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艺术赏析
摘要1974年陕西省临潼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揭开了秦代艺术的神秘面纱,随即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堪称“中国美术史上的革命”,它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的最为壮观的发现”。秦兵马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一方面,其形制与排布仿造当时的军队的编排,展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绝世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对陶俑的塑造所用的艺术手法高超,不仅逼真写实,还有艺术的提炼和概括。秦俑艺术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上的一个典范,它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技巧为后世所继续和发展,使其艺术传统源远流长。它是秦代美术文化独特的伟大制造, 在中华美术史上具有空前的独一无二的地位和价值
关键词秦兵马俑,形制与排布,塑造艺术,艺术成就
一、气势磅礴的形制与排布
兵马俑坑原是秦始皇的陪葬坑,位于秦始皇陵东垣外1225米处。秦俑首先震惊人们的是它规模的宏大和气势的雄伟。在20000多平方米的地宫内,布满着英武的8000多精兵,它以其严正的编队,端庄的面容,魁梧的身躯,雄伟的风貌,冲天的气概,庞大的阵势,步、骑、弓
、车兵统一组合的庞大兵团,而震憾着中国,震撼着世界,震撼着世世代代人们的心灵。李白《古风》诗云:“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才”。兵马俑体现的正是这种“大略驾才”、“诸侯尽西来”、“虎视何雄哉”的秦王气慨, 及“扫六合”、一天下、大一统的时代精神。有苦难言
秦俑坑总面积达22780平方米,分一、二、三、四号坑,其仿制秦时的军队形制,向我们展示着秦军的强悍善战和秦国的强盛。
不愿让你一个人歌词
一号坑是一个长方形的以步兵和战车为主的军阵,由前锋、侧翼、后卫、主力四部分构成。位于俑坑前面的是排列整齐的三列朝东的武士俑,每排68人,三排共204名武士,个个身着战袍,手握,站在整个军阵的最前面。其后是3路纵队步兵尾随着驷马战车,成为兵阵的主力军。军阵左、右两侧,各有一列面向南、北的武士,组成左、右侧翼。俑坑的西端,还有一列面西的武士,他们大概就是整个军阵的后卫了。从这个组合看,秦兵的军阵, 主力在中间由步兵战车构成,而主力步兵的四周,全都布满了射手,以便远距离的防卫和杀伤袭来的敌人。
与一号坑不同, 二号兵马俑坑军阵的编列分为四个单元, 即四个小阵有机地组成一个多兵种
的曲形阵,是一个坐西朝东的凸形坑,左为骑兵,中、右为车兵,后为步兵,展现了秦兵混合兵种的风貌。
三号坑平面呈现“凹”字形,位于一号坑左侧,二、四号坑之后,分南、中、北三区。中区近方形,有车一乘。南区呈“土”字形,由长廊、甬道、前厅、后室四部分组成。北区呈“T”字形,又长廊、大厅组成,很可能是整个军阵的统帅部。出土战车上有陶俑四件, 古名驷乘车。其职责是传达军令,向敌军宣战,亦可佐助主将掌管金鼓。出土祭祀遗物当是军幕内“祷战”之用。在三号坑各区分界曾发现有门楣、铜环, 原来当挂有幕帘。种种迹象表明处于一、二号坑之后的三号坑应该是大军阵的指挥部,据当时特定的情况,这三个俑坑也应该是成一体的。据此, 秦俑规模的宏大、编排的精细可见一斑。
四号坑似乎是一个被迫停建的尚未完成的俑坑,虽有坑址,却无兵俑。
二、高超的塑造艺术
著名美术批评家刘晓纯曾说过:“秦俑雕塑,整体的宏伟磅礴和强烈的抒情性,局部的严谨精细和写实的技艺性,形成鲜明的两级:极端的‘广大’与极端的‘精微’,一时却难以让人
获得一个统一的印象。”秦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其整体的气势宏伟给我们带来的震撼感,更主要的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师洋(一)具有高超的写实表现手法
秦兵马俑作为立体空间的造型艺术,其规模、水平在古代艺术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其主要采用写实主义表现手法,水平之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造型逼真,比例准确:人物服饰、武器装备、军队阵型的编组、车马的装饰等都是真实的记录。秦兵马俑陶俑的身高一般在180厘米以上,个别196厘米,陶马高约150厘米,和真人真马相仿。如所有的秦俑都免盔束发,这是秦军形象的真实写造,表现了秦俑作者严格以现实主义创作规律为准则。
