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唐代丝绸之路的前后期变化-精选资料
简论唐代丝绸之路的前后期变化
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欧、⾮三⼤洲的国际交通⼤动脉,也是东西⽅进⾏政治、经济、⽂化交流的纽带。它使东西⽅社会能够互通有⽆,促进了世界⽂明的繁荣进步与发展,为世界⽂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早在公元前5世纪甚⾄更早,我国的丝绸就已经传到世界各地,东西⽅的交通也逐步形成,在张骞出使西域后,中西交通得到迅速发展,到唐代,丝绸之路更加畅通完善,达到⿍盛时期。前⼈对唐代丝绸之路路线的论述很多,但系统地对唐代不同时期丝绸之路的变化却著述不多。本⽂对唐代丝绸之路在不同时期路线的变化做简要介绍,为研究⽅便,将唐代划分为前期、中期与后期来论述。①
⼀、唐前期(618~755)丝绸之路的路线
隋唐王朝的建⽴,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分裂割据的局⾯,国家得到了统⼀,政府亦致⼒于经营西域,丝绸之路得到恢复和发展。据裴矩《西域图记》记载,当时通往西⽅的通道主要有三条:“发⾃敦煌,⾄于西海,凡为三道,各有襟带。北道从伊吾(今哈密)经蒲类海铁勒部,突厥可汗庭,度北流河⽔,⾄拂?H国,达于西海。其中道从⾼昌,焉耆,龟兹,疏勒,度葱岭⼜经汗,苏对沙那国,康国,
selena marie gomez曹国,何国,⼤、⼩安国,穆国,⾄波斯,达于西海。其南道从鄯善,于阗,朱俱波,?A陀(塔什库尔⼲),
度葱岭,⼜经护密,吐⽕罗,挹怛,?檠樱?漕国⾄北婆罗门,达于西海。其三道诸国,亦各有路,南北交通……并随其所往,诸处得达。故知伊吾、⾼昌,并西域之门户也。总凑敦煌是其咽喉之地。”②隋⽂帝时,封东突厥突利可汗为启民可汗,东突厥⾂服于隋,草原丝绸之路畅通。但启民可汗去世后,隋朝内乱,始毕可汗雄踞北⽅,阻断草原丝路,草原丝路由此中断。
电脑蓝牙怎么用唐朝建⽴后,平⾼昌,击突厥,先后建⽴安西、北庭都护府等⼀系列军、镇、守、捉,沿线驿站、烽燧不断,丝绸之路畅通,线路纵横交错,形成⽹络,“⾃安远门西尽唐境万⼆千⾥,闾阎相望,桑⿇?t野”③,呈现出⼀⽚繁荣景象。主要的⾏进路线有陇右河西路、吐⾕浑路、回纥路等。
(⼀)陇右河西路
从唐都长安(或洛阳)出发,⾏经陇右郡河西⾛廊地区通往西域的交通线,称为陇右河西路。其⼜因具体⾏进路线的不同分为南、北两路。现根据《旧唐书》、《新唐书》、《元和郡县图志》、敦煌出⼟有关地理⽂书和严耕望④、王仲荦⑤、郑炳林⑥等先⽣的研究对两条路线略作介绍。
⾃长安经陇右地区⾄凉州的通道分为南、北两道。陇右南道:唐长安城出开远门,经中渭桥渡渭⽔⾄
临皋驿,沿渭⽔河⾕北岸西⾏,经望贤宫、咸阳县陶化驿、温泉驿、始平县槐⾥驿(始平县⾄德⼆年改为兴平县,今陕西兴平市)、马嵬驿、望苑驿⾄武功县,继续西⾏⾄扶风县,过龙尾驿、岐⼭县⽯猪驿,经横⽔⾄
