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自学目标启示
●知识要点跟踪
1.人物:①__________召募使者出使西域,渴望为国建功的__________毅然应募。
②下图是东汉经营西域的__________。
2.地点:①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以西,即今新疆地区和
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②汉武帝准备联络被匈奴从__________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反击匈奴。
③下图是“丝绸之路”图,从长安出发,将箭头所指的依次填上(北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塞琉西亚;(南路):阳关、__________、__________进入安息。
④商人把中国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_______、今_______地区,运往_______,再转运到_______。
3.时间:①公元前_______年,张骞第一次到西域;公元前_______年,汉武帝又第二次
派他出使西域。
②公元前__________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重点难点剖析
重点
张含韵被潜规则(1)张骞出使西域
①出使西域的原因,西汉初年,匈奴不仅占据着大漠南北,而且控制着西域诸国。汉武帝从匈奴降者口中得知大月氏原来居住在河西走廊,被匈奴打败后迁到西域,对匈奴怀有深仇大恨。因此决定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共同反击匈奴。
②出使的时间: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
③出使的路线:从长安出发,经玉门关西行,穿过匈奴地界,到达大宛,再经康居,最后到达大月氏。
④出使的结果:第一次出使西域,由于大月氏西迁已久,无意再与匈奴打仗。张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为日后汉朝经营西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二次出使西域,访问了西域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汉和西域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2)丝绸之路
①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再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②丝绸之路名称由来:养蚕缫丝,织造绢绸,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在古代驰誉世界,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古代希腊罗马的贵族,尤其喜欢中国的丝绸,视为高级消费品,称中国为“丝国”。张骞通西域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就通过这条东西交通要道,源源不断地输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的奇珍异宝输入内地。后来人们把这条陆上交通要道称为“丝绸之路”。
难点
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通史上的重要地位
丝绸之路的得名,是因为中国的丝绸最初由这条陆上道路运往西方世界,丝绸成为中国输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商品。但它的更大贡献却是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架起了东西方之间友谊的桥梁。最显著的例子便是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都是通过这条丝绸之路先后传入西亚再传至欧洲。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也是由此路最早传入中国的。实际上,丝绸之路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西汉至隋唐千余年间成为沟通中西的重要道路。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文明,而且造成了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
●常考热点质疑
1.示例:
(1)张骞出使西域遇到哪些困难?他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2)试述丝绸之路在沟通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历史地位。
2.质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闫妮的个人资料简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方法商讨
●知识系统概述
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汉武帝时,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汉与西域沟通以后,中西贸易开始发展起来。“丝绸之路”就是闻名世界的东西方交通要道。东汉时,班超出使并经营西域,西域和内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了。
●知识结构图表
●学习方法探究
985大学有哪些1.本课是对外关系史,虽然内容未涉及到中国与周边国家交往中具体内容,但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与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于沟通中西文化、经济交流,功不可没。这也是对外关系史中本课的特点所在。在以后学习到这类内容时,一般会提到中国对亚洲各周边国家的影响,同时也接受他国经济、文化的输入等等。
2.本课涉及的地理知识较多,可以在读“西汉疆域图”与“丝绸之路”图的基础上,理出他们的主要活动路线图。如丝绸之路主要路线图示:(即北道)
韵母有哪些字母
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大秦
另一条南道:
长安→河西走廊→敦煌→葱岭→大月氏→大秦
3.阅读“班超经营西域”灰底网上内容,填写下列表格内容:
重要人物 | 时间 | 主要事迹 | 结果与意义 |
张骞 | |||
班超 | |||
4.本题涉及的张骞、班超两个历史人物,留下的故事很多,如“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成语故事,和他们的其它故事,都可以学学、讲讲,既提高学习历史兴趣,也可以学习他们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
同步创新训练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是
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19年
C.公元前60年 D.公元138年
2.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元帝 D.汉光武帝
3.“丝绸之路”的出发点是
A.玉门关 B.甘肃
C.长安 D.敦煌
4.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
开正规发票A.元朝 B.东汉 C.秦朝 D.西汉
5.与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同年的事件是
A.卫青、霍去病分两路夹击匈奴 B.王昭君出塞
C.匈奴分裂为几部 D.白登之围被解
6.张骞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
A.发展同西域的友好关系 B.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C.了解西域的地理和物产情况 D.开辟丝绸之路加强中外联系
7.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②班超经营西域 ③卫青、霍去病夹击匈奴 ④西域都护的设置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③④② D.①③②④
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指的是
A.张骞 B.甘英 C.班固 D.班超
唐一菲的电影9.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所经过的先后地点是
①西亚 ②今新疆境内 ③欧洲 ④河西走廊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①③ D.①③②④
10.两汉时期,西域指的是
①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 ②现新疆地区和以东地方 ③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④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东的地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阅读下面材料,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上面材料的内容是指的什么?
