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题的解题技巧》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比较阅读题的一般解题技巧。
2、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重难点:
赵薇万惠事件是什么1、了解比较阅读题的一般解题技巧。
2、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比较阅读的引入:
当孔乙己遇上范进,让我们看清了清高善良和自卑虚伪;当范仲淹遇上欧阳修,让我们不禁
敬佩于古人先忧后乐的宽广胸襟。当美和丑相遇,我们明白了善恶;当平凡和高贵融合,我们收获了尊严;当经典和搞笑碰撞,我们理解了融合……当我们把不同的文学作品放到一起思考,我们会看到单一作品之外的信息,我们的思维会更深入、更透彻。这就是比较阅读的魅力。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比较阅读?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阅读材料集中起来,比较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阅读方法,叫做比较阅读。
但我们在实际操作比较阅读题的时候往往会感到比较困难,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探讨解答比较阅读题的一般性技巧。
二、解题技巧之一——明确比较的类型
例1:邹忌讽齐王“之蔽”是一种谏,《曹刿论战》中的“忠之属也”也是一种谏,《捕蛇者说》中的“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可以认为是另一种形式的谏,进谏者都关注到了民意或民生。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答:《邹忌讽齐王纳谏》“王之蔽甚矣”要求齐王广开言路,听取民声,关注民意,<曹刿论战>:天龙八部 雕纹
忠之属也,要求鲁庄公取们于民,<捕蛇者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是希望统治者关注百姓的疾苦.(在古代贤臣明君都重视百姓的力量,所以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唐初魏征和唐太宗也多次转引这样的观点:“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栽舟,亦能覆舟。’)
1、异中求同探规律
例2:比较鉴赏《孔乙己》和《范进中举》,有人认为,在范进的脸谱上可贴一“丑”字标签,而孔乙己的灵魂深处却渗透出几缕“悲”,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说说理由。
答:同意。孔乙己自命清高,麻木迂腐,偷窃懒惰,一名笑料,可谓悲惨;范进委琐懦弱,中举后喜极而疯,丑态百出,可谓丑陋。
2、同中求异看个性
三、 解题技巧之二——准比较的角度
思考下列各题的比较的角度是什么?然后完成下列各题。
例3: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范仲淹《岳阳楼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1、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答: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已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们
的根本区别。
2、欧阳修有着“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而范仲淹却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种思想看似不同,却有着共同的精神追求,你能体会出来吗?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都关注社会.关注百姓,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说明: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放在一起比较,比较的对象实际上有三:范仲淹、欧阳修和范仲淹笔下的种种“迁客骚人”们。围绕着一个中心,那就是为“民”还是为“己”。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对范仲淹、欧阳修的道德思想会有进一步的认识。
例4: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
清清的一--但你却看不透她!(朱自清《绿》)
绿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陆蠡《囚绿记》)
从表达情感上说,两段文字都抒发了什么情感?但是抒情方式有所不同,请问不同在哪里?
答:都抒发爱绿、赞绿的情感。前者含蓄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属于间接抒情;后者属于直接抒情。
例5:
李嘉诚的老婆是谁(一)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
……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
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二)如果遇到大的障碍,水就嘟嘟哝哝地仿佛表示不满,这嘟哝声和从障碍上飞溅过去的声音,老远就可听见。然而这不是示弱,不是诉怨,也不是绝望,这些人类的感情,水是毫无所知的。每一条小溪都深信自己会到达自由的水域,即使遇上像厄尔布鲁士峰一样的山,也会将它劈开,早晚会到达……
水流在克制的嘟哝声中稳稳地流淌着,它们兴奋得不能不互相呼唤:许多支有力的水流都流到了一起,汇合成了一股大的水流,彼此间又说话又呼唤——这是所有来到一起又要分开的水流在打招呼呢。(普利什文《林中小溪》)
1、鼎湖山的泉水声和林中的小溪声各有什么特点?
答:鼎湖山的泉水声悦耳、欢快、清亮,林中的小溪声兴奋、自信、充满力量。
2、上述文段(一)和(二)采用了哪种相同的手法,把无形的水声描摹得生动可感?请举例说明。
答:两段文字都采用了拟人手法。如(一)中的“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中,相互应答着”,(二)中的“这是所有来到一起又要分开的水流在打招呼呢”都运用了这种写法。
总结归纳:1、比主题思想
2、比抒发的情感
3、比形象特点 (在小说中可以比人物形象,在诗歌中可以比诗中意象,在写景散文中可以比景特点)
4、比写作手法 (写作技法很多,并且富于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对比阅读中要统观全局,对不同的阅读材料表现情形作具体分析。如可从修辞角度入手,如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可从思维方式入手,如联想、想象……;可从具体的写作手法入手,如衬托、象征、情景交融、欲扬先抑、动静结合……)
5、比语言运用
……
四、解题技巧之三——选用比较的方法
例7:比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并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一)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只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跃,可是没法说出来。
林依晨的男友是谁
(叶圣陶《苏州园林》)
(二)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淡紫,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浅浅深深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
在不停的生长。紫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是,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宗璞《紫藤萝瀑布》)
(三)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季羡林《幽径悲剧》)
(1)(二)(三)两个语段中的藤萝除了作者在默默观赏外,都“没有赏花的人”,紫藤萝不同的生长形态带给作者截然不同的感受。独自看花,两位作家的心理感受是怎样的?
>1尺9是多少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