凤翔府治所雍县(今凤翔)。此外,从武功县略循武厅河⾕西北⾏,经好县(今乾县西北)、麟游县,亦⾄凤翔府治所雍县。从凤翔府向西沿?F⽔河⾕⽽上⾄陇州治所?F源县(今陇县),陇州西⾏60⾥⾄⼤震关(⼤震关东三⼗⾥有安戎关,为⼤中三年849年所建),关西50⾥⾄⼩陇⼭分⽔岭分⽔驿。⾃此向西南沿清⽔河⾕⽽⾏,经⼸川寨(绥戎栅,将军⾕)、清⽔县⾄秦州治所上?县(今天⽔)。⑦秦州向西沿渭河⽽上,经伏羌县(今⽢⾕)、落门川、陇西县(今陇西、武⼭两线之间)⾄渭州治所襄武县(今陇西东5⾥)。渭州西北⾏,沿渭⽔西⾏⾄渭源县渭源镇,越⾼城岭⾄临州、临洮军治所狄道县(今临洮)。⾃此沿洮⽔西北⾏,经长城堡,越沃⼲岭,⼊阿⼲河⾕北⾏⾄兰州治所⾦城县(今皋兰)。⾃⾦城县渡黄河,出⾦城关,沿逆⽔河⾕⽽上,经⼴武县(今永登县东南庄浪)、昌松县(今古浪西),越洪池岭⾄凉州治所姑臧县(今武威)。
陇右北道:从长安出开远门,经中渭桥渡渭⽔⾄临皋驿,沿渭⽔河⾕北岸西⾏,再经望贤宫⾄咸阳县,在此与南道分路西北⾏,然后经磁门驿、管城驿⾄醴泉县(今礼泉县泔北镇)醴泉驿,经骆驿⾄奉天县驿(今乾县东)。从咸阳驿西⾄始平县驿,再向西北⾏亦可⾄奉天县。⾃奉天西北⾏,经漠⾕,越梁⼭,经永寿县(今永寿县东南)⿇亭驿⾄?州治所新平县(今彬县)。⾃?
州沿泾⽔河⾕西北⾏,经邱堡、宜禄县、长武城、折?~城,⾄泾州治所县(今泾川县北5⾥)。⾃泾州西⾏经连云堡、潘原
县(后改为阴盘县,今平凉县东),⾄平凉县。⼜西北⾏经胡⾕堡、弹筝峡、⽡亭故关、汉萧关故城⾄原州治所平⾼县(今宁夏固原)。⑧由原州西北⾏,春⽯门关西⾏经河池⾄会州治所会宁县(今靖远北百余⾥)。⾃此沿黄河东岸西北⾏百⼋⼗⾥⾄会宁关,渡河⾄乌兰关乌兰县。西⾏20⾥⾄新泉军(⼤⾜年间置,开元时降为守捉),西北⾏400⾥⾄凉州治所姑臧。
从长安经陇右北道⾄凉州约1800⾥,经陇右南道则为2000⾥。但北道原州以西之路,⼭道险峻,通⾏不便,南道虽远,但道路相对平坦,沿途亦较富庶,因此⾏⼈商旅多⾛南道。经南道西⾏的⽂⼈可考者有岑参、王维、⾼适、杜甫,⽽经北道可考者仅颜真卿⼀⼈。
南、北⼆道在凉州姑臧城汇合后,沿河西⾛廊西⾏,经⽢、肃、⽠、沙等地区通往西域。集体的⾏进路线是:⾃凉州西北⾏,
经番⽲县(天宝年间改为天宝县,今永昌县西),越删丹岭(今⽔泉⼦)⾄删丹县(今⼭丹县),⼜西⾏120⾥⾄⽢州治所张掖县(今张掖)。⾃⽢州西北⾏,经建康军(约在今⾼台南40⾥)、福禄县⾄肃州治所酒泉县(今酒泉)。另外,⾃⽢州略循弱⽔(张掖河)西北⾏经盐池峰,⾃⽩亭海南西南⾏亦可⾄肃州。⾃肃州西北⾏,经故⽟门关、⽟门县、沙头故城共300⾥⾄⽠州。⾃⽠州西北⾏出⽟
门关(唐初在今疏勒河附近,后迁⾄双塔堡附近),西⾏⾄常乐县常乐驿,分南、北⼆道之沙州。北道从常乐驿西⾏经阶亭驿、⽢草驿、长亭驿、⽩亭驿、横涧驿、神泉驿(后改为
清泉驿)、沙州城驿⾄沙州敦煌县。南道⾃常乐驿西南⾏经鱼泉驿、黄⾕驿、空⾕驿、⽆穷驿、其头驿、东泉驿、沙州城驿⾄沙州。⾼宗永淳⼆年废黄⾕驿、空⾕驿、⽆穷驿,于其北悬泉城附近置悬泉驿,西⾏⾄其头驿合南道西⾏⾄沙州。天授⼆年,因南道险阻,废南道诸驿,改⾏北道。
