与,三小句结合在一起,声形并茂,为读者带来不一样的审美体验。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展示了一副壮阔的历史画卷,“遥想公瑾当年”这句表明苏轼最仰慕的英雄是周瑜。周瑜年少得志抱得美人归,面对“事业爱情双丰收”的周瑜,苏轼的羡慕之意溢于言表,他在赞美
周瑜的同时,感叹自己功业未成。虽然青山依旧,可此情此景早已物是人非,苏轼对历史的追思和对周瑜的敬仰似乎不止于此。接下来词中写到“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在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的英姿勃发,在一瞬间,似乎战事已然结束。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中苏轼想象周瑜应该会嘲笑自己,因为周瑜在二十几岁就可以建立赫赫功业,反观苏轼自己当时被贬黄州,人已半百,所以借周瑜这一历史英雄形象衬托自己报国无门的心情。词尾作者表示,人生就像一场梦,虚幻缥缈。然而苏轼在被贬期间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心胸也变得愈加豁达。苏轼最终理解了人生短暂,因此他举起酒杯,祭起江中明月。
二、诗词翻译美学
古诗词因其独特的形式和格律,意境深远,因此译者在翻译时译其形易,译其神难。要表现原文的意境与美感实属不易,还应在理解的加基础上还原原作者所处之时,所处之景。在对诗歌翻译的过程中,有两样标准为翻译界认可,一种是以许渊冲为代表的“以诗译诗”,也就是按照诗歌的标准特征翻译原作,使译作成为“第二首诗”,而后又将标准细分为意美音美形美,许认为译者应先理解感受原作之美,再以文字表现出来。要达到这一诗歌等值的标准,译者还需在用词,造句,修辞,音律,思想等方面多加考究。而另一观点主张“散体”,也就是用自由体或白描方式表现原文。散体派代表人物吕叔湘讲,诗歌翻译“即令达意,风格已殊,稍一不慎,流弊丛生。”诗歌本就是文人雅士表达世间美好的方式,并让世人也感受美好,因此神形兼备才是诗歌翻译的要以所在。
意美指的是文字中传达原文的意境,还原诗歌的内在本质,必须引起目标语读者的思想共鸣。而音美指的是诗词的韵律,中国诗词往往讲究平仄押韵,增加作品的节奏感,读起来余音绕梁,使读者在听觉上感受美好,文章多用修辞手法增添这一美感。形美指的是诗词遣词造句的艺术美感,形式与内容紧密相连,能够寄托原作思想情感,体现的是诗词的外在美。只有三者统一兼备,才能在翻译中体现美感。因此本篇论文主要是在“意美音美形美”标准下赏析这一佳作翻译。
三、译本赏析
(一)词牌名
词牌名是宋词中特有的格式,与内容无关,但是翻译出来比较困难。这里比较分析两个个译本的词牌名英译,可以发现朱译采用了音译的方式,也就是“To the tune of Niannujiao” 虽并无不妥,保留了我国独有历史特,但显然外国读者不能理解。许将“念奴娇”译为“Charm of a Maiden Singer”,联系了此词的中文含义意译出来,据说该曲名来源于一位叫念奴的歌女,因其歌声婉转娇媚,唐玄宗亲自作曲让其吟唱。因此“念奴娇”本身就能体现古代女子妩媚动人的美感,而许渊冲的译本则做到了意美与形美,因此译者在翻译时要结合历史背景,将诗词背后的文化译出来。
(二)景描绘
原文中“乱世穿空,惊涛拍岸”向读者展示了一副壮丽雄浑的画卷,极富感染力,顿时让读者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此句翻译不仅要突出当时生动的景象,还应在美感上达到与原文等值的功能。许译的两小句较为工整,均用了主谓宾的方式,读起来朗朗上口,且译文中对乱石,惊涛的描写十分到位,描绘出当时的场景,衬托出了当时的意境,“beat”一词富有节奏感,表现浪花汹涌。朱译较为简短有力,其中一个“shore-tearing”描绘出了江水滔滔,水花拍打岸石的生动场面,大气磅礴之势扑面而来。
(三)英雄人物描写
词中苏轼对周瑜的描写栩栩如生。可以看出苏轼所崇尚的周瑜指挥赤壁之战的英姿,少年得意美人配英雄的场面。对于“公瑾”的翻译,许译为“General Zhou”,朱译为“Zhou”,其中许增译了周瑜的职位,这在英语表达中很为普遍地道,而且也可以让读者明白周瑜年少便已升迁至将军之职的英勇,衬托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下一句两个译本均采用了不同的语序进行翻译。翻译“雄姿英发”时,许译为“so brave and bright”,朱译为“Vigour and valour aglow”,两者都可以表达周瑜的风姿,其中许和朱都采用了头韵的修辞手法,增添了诗词的韵律美,表现出了周瑜威武的姿态。而后对于周瑜指挥战争时的军事智慧描写,许译为“Laughing and jesting with his bride so fair”,其实笔者本人难以理解词句翻译,原句中描写的谈笑间如何是周瑜夫妇的“谈笑”呢?在翻译“樯橹灰飞烟灭”时,许译为“While enemy ships were destroyed as planned”,一语道出周瑜指挥时成竹在胸的自信,指出敌人溃不成军,惨痛
