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企业并购案例汇总(2010-2020)
董秘君
在即将结束的2010-2020年代,除了针尖对麦芒的商战以外,还有⽆数次应接不暇的兼并与收购(M&A)。在此罗列出2010-2020年间中国⼗⼤著名的商业并购案例,送给并购⼗年间的所有并购⼈。
No.10 万达的如虎添翼与断臂求⽣
规模:★★★影响⼒:★★★
在2019年末,福布斯富豪榜的前⼗位已经看不到王健林的名字了。这位曾经的中国⾸富在过去⼗年内⾛了怎样⼀条跌宕起伏之路,恐怕可以从万达集团的⼏次收购与被收购当中寻出⼀些端倪。
遥想王⽼板当年,何等风光⽆限。在鲁豫有约的节⽬上,他的那⼀句“先定⼀个⼩⽬标,我先挣它⼀个亿”毫⽆争议地成为了2016年年度⽹络热词。
在2014年底,万达以3.15亿美元价格收购⾦融机构快钱,并将快钱打造成⼀家互联⽹⾦融公司。这场并购不仅有利于万达搭建⾃⼰的⽀付系统,还为万达开展理财、企业融资、众筹等⾦融业务提供⽀持。与互联⽹企业过度依赖线上流量不同,实体企业的并购更关注利⽤⾃⾝的线下流量优势从⽽实现线上与线
下的⽆缝对接。通过此次并购,王健林不仅弥补了万达商业帝国当中⾦融这⼀块短板,还完成了万达从重型固定资产⾛向轻型虚拟资产的关键转型。
2016年1⽉,万达集团宣布以不超过35亿美元现⾦(折合⼈民币230亿元)与美国传奇影业公司合并,这是迄今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最⼤⼀桩⽂化产业的并购,也被看作是中国⾸富进军好莱坞的标志。
谁料此后风云突变,2017年万达集团将13个⽂旅项⽬的91%股权和77家酒店打包出售给融创中国和富⼒地产,总⾦额637.5亿元;2019年,⼜将万达百货下属37家门店出售给了苏宁易购。在这两年多的时间⾥,万达出售资产已超过千亿,包括酒店、⽂旅、海外地产、物管、百货以及多个海外项⽬。
虽然从买⽅变成成为了卖⽅,但瘦死的骆驼⽐马⼤,万达集团在出售资产的过程中也在悄然完成了重⼤转型。t-ara花英
No.9 顺丰借壳上市完成“曲线救国”
规模:★★影响⼒:★★★★
在并购的世界⾥,还有⼀种模式不可被忽视,那就是通过反向收购实现借壳上市的⽬的。其中,顺丰控股在2017年完成上市可谓2010年代最著名的⼀次反向收购案例了。
2017年2⽉24⽇,中国快递业“⼀哥”王卫带领他的顺丰控股赴深圳借壳上市。上市当天,顺丰控股市值已达2300亿,超过了众多⽼牌上市公司,⽽⽼板王卫的⾝价也骤然暴涨,距离当时的中国⾸富⾝价仅差五个涨停板。
顺丰控股能够在当时的资本市场上⼤放异彩,与其针对⿍泰新材的反向收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先,⿍泰新材以其净资产作价8亿,与顺丰控股全体原股东持有的顺丰控股100%股权等值部分进⾏置换,顺丰控股作价433亿元;然后,由⿍泰新材以发⾏普通股394981万股,每股10.76元,共计425亿元,向顺丰全体原股东购买资产置换的差额;最后,⿍泰新材拟以不低于11.03元/股向其他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发⾏股份不超过72,595.47万股,共计80亿元。交易完成后,王卫所控制的明德控股(顺丰控股原股东)将持有⿍泰新材总股本的55.04%,明德控股将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王卫将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顺丰实现借壳上市。狼殿下歌曲