沙州、⽠州都有道路通往西域。⽠州有路⾄伊州,成为莫贺延碛道,亦称第五道。沙州通往伊州的道路唐代称为?竿道,此外,沙州还有⼤海道通往西州,⼤碛道通往焉耆,经阳关沿塔⾥⽊⾄于阗的丝绸之路南道。
⽠州⾄伊州的莫贺延碛道,或⽈第五道的路线为:从⽠州西出⽟门关,在常乐驿转西北⾏,经新井驿、⼴显驿、乌⼭驿、双泉驿、第五驿,⼊莫贺延碛,⼜经冷泉、胡桐、⾚岸和另外两⽆考驿⾄伊州。当年⽞奘西⾏即⾛此路。⑨?竿道路线为:⾃沙州西北⾏⾄下西宁堡,转向西⾏,经兴胡泊南缘、河仓城(约为今⼤⽅盘城)、汉⽟门故关(今⼩⽅盘城),转⽽向北⾏经咸泉戍、?竿馆(?竿戍),北⾄伊州。⑩
今新疆地区通往西⽅的路线,在唐时主要有三条,即西域北道、西域中道、西域南道,此三道之间有茫茫⼤漠抑或皑皑⼤⼭相隔,但正如裴矩所说:“三道诸国,亦各有路,南北交通。”11它们不是相互
孤⽴的,其间有很多道路相通,各条路线纵横交错,形成⽹状格局。
西域北道,指⾃沙州经?竿道⾄伊州,再北越天⼭经庭州,
西⾄碎叶及中亚、欧洲的通道。⾃伊州⾄庭州有南、北两条路。南路即伊庭道,其⾏进路线在《新唐书?地理志》中有明确记载:⾃伊州纳职县(今哈密市四堡)“西经独泉、东华、西华驼泉,渡茨萁⽔,过神泉,三百九⼗⾥有罗护守捉(⼀说在今惠井⼦,⼀说在七⾓井)。⼜西南经达匪草堆,百九⼗⾥⾄⾚亭守捉(今七克台附近),与伊西路合。别⾃罗护守捉西北上乏驴岭,百⼆⼗⾥⾄⾚⾕。⼜出⾕⼝,经长泉、龙泉,百⼋⼗⾥有独⼭守捉(今奇台附近)。⼜经蒲类(今⽊垒附近),百六⼗⾥⾄北庭都护府(今吉⽊萨尔北之北庭古城)”。12北道为伊吾军道,其路线⼤约为⾃伊州北越折罗漫⼭(今巴⾥坤东南天⼭东段)⾄伊吾军驻地⽢露川(约为⼤河古城),转西南⾏,沿巴⾥坤湖南岸西⾏,在长泉(今三个泉)与伊庭道合,即经今⽊垒、奇台县境⾄庭州。⾃庭州西⾄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玛克西南)的道路,称之为碎叶道。其路线《新唐书?地理志》亦有明确记载:“⾃庭州西延城西六⼗⾥有沙钵城守捉(今⾩康东),⼜有冯洛守捉,⼜⼋⼗⾥有耶勒城守捉,⼜⼋⼗⾥有俱六城守捉,⼜百⾥⾄轮台县(今乌鲁⽊齐乌拉泊古城),⼜百五⼗⾥有张堡城守捉(今昌吉花园古城),⼜渡⾥移得建河(今呼图壁河),七⼗⾥有乌宰守捉(今玛纳斯附近),⼜渡⽩杨河(今玛纳斯河),七⼗⾥有清镇军城,⼜渡叶叶河,七⼗⾥有叶河守捉,⼜渡⿊⽔(今奎屯河),七⼗⾥有⿊⽔守捉(今乌苏附近),⼜七⼗⾥有东林守捉,⼜七⼗⾥有西林守捉。⼜经黄草泊、⼤漠、⼩碛,渡⽯
单依纯背景漆河(今精河),
逾车岭,⾄⼸⽉城(今霍城⼀带)。过思浑川、蛰失蜜城,渡伊丽河(今伊犁河),⼀名帝帝河,⾄碎叶界。⼜西⾏千⾥⾄碎叶城,⽔皆北流⼊碛及⼊夷播海。”13
西域中道,指从⽠州经第五道⾄伊州或⾃敦煌经?竿道⾄伊州(或⾃沙州经⼤海道⾄西州),沿天⼭南麓塔⾥⽊盆地北缘西⾏,经西州、龟兹西去的道路。具体的⾏进路线为:⾃⽠州⾄伊州的第五道前已论述,在此就不重复。⾃伊州⾄西州的道路称为伊西道。伊西路亦有南、北两道。《新唐书?地理志》中记载:⾃伊州纳职县(今哈密市四堡)“西经独泉、东华、西华驼泉,渡茨萁⽔,过神泉,三百九⼗⾥有罗护守捉(⼀说在今惠井⼦,⼀说在七⾓井)。⼜西南经达匪草堆,百九⼗⾥⾄⾚亭守捉,与伊西路合”。14⾃⾚亭守捉西南⾏经⽩⼒城、蒲昌馆、柳中县⾄西州⾼昌故城,此为北道。南道可能由纳职县西⾏经⼤患⿁魅碛⾄⿁⾕⼝避风驿,⼜西⾄⾚亭,与北道合。15