(2)他初行的时间、方向及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中哪些内容反映了这次出使的艰难?
(4)初行与以后第二次出使有何历史意义?
12.读下图“丝绸之路”,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从图中观察“丝绸之路”陆上路线起止地点与经过的主要地方。
(2)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何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今天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自设创造
学会命题,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与创造。题型、难易、数量不限,以留下创设空间。
提示:参考本课训练试题,可以用大月氏与西域都护创设两个选择题。
走进第二课堂
●中外交往
中国的养蚕术传向西方的几种说法
西汉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国的丝织品才传向欧洲的。欧洲人见到这光彩夺目的丝织物,视为珍品,争相购买。据说,罗马帝国的凯撒曾穿着一件中国丝绸做的袍子去看戏,引起剧场的轰动。哥伦布探险时,曾对海员说,谁首先发现大陆,另赏一件丝绸上衣。因丝绸贵如黄金,当时罗马帝国为进口丝绸出现了财政赤字。元老院为此专门通过禁止销售,穿着丝绸服装的通令,却遭到贵族们的反对而被取消,可见罗马人对丝绸的喜爱。
开始,欧洲人不知道丝绸是怎样来的,认为是从树叶中抽取的,用水湿润梳理而成。当他们知道是用蚕茧缫出的,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把中国的养蚕技术学到手。公元6世纪,罗马皇帝贾斯丁尼安召见到过中国的一位传教士,要他去窃取养蚕技术。他在中国云南,看了养蚕缫丝过程后,就窃取了一些蚕卵和桑籽,回国去请功,但没等回国,就把蚕子和桑籽弄混了,将蚕子种在地下,桑籽揣在怀里,结果失败了。后来,贾斯丁尼安又重新派了两位精明的传教士,将蚕子和桑籽藏在空心手杖内,带回罗马。中国养蚕技术由此传向西方。
中国养蚕技术西传另一说,是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所说:西域有一个叫瞿萨旦那的小国,想得到养蚕技术,便向当时的“东国”(可能是当时的东魏)请求,“东国”不允,并加强关卡,严防外传。后来,他们想加强友好,向“东国”求婚,得到同意。娶亲前,国王让使者密告公主,请她设法将蚕子桑籽种带来。公主将种子密藏在帽子里,出关时,官员们虽检查所有衣物,惟独不敢检查公主的帽子,就这样,种子带到瞿萨国,后又传向西方。这一记载,也被探险家英国藉匈利人斯坦因在新疆发现的一幅古代版面所证实。版画中央画着一位盛装的贵妇人,头戴帽子,左右有侍女,左边一侍女用右手指着贵妇人的帽子。这贵妇人正是将桑种、蚕子传向西方的“东国”公主。
●史海拾贝
班超
班超的父亲、哥哥都是东汉著名的学者,妹妹也很有学问。在家庭影响下,他小时读了不少书,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父亲死后,哥哥在家中编写史书,被官府不明不白地抓入牢房,一家人急的不知怎样才好。班超认定哥哥无罪,冒死请求皇帝查明情况,释放哥哥。皇帝了解真相,不仅下令把他哥哥放出,还安排了官职。班超在洛阳替官府抄文书。当听到匈奴不断侵扰边境时,他掷笔愤慨地说:“大丈夫应当像张骞那样,到塞外为国立功,怎么能老死在书房里呢!”。他毅然从军,随窦固出征,立了战功。窦固赏识班超的胆识和才能,派他带领36人出使西域。到了鄯善国,受到国王的款待,后来发现他们态度突然冷淡起来,引起班超的警觉,他迅速弄清是因匈奴派来了一个庞大的使团所致。通过分析,决定突袭匈奴的营帐,顺风点火,鸣鼓助威,班超干净利落地杀了匈奴使者。第二天,鄯善王会见班超,表示决定和匈奴断绝关系,服从东汉政府的命令。由于班超在西域的广泛活动,帮助西域各国摆脱匈奴束缚,恢复并加强了和内地的联系。班超在西域前后生活了30多年,71岁才回到洛阳。
参考答案
1.A 2.B 3.C 4.D 5.A
6.解析:此题重在考查分析理解能力。从题干要求分析,关键词语是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从四选项分析可见,A、C、D都是指张骞出使西域的作用,应当排除,而正确答案B是题目要求。所以解此题必须区分“目的”与“作用”两个概念不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