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阅读是最有效的文化传承
朱永新:带孩子阅读,就是带孩子创造世界树的种类
造就朱永新
朱永新:重视儿童,不止在儿童节
阅读是最有效的文化传承
文 | 朱永新
阅读是最有效的文化传承
在二战中被毁的德国国家图书馆废墟上,德国人曾经树立过这样一块碑文:“没有比毁掉图书馆更容易毁掉一个国家的文化。”
阅读对于民族的文化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波兹曼在《娱乐至死》里曾经说过“文化的消亡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书被禁读,公理被隐瞒,文化被亵渎;第二种是没人想读书了,
没人想知道真理了,文化成为了滑稽戏。”在社会不断走向民主化的今天,第一种可能性并不大。让我们再回到焚书坑儒的时代,再回到不让读书的时代,不大可能了,这种愚民政策在一个信息全球化的时代,是不可能实现的。世界的各个民族很难抵住全球民主化的浪潮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第二种可能倒是存在的,没人想读书了,没人想知道真理了。文化不是用强制的方式让它消亡,而是进行文化的自杀。
文化在哪里?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有优秀的传统、创造、智慧,这些都汇集在那些最伟大的“名著”,或者“经典”之中。这些名著、经典的阅读,都是保存文化的重要方式,如果这些名著和经典没有被阅读,它只能是一堆废纸。文化不是在经典中存在,而是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存在的。让文化真正地延续、传承、发展,就是与最伟大的经典进行对话。一个时代的精神高度和阅读高度是紧密相连的。当一个社会没有了阅读,思想就会停留在洪荒时代。呼兰河传好词好句
读什么就会成为什么,当我们和文艺复兴时代的大师对话时,我们的思想才能达到他们的高度,当我们和先秦那些伟大的思想家对话时,和孔子、老子、庄子对话时我们才能拥有他们的思维。智慧不是空穴来风,不是建立在沙滩上,它是建立在通过阅读实现的基础之
上的。许嘉璐先生曾经讲过:时代发展太快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浮躁、浮夸和浮肿。怎么才能从“三浮”落地呢?那就要沉静,要读书,这是最关键的因素,只有通过阅读中国才能再次产生孔子、老子一样的思想家贡献给人类。
现代社会,中国人读书的信仰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是消亡的危险:一是对读书持怀疑态度,觉得读书无用;二是读书的人中,真正有阅读信仰、相信阅读价值、愿意读经典的人越来越少。现在这个时代,尤其需要阅读,每一个华夏子民都亟需通过阅读来认识自己所属于的民族。只有通过阅读,才知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才知道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决定了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程度,决定了是否能融入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中并保持独立的民族性。
1、文化传承要靠人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最主要的方式是通过人来实现。
文化的传承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图书经典,一种是通过人。人的传承很重要,因为文化要通过人把它不断地演绎,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下去。比如以列犹太人,我们知道犹太
女尊文
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是没有自己的国家,到1948年以列才复国,但是文化一直没有断过,为什么没有断过?因为通过家庭、通过社区、通过学校去把它传承下去。在这个过程中,人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中国人其实也是如此。在家庭中,父母亲和孩子一起阅读,父母亲在餐桌上和孩子们谈论什么事情,包括在家庭里,父母亲怎么对待老人,怎么对待孩子,这些都是文化,都反映了文化的一种精神,成为孩子效仿的重要榜样。所以,在家庭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在活动过程中,耳濡目染地产生文化的过程。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上下五千年而文脉不绝,根本在于一代代华夏子孙典籍为媒、薪火相传、接续前行。关于这一点,当代著名藏书家韦力先生有过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他曾说:“收藏古书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最高规格的礼敬。”
就在上一期的中国阅读大讲坛上,他在这里为大家做了一场名为《大众藏书报告》的讲座,从旧时代的私家藏书、私人书店、公共图书馆的肇始、私人藏书汇入公藏、私藏的海外流布等几个方面,非常详尽地向大家介绍了大众藏书的发展历程,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历代藏书家对典籍存续、对中华文化传承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2、文化不是在经典中存在,而是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存在
原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曾有论述:“中华文明五千年来一脉相承、从未中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用文字记载历史的优良传统。《尚书·多士》云,“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从古老的甲骨卜辞、青铜铭文、碑铭石经,到书写在简帛、纸张上的书籍,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岁月里创造出浩如烟海的典籍。这些文字与典籍,镌刻着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是中国之精神,民族之灵魂,是破解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绵延发展的精神密码,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思想智慧和知识体系。“
安乐战场假戏真做那些经典著作的确蕴含着我们文化的最精彩、最重要的、最智慧的部分。在肯定这一点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清楚地认识到:有了书籍、有了经典,不一定有文化传承,因为当书籍躺在图书馆里、躺在家里无人问津的时候,那些书就变成了废纸。只有人的阅读才能让书籍复活,才能让文化传承。有了书,但没有阅读,我们的思想同样没有精神的来源。
关于这一点,许嘉璐先生的观点对我们很有启发,他说:“书籍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对于这一观点也应辩证地看。有了书籍就一定有文化传承吗?在当今时代,有多少人愿意认
真去读《论语》《孟子》《尚书》《周易》,又有多少人真的把握了书的真谛?还要看到,书籍记录的思想和文化每倒一次手,就可能丢失一部分信息,甚至扭曲一部分信息。所以说,文化的传承靠人,靠人与人之间以“情”进行联结和沟通,其他的媒介和方式都是工具、手段,起辅助作用。”
从这个角度来说,书籍,也是起辅助作用的工具和手段,没有正确的阅读方法,把握不了其中的真谛;没有批判性的眼光和理性的思考,还会被一些“N手书”误导。
阅读是最基本的文化行为,也是最有效的文化传承方式之一。中华文化及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正需要通过阅读、通过正确的阅读方式为大众所认知并践行。
以上文字整理自工商银行小额贷款朱永新口袋妖怪钻石图鉴“中国阅读大讲坛”主题讲座中的演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