从沙州有⼤海道直通西州,《西州图经》记载:“⼤海道,右道出柳中县界。东南向沙州,⼀千三百六⼗⾥。常流沙,⼈⾏迷误。有泉井,咸苦,⽆草。⾏旅负⽔担粮,履践沙⽯,往来因弊。”16其具体的⾏进路线⼤概是从今鄯善县鲁克沁斜向东南⾏,经底坎尔、⼟古满塔、⽐尔阿塔尔布拉克、肖尔布拉格、⽟尔衮布拉克、央格布拉克、乌宗布拉克、巴勒衮布拉克、红柳泉,抵达库⽊塔格沙漠南缘。顺⼭势东⾏,经库⽊库都克、⽺塔克库都克、臭⽔泉、具什托克布拉克等⾄疏勒河流域,最后抵达沙州。
17
⾃西州西⾏,《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州西南有南平、安昌两城,百⼆⼗⾥⾄天⼭西南⼊⾕,经?⽯碛,⼆百⼆⼗⾥⾄银⼭碛,⼜四⼗⾥⾄焉耆界吕光馆。⼜经盘⽯百⾥,有张三城守捉。⼜西南百四⼗五⾥经新城馆,渡淡河,⾄焉耆镇城。”18“⾃焉耆西五⼗⾥过铁门关,⼜⼆⼗⾥⾄于术守捉城,⼜⼆百⾥⾄榆林守捉,⼜五⼗⾥⾄龙泉守捉,⼜六⼗⾥⾄东夷僻守捉,⼜七⼗⾥⾄西夷僻守捉,⼜六⼗⾥⾄⾚岸守捉,⼜百⼆⼗⾥⾄安西都护府。” “安西西出柘厥关,渡⽩马河,百⼋⼗⾥西⼊俱毗罗碛。经苦井,百⼆⼗⾥⾄俱毗罗城。⼜六⼗⾥⾄阿悉⾔城。⼜六⼗⾥⾄拨换城,⼀⽈威戎城,⽈姑墨州,南临思浑河。”“⾃拨换、碎叶西南渡浑河,百⼋⼗⾥有济浊馆,故和平铺也。⼜经故达⼲城,百⼆⼗⾥⾄谒者馆。⼜六⼗⾥⾄据史德城,龟兹境也,⼀⽈郁头州,在⾚河北岸孤⽯⼭。渡⾚河,经岐⼭,三百四⼗⾥⾄葭芦馆。⼜经达漫城,百四⼗⾥⾄疏勒镇。”19⾄拨换城后,可西北⾏经勃达岭⾄碎叶。其具体的⾏进路线⼤约为:西州―南平城―安昌城―天⼭县―?⽯碛―银⼭碛―吕光馆―张三城守捉―焉耆镇―铁门关―于术守捉城―榆林守捉―龙泉守捉―东夷僻
守捉―西夷僻守捉―⾚岸守捉―龟兹―柘厥关―俱毗罗城―阿
悉⾔城―拨换城―济浊馆―故达⼲城―谒者馆―据史德城―葭
芦馆―达漫城―疏勒镇。⾃疏勒可逾葱岭⾄西海,亦可向南⾄莎车与南道合后继续西⾏。
西域南道,指沙州经阳关,沿塔克拉玛⼲沙漠南缘经于阗,西逾葱岭的道路。其具体路线据《新唐书?地理志》载:“⾃沙州寿昌县西⼗⾥⾄阳关故城,⼜西⾄蒲昌海(罗布泊)南岸千⾥。⾃蒲昌海南岸,西经七屯城(今⽶兰)……⼜西⼋⼗⾥⾄⽯城镇(今若羌)……⼜西⼆百⾥⾄新城,亦谓之弩⽀城……⼜西经特勒井,渡且末河,五百⾥⾄播仙镇,故且末城也……⼜西经悉利⽀井、祆井、勿遮⽔,五百⾥⾄于阗东兰城守捉(今民丰附近)。⼜西经移杜堡、彭怀堡、坎城守捉,三百⾥⾄于阗(今和⽥)。于阗西五⼗⾥有苇关,⼜西经勃野,西北渡系馆河,六百⼆⼗⾥⾄郅⽀满城,⼀⽈碛南州。⼜西北经苦井、黄渠,三百⼆⼗⾥⾄双渠,故羯饭馆也。⼜西北经半城,百六⼗⾥⾄演渡州,⼜北⼋⼗⾥⾄疏勒镇。”20⾄于阗后有两条路西⾏,⼀条由于阗西南⾏经葱岭守捉(今塔什库尔⼲北郊⽯头城)越葱岭;⼀条经⽪⼭、莎车西⾏逾葱岭南去南亚。⾃于阗⾄疏勒后可沿西域中道西⾏。由于环境恶化,⼤漠南侵,路线不断南移,路况也愈来愈差,但⼀直沿⽤。我很忙 歌词