2、面貌各异,无一雷同:秦俑丰富多姿的形象,以秦军真实的战士为模特,作者抓住不同身份、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着意刻画,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典型。如将军佣的形象是身体魁梧,巍然伫立,有非凡的神态和威严的魅力。有的面型修长,一把长须,显得稳健风雅;有的髭须飞卷,目光炯炯,表现了威猛的气质和豁达的性格。一般战士的神
态更是多种多样。有的眉宇凝聚,显得意志坚定而刚强;有的五官粗犷,性格憨厚淳朴;有的舒眉秀眼,性格文雅;有的注目凝神,机警聪颖。众多人物形象无一雷同,表情不一。
3、各具个性,与忠实的写实主义手法分不开。秦俑不但“形似”,而且“神具”,再加之敷得体,塑绘结合,传神写造,才赋予它们个性化的艺术生命力。细微的如衣纹随体的曲折,发带翻飞、马耳前倾等,都在静中见动,同生活中的真实一般。
(二)兼具多种手法
除以写实的手法忠实的表现秦俑之外,作者还在写实基础上进行了新的发挥,更加完美的表现了作品的主题,也使得秦俑的写实主义达到新的高度。
1.在表现主题上有实有虚,虚实相生,在视觉上收到最佳的效果。步、骑、车、弩四个兵种的编排次序属实,而各自数量的多寡则虚。战车、坐骑与武士是模拟的实体,但御者执辔随车,骑士牵马则属于虚拟……秦俑置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呈现出浩浩荡荡的大军扑面而来的宏伟气势。
2.在人物造型上,精雕细刻与概括简练的手法相结合,表现秦俑的“形神兼备”,秦俑与人同高,显然是以真人为原型,而形象刻画更为细腻,五官适度,胡须各异,发丝清晰,鞋子走向符合事实。主义武士俑黑眼珠和白眼球之间的微小突起的刻画。但衣服库管仅具大样,衣纹以数道阴线概括之,从整体而言,秦武士俑上细下粗,似不相称,但会给人以灵气的感染力和稳定坚固的感觉。同样陶马腿、蹄刻画粗略,但头部雕塑非常精微,嘴角、鼻、眼皮的细微折纹都一丝不苟的刻画出来,既写实又简练,将战马的良种神态表现出来。秦俑作者们已经熟练的掌握了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能够做到随心所欲的表现物象了,可见,秦俑的写实主义手法已经达到很高的高度。
3.在雕塑手法的运用上,静中寓动,夸张出自真实,贴切的表现出秦军勇武的精神风貌。如人的眉毛和眉骨本来是没有什么厚度的,但秦俑眉毛加上了厚度,把眉骨塑得有角有棱。从视觉上,远看形象明快、清晰,近看并不觉得失实。面对无言的兵马俑,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感受产生联想而领悟秦俑雕塑艺术风格的底蕴。
从秦俑的形制与排布,延伸到其塑造艺术,我们可以看出, 秦俑艺术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的地位是重要的, 它将我国写实主义的艺术传统发扬光大, 为我国的雕塑艺术起到了奠基的作
用。另外, 写实的艺术手法为中国古代雕塑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拓宽了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道路。
三、艺术成就
兵马俑震撼世人的首推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几千件魁伟英武的大型陶塑艺术作品,以整体形象排列在将近两万平方米的空间里,其磅礴的气势几乎使所有不同肤的参观者都从心灵深处产生强烈震颤,体现出艺术家驾驭宏大艺术题材、追求整体气韵和艺术创造的卓越才能。秦俑千人千面、呼之欲出的人物塑造则从形体把握、神韵处理、彩运用、细部刻画等方面表现出作者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成就。作品写实主义的风格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高超的古代艺术范本,同时也留下了许多关于那个时代的极富价值的历史记录。严肃划一的军旅题材能够处理得如此生动,产生如此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使人们不得不换一副眼光来审视中国古代艺术发展历程中的特殊规律,重新探索和构架中国古代造型艺术发展的历史。
1.秦兵马俑坑文物的出土也较大幅度地改写了人们对秦代的科技水平的认识,以大量的实证材料形象地展现了秦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就科技史而言,秦俑坑发现的许多资料都是
