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第五章1至6节
一、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哈曼卡顿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提供了长期共存的基础和机遇,不同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相互依存日益加深。中国准确把握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地发展趋势,积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为改革发展争取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甄妮个人资料二、倡导构建和谐世界
21世纪初的世界,政治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但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世界和平与发展米那里诸多难题和挑战。
顺应世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维
安以轩 赵敏
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2003年12月,提出中国坚持走和平频起的发展道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各国友好相处,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2004年10月发表的中俄联合声明首次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中俄双方表示,“愿同各国一道,为建立一个和平、发展、和谐的世界,实现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不懈努力”。2005年4月,在雅加达亚非峰会上提出,亚非国家应“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表达了中国对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张。9月,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演讲,全面阐述了“和谐世界”的内涵及其实现途径,希望与其他各国共建和平、繁荣、和谐的世界。
2006年6月15日,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上提出,“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全面加强合作,努力把本地区建设成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地区”,提出了“和谐地区”的概念。还在各种国际场合提出了建设“和谐亚洲”“和谐中东”“和谐东北亚”等各种建议和构想,使“和谐世界”理念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和充实,基本主张也逐渐明确。
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提出“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2011年9月,中国政府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系统阐述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目标。为了建设和谐世界,应努力做到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三、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
乔迁
朱丹近况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按照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总体布局,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中国同主要大国的关系保持稳定并有所发展。
海边放松心情的短语
中美关系总体上保持稳定和发展,积极发展建设性合作系,建立了多种对话合作机制,两国在经济、科技、反恐、防扩散、地区安全等领域的对话与合作有所加强。2005年8月,中美在北京举行战略对话。2006年4月,问美国,提出全面推进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六建设性意见。2009年7月,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国华盛顿举行。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双方决定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2011年1月,应邀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发表中联合声明,双方就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达成共识。
中俄之间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继续深化,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能源等领域的互利合作不断加强,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密切配合、协作,共同推动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2004年和2008年,中俄签署《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和《关于中俄国界线东段补充叙述议定书》及其附件,解决了中俄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2011年,中俄宣布致力于发展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制定了中俄关系未来10年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