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建筑修缮技术与工程管理
摘要:文物是历史信息的重要载体,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见证,失去了就无法重塑。建筑是人类为了生活和工作而修建的不可移动场所;因建筑的规模较大和投入成本较多,且建筑本身所涉及的材料、技术、观念等内容相对集中和丰富,任何朝代的工匠在建造建筑时都极其慎重和讲究,故而文物建筑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和其他一些不利因素,建筑修缮不可避免,否则日夜衰败的趋势会导致文物出现无法挽回的损失。考虑到古建筑的每一次修缮都难免会使文物原本存在的一些历史印记消失,故如何权衡修缮和保护,需要在修缮前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在修缮中根据出现的新情况适时调整;在修缮后及时总结为后人再重复此项工作时指明方向。
关键词:什么是ccd文物;修缮措施;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TU87
文献标识码:A陈坤儿子照片
给小朋友儿童节祝福
引言
一米等于几厘米
受旧时技术等因素的局限,文物建筑的空间规划、空间功能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文物建筑的升级改造需要结合现状保留历史风貌,让历史资源得以继续传承,并变“死文物”为“活景点”。需要注意的是,修缮文物建筑时,应以保护为主,修缮为辅。文物建筑的保护与修缮既能恢复文物建筑的原貌,又能传承中华民族的精彩传统文化,使人类的文化遗产得以长期保存,让历史资源得以继续传承,从而为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1文物建筑修缮技术
1.1木结构修缮措施
修缮设计中应尽可能保留能继续使用的原木结构,对于确需剔除、加固的部分要按原形制尽量使用传统材料。加固、挖补、接榫、更换腐烂梁枋、桁条在补全缺失,墩接、挖补、嵌缝、加固、更换木立柱后,必须校正木构架。对所有损坏、腐朽、开裂的木构件进行加固和修复,并对木构件的防潮、通风条件进行核查,对不符合要求的部位进行改造;对承重木构件的重要部位进行防腐、防虫处理。对木柱的干缩裂缝,当其深度不超过柱径1/3时,可按下列嵌补方法进行修正:细小轻微的裂缝(当裂缝宽度不大于3mm时),可采用嵌补法修
复,用环氧树脂腻子封阻,并做好裂缝处防腐处理;当裂缝宽度在3mm~30mm之间时,用同种木质嵌补后进行表面修补与原木纹相符并用耐水性胶粘剂粘牢;当裂缝宽度超过30mm时,可采用嵌补加箍法(除用木条以耐水胶粘剂补严粘牢外,尚应在柱的开裂段内加钢箍2道~3道)。若柱的开裂段较长,则箍距不宜大于0.5m(钢箍应嵌入柱内,使其外皮与柱外皮齐平);当槽朽程度严重、裂缝过大时,可考虑更换新柱。柱子部分腐朽的可采用墩接手法更换柱子腐朽部分,部分木柱存在倾斜现象,对歪闪的木柱进行结构纠正,用打牮拨正的方法拨正柱位。对于已缺失的木构件进行复原,复原部位以现场残留榫口作为依据,复原样式参考现场同类构件。剔除木构件已经朽坏的部位,经防腐处理后用干燥木材依原样和原尺寸修补整齐,并用耐水性胶粘剂粘接,如系周围剔补,尚需加设铁箍2道~3道。二进院梁(桁)架属于后修状态。在修缮时,应结合古建筑的实际现状进行合理修缮,避免对古建筑造成二次伤害。为了避免过多干预,本次修缮时对于现存梁(桁)架只做现状修理加固。揭卸屋顶后,检查梁(桁)架的实际保存状态,现存构件只要保存完好就可续用,桁条、上下弦梁、撑杆等如果存有扭挠变形或腐朽的,用杉木干材复制更换;上述构件存有开裂的可按每隔1300mm抱箍铁箍一道,铁箍宽40mm,厚3mm;用铁钉锚固在构件的隐蔽位置。最后做好木构件的防虫蚁防腐处理。
1.2门窗做法
建筑房间之门窗破损、腐朽程度严重,几乎无用;且改装普遍,绝大多数门窗已非原物;现存的窗户从一进院西厢房后檐窗户尚可窥出原本形制之大概。因此,本次修缮依据上述窗户、房门的形制尺度,用杉木干料复制更换全部门窗;恢复内窗。门窗所有用料均要用氟粉合剂进行防腐防虫处理。房门、外窗髹漆亚光栗壳;内窗髹漆亚光青。
2文物建筑修缮工程管理措施
2.1前期准备
现场勘察,设计、施工均应有相应资质、经验的单位进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具体方案需报省文物局审核、备案,同意后方可实施,竣工后也要经省文物局验收通过。在施工单位正式开工前需熟悉图纸和工程量清单内容,甲方组织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明确修缮重点和难点;施工单位需完成现场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安全培训后才可施工。