曾经,顺丰作为“四⼤坚决不上市的企业”(另外三家是华为、⽼⼲妈、娃哈哈),对资本市场嗤之以⿐。但随着快递业逐渐进⼊竞争残酷⽆情的红海战场时,顺丰也不得不考虑利⽤A股市场完成股权融资。此外,相⽐漫长的IPO流程,通过借壳⽅式完成曲线救国也是更加实惠的⽅式。
No.8 “孙宏斌轮”成为江湖传说
规模:★★★影响⼒:★★★
谁是企业家当中的活雷锋?这个答案莫衷⼀是,但在2017年中旬却有着⼀个出⼈意料的候选,他就是商业界传奇⼈物——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这位曾经年轻有为却⼜⾝陷囹圄、创业失败却⼜东⼭再起的男⼈再⼀次令世⼈刮⽬相看。
2017年1⽉,孙宏斌带着150亿宣布⼊股当时正在锤死挣扎的乐视,并担任乐视⽹董事长。孙和乐视⽼板贾跃亭虽然同为⼭西⽼乡,但当时的乐视早已风声鹤唳,能够在此帮⽼乡⼀把堪⽐“抱薪救⽕”。然⽽故事还远没有结束,同年7⽉融创以632亿元的天价收购了万达旗下13个⽂旅项⽬和76间酒店,这是中国房地产企业间最⼤的⼀次收购交易。
2018年,孙宏斌接⼿海航地产集团旗下两家地产公司,交易⾦额共19.33亿元,再次担当了接盘侠。在商业领域⾥,能够雪中送炭确实值得称赞,但残酷的现实是必须要⾯对的事情。时⾄今⽇,乐视⽹依然深陷泥潭,⽽孙宏斌的好⽼乡则在美国继续着他那所谓的“造车梦”。
尤其可见,所谓的“孙宏斌轮”其实就是孙宏斌专门为那些曾经显赫⼀时、如今却⼜⿇烦不断的企业提供融资帮助。正是因为孙宏斌这种看似“毫不利⼰、专门利⼈”的慷慨解囊,在投资轮次领域才会出现⼀个段⼦:天使轮、A轮、B轮、C 轮、BAT轮、Pre-IPO、IPO、孙宏斌轮(END)。
No.7 美团接连打赢三⼤战役
规模:★★★影响⼒:★★★★
在移动互联⽹时代,连续创业者王兴和他创⽴的美团⽆疑是幸运的。在过去⼗年内,正是凭借着三次成功收购,才有了美团在O2O领域的的翘楚地位。
2015年10⽉,美团与最⼤竞争对⼿⼤众点评⽹完成合并,从此美团点评横空出世。⽽⼤众点评创始⼈张涛与同事相拥⽽泣的画⾯成为了本次合并最为经典的背景,正所谓由来只有新⼈笑、有谁听到旧⼈哭。
2016年9⽉,美团⽹对外宣布已完成了对第三⽅⽀付公司钱袋宝的全资收购。由于第三⽅⽀付牌照的紧俏性,致使美团这家互联⽹新秀对为数不多的第三⽅⽀付公司展开了激烈的追逐,最终拿下了这⼀张重要的第三⽅⽀付船票。
2018年4⽉,在共享经济遭遇寒冬之际,美团以27亿美元的实际作价(12亿美元现⾦及15亿美元股权)收购了摩拜单车,从⽽在出⾏领域抢下市场份额。清远旅游
如今,再次回⾸这三⼤战役,我们不禁要赞叹王兴独到的战略眼光和并购能⼒。不知道如此庞⼤的美团,在未来⼗年内能焕发出多⼤的动⼒。
No.6 滴滴出⾏⾼调完成“核聚变”
规模:★★★影响⼒:★★★★
与美团、今⽇头条并称为TMD的另⼀家企业滴滴出⾏,则是以迅雷不及掩⽿之势⾛完了从创⽴到垄断的路程。