失败就如预想一样。朱在翻译时考虑到当时的历史背景,用“fire-attack”解释了当时周瑜的军事才能与实施战略,也揭示出为何出现“烟灭”的原因。柯震东 萧亚轩
(四)思想感情表达
词中最后一句最能突出作者心境,作者在遥想了历史人物与场景之后,想到自己壮志未酬,但仿佛豁然开朗,把酒对月,感叹人生短暂,更应把握时间。对于“多情应笑我”的翻译,许译为“his wife would laugh to say”,许认为周瑜和小乔都会笑话自己,可能许认为苏轼当时抑郁苦闷,连妇人都会笑自己没有雄才伟略,此处加入了自己的理。朱译为“I must laugh at myself”,朱认为苏轼自己在笑话自己,这才真正能体现出苏当时对自己无报国才能的无奈,最可怕的是自己对自己的否定,对自己的无奈。而且结合史实,苏轼当时被贬黄州已近半百,应该是自己借此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笔者认为许和朱的翻译都比较贴合当时当景。
(五)整体风格韵律
许译:许渊冲对诗词翻译有独到的见解,在此篇译文中,许渊冲在用词方面十分准确,另外融入了自己的理解,使读者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063210
摘  要:作为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留下了诸多壮丽的篇章,其中赤壁怀古颇负盛名。全词气势磅礴,在北宋词坛开辟新路,同时也为翻译界带来挑战。本文在对比分析许渊冲和朱纯深两位老师译本的基础之上,对从美学视角出发赏析诗词翻译做出初步探讨,旨在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关键词:赤壁怀古;美学;翻译鉴赏
19
(上接第17页)
雨一意象在书中具有同样的表现效果,雨是规模性的自然现象,而淫雨与暴雨都是雨的泛滥。这两种雨可以让马孔多同时沉浸在同一氛围之中,营造弥漫式的情感体验。例如那场持续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两天的暴雨,当奥雷利亚诺第二询问马孔多居民凭借了怎样的神奇方法从暴风雨中幸存,人人都不谋而合地给出同样的答案:“游泳。”
游泳自然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表达的其实是马孔多居民难以言喻的无能为力,只能随着这场暴雨漂游。他们在暴雨的倾倒下,在外来文明的侵蚀中已无立足之地。只能在恐惧弥漫的氛围里艰难度日。雨在马孔多高温的蒸发中,变成了缕缕雾气笼罩在整个村庄,为这里笼罩上了一层神秘彩,成为了马孔多与外界难以言喻的隔膜。作者借雨来表达出马孔多当时孤立无援地对抗外来侵袭的现状,也是
对拉美过去历史现实的映射,这种大规模的孤独情感若是能够得到宣泄,将是一次成功的洗礼,若是不能及时宣泄,则马孔多(拉美)将被永远的推倒在地里,直至腐烂。
作者借此来表达自己对拉丁美洲未来出路的展望,如何才能改变现状?其根本在于靠拉美人民自己振奋起来,排解好曾经屈辱的,恐惧的,被殖民分裂的情绪,才能真正的重新振兴拉丁美洲。正如马尔克斯所言,孤独的对立面是团结。只有团结起来,树立拉美认同感,才能更好建设拉美地区,使之共同繁荣发展。
0表示什么雨意象贯穿《百年孤独》,连接书中的重要事件。同样具有“上帝”的视角与能力,不断关注着马孔多与布恩迪亚家族,在自然与社会上双重角度上推进了马孔多的演变。并且协助作者为我们上演了一部马孔多地区和一个百年家族的兴衰史。让我们在狂风吹起的雨帘之中,告别这承载了无尽孤独的百年家族。
参考文献:
《番石榴飘香》
《波波尔·乌》
《西班牙拉美文化》
《百年孤独的彩分析》 曾丽
《忧郁的热带》克洛德 列维 施特劳斯
(上接第18页)
