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兮读古⽂之三】⽆限风光在险峰——王安⽯《游褒禅⼭记》⽂
本批注解读
图⽚发⾃简书App
【原⽂批注】
游褒禅⼭记
宋代:王安⽯
褒禅⼭亦谓之华⼭,【绚兮批注:交代褒禅⼭也叫华⼭,因为下⽂作者称褒禅⼭都是称华⼭,开篇做出交代,这样读者读到华⼭就不会感到突兀】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所谓华⼭洞者,以其乃华⼭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漫灭,独其为⽂犹可识⽈“花⼭”。今⾔“华”如“华实”之“华”者,盖⾳谬也。【绚兮批注:仆道之碑,叙写“其⽂漫灭,独其为⽂犹可识,⽈‘花⼭’”,并从⽽考究今⼈读⾳之谬,为下⾯针对后⼈对古籍以讹传讹的现象发表议论,做铺垫】【绚兮批注:第⼀⾃然段,交代褒禅⼭命名的由来及褒禅⼭的地址】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绚兮批注:介绍前洞,平坦空旷,游览的⼈多】由⼭以上五六⾥,有⽳窈然,⼊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绚兮批注:介绍后洞,幽暗、寒冷、深邃,没有⼈能穷尽】余与四⼈拥⽕以⼊,⼊之愈深,其进愈难,⽽其
见愈奇。有怠⽽欲出者,⽈:“不出,⽕且尽。”遂与之俱出。【绚兮批注:介绍⾃⼰的游后洞经过,越深越难进⼊地地⽅风景越奇特,但因为有⼈懈怠,⼤家还是出来了】盖余所⾄,⽐好游者尚不能⼗⼀,然视其左右,来⽽记之者已少。盖其⼜深,则其⾄⼜加少矣。⽅是时,余之⼒尚⾜以⼊,⽕尚⾜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余亦悔其随之,⽽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绚兮批注:议论反思为什么⼤家没有极尽游玩的乐趣,有⼒⽓,外物的准备也充⾜,但却没有游玩得尽兴,⼤家就怪那个提出要出来的⼈,⽽我也很后悔跟着他们⼀起出来了】
高考考哪几科【绚兮批注:第⼆⾃然段,作者叙述游华⼭洞的经过和没有尽兴游玩的遗憾,为下⽂的议论做铺垫】
于是余有叹焉。【绚兮批注:因为⾃⼰和朋友们去褒禅⼭游玩,但没有玩到尽兴,于是,诗⼈有了感慨,这⼀段就是王安⽯针对这次游玩发表的感慨】古⼈之观于天地、⼭川、草⽊、⾍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不在也。【绚兮批注:古⼈与⼤⾃然接触,往往会触景⽣情,进⽽深⼊思考,得到⾃⼰的⼼得】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者少。【绚兮批注:平坦⼜距离近的地⽅容易到达,所以去那⾥的⼈就多;⽽那些险峻⼜路途遥远的地⽅,去的⼈少,但想要看到别样的风景你必须不⾛寻常路】⽽世之奇伟、瑰怪,⾮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之所罕⾄焉,故⾮有志者不能⾄也。有志矣,不随以⽌也,然⼒不⾜者,亦不能⾄也。有志与⼒,⽽⼜不随以怠,⾄于幽暗昏惑⽽⽆物以相之,亦不能⾄也。
【绚兮批注:要欣赏到别样的风景要具备四个条件,志向,⼒⽓,不随别⼈懈怠,还要有外物的帮助】然⼒⾜以⾄焉,于⼈为可讥,⽽在⼰为有悔;尽吾志也⽽不能⾄者,可以⽆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绚兮批注:当你有能⼒做某事却没有去做,别⼈会讥笑你,你⾃⼰也会后悔;你已经尽⼒了但没有达到⽬的,你⾃⼰可以⽆悔,被⼈也不会讥笑你,这就是作者游褒禅⼭的⼼得】
【绚兮批注:第三⾃然段作者因为⾃⼰没有尽情游玩,⽽发出感慨,发表议论】
余于仆碑,⼜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慎取之也。【绚兮批注:因为古书不存,缺少证据,后来的⼈就以讹传讹,由此作者感叹,求学的⼈⼀定要深⼊思考,谨慎地选取,不能盲⽬相信别⼈的话,要有⾃⼰独⽴的思考能⼒】【绚兮批注:第四⾃然段,作者针对第⼀⾃然段关于仆碑,发表议论】梁婖婷本人照片
四⼈者:庐陵萧君圭君⽟,长乐王回深⽗,余弟安国平⽗、安上纯⽗。
⾄和元年七⽉某⽇,临川王某记。