西域三道之间并不是孤⽴的,⽽是由很多道路相互联系。如有⾃交河故城⾄轮台同北道的⽩⽔涧道,⾃交河故城⾄庭州的他地道,沟通天⼭南北的乌⾕道、⾚亭道、化⾕道、移摩道、萨捍道、突波道、焉耆道、龟兹道、穆素尔领道、别迭⾥通道等,都是沟通中道与北道的路线;沟通中道与南道的通道有拨换城⾄于阗和媲摩即泥⾄龟兹的道路等。21
(⼆)吐⾕浑道
⾃长安西通西域的道路出上述陇右河西道外,还有经今青海地区通往西域的道路。因此地为原吐⾕浑王国所在地域,故称吐⾕浑道。其主要通道是⾃陇右南道上的临州临洮军治所狄道县西⾏经⼤夏川⾄河州治所?⒑毕兀?今临夏)。⾃此北⾏经凤林关(今永靖)渡黄河,越曼天岭⾄龙⽀县,西北循湟⽔⽽上,⾄鄯州治所湟⽔县(今乐都)。⾃鄯州西循湟⽔,120⾥⾄鄯城县(今西宁)。⾃鄯州东⾏经龙⽀城、凤林关,沿黄河南岸经⾚岸桥、⼴武梁⾄兰州,可接陇右南道⾄凉州,西⾏⾄西域。⾃鄯州向北渡今⼤渡河,经昌松县(今古浪西),约600⾥亦可⾄凉州,可经河西⾛廊西去。⾃鄯城北⾏,循长宁川⽽上,过安⼈军,渡⼤渡河经⼤⽃拔⾕(今扁都⼝)、删丹县(今⼭丹县)⾄⽢州,经河西⾛廊西去。⾃鄯城西⾏经临蕃城、绥戎城(今湟源)、新城(今海晏),沿青海湖北岸⾄吐⾕浑故都伏俟城,⾃此沿布哈河西北⾏经天峻、德令哈、怀头他拉,由西北⾏经⼤柴旦⾄鱼卡,⾃鱼卡北上经花海⼦,过当今⼭⼝,北⾏经⼤草滩⾄沙州。或⾃鄯城经绥戎城、⽯堡城、⾚岭(今⽇⽉⼭)⾄树敦城,沿青海湖南岸西⾏与前路接。22⾃伏俟城西⾏⾄鱼卡后,可经⽺同(今阿⾥⼀带)继续西⾏,经铁龙滩、泉⽔沟、⼤红柳滩、康西⽡,北上直抵于阗或西⾄素盖提、赛都拉,通过桑株达坂⾄⽪⼭、叶城等地。23
(三)回纥路
回纥原为突厥统治下的⼀个少数民族,在反抗突厥贵族统治的⽃争中,同周围各民族不断分化融合,发展壮⼤起来。《新唐书?回鹘传》记载:“(回纥)与薛延陀共攻突厥北边,颉利遣欲⾕设领骑⼗万讨
之,菩萨⾝将五千骑破之马鬃⼭,追北⾄天⼭,⼤俘其部⼈,声震北⽅。”“菩萨死,其酋胡禄俟利发吐迷度与诸部攻薛延陀,残之,并有其地,遂南逾贺兰⼭,境诸河。”24吐迷度称雄漠北后,⽴即遣使⼊唐,要求归附,并“请置唐官”,接受唐王朝的统⼀管辖和册封。贞观⼆⼗⼀年(647),唐太宗接受回纥、突厥、敕勒等少数民族⾸领的要求,于“回纥以南,突厥以北开⼀道,谓之参天⾄尊道,置六⼗⼋驿,有马及酒⾁以供过使,岁贡貂⽪以充租赋”。25参天可汗道,以长安为起点,北⾏经灵州⾄中受降城,越阴⼭,经⼤漠⾄回纥⽛帐,⾃回纥⽛帐西⾏的路线⼤致沿杭爱⼭北麓西北⾏,越阿尔泰⼭,可由此西去中亚,亦可循准噶尔盆地东南⽽下,再折⽽沿天⼭北麓西去,由北庭西⾏。此外,还有⼀条从长安经延州(今延安)、夏州(今⽩城⼦)、丰州⾄西受降城,达回纥⽛帐的道路,但此路很少使⽤。⾃回纥⽛帐还有⼀条经居延海通往⽢州的道路,称为⽢州路,其⾏程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删丹……北渡张掖河,西北⾏出合黎⼭峡⼝,傍河东?记?曲东北⾏千⾥,有宁寇军,故同城守捉也,天宝⼆载为军。军东北有居延海,⼜北三百⾥有花门⼭堡,⼜东北千⾥⾄回鹘⽛帐。”26⾃⽠州亦有路通往回纥⽛帐,《新唐书?地理志》记载:“晋昌……东北有合河镇,⼜百