史学的会通。杜先生认为中国史学自春秋以来,绵延发展,未曾中断,并对周边的日本、韩国、越南等国产生深刻影响。西方史学自希腊时代起,经过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及近代的发展成为一门灿烂的学问,英、法、美、德等国家的史学皆属于这一史学系统。且中国史学与西方史学是世界史学的总遗产,二者在19世纪相遇后,两种社会形态的史学各有异同,可做比较。中西史学的会通需从中西史学的比较开始。杜维运的中西比较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探析。如将中国先秦、两汉的史学与西方希腊、罗马的史学从史学的起源、史学原理的创获、史学著述成就的比较是宏观角度的比较。将司马迁与兰克从资料搜罗、审慎的阙疑态度、考证方法、治史批判技术以及对求真的追求方面进行比较,是微观角度的比较。通过比较,杜维运先生发现中西之间在史学精神的追求上有很大的共通性。这种共通是中西史学会通的必要前提。杜维运先生的中西比较,不是为了评判优劣,而是为了确定中国古代史学的世界地位,以及通过对双方优长与缺陷的认识,能“以中国史学之烛,照西方史学之幽”,“藉西哲之言,发国史之蕴”。互相吸收史学之长,摒除史学偏见,可建立博大的新史学。可见,在中西史学比较时,杜维运先生不仅重视中国史学的古今贯通,也重视西方史学的绵延发展。可知,杜维运先生胸襟的恢弘,视野的宽阔,难有史家能达到此境界。
杜维运先生所苦心孤诣追求的,就是希望能在中西比较中,突出中国古代史学的地位,号召中国史学界重视中国古代史学的优秀传统,这体现了杜维运先生作为史家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杜维运著:《中国史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
[2]杜维运著:《与西方史家论中国史学》,台湾: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883年。
[3]梁启超著:《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
[4]王舒琳:《中西比较视域下的中国史学通史——读杜维运著<;中国史学史>》,《西江月》2013年中旬刊。
[5]张越:《论史学史研究中的中国史学通史撰述——兼评杜维运教授著<;中国史学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集刊》2005年卷。
作者简介:会计软件有哪些
孙洁(1995.9-),女,汉,贵州省毕节市,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及中国史学史。
森川葵
身临其境。在翻译时也没有进行刻板创作,将读者带入了历史氛围之中,真正达到意美。
朱译:朱的译文巧妙之处有很多,可以肯定的是,朱在翻译时肯定参考了大量史书,使自己的翻译不仅纯熟,更向外国读者介绍了我国古代特有的文化,遣词之时不忘宣传词中所隐含的历史事迹。另外,朱的译本带有许多修辞,如拟人,反问等,烘托了原文的意境,表现出了苏轼的情感。
四、小结
笔者怀揣着对历史的感悟及对诗词的欣赏态度浅析了《念奴娇 赤壁怀古》两个英译本,笔者在赏析中最为看重的部分是思想情感的翻译及整体风格的翻译,并对这两个部分进行详细描述。思想情感表达是诗词灵魂所在,而让非母语读者理解并深入其中更为艰难,因此这是诗词英译的重要一环。翻译时少不了仔细琢磨英译词汇的内在含义。
笔者在美学视角下初步分析了两种译本,感受到了汉字的奇妙,也对两位翻译学者的英译本感到敬佩。
参考文献:
[1]曹辛华. 论“当代诗词”批评史的发展、建构与意义[J]. 学术研究, 2018:8(149-156).
[2]何妍.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英译赏析[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09:26(85-86).
[3]刘守兰. 浅评许渊冲英译《唐宋词一百首》[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5(28-33).
几月几号过年
[4]薛妍妍. 翻译美学视角下宋词英译的文化意像再现[J]. 济宁学院学报,2017:2(88-92).
[5]郑恩岳.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英译比录[J].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2:4(1-6).党员个人自我评价
[6]周方衡. 许渊冲宋词英译研究:回顾与展望[J]. 成都大学学报,2020:4(88-96).
[7]赵国月, 杨正军. 浅析文学翻译美学[J]. 北大学学报,2010:26(5).
作者简介:
张铭宇(1996—),女,河北邢台人,2019级在读研究生;单位:华北理工大学,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孙大为(1979—),男,河北唐山人,硕士,副教授;单位:华北理工大学,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英语翻译。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