【绚兮批注:第五⾃然段,交代此次游褒禅⼭的四位同⾏者的籍贯、姓名和时间】
抖音直播卖货【译⽂】
褒禅⼭也被称作华⼭。唐代的和尚慧褒开始在这个地⽅筑舍定居。他死后也葬在这⾥。因为这个缘故,这之后后⼈就把这⾥命名作“褒禅”。现在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墓旁的⼩屋。距离慧空禅院向东⾛五⾥,被称作华⼭洞,因为它在华⼭的南⾯⽽这样给它命名。距离华⼭洞⼀百多步,有⽯碑倒在地上,⽯碑上的碑⽂已经模糊了,只有从它残存的字还可以辨认出“花⼭”的名称。现在所说的“华”是“华实”的“华”字,⼤概是由于读⾳错误。
褒禅⼭往下平坦空旷,有泉⽔从旁边涌出,在洞壁上题诗⽂留念的⼈很多,这就是所说的前洞。从⼭往上五六⾥,有洞⽳深远幽暗的样⼦,进⼊更加寒冷,问它的深度,那么就是喜好游玩的⼈也不能⾛到尽头,这就是所谓的后洞。我和四个⼈拿着⽕把进去,进⼊地越深,就越困难,⽽看到的景⾊也越奇特。有懈怠了想要出去的⼈说:“不出去的话,我们的⽕把就要⽤尽了。”于是⼤家就和他⼀起出来了。⼤概我们所到的地⽅,⽐起那些爱好游玩的⼈来说,还不到⼗分之⼀,然⽽我们环视左右,来到那⾥写下诗⽂留念的⼈已经很少。⼤概进去得再深⼀点,那么到那⾥的⼈有更加少了。正当这个时候,我的⼒量还可以进⼊,⽕还⾜够可以照明。已经出洞,就有⼈责怪那些想要出来的⼈,⽽我也后悔⾃⼰跟随着他们出来了,不能极尽游玩的乐趣。
在这时,我有了感叹。古代的⼈观赏天地、⼭川、草⽊、⾍鱼、鸟兽,往往会有⼼得,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且⼴泛。平坦⽽且距离⼜近的地⽅,那么游玩的⼈就多;险峻⼜路途遥远的地⽅,那么去到那⾥的⼈就少。然⽽,世界上稀奇瑰伟、珍贵奇特、不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在那些危险⼜距离
散打哥遥远的地⽅,但是,到那⾥的⼈就很少了。因此,不是有志向的⼈是不能到达那⾥的。有志向,不随从别⼈⽽停⽌不前,但是能⼒⼜不够的⼈,也不能到达那⾥。有了志向和能⼒,在加上不跟随着别⼈懈怠,到了幽深昏暗,叫⼈迷乱的地⽅,但没有外物帮助,也不能到达。然⽽,如果⼒量⾜够可以达到,但你却没有到达,在别⼈看来是可以讥笑的,⽽你⾃⼰也会感到后悔。尽了⾃⼰的能⼒,但没有到达,那么就可以没有什么后悔了,难道还有谁能讥笑你吗?这是我这次游褒禅⼭的⼼得体会。
韩国女星潜规则视频我对于倒下来的⽯碑,⼜由此感叹古书的不能保存,后世弄错了它流传了⽂字⽽没有⼈能够说明⽩的情况,那⾥能说得完。这就是学习的⼈不能不深⼊地思考并且谨慎地采取的原因。
同游褒禅⼭的四个⼈分别是:庐陵的萧君圭,长乐的王回,还有我的弟弟王安国和王安上。⾄和元年七⽉的某⼀天,临川王某记。
【⽂本解读】
褒禅⼭,旧名华⼭,在安徽含⼭东北。⼭峦起伏,有泉有洞,风景秀美。宋仁宗⾄和元年(1054)四⽉王安⽯从舒州(今安徽潜⼭)通判上辞职,在回家探亲途中与他的两位朋友和两个胞弟同游褒禅⼭,同年七⽉以追记形式写下此⽂。这是⼀篇记叙与议论相结合的散⽂,与⼀般游记不同,⽂章的重点不是记游褒禅⼭的经过⽽是针对游褒禅⼭发表的议论。
⽂章结构严谨,前后照应,浑然⼀体。全⽂共五段,第⼀段和第四段照应,第⼆段和第三段照应,最后⼀段是游记的固定格式交代同⾏⼈的籍贯名字和游玩的时间。
爱情古语开篇交代褒禅⼭亦谓之华⼭,因为后⽂凡是说到褒禅⼭都⽤华⼭这个名称,这样做个交代,使得后⽂提到华⼭,不会显得突兀,让读者明⽩,华⼭就是褒禅⼭。作者标题叫“游褒禅⼭记”,为何却要在后⽂中全部都⽤华⼭来称褒禅⼭呢?我认为作者有⾃⼰的意图,因为只有称它为华⼭时,才能引出“华阳洞”这个名称,才能引出后⽂中关于那个仆倒在地上的⽯碑,上⾯模模糊糊还能辨认的“花⼭”,其实华⼭真正的名称应该是“花⼭”,只是因为⼤家以讹传讹,以为“花⼭”就是华实的华,因此⼤家就都叫它华⼭了。由此,作者发出了第四⾃然段的感叹,“余于仆碑,⼜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慎取之也。”求学的⼈不能⼈云亦云,对什么问题都要深⼊地思考并且谨慎地采取。求学的⼈要养成独⽴思考的能⼒。这是王安⽯在这篇⽂章中要得到的两条结论之⼀。
为何作者在第⼀段叙写了事实,要到第四段才发表议论,⽽不紧接着第⼀段,在第⼆段发表议论,得出“学者不可以不深思⽽慎取”的结论。我以
发布评论