⼆⼗⾥有百帐守捉,⼜东百五⼗⾥有豹⽂⼭守捉,⼜七⾥⾄宁寇军,与⽢州路合。”27可见⾃回纥⽛帐有经⽢州、⽠州沿河西⾛廊西去的道路。回纥路在安史之乱后,得到进⼀步的发展,成为贯通东西的重要交通线。
⼆、唐中期(755~840)丝绸之路的线路
“安史之乱”后,两京陷落,唐调河西、陇右、安西、北庭等地驻军平叛,导致河陇地区军备空虚,吐蕃乘机攻陷河陇地区⼤部分地区,控制了东西⽅之间传统的交通⼲线丝绸之路,切断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为了继续维中原地区持与西域的政治、经济联系,不得不取道回鹘。正如李德裕奏⾔中所说:“⾃艰难已后(安史之乱后)、河陇尽陷吐蕃,若通安西北庭,须取回鹘路去。”28加上安史之乱时,回鹘曾出兵助唐平叛,唐朝为感谢回鹘,每年都赐给回鹘绢两万⽦,但回鹘并不因此满⾜,史
载:“回纥恃功,⾃乾元之后,屡遣使以马和市缯帛,仍岁来市,以马⼀匹易绢四⼗匹,动⾄数万马。”29回鹘⾃唐朝得到⼤量的丝绸,除⾃⾝消费外,⼤量向西⽅输出,回鹘道得到进⼀步发展,⼀时成为丝绸之路的主⼲道。其具体的⾏进路线⼤体是:⾃长安出发⾄灵州,⼜由灵州经西受降城⾄回鹘⽛帐。从长安⾄灵州有两条路:东路从长安西北⾏经?州(今彬县)、庆州(今庆阳),过青平川达到⾄灵州;西路从长安⾄原州,⾃原州西北⾏经萧关,西⾏经葫芦⽔经鸣沙县,沿黄河东北⾏⾄灵州。
⾃灵州北渡黄河⾄灵武县,东北⾏经宏静县(后改为保静县)
⾄怀远县(今银川),转北⾏经定远县定远镇(今平罗县附近),过贺兰⼭北闾乞伏⼭,北⾏⾄西受降城,⾃此西北⾏经⾼
阙,⾄碛⼝鹈泉,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此分为两道,“⼜五百⾥⾄?G鹈泉,⼜⼗⾥⼊碛,经⿅
⼭、⿅⽿⼭、错甲⼭,⼋百⾥⾄⼭燕⼦井。⼜西北经密粟⼭、达旦泊、野马泊、可汗泉、横岭、绵泉、镜泊,七百⾥⾄回鹘⽛帐”,此盖为西道,“⼜别道⾃?G 鹈泉北经公主城、眉间城、怛罗思⼭、⾚崖、盐泊、浑义河、炉门⼭、⽊烛岭,千五百⾥亦⾄回鹘⽛帐”,此盖为东道。⾃回鹘⽛帐⾄庭州道路,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庭州……东北⾄回鹘⽛帐三千⾥⾥。”30其具体路线⼤约是⾃庭州东⾏约180
⾥⾄蒲类县(越近⽼奇台城),东北⾏40⾥⾄郝遮镇,⼜160⾥⾄盐泉镇,⼜东北⾏⾄特罗堡,⾃特罗堡东北⾏约1200⾥⾄回纥国界,⼜东北⾏1300⾥⾄回鹘⽛帐。此外,⾃伊州沿时罗曼⼭东⾏约240⾥处,越⼭⽽北,⾄今拜泉地区,东北⾏,与庭州通回纥路合。31
三、唐后期(840~907)丝绸之路的通道
公元840年,回鹘为黠戛斯所败,西迁碛西及河陇⼀带,回鹘路逐渐消亡。武宗会昌年间(841~846),吐蕃内乱,洛门川讨击使论恐热与鄯州节度使尚婢婢兵戎相见,吐蕃实⼒⼤损,⾛向衰落。⼤中⼆年(848),沙州豪族张议潮率众起义,相继收复沙、⽠、⽢、肃等州。⼤中五年(851),张议潮遣兄议潭奉天宝陇⽯道⼗⼀州图经户籍⼊京。32唐军攻克清⽔后,秦、原、