从2014年1⽉开始,在幕后资本的⽀持下,⼀场围绕打车软件的补贴⼤战就此展开,这种看似扭曲的商业⾏为却为滴滴带来了巨⼤利益。⼀年后的2⽉14⽇,滴滴快的联合宣布将以100%换股的⽅式正式合并,也为此次补贴⼤战画上了句号。然⽽,程维似乎并不满⾜于本次收购,就在2016年8⽉1⽇,滴滴官⽅就发布声明称滴滴收购Uber中国,双⽅以相互持股的⽅式成为对⽅少数股权股东,这两个欢喜冤家就以这种⽅式在中国官⽅刚刚宣布⽹约车合法化的⼏天握⼿⾔欢了。
滴滴依靠着近似于“核聚变”的⽅式,最终吃掉了当时最主要的两⼤对⼿。⽬前,滴滴已经囊括了出⾏领域的全产业链,⼀度成为叫车服务的代名词。
不过,垄断的代价也是残酷的。2018年5⽉和8⽉,接连出现了两起⼥乘客遇害事件,公众在谴责凶⼿残酷⽆情的同时,也把⽭头对准了滴滴出⾏。由于滴滴的⾏业垄断地位⼀直饱受诟病,外加对待刑事案件所出现的“事前迟钝、事后
时,也把⽭头对准了滴滴出⾏。由于滴滴的⾏业垄断地位⼀直饱受诟病,外加对待刑事案件所出现的“事前迟钝、事后茫然”态度,⾃然会受到舆论的千夫所指。
No.5 宝能集团资本市场⼀掷千⾦
小雪吃什么
规模:★★★★影响⼒:★★★★
有家企业原本籍籍⽆名,却在2015年前后多次登上热搜榜⾸,它就是宝能集团。相信很多⼈第⼀次听到宝能集团和董事长姚振华的名字是因为那场著名的“宝万之争”,笔者曾就这⼀次股权争夺战多次撰⽂评论,在此并不赘述。
其实除了万科,宝能集团还多次在资本市场⼀掷千⾦,通过举牌⽅式成为了多家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如南玻A、南宁百货。2016年,宝能系下属前海⼈寿,⼤举购⼊格⼒电器的股票,持股⽐例曾⼀度达到4.13%,成为第三⼤股东,但在遭到阻击后不得不选择退出。
尽管王⽯称宝能为“门⼝的野蛮⼈”、董明珠也表⽰这是对实体经济的犯罪,前证监会主席甚⾄⽤“害⼈精、妖精”来形容这⼀⾏为,但是在资本控制⼀切的当下,光有情怀是远远不够的。
此外,宝能系占流通股⽐例较多的还有华侨城A、明星电⼒、合肥百货、⼤康农业、东阿阿胶、鹏欣资源、重庆百货等。⽬前,宝能集团旗下已包含⾦融、地产、物流、⽂化旅游、民⽣产业等众多板块,俨然成为了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股⼒量。
No.4 中国化⼯扩张海外版图
规模:★★★★★影响⼒:★★★
除了在风起云涌的国内并购市场,不少企业还将投资眼光放在了海外,其中以中国化⼯收购先正达最具代表意义。2017年6⽉,历时近2年、涉资430亿美元(折合⼈民币2924亿元),号称中国历史上最⼤规模的并购案——中国化⼯
收购瑞⼠先正达终于尘埃落定。尽管在收购过程中,中国化⼯所遭遇的反对与质疑声⾳从未停歇,但历经九个多⽉艰苦⽽漫长的谈判与交流后,双⽅的握⼿⾔和还是为本次收购画上了⼀个圆满句号。这已经不是中国化⼯第⼀次⼤⼿笔的海外并购了,在2015年中国化⼯集团曾以71亿欧元的价格收购意⼤利轮胎公司倍耐⼒。
烟消云散作为本次收购的标的,先正达是⼀家具有259年历史的⽼牌企业,其总部位于瑞⼠巴塞尔,是全球第⼀⼤农药、第三⼤种⼦的⾼科技公司,在农化领域与德国的拜⽿、巴斯夫,美国的陶⽒、孟⼭都、杜邦并成为化⼯界六巨头。由于我国⼈⼝众多,且国内种⼦和农药企业规模⼩、实⼒弱、技术含量低,难以参与国际竞争,⽽先正达拥有先进的⽣物育种技术,在传统育种杂交⽔稻和杂交⼩麦等主要粮⾷作物上处于领先地位。因此,本次天价收购也被看作是维护国家粮⾷安全的⼀部分。
No.3 平安银⾏“只想和你深发展”
规模:★★★★影响⼒:★★★★★
在中国⾦融界,⼏乎⽆⼈不知“只想和你深发展”这个梗。只是在2012年,与深发展“喜结良缘”的不是来⾃北京的光⼤,⽽是同样来⾃深圳的平安。
