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游褒禅山记
随堂巩固
一、语基落实
A.褒禅(bǎo) 庐冢(zhǒng) 奴仆(pú) 荒谬(miù)
B.华实(huā)ﻩ窈窕(yǎo) 懈怠(dài) 瑰丽(guī)
C.蛮夷(yí) 负咎(jiù)ﻩ迷惑(huò)ﻩ幽暗(yōu)
D.渔父(fù) 谨慎(shèn) 罕至(hǎn) 梵语(fàn)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漫:全都。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ﻩ相:帮助。
D.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ﻩ悲:感叹。
3.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此余之所得也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此世所以不传也
4.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咏梅演员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D.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二、阅读理解
5.阅读文本,完成第5~8题。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筑舍定居
B.不出,火且尽 且:将要
C.则或咎其欲出者ﻩ咎:责怪
D.于是余有叹焉ﻩ叹:叹息
6.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游褒禅山“所得”的一组是( )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③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④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⑤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⑥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ﻩD.④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婧仪周迅褒禅山又叫华山,唐朝有个叫慧褒的高僧,第一个在华山筑舍定居,死后又埋在那里,从此,人们就叫华山为褒禅山。
B.褒禅山上有前洞和后洞,前洞所在位置平旷,到那里记游的人非常多;后洞曲折幽深,景象奇特,但记游的人却相对较少。
C.王安石和朋友一起进入后洞,有一个人疲倦懈怠不想再游下去,就骗大家说火把快要熄灭了。大家随他一起出洞后,马上就有人后悔了。
D.王安石游山后很有感触,认为古人在观察万物时之所以常有收获,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无处不在,这很值得后人学习。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拓展作业
一、积累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每对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禅让/慧空禅院 奢华/华而不实
庐冢/筚路蓝缕
B.公仆/前仆后继ﻩ懈怠/感恩戴德
究竟/咎由自取
C.懿淑/化险为夷ﻩ忏悔/诲人不倦
诡计/雄伟瑰丽
D.哂笑/深思慎取 规范/奉为圭臬
漫漶/涣然冰释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从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则其至又加少矣
C.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于”字,从意义和用法角度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
③于是余有叹焉
④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A.①③/②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④/②ﻩD.①②③/④
4.下列各句中加点“者”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二、阅读鉴赏(20分)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石门亭记
ﻩ王安石
石门亭在青田县若干里,令朱君为之。石门者,名山者,名山也,古之人咸刻其观游之感慨,留之山中,其石相望。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而以书与其甥之婿王安石,使记其作亭之意。
夫所以作亭之意,其直好山乎?其亦好观游眺望乎?其亦于此问民之疾忧乎?其亦燕闲以自休息于此乎?其亦怜夫人之刻暴剥偃踣而无所庇障且泯乎?夫人物之相好恶必以类。广大茂美,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者,山也。好山,仁也。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其中必有慨然者。《书》不云乎:予逊于荒。《诗》不云乎: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夫环顾其身无可忧,而忧者必在天下,忧天下亦仁也。人之否也敢自逸?至即深山长谷之民,与之相对接而交言语,以求其疾忧,其有壅而不闻者乎?求民之疾忧,亦仁也。政不有小大,不以德则民不化服。民化
服,然后可以无讼。民不无讼,令其能休息无事,优游以嬉乎?古今之名者,其石幸在,其文信善,则其人之名与石且传而不朽,成仁之名而不夺其志,亦仁也。作亭之意,其然乎?其不然乎?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直好山乎 直:只是
B.其亦燕闲以自休息于此乎 燕:安闲
C.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尼坤生日写:写作
D.其有壅而不闻者乎 壅:阻塞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B.
C.
D.
7.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作亭之意”的一项是( )(3分)
①其亦好观游眺望乎
②怜夫人之刻暴剥偃踣而无所庇障且泯乎
③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
④不以德则民不化服
⑤其石幸在,其文信善
⑥成仁之名而不夺其志
A.①④⑤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②③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作者先交代了石门亭的地理位置、建亭者及写“记”的缘起。此段文字简约明快,为下文的议论张本。
B.全文围绕“作亭之意”展开,先用五个排比设问,然后逐个回答,每点都归之于“仁”字,其推理之严谨,分析之透辟,行文之游刃有余,令人叹服。
C.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作者心目中,无论是游山玩水,还是“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都是“仁”的体现。
D.宋代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内涵与本文中的“而忧者必在天下”的内涵是基本一致的。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
(1)广大茂美,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者,山也。(3分)
(2)夫环顾其身无可忧,而忧者必在天下,忧天下亦仁也。(3分)
(3)作亭之意,其然乎?其不然乎?(2分)
三、表达交流(8分)
10.人们往往喜欢根据字的形体和意义,即兴发挥,对汉字巧作解释,如:“冢,一点小错,却弄得家破人亡。”这不仅解释了该字的字义,而且指出了它与“家”字的字形区别,谐趣幽默,耐人寻味。
请从“赶、运、功、悲”中,任选两个字自主发挥,巧作解释。(字数、句式不要求与示例一致)(4分)
11.阅读下面的材料,谈一谈你对材料涉及问题的看法,不少于60字。(4分)
这样的争战此起彼伏,从炎帝故里之争到老子故里之争,再到曹雪芹、诸葛亮、李白故里之争,再到赵云故里之争,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趋势。最近,山东省阳谷县、临清县和安徽的黄山市甚至争夺起了西门庆的故里,西门庆仅仅是在小说中虚构的一个大淫贼,这也起了争议,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
一、语基落实
1.答案:C
思路解析:A项,“褒”应读“bāo”;B项,“华”应读“huá”;D项,写字楼是什么意思“父”应读“fǔ”。
2.答案:A
思路解析:A项,“漫”是“模糊”的意思。
3.答案:D
思路解析:A项,“名”,前者为“命名”,后者为“识其本名”;B项,“得”,前者为“能够”,后者为“心得、收获”;C项,“观”,前者为“观察”,后者为“景象”。
4.答案:C
思路解析:C项,是介宾短语后置句;其他三项都是判断句。
二、阅读理解
5.答案:D
赵薇的个人资料思路解析:D项,“叹”应为“感慨”。
6.答案:C
7.答案:A
思路解析:A项,“始”为“开始”“当初”之义,并非指慧褒是“第一个”在华山居住的人。
8.参考答案:(1)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以致不能尽享那游览的乐趣。(2)到了那幽深昏暗、
叫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也不能到达。
思路解析:翻译这两句话的重点是“其”“随”“极”“至于”“幽暗昏惑”“物”“以”“相”等词。
一、积累运用
1.答案:C
思路解析:A项,分别读shàn/chán,huá/huá黄毅清,lú/lǚ;B项,分别读pú/pū,dài/dài,jiū/jiù;C项,分别读yì/yí,huǐ/huì,guǐ/guī;D项,分别读shěn/shèn,guī/guī,huàn/huàn。
2.答案:B
思路解析:A项,“舍”,名词用作动词,筑舍定居。B项,“至”,动词用作名词,到的人;C项,“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D项,“下”,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