安乐三州及原州⽯门、驿藏、制胜、⽯峡、⽊靖、⽊峡、六盘七关相继归唐。此后,唐军相继收复河、渭、灵、夏、?等州,黄河以东河陇地区⼜重归唐朝版图。咸通⼆年(861),归义军收复凉州,
河西东通长安驿路复通。P.3451《张淮深变⽂》有赞云:“河西沦落百余年,路阻萧关雁信稀。赖得将军开旧路,⼀振雄名天下知。”33河西旧路指由长安出发,经萧关⽽⼊凉州,西⾏经⽢、肃⽽⾄⽠沙⼀路⾄西域的道路。但在僖宗中和年间,原州及萧关(武州)再次被吐蕃攻占,河西东通长安旧路在畅通20余年之后复归阻绝。此后,归义军、⽢州回鹘等统治河陇地区,河西通道时断时续,⼀直存在到西夏时。赵丽颖陈晓分手原因
当时除了河西旧路外,还在河西⾛廊以北形成了⼀条灵州道。灵州有两条通往西域的道路,⼀条⾃灵州⾄凉州沿河西⾛廊西去,⼀条⾃灵州⾄⽢州经河西⾛廊西去。僖宗中和年间,原州、萧关再次失陷,河西旧路不通时,⼈们多经此路西去。其具体的⾏进路线⼤约为:由长安北⾏经醴泉县、奉天县、永寿县⾄?州,循马岭河⽽上,经庆州、环州⾄朔⽅节度使治所灵州。⾃灵州渡黄河,出贺兰⼭西⾏,穿腾格⾥沙漠,趋⽩亭海并由此南下⾄民勤绿洲,渡⽩亭河⽽⾄凉州。或穿巴丹吉林沙漠,溯额济纳河(⿊河)南下⽽⾄⽢州,然后循河西⾛廊经肃州、⽠州、沙州⽽达西域。34
这⼀时期,河陇地区征战频繁,丝绸之路时断时续,各条线路亦经常变动,但丝绸之路从未中断,此路不通时则⾛彼路,彼
路不通时则⾛他路,尤其是灵州道在这⼀时期的中西⽅经济⽂化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
四、⼩结
综上所述,唐代的丝绸之路四通⼋达,纵横交通,期间虽有“安史之乱”发⽣,丝绸之路亦有道路变迁,但却从未中断。概⽽⾔之,“安史之乱”以前,通往西⽅的道路主要有陇右河西道、吐⾕浑道、回纥路,其中陇右河西道⼜有南、北道之分,但由于南道路途相对平坦,沿途亦⽐较富庶,⼈们多经由陇右河西南道前往西域,通往西⽅,吐⾕浑道和回纥路只是辅助线路,虽也有⼈⾏经,但不是⼈们的⾸选之路。“安史之乱”后⾄张议潮在沙州起义前,⼈们多经由回鹘道经北庭去西⽅。在回鹘西迁、张议潮起义、吐蕃衰落后,河西旧路复通,但在僖宗⼤中年间,原州、萧关失陷,此路再次受阻,⼈们多由灵州道经凉州或⽢州沿河西⾛廊去西域。
[注释]
①本⽂唐前期、中期、后期的划分不同于⼀般唐史的划分,唐前期指唐建⽴⾄“安史之乱”前,即618~755年;中期指安史之乱⾄回鹘灭亡,即755~840年;唐后期指840年以后直⾄唐朝灭亡。
②11《隋书?裴矩传》。
③《资治通鉴》卷216“⽞宗天宝⼗⼆载”条。
④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杨幂确实大⑤王仲荦:《敦煌⽯室地志残卷考释》,中华书局2007年版。
⑥郑炳林:《敦煌地理⽂书汇辑校注》,⽢肃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⑦据严耕望先⽣考证此路之南有⾃陇州经安化峡⾄清⽔得