韩庚 天天向上2012年6⽉14⽇,深圳发展银⾏正式公告,深圳发展银⾏已完成吸收合并平安银⾏的所有法律⼿续,深圳发展银⾏和平安银⾏已经正式合并为⼀家银⾏,并正式更名为平安银⾏。这场价值220多亿的银⾏间并购案例从此拉开了⼀场中国⾦融史上最⼤规模的混业经营尝试。虽然平安集团在保险、证券领域早已享誉全国,但彼时银⾏领域的地位确实不如深圳发展银⾏⾼,况且深圳发展银⾏是当年深市⽼五股之⼀,在A股市场拥有股票代码(000001)的天字第⼀号,以⾄于有⼈会有疑问,“两家银⾏究竟是谁收购了谁?”
合并以后,平安银⾏依托着平安集团强⼤的品牌优势和深圳发展银⾏原有的⽹点资源,迅速发展壮⼤,在股份制商业银⾏当中的位置也逐渐名列前茅。⽽本次两⼤银⾏间的合并,绝对堪称2010年代影响最为深远的⾦融版图⾰命。
No.2 央企双胞胎分久必合
规模:★★★★★影响⼒:★★★★
也许你曾经分不清楚中国核⼯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
司&中国化⼯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南车集团公司&中国北车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集团有限公司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但如今也不需要再分清了,因为这些央企的双胞胎已经纷纷合并。
以两核为例,原本两家单位同属于⼆机部,在1999年因军⼯企业改组最终因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形成了之后的中核⼯业与中核建设,位列央企序列当中的⼀⼆把交椅。
也许会有⼈认为同类央企之间这种分分合合的关系属于“没事瞎折腾”,但其实当年的分与现在的合不可同⽇⽽语。2003年国资委成⽴,国有企业改⾰进⼊了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产权制度改⾰阶段,此后众多央企逐渐脱贫解困,其中有不少成为了世界五百强。⽽在⼗⼋届三中全会之后,国有投资公司改⾰试点应运⽽⽣,开始逐渐实现国企功能为导向的改⾰,国有企业整合⼒度越来越⼤、国企并购重组的进程加快。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实现强强联合、优化资源配置、淘汰落后产能、打造完整产业链、提⾼国际化竞争⼒,央企整合⾃然成为2010年代规模空前的并购事件。
No.1 BAT靠圈地运动垄断市场
规模:★★★★★影响⼒:★★★★★
2010年代,绝对是个属于BAT的年代。回望过去⼗年,我们不禁要感慨,每个中国⼈⼀⽣也逃脱不了的三件事:纳税、死亡、BAT。
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注:1、本表格罗列内容为2010-2019年BAT主要收购(含战略⼊股)的企业
2、众多被收购企业存在着BAT共同持股的情况,在此仅罗列⼀家相对知名的收购
正是在BAT这种“流量+资本”的风卷残云攻势下,中国互联⽹武林泰⽃的位置彻底被三巨头所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