令世人震惊的。譬如: 秦俑坑出土文物所展现的秦代冶金和金属加工技术比我们以往的估计要高出很多,其中青铜涂铬防锈技术的大量应用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例,它在当时已是一种很成熟的技术,秦俑出土的绝大多数兵器表面都涂有这种保护层。这种绝技似乎从汉代以后就失传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两千多年后的1937年,现代镀铬技术才在德国产生,并以专利发明载入了史册。 秦俑坑出土兵器明确印证了秦简中关于“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是一种标准化概念,秦人在标准化实践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这种标准化既是秦人管理艺术发展的代表,也是秦代科技水平的标志。秦人加工的青铜弩机器件精密、形体标准,相同规格的器件完全可以互换。许多特殊的加工工艺,如青铜铍脊上的纹饰生成,纤如毫发的金属小孔钻刻技艺,也都令人叹为观止,一些工艺至今还是不解之谜。由于古代统治者们有重政治、重伦理、崇人事而轻科技的倾向,史书关于科技的记载往往简略残缺,秦代科技资料更是凤毛麟角。正因为如此,秦俑考古的历史文化价值也就更加重要。
炎亚纶 夏天2.历史本身赋予了秦俑多种历史文化价值。秦俑所折射的历史层面既多又广,在建筑史、服饰史、制度史尤其是王陵制度史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即使秦俑的身高、体魄、服饰发髻、刻记文字以及秦人在俑坑留下的生产工具和劳作痕迹,都能从不同侧面反
映出秦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影像,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化特质,反映出秦兴亡的历史真谛。
3.秦俑坑出土文物的精美和丰富,是文物所代表的那个时代物质成就的直接见证。它让人们重新认识和评价那个时代,也提出了许多值得探讨的历史课题,譬如关于帝王权力的重新认识、秦代文化的特质、秦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等。与之相联系的是,秦始皇的历史评价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秦俑坑出土文物所反映的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秦始皇所起的某种积极作用,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证实史书中提到的秦代好大喜功、横征暴敛的统治问题。秦俑考古还在继续,相信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将会随着考古的进展而不断深入。
总述
秦兵马俑阵势庞大,组织严整,巨大的规模和气魄,是秦王朝国力和武功强大的象征,是对秦始皇统一伟业的歌颂,高超的写实水平和对人物精神气质的成功塑造,充分体现了那一时代雕塑艺术的飞跃发展和进步。《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从中可见,古代的军队在国家中占有的重要地位,也可窥见秦始皇一统天下的奥秘。秦兵马俑阵容规模的庞大体现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足以使它成
为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7000多个风貌大致相同的陶俑在平面上排列铺展成大型军战阵容,这个秩序井然的组合体,营造出宏伟的视觉气势。正是为了表达王权对永恒、稳定、一统的追求,兵马俑的奇迹更在于艺术之外的社会性、文化性(如政治、军事、家国伦理)。
身临西安的兵马俑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千军万马压境的那种磅礴气势,为其气势所震撼。在我们细看过每一个陶俑,我们又会为其高超的技艺所折服。不知在这之后,你会不会还想到,透过这浩大的兵马俑,我们还可以看到那个至高无上、好大喜功又迷信的秦始皇?无论历史上他是个多么残暴的皇帝,但无可否认的是他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皇朝,建起了让我们至今依旧惊叹的长城和兵马俑。他通过这个兵马俑向我们展示着他“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霸王风貌。除此之外,我们还能看到秦朝当时统一稳定的经济基础和强权政治,能支撑这个浩大的工程。而且那是个尚武、尚实的社会,拥有大批技艺卓然的工匠,这一切的一切,最终促使兵马俑这一奇迹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