2.2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施工管理的头等大事,安全意识应贯穿于修缮工作全过程。落实安全技术措施要求做到具体、明确、针对性强。施工单位进场后第一步就是建临时围挡对工地进行全封闭管理,并在工地四周及重点部位安装摄像头,尽可能不留死角地对工地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监控,这点对于有价值的文物小饰件防丢失防盗窃尤为重要。防火管理是古建筑修缮安全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我国古建筑绝大多数有木结构,最怕失火,严厉杜绝施工人员在现场吸烟。对作业中确需用火的,做好防范措施;落实灭火器材后,经书面申请批准方可实施;此项作业完成后经检查验收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新冠疫情防控是当前工地安全管理中的特殊需要,工地人员流动性大,非特定人员多,不利于疫情防控。为减少病毒传播风险应加强工地人员核酸检测,减少非必要外出,对进出现场的货车司机等临时性人员要重点防控和登记。
2.3质量管理
质量是工程的灵魂和生命。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即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影响文物建筑修缮质量中人的因素主要是从事文物施工人员越来越少,有传统手工艺的技术工人奇缺,且年龄偏大,不利于文物的传承。材料自
身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文物修缮质量成败;文物修缮讲究的是原汁原味,尽可能减少原材料的替换,不得已而为之时也要做到修旧如旧。机械在文物建筑施工中需要慎重挑选,不追求现代化和高效率;手工制作更能达到复古的效果。方法是技术手段,古建筑修缮注重对原工艺的修复,如今很多老工艺失传了,后人在施工中往往不得其法,使得修好的文物看起来不伦不类,“创新”对古建筑修缮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文物修缮中尤其要注意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很多文物和周边的环境经过漫长的岁月已融为一体,相互依存,如参天大树等大型乔木在施工时要做好安全保护措施,不能造成人为破坏。
高圆圆 于小伟
2.4进度管理
文物修缮工程和新建工程很大区别在于文物修缮现场很多工序采用人工和简单工具,大型设备很少用到,所以文物修缮工程施工效率相对较低,工期较长,管理过程中对工期的要求不能太紧,尤其有变更和前期未发现的新情况,需要补充勘察,设计时,需要仔细斟酌,有些材料可能在市场不易采购,少数老物件需要定制等相对耗时、耗力,故在工期管理中均需适当予以考虑。
2.5档案管理
工程资料要做到应收尽收,纸质文件和电子资料同步收集,照片等资料要注意注明日期和部位等关键信息,重点关注招投标资料、合同、变更资料及竣工图等;档案管理也是工程管理中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一环,要做到专人收集,及时归档。同时要求对项目全过程做到及时总结,阐明相关注意事项和后期再修缮重难点以供后人参考。
结束语
努力奋斗的个性签名文物建筑代表了始建时建造技术水平和社会发展程度,对研究当时当地的风俗习惯具有重要意义。一砖一瓦都浸满了厚重的历史记忆和岁月积淀;修缮过程中需要从业者倍加珍惜呵护,切勿造成文物的二次伤害,更不能随意丢弃。管理人员需要合理筹划,精心安排,牢固树立文物保护意识,将最小干预和尊重历史理念贯彻修缮工作始终。
参考文献
[1]刘菽,赵杰.山西长城的价值与保护开发[J].晋阳学刊,2020(5):123-126.
[2]王菂.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研究[J].居舍,2018(14):20.
[3]冯美珍.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研究[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3(7):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