安化峡道和循渭⽔东通宝鸡、凤翔,西⾄秦州的安夷关道。
⑧据严耕望先⽣考证⾃泾州西北⾏⾄青⽯岭,循洛⽔河⾕⾄临泾县(今镇原),西北⾏经百泉县亦⾄原州治所平⾼县。
⑨慧⽴、彦:《⼤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华书局1983年版。
⑩关于?竿道的路线孟凡⼈的《新疆考古与史地论集》中论述与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记载不⼀致,此处所述亦为其⼤概路线,不⼀定准确。
12《新唐书?地理志》,地理志四,伊州纳职县。
13《新唐书?地理志》,地理志四,北庭⼤都护府。
14《新唐书?地理志》,地理志四,伊州纳职县。
15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卷2《长安同安西驿道下:凉州西通安西驿道》,第493页。
16王仲荦:《敦煌⽯室地志残卷考释》所载《西州图经》。
17殷晴:《丝绸之路与西域经济――⼗⼆世纪前新疆开发史稿》,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94页、第130页。
18《新唐书?地理志》,地理志四,西州交河郡。
1920《新唐书?地理志》,地理志七,边州⼊四夷道⾥记。
21殷晴:《丝绸之路与西域经济――⼗⼆世纪前新疆开发史稿》,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303页。
22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卷2《河湟青海地区军镇交通⽹》,第571页,孟凡⼈:《新疆考古与史地论集》,第330页。23殷晴:《唐代于阗的南北交通》,《历史研究》,1993年第3期。
24《新唐书?回鹘传》(上)。
25《资治通鉴》卷193唐纪9。
26《新唐书?地理志》,地理志四,⽢州删丹县。
27《新唐书?地理志》,地理志四,⽠州晋昌县。
28《册府元龟》卷994。
29《旧唐书?回鹘传》。
30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40,凉州第1033页。
31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卷2《唐通回纥三道》。
32《唐会要》卷7《州县改置》下陇右道沙州条载:“⼤中五年七⽉,刺史张议潮遣兄议潭将天宝陇右道图经、户籍来献,举州归顺。”
33张涌泉、黄征:《敦煌变⽂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81页
34赵贞:《敦煌⽂书所见晚唐五代宋初的灵州道》,《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年第4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